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想再嫁嗎
字數:4449 加入書籤
A+A-
沒有醫療設備,沒有夫剖腹產技術,可以說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腳踏進了鬼門關。
劉婉自己當年在醫院實習時,也在婦產科實習過,雖然時間不長,但好歹也能勉強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婦產科醫生。
畢業以後,機緣巧合,她最終去了一家和醫藥相關的企業工作,而不是留在醫生的體係內。
如果讓她來接生,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果沒有請穩婆,不說別人怎麽想的,吳慧心裏肯定有疙瘩,她又不知道劉婉懂醫術,指不定想劉婉舍不得掏錢請穩婆。
哪怕吳慧順利生產,或者劉婉出了很大力氣幫她,隻要沒有請穩婆,吳慧心裏這個疙瘩肯定就解不了。
這些人情世故,劉婉作為一名企業高管,怎麽會不懂?
於是她趕緊虛心求教趙氏“趙大娘,你覺得要找哪個穩婆最穩妥?咱村有嗎?”
“咱村可沒有,你得去鄰村請,王昭王大娘是十裏八鄉最會接生的穩婆。
以前裏正家的易安也是她接生的,易安生的時候臍帶繞項,後來王大娘硬是矯正了胎位,化險為夷,易安才能順利生出來,從此以後,咱村請她的人可多了。
說起來也是很久的事了,易安都長成大小夥子,還去上學了。”
趙氏說起鄉村的往事來,如數家珍。
趙氏和村裏人比較有交往,不像劉婉一直沉浸在個人家庭的小世界裏,幾乎和外界隔絕,村裏大、小事自然都不知道。
“那要到哪裏找王大娘?你知道她住哪嗎?”劉婉問道。
生孩子是大事,要找當然找最好的了。
錢花在刀刃上。
花錢反正劉婉不心疼。
最重要的是花錢能買來開心,吳慧的開心!
“那你找對人了,我相公和王大娘的相公有交往,她相公也是獵戶,這一次如果要去打虎,我相公估計還會叫上他。
你什麽時候要去找王大娘,隻要提前和我知會一聲,我陪你去,我知道她家在哪裏。”
趙氏真是個熱心人。
一樁心事得解,劉婉的心情也慢慢變得愉快開朗起來。
她來這裏之後,在交友的方麵也開始有所斬獲。
人不是一個孤島,不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個人一輩子真正能有心靈契合的朋友,可能隻有一個、兩個。能引起共鳴的也不多,但身邊還是要有普通朋友的。
隻要這些普通朋友背後不給你捅刀子,與人為善,在你需要的時候能提供給你一定幫助,你也同樣對她有所付出,就已經是合格的朋友關係了。
劉婉從不奢望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個靈魂上知交好友。
目前她也沒有這種需要,能有像趙氏這樣的熱心人成為朋友就很好了。
吃飽喝足,她們仨就繼續掰竹筍。
趙氏說過後苦筍還會繼續生出來,如果有空,可以時不時來這裏掰竹筍。
劉婉問苦筍拿到集市上賣值錢嗎?
趙氏說賣是可以,但是估計一斤也不過是一兩文錢,尤其現在是苦筍大產季,大約也就一文錢一斤。
而且還不是連皮賣的價格,回家苦筍需要剝殼,煮,攤涼後還得捆紮成束……
如此一來,一天都得撲在這上頭,最後所得不過十來文錢。
謝鐵頭打獵,謝家經濟上不是很困難,所以趙氏對賣苦筍不感興趣,她來掰,就是掰自家吃,有多的就曬成筍幹,平時燉湯炒肉什麽的,都挺好的。
劉婉一聽說辛苦做一天,隻能夠賣10來文錢,也沒啥興趣,她現在隨便賣幾串烤肉的利潤就有了,何必這麽辛苦折騰苦筍賣錢,留著自家吃不錯。
謝蘭花大半天都很少說話,隻是在邊上聽她們聊天。
可能是因為心裏把劉婉看成為未來婆婆的緣故吧,所以謝蘭花有點繃著,想爭取在她麵前有個好表現,結果反而不知該說什麽好,索性就不說話了。
等三人的籮筐都裝滿了,趙氏說“差不多了,咱們回去吧。”
“行。”
劉婉看看謝蘭花那筐也是滿滿當當的,知道這姑娘幹活也是很下力氣。
三個人背著籮筐慢慢下山了。
這一筐竹筍至少有30多斤,趙氏原本以為劉婉看上去嬌嬌弱弱的,應該背不動,還想要幫忙她分擔一些。可是沒想到劉婉走得健步如飛,很輕鬆,沒有背不動的樣子。
劉婉不由讚歎說
“劉大娘,我還以為你體格比我弱一些了,現在看你背著這麽重的筍,如履平地,挺有力氣的呀!”
