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狼穀
字數:3075 加入書籤
鳳翔府,府衙大廳
一封密信呈放在府衙案桌之上,信封已經打開,鳳翔知府吳隗、鳳翔路都指揮使薛廣成和楊雲帆三人端坐於案桌旁。
三人都已看過信的內容,這封密信是由朝廷密探在靈州城探得的消息,李繼遷於昨日出兵,秘密迂回埋伏攻擊吐蕃軍隊去了。
楊雲帆激動的開口說道:“李繼遷果然是聲東擊西,他的目標是西南的吐蕃人,我們應該趁此機會與吐蕃人兩麵夾擊,李繼遷必敗!”
對於楊雲帆的謀劃,在鳳翔府知府吳隗看來著實有些過於大膽。以他對邊軍將領們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來看,此策根本無法施行。
而薛廣成思索一番後,更是搖頭不已。大宋在西北駐軍並不多,自保尚可,但若是主動出擊,在他看來屬實是下下策。
“李繼遷的大本營在靈州,據此有幾百裏,黨項戰馬來去如風,我大宋官兵多以步卒為主,無法做到敵人的機動靈活,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冒然出兵,後果實難預料,而且,沒有朝廷明文,這大宋西北軍根本無法調動一兵一卒……”吳隗開口說道。
吳隗的話道出了大宋募兵製的弊端,大宋建立初期,太祖趙匡胤為了避免武人擅權、重蹈五代十國的覆轍,在宰相趙普的建議下,趙匡胤對武將們采取了“削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的策略,大大加強了朝廷對地方和邊疆的控製,尤其是對武將的防範,沒有樞密院的調兵文書,任你是將軍還是太尉、,都無法調動一兵一卒。
但凡事總有利弊,在加強了中央集權、崇文抑武的同時,大宋軍隊的戰鬥力也是大大的下降,從以前敢於和契丹鐵騎野戰的虎賁勇士,變成了隻能憑堅城固守的怯懦無能之輩。
楊雲帆聽罷,歎了一口氣,眼看戰機在前,卻不能抓住,心中屬實有些憋屈。但當他眼睛掃過西北地形圖的一個地方時,目光卻愣了一下,這個地方正是橫山山麓。
黨項人雖然控製了定難五州以及靈州城,但西北降雨稀少,土地貧瘠,西夏大部分地區被瀚海沙漠包圍著,而唯一物產豐盈的地區,就是所謂“黃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
西夏徹底控製河套地區後,在此地開墾了大量被黃河衝擊成的平原土地,為貧瘠的西北大地,供養著百萬生靈。為了保護耕地,李繼遷下令,各部族不準在河套地區放牧,不得已,為了尋找牧場,牧民隻得前往橫山山麓地區放牧,就連西夏王宮的禦馬監,都把戰馬趕到橫山放牧。
望著西北地形圖上,用紅色朱筆標注的橫山山麓,楊雲帆手指在木桌上有節奏的敲打著,閉目思索了一番,猛然睜開了眼睛。在一旁的吳隗和薛廣成看來,那眼神中透著獵人發現獵物的神采。
對這個有勇有謀的將門之後,薛廣成和吳隗對視一眼,又是無奈一笑,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天馬行空的腦袋裏又想到了什麽奇謀。
“既然我們無法調動大軍,那麽我們調動幾個人還是可以的吧?”楊雲帆微笑望著薛廣成,開口說道。
“你就直說吧,到底想做啥!”薛廣成單刀直入的開口問道。
楊雲帆整理了一下思路,指了指西北地形圖開口說道:“二位看這裏,橫山山麓臨近我大宋邊境,是黨項人牧馬的天然牧場,我們若是趁李繼遷西征的時機,派出一堆人馬,去把橫山山麓的黨項戰馬全部搶過來……”
“還請薛將軍挑選幾個軍中高手和一名熟悉當地地形的人,隨我去橫山走一趟!”楊雲帆開口說道。
聞言,薛廣成哈哈一笑,開口說道:“要說這西北的地形,恐怕軍中沒有一個比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西北漢子更熟悉了,既然楊兄弟都不怕,我何惜此頭顱?就讓我與楊兄弟一同前去即可!”
楊雲帆感激的點了點頭,其實他還是有點震驚的,原本他以為薛廣成是京城某位大將的後人,以父輩恩蔭來到西北為將的,沒想到他竟然是鳳翔本地人。要知道,鳳翔路都指揮使可以算是鳳翔府地界最高的軍事大員,薛廣成在沒有背景的情況下能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這一步,可算是實為罕見了。果然應了那句話“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
————————————————
西夏賀蘭山,地斤澤
綿延的賀蘭山脈,如一道天塹,橫亙於河套地區。道路隨著山脈的走勢,曲折蜿蜒,在山脈中間有一處水流衝擊過後形成的天然峽穀,將山的兩側山脈聯隔斷開來,此地便是白狼穀。
據當地相傳,白狼穀的由來是當時有一公一母兩隻白狼,在跨越賀蘭山時,母狼因被獵人射傷大腿,而無法隨公狼前行,公狼便把母狼安置於峽穀之中,下山為母狼捕食獵物,待得捕獵歸來,母狼已凍餓而死,公狼悲痛嘶嚎,狼嚎聲哀轉久絕,在峽穀裏久久回轉,最終公狼哀嚎三日後,氣絕身亡。於是當地人們便把此處峽穀稱作白狼穀。據說每當風雨交加之時,仍能聽到狼嚎聲在山穀中回蕩。
白狼穀兩側山崖筆直陡峭,如同刀砍斧削般的立於山穀兩側,百米長的山穀,抬頭隻見一線天,是個十分適合伏擊的好地方。
李繼遷率領的兩千多黨項輕騎兵一路疾馳,在吐蕃人之前,到達了白狼穀。在布置好伏擊隱蔽之處後,靜待吐蕃人鑽進口袋。
七月流火,西北的天氣熱的讓人難以忍耐,習慣了雪域高原上高冷氣候的吐蕃人更是無法忍受這種酷暑天氣,吐蕃士兵們熱的紛紛脫下皮甲,掛在馬背上,為了防止太陽暴曬灼傷皮膚,隻穿著一件單衣。
騎在馬上的吐蕃首領潘羅支也是熱的頭暈目眩,汗水已經浸透了鎧甲內的衣衫,但作為身經百戰的部落首領,潘羅支深知前麵不遠處的白狼穀,是一處危險的地方。
他在距離白狼穀二十多裏的地方命令部隊停了下來,派出幾名探子前去打探白狼穀的情況,吐蕃士兵們對首領如此謹慎表示不解,要知道黨項人已經傾巢出動向東進攻大宋去了,此地就算有伏兵,憑借一萬多吐蕃騎兵,又有何懼,況且潘羅支命令停下來的地方陽光直射無遮無擋,士兵難免躁動,而且過了白狼穀,就是水源充足的無定河,人困馬乏的隊伍早已饑渴難耐,渴望著飲馬無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