第一百零九章 麵授機宜

字數:4589   加入書籤

A+A-


    八月二十九,天空放晴,秋高氣爽。

    辰時四刻,乾清宮,禦書房內。

    端坐於桌案前的王迪,正在對著王驥、王翱還有於謙這位即將上任的三位總督麵授機宜。

    “兵,保家衛國戍邊關…忠心與戰力,這兩者,缺一不可!”

    “軍戶製度,依朕之見,有利亦有弊。不過現如今嘛,朕卻不曾打算去改變當下這種現狀。”

    “軍戶的事,暫且可以先放一邊。但是…三位愛卿應該也明白,自打太宗文皇帝薨天以後,我大明聖朝的對外政策,便從積極對外擴張,改為了消極縮邊的應對策略。”

    “可惜啊,這才過去了二十多年,因為朝廷上上下下一眾人不務遠略的緣故,邊境軍備廢弛,變得是愈發嚴重。”

    “更為可笑的是,經過了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朕翻閱查看到的各種檔案,卻並未發現大明國力…或者應該說,是朝廷的財力,並未提升多少。”

    “這裏麵是怎樣的情況,三位愛卿的心裏,應該都已知曉。”

    “鄉紳士子勾結當地官吏隱瞞土地與人口的事情…即將實施的新政,會將這些附著在大明帝國身上的毒瘤一一掃除。”

    “但軍戶,卻有所不同!”

    “沒了良田,普通民戶,還能想點別的謀生出路養活全家。”

    “但軍戶呢,沒有屯田,再被將領克扣點糧餉,這些人想要填飽肚子保住自家性命的話,除了當逃兵跑到深山裏麵落草為寇,或是與奸人勾結從中謀取點利益,大字不識幾個的他們,還能幹點什麽?”

    “以權謀私侵吞國家利益一事,曆朝曆代都不曾有過斷絕。”

    “邊境的達官權貴、中高將領,依朕之見,或多或少、或直接或被動的,都做過占奪、欺隱、盜賣屯田的勾當……”

    “當然了,屯田占了也無所謂,反正邊境荒地多得是,隻要士卒踏下心來肯開荒,總能找到適合種田的地。”

    “問題是,良田占了且不說,連我大明朝的士卒,都被這些王八蛋給當成自家的免費苦力,私役操備軍士,為其耕種地畝……”

    “朕呢,昨日翻出來幾本奏梳。”

    “宣德八年呈至天子案前的奏梳…上梳之人,是山東巡按張聰。”

    “十幾年前的時候,張卿從遼東巡視期間便發現,山海關當值編製為一百三十人的軍屯,當日駐守執勤的,僅剩下老弱五人而已…當值士卒缺額率,竟是高達九成五以上!”

    “令朕可氣又可笑的就是,領軍軍官曹勇,卻隻以一句‘俱有差遣’便支吾了事……”

    “朕就想知道,山海關如此重要乃至關乎到整個京師安危的關卡之地,還特麽能有什麽事,可以比駐守執勤防備外敵更加重要?”

    “幸好當時有孫太後及時處置了此人,重新整治了山海關的軍務。否則,一旦被敵人知曉了山海關的內裏詳情,那後果,朕都不敢去想。”

    “隻不過,自宣德八年始,至今已是…又過去了十六年的時間。”

    “正統八年期間,有監察禦史告發寧夏總兵史昭等官「私役精壯官軍四千餘名,托為圍子手名色,全不差操,其下因而仿效,以致邊備廢弛,寇賊輕玩」。”

    “正統九年期間,鎮守陝西都禦史王文彈劾鎮守延綏都督僉事王禎「私占官軍三百五十餘人,不分撥二營守備」。”

    “這些,還僅僅隻是被告發出來呈至天子案前的……”

    “現如今的遼東…或者應該說,不光是遼東,應當是邊境所有的屯堡重鎮,將領私役士卒之風,據朕所知,已是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禦駕親征期間,知曉此事過後,朕心生憤慨之際,更多的…則是滿心的憂慮啊!”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眾人皆以為且陶醉於其中不能自拔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嗎?”

    拉拉個臭臉,麵含怒意的王迪,狠狠拍了拍桌子。

    就在這一瞬間,禦書房內外,靜得出奇!

    說實在的,軍隊出現這種事,王迪憤怒歸憤怒,但他還真沒感到有多少意外。

    經曆過後世大數據信息的狂轟濫炸,涉及到貪汙的種種新聞,他也沒少瀏覽。

    現如今,身處當下這個文化普及率如此低下的年代,王迪覺得,除了科技水平不一樣,其餘的事情,基本都大差不差。

    甚至是說,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有些事的黑暗程度,絕對遠超自己的想象。

    如若他不是大明朝的皇帝,這種事,王迪也就當成餐前飯後的閑談聽一聽罷了。

    反正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他才不會吃飽了撐的去管這種糟心事。

    然而現在不一樣了,他屁股底下坐的,是龍椅!

    因此,軍隊這種涉及到保家衛國且拱衛至高皇權的暴力機構,其軍風軍紀問題,由不得王迪不上點心。

    幸好,讓他比較欣慰的就是,戰力最高的三大營,是處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雖說類似的問題也有吧,但好在並不嚴重。待到武勳考選大典結束以後,換上有出息的統軍將領,稍加整改一番,效果絕對是立竿見影。

    “陛下息怒,保重龍體!”

    “臣等此行,定會嚴明律法,整飭軍備,以解陛下之憂慮。”

    君憂,則臣辱。

    放在別人身上,這一點,可能不大靠譜。頂多…也就是張張嘴喊喊口號而已。

    但放王驥、王翱還有於謙這三位正臣忠臣身上,那就不一樣了。

    為皇帝排憂解難,是一方麵。

    解決地方上的混亂,還一方水土安寧、百姓安居樂業,這才是他們的為臣之道。

    再者說,沒點實打實的政績,史書憑啥載你的名,讓你流傳青史。

    當然了,他們三個,包括於謙在內,也不是沒有一點私心。

    新政實施過後,他們知曉,受益較大的武勳,其中一批有本事的能人,將會慢慢湧現出來,代替現在除了吃喝玩樂屁都不懂的廢材們。

    一個個武勳變得有本事了,他們能不想建功立業?

    這事,不可不防!

    “嗯,以三位愛卿的執政牧民能力,爾等所言,朕信得過!”

    “上任之後,核查軍戶,清丈軍屯,恢複生產,修繕屯堡,練兵備戰,養精蓄銳,做到這六點,即可!”

    “再就是,邊鄙戰事,自古有之,也從未斷絕。瓦剌部雖與我大明朝議和,但那一張隨時可以撕毀的議和文書,朕…還有爾等,就當此物不存在。”

    “況且,縱使也先沒有主動挑事的打算。他能不能徹底掌控整個大草原,還是個未知數呢。”

    “是以,即便重開了互市,增進了雙方的往來,各地該有的警惕心,也萬萬不得有一絲懈怠。”

    眼前這三位,執政牧民用兵的能力,的確是有。在王迪看來,他仨絕對稱得上是文武兼資之輩。

    隻不過,他們再有能力呢,終究還是文人出身。

    別的不怕,王迪是擔心他們思想有點陳舊乃至有點迂腐,真相信了那所謂的議和文書,丟了該有警惕心。

    正是為了防止此事出現,所以才召集他們前來麵授機宜。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