劉婉嘿嘿一笑說“要撐起門戶嘛!”
趙氏聞言一滯,確實,劉婉是寡婦,很不容易。
可能是因為今天談的比較熱乎吧,她一時忘形問道
“劉大娘,那你有沒有想再找個好人家嫁了?”
劉婉並不忌諱這個話題。
一來她不是原主,沒那麽封建;二來她是現代人的思想,就算原身當初帶著感情嫁給王大誌,但現在那個男人已經蛻變成一個爛渣男,有什麽好值得留戀的?
在現代社會,劉婉就已經看清了婚姻的真相,更別提在這個古代社會裏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萬一再嫁,丈夫對她好就算了,要是對她不好,豈不是自己又往火坑裏跳?
劉婉淺淺一笑說“不想再嫁了,家裏有5個孩子,王禮和王憐都還小,我怎麽可能拋下他們去嫁給別人呢?
好女不嫁二夫,我不會再想改嫁這件事,隻想用心把孩子們養好,帶大,拉扯他們成家立業。”
趙氏自覺失言,訕訕無語。
她印象中,劉婉和王大誌應該沒有那麽好才對,不至於要為王大誌守寡終身。
但劉婉說的話完全正確,她又無從反駁。
她這麽提醒劉婉也是為她好的意思。
畢竟女人經不得耽擱,劉婉已經34歲了,真要到四、五十再嫁,誰願意娶她呀?
不過劉婉說的也是現實的問題
家裏兩個孩子還小,她要再嫁那個家就散了。
雖然有喪偶守三年的傳統,但是桃源村這麽窮鄉僻壤的地方,其實並沒有那麽講究。
畢竟,正常來講,一個寡婦帶著這麽多孩子,要活下去都很勉強,這時候如果有機會嫁人,誰都會迫不及待的去嫁人。
“劉大娘,你可別誤會呀,我,我也是一時無心。”趙氏最終還是尷尬地道。
劉婉自己當年在醫院實習時,也在婦產科實習過,雖然時間不長,但好歹也能勉強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婦產科醫生。
畢業以後,機緣巧合,她最終去了一家和醫藥相關的企業工作,而不是留在醫生的體係內。
如果讓她來接生,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果沒有請穩婆,不說別人怎麽想的,吳慧心裏肯定有疙瘩,她又不知道劉婉懂醫術,指不定想劉婉舍不得掏錢請穩婆。
哪怕吳慧順利生產,或者劉婉出了很大力氣幫她,隻要沒有請穩婆,吳慧心裏這個疙瘩肯定就解不了。
這些人情世故,劉婉作為一名企業高管,怎麽會不懂?
於是她趕緊虛心求教趙氏“趙大娘,你覺得要找哪個穩婆最穩妥?咱村有嗎?”
“咱村可沒有,你得去鄰村請,王昭王大娘是十裏八鄉最會接生的穩婆。
以前裏正家的易安也是她接生的,易安生的時候臍帶繞項,後來王大娘硬是矯正了胎位,化險為夷,易安才能順利生出來,從此以後,咱村請她的人可多了。
說起來也是很久的事了,易安都長成大小夥子,還去上學了。”
趙氏說起鄉村的往事來,如數家珍。
趙氏和村裏人比較有交往,不像劉婉一直沉浸在個人家庭的小世界裏,幾乎和外界隔絕,村裏大、小事自然都不知道。
“那要到哪裏找王大娘?你知道她住哪嗎?”劉婉問道。
生孩子是大事,要找當然找最好的了。
錢花在刀刃上。
花錢反正劉婉不心疼。
最重要的是花錢能買來開心,吳慧的開心!
