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另謀發財之路
字數:4423 加入書籤
A+A-
“是。”劉婉點頭。
“太好了,那我明天上山繼續撿,我家山上還挺多的,以往都不知道能賣錢,都爛山上了。”
村民的臉上洋溢起了燦爛的笑容。
撿個半天山茶油籽,能賺5文錢。
如果撿上一天,不得賺10文錢?
對村民來講,這絕對是一門賺錢的好營生。
在山上撿山茶油籽,絕對不會比砍柴辛苦,村民都覺得這樣賺錢很輕鬆。
劉婉點頭說“你們有多少,我們收多少。
不過大家要注意,壞籽我要撿出來,好籽才要。”
劉婉在收購過程中發現,有些山茶油籽是癟的,而且有的還發芽了。
如果這些都混雜收起來,他們要吃不少虧。
“這我懂,咱們都是鄉裏鄉親的,怎麽可能拿壞的給你們?”
村民趕緊解釋道。
劉婉點到為止,大家都說懂了,她就不再多說了。
村民過來賣貨的不少,劉婉都是一手收貨,一手給錢,十分痛快。
佳嬸在邊上看了會,覺得沒趣,便悻悻地走了。
王孝此時也回家了,看到村民和娘親主動打招呼,一改過去對娘親的鄙夷和不屑。
王孝感覺娘親得到了村民們的尊重,和以前不一樣。
果然,娘親說得沒錯,隻要自己能夠給別人提供好處,別人就會對你客氣。
王孝能明顯感覺到,這些村民都是因為想賣貨給他們家,才這麽客氣。
王禮和王憐打了豬草回來,嫩葉剁碎了喂雞鴨,剩下的統統煮了,加上米糠喂豬。
兩小隻這麽勤快,劉婉很欣慰。
劉婉覺得好窩心,辛辛苦苦養這些孩子還算值得。
劉婉收了兩百多斤的山茶油籽,家裏簸籮不夠曬山茶油籽,便找那些賣貨給她的村民借。
村民們很熱情地回家拿了簸籮,還主動幫忙,把山茶油籽攤在簸籮上。
一時間,劉婉家的院子熱鬧異常。
整個小院從原來的死氣沉沉,到充滿了生機。
王敬在邊上做木凳子,村民看到他做好的木凳子,便坐上去試了試,都誇王敬的手藝過關,凳子結實牢固,他們開口問價。
王敬竟然有些受寵若驚。
趕緊說,現在他手藝還不是太熟練,要交貨時間會比正常拖兩三天,村民如果要訂凳子,他可以九折優惠。
村民們能“變廢為寶”,賣貨賺錢,個個嘴巴都很甜,附帶著誇起王敬來,那些好話都不要錢地往外冒。
還真有幾個村民訂了訂了凳子,一張小板凳,王敬收他們三文錢,也挺劃算的。
王敬受到了鼓勵,這對他來說也是好事。
一個人受到的肯定多了,不管是真是假,最後總是會轉化為一些正向的能量。
王敬終於在自閉了幾天之後,開始找到了自信。
劉婉在邊上看到這些,挺欣慰的。
從這一天開始,王家就正式步入做生意的流程。
王家所有的人都動了起來,不用劉婉親自分配,大家各歸其位,不光是幫忙做豆蓉醬,還是榨山茶油,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
王孝收山茶油籽和豌豆的步伐,開始拓展到了外村。
鄰近的村子,他也去主動聯係。
人總是練出來的,王孝以前不愛說話,是沒有需要他說話的時候。
現在一看做買賣能賺錢,王孝也來了幹勁。
誰不想努力做事,改變現在的窮困生活呢?
