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演技了

字數:7256   加入書籤

A+A-


    “鳴金收兵!”

    雖然很不想,但澶州城守將李繼隆不得不當機立斷下了這道命令。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種再簡單不過的兵家道理,對於打了幾十年仗的李繼隆而言,他豈會不知?

    站在他的角度來看問題,大皇子的個人生死,與澶州城二十幾萬軍民的安危,孰重孰輕,他更是分得一清二楚。

    畢竟,最重要也是最現實的客觀原因擺在這了,澶州城,可是汴京開封府的門戶啊!

    現如今,城外這一戰,必須要取得勝利。

    否則,大宋危矣!

    如若真出現宋軍敗了澶州城失守的局麵,也不用皇帝砍他頭,他李繼隆也沒那個臉麵再苟活於世。

    可以說,如若此時此刻不是皇帝就站在自己身邊,對於曾在滿城之戰做過違詔變陣取得大勝的李繼隆而言,他是萬萬不會吩咐傳令兵做出鳴金收兵這樣愚蠢的軍令。

    是以,在李繼隆看來,既然主動下令放箭有可能傷了大皇子,與守城失敗的下場都一個樣,&bsp&bsp那倒不如置之死地而後生,先放手一搏,&bsp&bsp贏得澶州這一戰再說。

    他心裏想得很透徹,&bsp&bsp隻要宋軍此時能夠大敗遼兵,&bsp&bsp除非蕭太後想用這不到二十萬數量的遼兵來作大皇子的陪葬品,不然的話,&bsp&bsp在亂戰當中存活下來身處遼兵營帳內的大皇子,絕對安全得很。

    如此淺顯不過的一個道理,李繼隆心裏十分清楚。他也相信,&bsp&bsp此時正在城樓上觀戰的臣子們,懂得這個道理的,應該也不在少數。

    但飛箭無眼,怕的就是大皇子命不濟,中了己方的箭矢繼而丟了性命。

    若非自家妹妹李皇後還有弟弟李繼和先後謀逆叛變妄圖擁立他人為帝,&bsp&bsp身為皇帝大舅哥的李繼隆,&bsp&bsp定會當場進諫直言其中利弊。

    可惜啊,&bsp&bsp生怕起了反效果的他,&bsp&bsp猶豫躊躇了半天,卻是未曾開得了口。

    愁眉苦臉不知該如何是好之際,&bsp&bsp李繼隆瞥了眼立於皇帝右側的寇準還有蘇義簡他二人,&bsp&bsp盼著他們能主動勸諫一下皇帝,與其講明個中利害關係。

    大皇子與澶州城哪個更重要,可以說,身處北門城樓上正在觀戰的文武臣子們,心裏都很清楚。

    然,就連耿直一根筋的寇準,&bsp&bsp還有最心疼大皇子的蘇義簡,&bsp&bsp滿臉掛著焦急憂慮神色的他們,也未敢在第一時間內,勸諫舐犢情深的皇帝不要下令鳴金收兵。

    瞧瞧,在始齔之齡便被送往北地遼境做了兩年半質子的大皇子,現如今正被高懸於火盆之上僅有十歲幼齡的他,臉上流淌著鮮血,明明是那樣得害怕,他卻始終不曾丟了趙氏皇族的臉麵,喊出擾亂軍心壯敵人聲威的怯懦言辭……

    是故,處在當下這個時候,誰能、誰又敢那麽狠心,&bsp&bsp當著眾人的麵,&bsp&bsp去勸諫皇帝必須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真要勸諫了,怕是大皇子還沒死,反倒是自己先會於大皇子一步,死在聽不進勸的皇帝手中吧。

    “站得高,望得遠,這梯子頂端的視線挺不錯……”

    王迪這邊,正飽受三個火盆煙熏高溫炙烤的他,嗅著皮毛長袍被烤焦的惡心味道,無需多麽高深的演技,便可輕而易舉在眾人麵前上演一番“齜牙咧嘴”疼痛難耐的淒慘模樣。

    “再近點,再近一點,最好再死上一點人,讓城樓上伴駕的臣子們自知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那個時候,才是我發揮自身演技的絕佳時機。”

    興許是知道戰機不可失,戰車在賣力遼兵的簇擁推搡下,奔著澶州城堅壁高牆的位置,其行進速度可謂是相當之快。

    扭動著身軀,拉扯著四肢,看著越來越近的澶州城樓,注意到即將短兵相接的宋遼步卒,下定決心要上演一出“舍己為人,顧全大局”戲份的王迪,他心中知曉,時機就要來臨。

    之所以下定了這番決心,是因為王迪知道,宋真宗趙恒還有城樓上的臣子們,&bsp&bsp他們絕不會坐視澶州城被遼兵攻陷。

    兩害相權取其輕,保住澶州城乃至汴京開封府百十多萬人的生命,&bsp&bsp就能保住屁股底下的龍椅……

    是以,在王迪看來,&bsp&bsp宋真宗趙恒下令放箭迎敵,&bsp&bsp不過是遲早的事情而已。

    躲,&bsp&bsp是躲不過去了。

    為了利益最大化,隻能事先用言語堵死潘良很有可能想要借機謀害自己的心思,而後就是甩出一番感人肺腑的嘴炮。

    剩下的,就交給老天爺來定奪了。

    隻要能像劇中那樣安然存活下來,身處這個未被蠻元鐵騎摧殘過的美好時代,往後的好日子,還會遠嗎?

