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暴政之舉,要不得!

字數:3888   加入書籤

A+A-


    抿了一小口香茗,王迪瞬間來了精神。

    今日這茶,飲後,頓時便讓人心曠神怡,心境平和氣舒。

    一口悶掉後,李複續茶之際,暗暗記下皇帝的喜好。

    “嗯,這個道理很簡單。”

    “不過…入山打獵,終究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耐心活。多數的寇虜,他們是做不了、也不願去做這一份生計。”

    “然而,不通教化的寇虜…要是徹底閑了下來不找點事幹,漫長的秋冬季,他們肯定會憋瘋的。”

    “是以,到了秋高馬肥之際,不管這其中有沒有也先的示意或是放縱,朕以為,在這其中,必定有一些零零散散或是小規模的寇虜,躍馬南下打草穀,意圖不勞而獲。”

    “到了這個時候,爾等務必勤斥候…真要有不守規矩的寇虜來犯我大明邊境,該打的,當機立斷給朕打回去,不用在乎那份議和文書!”

    “往後幾年的時間裏,朕可不想再聽到大明朝的子民,又被寇虜俘獲至草原變為任人宰割的奴隸。”

    “三位愛卿,朕的意思,爾等明白嗎?”

    隻要也先沒有派出大軍南下寇邊,那麽僅憑小股扮作強盜的寇虜,大明這邊還真不懼怕他們。

    隻不過,王迪擔心的是,底層當兵的不慫,他們想打想要立戰功;但上麵當官的卻慫了,不敢主動出擊反打回去。

    當然了,說慫,也不太確切。

    應該說是,生怕他們顧慮朝廷正處在實施新政之際,所有的心思,全放在了維穩上麵,以至於畏首畏尾不敢輕舉妄動,權衡利弊間,便就此錯失了殲敵良機,還順帶著增加了寇虜的士氣。

    這種事,隻要有了一次,哪怕是小小的一次,王迪心裏也很清楚,往後這些上位者的心中,就會形成避戰不出的思維慣性。

    這種虛假的邊境穩定,可不是他想要的!

    “還請陛下放心,臣等絕非優柔寡斷之輩!”

    “哪怕遭人彈劾,臣等定不會再讓寇虜掠走我大明聖朝一兒一女!”

    人家皇帝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王驥等人豈能不明白皇帝話裏頭的意思。

    隻要皇帝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不忘了今日所言,那麽王驥等人,定有信心趕在明年入秋之際,將沿長城一帶的邊境軍屯好好整飭一番,也定要讓南下打草穀的寇虜有去無回。

    “嗯,如此甚好!”

    “王翱愛卿,這幾年你做的很是不錯!今日呢,朕還有額外一件事要交予你來辦。”

    “大寧衛,北偏重地原大寧都指揮使司的治所所在之地,朕欲將其重新恢複。”

    “有了這處軍事重鎮,遼東至宣大一帶的全寧衛、開平衛還有興和所,往後便能陸陸續續恢複,自此禦敵以千裏之外。”

    “本來呢,朕是打算連帶著控扼河套地區的東勝衛一並恢複,繼而重現太祖高皇帝時期的大寧都司與大青山諸衛。”

    “不過,朕覺得,此舉還是過於激進了些。”

    “是以,待到大寧衛徹底修繕完畢,恢複太祖高皇帝時期的兵員建製,能夠徹底扼住整個遼東地區以後,再重啟東勝衛的修繕事宜。”

    “不過現在不重啟,不代表朕不夠重視河套地區。該有的巡視護邊,萬萬不可缺失。”

    “三位愛卿,你們意下如何?”

    最初的東勝衛,正好就處在黃河“幾”字的右上角拐彎處。掌控此地,便算扼住了河套平原。

    可惜的是,由於忌恨晉王整天瞎逼逼,永樂大帝對此地的二衛四守禦這幾處軍鎮,實施了裁撤內遷的政策。

    自此以後,最初的東勝衛,也算是半廢棄的狀態。

    當然了,縱使此地已廢,永樂年間的朝廷,也並未放棄對此地的巡邏及經營,也沒有削弱大明朝對於河套地區的控製。那些寇虜,也不敢隨意往來於河套地區。

    到了仁宣二帝在位的那十來年嘛,因為他二人不勤不務遠略的緣故,也因為「彼不為寇而加以兵,不仁!」這種人道主義思想的因素,遊蕩於此地放牧就食的寇虜,變得是越來越多。

    不過即便是這樣,正統二年期間,河套地區的黃河北岸至沙淨州的廣大區域,依然還處在明軍的巡邏範圍之內。

    到了正統三年,石亨欲借助亦集乃之戰的軍威再置東勝衛,並於官山口哨處設置明蒙界碑,便於搜查間諜。

    可惜了,設置界碑一事,被三楊閣老給駁回了。

    當初代為輔政的孫太後,一心求穩的她,也沒有那麽大的魄力,隻得以“哨備謹嚴,何用界碑”的理由來調和朝堂上的文武矛盾。

    再往後,河套地區的動態,變得就有點微妙了。

    明軍強勢一分,巡視次數多一點,那麽遊牧在此的寇虜就會少上一些。反之,便會招來群狼般的寇虜!

    現在好了,有著奄遏下水大捷的影響,縱使不立刻重啟東勝衛,短時間內敢來這裏放牧就食的寇虜,要麽是找死的傻子,要麽就是別有用心之輩。

    “陛下所言甚是!”

    “隻是…朝廷新政實施之際,正值耗費錢財之時。如若重新修繕大寧衛,臣恐朝廷財力難以支撐,誤了陛下的新政。”

    大寧衛有多重要,王翱提督遼東軍務這麽多年,他又豈會不知。

    然而就因為大寧衛四麵環山,易守難攻,所以說,相較於宣府、大同這些邊境重鎮,想要將物資運抵至大寧衛,那耗費的人力與物力,可就海了去了。

    別的不說,單是前期維持工匠勞力們的糧食還有修繕壘砌用的糯米,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因此,在王翱看來,皇帝欲重新恢複大寧衛的想法,絕對沒有錯。

    隻是,有那麽點操之過急了。

    依他之間,如果遠洋貿易真像皇帝所言那樣,完全可以等上個兩三年的時間,待到朝廷財力充沛之際,再議此事也不急。

    “王翱愛卿的顧慮,朕已知曉。不過,修繕大寧衛的費用問題,這一次嘛,應該花費不了多少……”

    話語至此,還不待皇帝講出下麵的話語,有點誤會的王驥與王翱這二人,驚慌失措地異口同聲道

    “陛下,萬萬不可行暴政之舉啊!”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