“那你找對人了,我相公和王大娘的相公有交往,她相公也是獵戶,這一次如果要去打虎,我相公估計還會叫上他。
你什麽時候要去找王大娘,隻要提前和我知會一聲,我陪你去,我知道她家在哪裏。”
趙氏真是個熱心人。
一樁心事得解,劉婉的心情也慢慢變得愉快開朗起來。
她來這裏之後,在交友的方麵也開始有所斬獲。
人不是一個孤島,不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個人一輩子真正能有心靈契合的朋友,可能隻有一個、兩個。能引起共鳴的也不多,但身邊還是要有普通朋友的。
隻要這些普通朋友背後不給你捅刀子,與人為善,在你需要的時候能提供給你一定幫助,你也同樣對她有所付出,就已經是合格的朋友關係了。
劉婉從不奢望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個靈魂上知交好友。
目前她也沒有這種需要,能有像趙氏這樣的熱心人成為朋友就很好了。
吃飽喝足,她們仨就繼續掰竹筍。
趙氏說過後苦筍還會繼續生出來,如果有空,可以時不時來這裏掰竹筍。
劉婉問苦筍拿到集市上賣值錢嗎?
趙氏說賣是可以,但是估計一斤也不過是一兩文錢,尤其現在是苦筍大產季,大約也就一文錢一斤。
而且還不是連皮賣的價格,回家苦筍需要剝殼,煮,攤涼後還得捆紮成束……
如此一來,一天都得撲在這上頭,最後所得不過十來文錢。
謝鐵頭打獵,謝家經濟上不是很困難,所以趙氏對賣苦筍不感興趣,她來掰,就是掰自家吃,有多的就曬成筍幹,平時燉湯炒肉什麽的,都挺好的。
劉婉一聽說辛苦做一天,隻能夠賣10來文錢,也沒啥興趣,她現在隨便賣幾串烤肉的利潤就有了,何必這麽辛苦折騰苦筍賣錢,留著自家吃不錯。
謝蘭花大半天都很少說話,隻是在邊上聽她們聊天。
可能是因為心裏把劉婉看成為未來婆婆的緣故吧,所以謝蘭花有點繃著,想爭取在她麵前有個好表現,結果反而不知該說什麽好,索性就不說話了。
等三人的籮筐都裝滿了,趙氏說“差不多了,咱們回去吧。”
“行。”
劉婉看看謝蘭花那筐也是滿滿當當的,知道這姑娘幹活也是很下力氣。
三個人背著籮筐慢慢下山了。
這一筐竹筍至少有30多斤,趙氏原本以為劉婉看上去嬌嬌弱弱的,應該背不動,還想要幫忙她分擔一些。可是沒想到劉婉走得健步如飛,很輕鬆,沒有背不動的樣子。
劉婉不由讚歎說
“劉大娘,我還以為你體格比我弱一些了,現在看你背著這麽重的筍,如履平地,挺有力氣的呀!”
劉婉嘿嘿一笑說“要撐起門戶嘛!”
趙氏聞言一滯,確實,劉婉是寡婦,很不容易。
可能是因為今天談的比較熱乎吧,她一時忘形問道
“劉大娘,那你有沒有想再找個好人家嫁了?”
劉婉並不忌諱這個話題。
一來她不是原主,沒那麽封建;二來她是現代人的思想,就算原身當初帶著感情嫁給王大誌,但現在那個男人已經蛻變成一個爛渣男,有什麽好值得留戀的?
在現代社會,劉婉就已經看清了婚姻的真相,更別提在這個古代社會裏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萬一再嫁,丈夫對她好就算了,要是對她不好,豈不是自己又往火坑裏跳?
劉婉淺淺一笑說“不想再嫁了,家裏有5個孩子,王禮和王憐都還小,我怎麽可能拋下他們去嫁給別人呢?
好女不嫁二夫,我不會再想改嫁這件事,隻想用心把孩子們養好,帶大,拉扯他們成家立業。”
趙氏自覺失言,訕訕無語。
她印象中,劉婉和王大誌應該沒有那麽好才對,不至於要為王大誌守寡終身。
但劉婉說的話完全正確,她又無從反駁。
她這麽提醒劉婉也是為她好的意思。
畢竟女人經不得耽擱,劉婉已經34歲了,真要到四、五十再嫁,誰願意娶她呀?
不過劉婉說的也是現實的問題
家裏兩個孩子還小,她要再嫁那個家就散了。
雖然有喪偶守三年的傳統,但是桃源村這麽窮鄉僻壤的地方,其實並沒有那麽講究。
畢竟,正常來講,一個寡婦帶著這麽多孩子,要活下去都很勉強,這時候如果有機會嫁人,誰都會迫不及待的去嫁人。
“劉大娘,你可別誤會呀,我,我也是一時無心。”趙氏最終還是尷尬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