    城樓上響起鳴金收兵指令的那一刻,抬頭看了眼戰車上可憐巴巴的大皇子,潘良暗罵一聲晦氣。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想對著身後的弓箭手下令,一箭射死這個礙人事的小王八蛋。

    可惜啊,大事不精明、小事不糊塗的他,無需回頭看他都知曉,城樓上的皇帝還有那些觀戰的臣子們,此時此刻,他們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大皇子身上。

    就算想要射殺大皇子讓他死於非命,那也得是別人幹的,不能牽扯到自己的身上。

    歎了一口氣,回頭望了眼緊閉的城門,陰沉著個臉的潘良,不得不打起精神和身邊的楊延昭將軍穩住軍心,防止身後士兵出現潰逃的局麵。

    隻要穩住戰陣,抵禦一兩次遼兵的衝襲,那麽對於和趙恒一同長大的潘良而言,他深知就算沒有臣子們的勸諫,趙恒此人也萬萬不會坐視澶州城被遼兵攻陷。

    畢竟澶州失守的話,三百裏地外的汴京城,怕是也要完蛋了。

    沒了汴京城,大宋離滅亡還遠嗎?

    “衝啊!兒郎們!有宋朝的大皇子在,宋朝皇帝投鼠忌器是不敢下令放箭的!率先登上城牆者,皇帝和太後講了,賞千金封萬戶!”

    眼見再有百十來丈的距離就要衝到澶州城下,此次接城,在遼兵先鋒大將耶律留守的眼裏,簡直不要太順利!

    在冷兵器年代的城垣攻防戰中,所謂接城,指的是攻城方從進入防守方射程到挨近城牆前的這一段特別困難的間隔。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先前經曆了十數次苦戰的遼兵而言,麵對城牆上躲在城垛後麵擁有強弓勁弩的宋軍,他們簡直就是被摁在地上打。

    於耶律留守而言,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溫柔”的接城戰的他,心中止不住地湧現出激動喜悅情緒之際,卻也並未有任何自大輕視之意。

    深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個道理,他看了眼已經被嚇到說不出話來的宋朝大皇子,連忙喊出重賞的激勵話語,期盼此戰能一舉攻陷澶州城,擒了宋朝隻懂得躲在城樓上觀戰的懦弱皇帝。

    到了那個時候,別說蕭太後念念不忘的瀛、莫二州了,就是整個大宋朝,將其收入囊中,怕也是並無不可。

    而自己,作為此戰的先鋒大將,封王拜候,豈不指日可待!

    這一切,真要好好感謝宋朝的大皇子,還有想出此等天人妙計的蕭太後。

    “衝!趕緊衝!拿下澶州城,三天之內,錢糧隨意搶,女人隨意抓,草原上的兒郎們,給我向前衝!”

    聽聞先鋒大將耶律留守放出來的這等激勵士氣的話語,本就殺氣騰騰的遼兵,頓時如同打了雞血似的,奔著近在眼前的宋軍衝了過去。

    要知道,和宋朝待遇超優一年能有幾十兩軍餉收入的禁軍相比,由於遼國實行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役製度,除了由皮室軍和屬珊軍組成的數量約在五萬左右的禦帳親軍,像什麽應征聚集的眾部族軍還有五京鄉丁,這些人隨軍打仗的時候,不光是武器、馬匹自備,就連征戰期間的糧食和物資,都是通過打草穀的方式,從宋朝境內的百姓身上搶奪而來的。

    此次南下屢戰屢敗,再加上寒冬臘月天,撈不著什麽樣的物資,若非那五萬精騎還在,就算蕭綽還想打,她也得考慮一下底層士卒會不會嘩變造了她的反。

    萬幸的是,還有宋朝大皇子這一步棋。

    是以,對於此行算得上是一無所獲的絕大多數的遼兵而言,當他們聽到言必有信的先鋒大將耶律留守許下來的誘人豪言,一個個的,已經在幻想攻破澶州城以後,要搶得多少銀錢與珍寶,要玩上幾個或十幾個漢家女人,才能好好發泄發泄這段時日以來憋在心中的悶氣。

    遼兵士氣大增,此等變化,不管是城樓上正在觀戰的臣子們,還是城外結陣準備禦敵的將士們,他們看在眼中,急在心裏。

    皇帝再不下令放箭殺敵,後果不堪設想呐!