何況,王孝還是一個要當爹的男子漢。
王孝去到鄰村,看到有人在園子裏摘豌豆,就上前問人家要不要賣豌豆,要的話可以直接賣給他,或者明天他來收。
鄉下人除了賣雞蛋買,賣豬肉,或者打點零工,少有其它賺錢的門路。
一聽王孝要收豌豆,山茶油籽,家裏有的村民都願意賣給他。
王敬完成了第1筆訂單,給爺爺打完了長板凳一條,小板凳4張,王老漢很滿意,給了他20文錢的報酬。
王敬一直推辭不要,老爺子說這是必須的,如果是王木匠,20文錢肯定還嫌少了,他這是占了孫子的便宜。
王敬推辭不掉,隻好收下了。
上次王木匠開祠堂大鬧一次後,村裏人看了一場鬧劇,卻意外地知道王敬能獨立做木匠了。
現在見了王老漢家的成品,而且價格還比王木匠便宜,都紛紛表示要找王敬做木工活兒。
當然,剛開始大家也比較慎重,隻是下了板凳,小餐桌這樣的單子,王敬都不含糊地接下了。
隨著後續豆蓉醬和山茶油被做出來,劉婉租了王老漢的牛車,和王孝到集市上去賣。
城鎮的富裕人家,都發現劉婉的豆蓉醬是上好的下飯菜,春冬交接的季節,本來就沒有什麽更好的菜肴,加了豆蓉醬,感覺吃飯都有滋味多了。
而且豆蓉醬和山茶油都是消耗品,用完了還得再買,所以劉婉的生意一直挺穩定的。
劉婉也因為這兩樣商品的銷售,持續收到了不少的生存點。
但老客戶那一部分就收不到生存點,隻有在拓展新客戶的時候,才能收到新的生存點。
慢慢地,劉婉發覺,老客戶占了她客戶群體的6成,新的客戶也逐漸變成了老客戶。
因此,她收到的生存點,從原來的一天高峰時期5、60個,到現在穩定在20幾個,數量下降得有點快,這也說明這個市場已經趨近於飽和了。
劉婉還發現,市麵上也出現了很多類似用豌豆做的豆蓉醬。
一門生意好了,自然會有大量的模仿者。
豆蓉醬的配方其實也不複雜,隻要有心人反複試做,也能做得出來。
但是他們做出來的豆蓉醬,滋味當然都沒有劉婉的好。
劉婉畢竟是美食係統加持過的人,她豆蓉醬精準拿捏的特殊口感,是模仿者無法複製出來的。
是以,對美食品質要求高的食客,自然還是會鎖定劉婉的豆蓉醬。
但架不住模仿者的豆蓉醬便宜,價格隻要劉婉的三分之二,所以也會有顧客選擇其他雜牌的豆蓉醬。
而且,隨著季節將過,豌豆產量越來越少,劉婉決定等做完這一茬,豆蓉醬的生意就要暫停,她要重新找別的可以銷售的美食。
“太好了,那我明天上山繼續撿,我家山上還挺多的,以往都不知道能賣錢,都爛山上了。”
村民的臉上洋溢起了燦爛的笑容。
撿個半天山茶油籽,能賺5文錢。
如果撿上一天,不得賺10文錢?
對村民來講,這絕對是一門賺錢的好營生。
在山上撿山茶油籽,絕對不會比砍柴辛苦,村民都覺得這樣賺錢很輕鬆。
劉婉點頭說“你們有多少,我們收多少。
不過大家要注意,壞籽我要撿出來,好籽才要。”
劉婉在收購過程中發現,有些山茶油籽是癟的,而且有的還發芽了。
如果這些都混雜收起來,他們要吃不少虧。
“這我懂,咱們都是鄉裏鄉親的,怎麽可能拿壞的給你們?”