    倒是王迪聽聞耶律留守所言注意到遼兵士氣正盛以後,他反倒是一點都不著急,甚至巴不得宋遼雙方士卒趕緊短兵相接,最好是死上點人。

    正如他心中所想,望著城頭垛台上蓄而不發的強弓勁弩,持槍佩盾緩緩衝起來的遼兵們也不傻,他們知曉當下這個時候,隻有盡快登上城牆破了澶州城,才是重中之重的首要大事。

    就這樣,令人…或者應該說是令大宋君臣將士們壓抑難耐的十息左右的時間一過,單兵作戰能力很是優秀的潘良與楊延昭兩位先鋒大將,已經斬殺了十數名奔在最前麵手持長槍利刃的遼兵步騎。

    混戰一觸即發。

    深陷敵軍包圍的楊延昭,此時此刻,自恃盤馬舞槍本領很不錯的他,特別想憑借手中這杆長銀槍,將站車上正在遭受萬般苦難卻始終不發一言讓人心疼萬分的大皇子救下來。

    可惜啊,人家遼兵也不傻,為了保護好這個擋箭牌,除了自己人,他們容不得任何人靠近戰車十丈以內的距離。

    與此同時,同樣深陷敵軍包圍的潘良,殺敵之際,他還不忘抬頭瞅瞅戰車上誤了大事的大皇子,以及城樓上的皇帝。

    “半刻鍾,最多隻能撐過半刻鍾的時間。”沒等到皇帝下令放箭的金口玉言,注意到遼兵後方軍陣緩緩移過來的攻城車和投石車,潘良心裏一沉,自知時間已不多,剛想開口請求皇帝發號施令……

    “父皇,我是吉兒!父皇,你聽到了嗎?”被五花大綁固定在木梯高處,“站得高望得遠”的王迪,對於戰場下方的一舉一動,他皆是看在了眼中。

    雖說死的人還不夠多,時機還是差那麽一點點,但注意到潘良時不時回望城樓這個小動作以後,最主要的是,此時此刻,細皮嫩肉的王迪,也有點受不了火盆煙熏高溫炙烤的折磨,聽聞城樓上自家便宜老爹宋真宗傳來的真情呼喚聲……

    無需刻意進入狀態,在持續的煙熏火燎下,滿臉涕淚橫流很是悲催的王迪,無視戰車下方遼兵漢奸的怒喝威脅言語,深吸一口氣,調動全身精氣神的他,使出自己最大的力氣扯著嗓子喊道

    “父皇,吉兒不怕死,請原諒吉兒不能在你身前盡孝了…父皇,請你不要管我了…趕緊下令放箭退敵!”

    雖說凜冽的風聲還有士兵的嘶吼聲使得王迪有點破音的嘴炮效果不佳,但是,不管城樓上的皇帝和臣子們,還是正在奮勇殺敵的宋軍將士們,他們中有不少人,都模模糊糊聽到了從大皇子口中講出來的慷慨言辭。

    “潘將軍,楊將軍,還有大宋的將士們,你們不要再退了…父皇,下令放箭啊,不要讓奮不顧身的大宋將士們,做出白白的犧牲!”為了防止潘良搞小動作,先拿話語堵住他以後,嗆了幾口濃煙被熏到眼睛都睜不開的王迪,到了這個時候,已經進入狀態的他,本著“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的男子漢精神,算是徹底放了膽子。

    “父皇,再不放箭,澶州必失!幾十萬的軍民…豈能因為孩兒一人而置他們於不顧?”

    “父皇,趕緊下令放箭吧,再不放箭,澶州失守,大宋危矣!”

    “父皇,孩兒真的不怕死,隻怕自己臨死前,再也見不到娘親一麵。”

    “父皇…粉身碎骨全不怕,為國犧牲敢惜身…吉兒不怕死,不要再猶豫了,為了這些正在浴血奮戰抵禦外敵的將士們的安危,請下令放箭吧!”

    “父皇,你聽到了嗎……”

    “父皇,放箭啊……”

    “父皇,快下令放箭啊……”

    一聲聲催人淚下的言語,入得大宋君臣將士之耳,頓時讓其中不少人羞愧萬分。

    瞧瞧,一個十歲大的孩子,在這等險境中,明明怕的要死,卻能講出“粉身碎骨全不怕,為國犧牲敢惜身”這種為國為民捐軀獻身的慷慨言辭!

    再反觀自己呢,剛才心裏所想,那是何等得齷齪!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