村民趕緊解釋道。
劉婉點到為止,大家都說懂了,她就不再多說了。
村民過來賣貨的不少,劉婉都是一手收貨,一手給錢,十分痛快。
佳嬸在邊上看了會,覺得沒趣,便悻悻地走了。
王孝此時也回家了,看到村民和娘親主動打招呼,一改過去對娘親的鄙夷和不屑。
王孝感覺娘親得到了村民們的尊重,和以前不一樣。
果然,娘親說得沒錯,隻要自己能夠給別人提供好處,別人就會對你客氣。
王孝能明顯感覺到,這些村民都是因為想賣貨給他們家,才這麽客氣。
王禮和王憐打了豬草回來,嫩葉剁碎了喂雞鴨,剩下的統統煮了,加上米糠喂豬。
兩小隻這麽勤快,劉婉很欣慰。
劉婉覺得好窩心,辛辛苦苦養這些孩子還算值得。
劉婉收了兩百多斤的山茶油籽,家裏簸籮不夠曬山茶油籽,便找那些賣貨給她的村民借。
村民們很熱情地回家拿了簸籮,還主動幫忙,把山茶油籽攤在簸籮上。
一時間,劉婉家的院子熱鬧異常。
整個小院從原來的死氣沉沉,到充滿了生機。
王敬在邊上做木凳子,村民看到他做好的木凳子,便坐上去試了試,都誇王敬的手藝過關,凳子結實牢固,他們開口問價。
王敬竟然有些受寵若驚。
趕緊說,現在他手藝還不是太熟練,要交貨時間會比正常拖兩三天,村民如果要訂凳子,他可以九折優惠。
村民們能“變廢為寶”,賣貨賺錢,個個嘴巴都很甜,附帶著誇起王敬來,那些好話都不要錢地往外冒。
還真有幾個村民訂了訂了凳子,一張小板凳,王敬收他們三文錢,也挺劃算的。
王敬受到了鼓勵,這對他來說也是好事。
一個人受到的肯定多了,不管是真是假,最後總是會轉化為一些正向的能量。
王敬終於在自閉了幾天之後,開始找到了自信。
劉婉在邊上看到這些,挺欣慰的。
從這一天開始,王家就正式步入做生意的流程。
王家所有的人都動了起來,不用劉婉親自分配,大家各歸其位,不光是幫忙做豆蓉醬,還是榨山茶油,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
王孝收山茶油籽和豌豆的步伐,開始拓展到了外村。
鄰近的村子,他也去主動聯係。
人總是練出來的,王孝以前不愛說話,是沒有需要他說話的時候。
現在一看做買賣能賺錢,王孝也來了幹勁。
誰不想努力做事,改變現在的窮困生活呢?
何況,王孝還是一個要當爹的男子漢。
王孝去到鄰村,看到有人在園子裏摘豌豆,就上前問人家要不要賣豌豆,要的話可以直接賣給他,或者明天他來收。
鄉下人除了賣雞蛋買,賣豬肉,或者打點零工,少有其它賺錢的門路。
一聽王孝要收豌豆,山茶油籽,家裏有的村民都願意賣給他。
王敬完成了第1筆訂單,給爺爺打完了長板凳一條,小板凳4張,王老漢很滿意,給了他20文錢的報酬。
王敬一直推辭不要,老爺子說這是必須的,如果是王木匠,20文錢肯定還嫌少了,他這是占了孫子的便宜。
王敬推辭不掉,隻好收下了。
上次王木匠開祠堂大鬧一次後,村裏人看了一場鬧劇,卻意外地知道王敬能獨立做木匠了。
現在見了王老漢家的成品,而且價格還比王木匠便宜,都紛紛表示要找王敬做木工活兒。
當然,剛開始大家也比較慎重,隻是下了板凳,小餐桌這樣的單子,王敬都不含糊地接下了。
隨著後續豆蓉醬和山茶油被做出來,劉婉租了王老漢的牛車,和王孝到集市上去賣。
城鎮的富裕人家,都發現劉婉的豆蓉醬是上好的下飯菜,春冬交接的季節,本來就沒有什麽更好的菜肴,加了豆蓉醬,感覺吃飯都有滋味多了。
而且豆蓉醬和山茶油都是消耗品,用完了還得再買,所以劉婉的生意一直挺穩定的。
劉婉也因為這兩樣商品的銷售,持續收到了不少的生存點。
但老客戶那一部分就收不到生存點,隻有在拓展新客戶的時候,才能收到新的生存點。
慢慢地,劉婉發覺,老客戶占了她客戶群體的6成,新的客戶也逐漸變成了老客戶。
因此,她收到的生存點,從原來的一天高峰時期5、60個,到現在穩定在20幾個,數量下降得有點快,這也說明這個市場已經趨近於飽和了。
劉婉還發現,市麵上也出現了很多類似用豌豆做的豆蓉醬。
一門生意好了,自然會有大量的模仿者。
豆蓉醬的配方其實也不複雜,隻要有心人反複試做,也能做得出來。
但是他們做出來的豆蓉醬,滋味當然都沒有劉婉的好。
劉婉畢竟是美食係統加持過的人,她豆蓉醬精準拿捏的特殊口感,是模仿者無法複製出來的。
是以,對美食品質要求高的食客,自然還是會鎖定劉婉的豆蓉醬。
但架不住模仿者的豆蓉醬便宜,價格隻要劉婉的三分之二,所以也會有顧客選擇其他雜牌的豆蓉醬。
而且,隨著季節將過,豌豆產量越來越少,劉婉決定等做完這一茬,豆蓉醬的生意就要暫停,她要重新找別的可以銷售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