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秘密
字數:5153 加入書籤
做好抉擇後。
徐陽再度拿起毛筆,按照腦海中的記憶。
在兩幅圖紙上麵重寫書寫起來。
不一會,雁翎刀的樣貌、長度,鍛打手段,全部被徐陽記載在紙麵上。
徐陽邁步到窗台邊,一把推開窗戶。
窗外的冷空氣呼的一下,直衝書房。
徐陽緊了緊衣衫,再度將窗戶關上。
漫步到書桌旁,將兩張墨跡已經幹透了的圖紙鄭重的收了起來。
天色已晚。
徐陽正打算熄滅蠟燭回房間休息之時。
書房外的走廊裏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徐陽頓住動作繼續坐在書桌旁。
幾息後。
“咚咚咚”的敲門聲響起。
“將軍,趙統領在外求見。”親衛低聲開口說道。
徐陽平靜道“讓他進來。”
想必那件事有了結果了,徐陽心中暗暗想道。
這兩天城內鬧的沸沸揚揚的詩詞事件,徐陽亦有耳聞。
每次想起這件事,徐陽都會忍不住發笑。
無他,正如某些人所想那般,那首詩就是在出征前所寫的。
還記得那日大雪,分發完棉甲之後。
陳亮實在是閑的發慌,非要拉著徐陽作詩。
徐陽一現代靈魂哪會做古詩啊,腦海中倒是還記得不少這個時代未曾出現的詩詞。
但還是那句話,永遠不要把別人當傻子。
每一首詩詞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有相對應的環境、感觸、詩人的年齡閱曆在其內。
又豈是你說抄就抄的?
就好像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在踏春文會上,張口就來一首示兒。
還聲情並茂的朗讀。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估計第一時間迎來的不是別人的驚歎羨慕,反而會是看傻子一樣的眼神與懷疑。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所以徐陽在出於應景考慮方麵。
千挑萬選,選出來一首乾隆帝的詠雪詩來。
而飛雪這首詩據說並非是由乾隆一人獨立完成的。
前三句是乾隆對著一場大雪即興所作。
然而,當前三句作完,這首詩的落款眼看著就要陷入僵局之際。
機靈的紀曉嵐順口補出了第四句,即“飛入蘆花都不見。”
徐陽千挑萬選選出這麽一首詩,這其中有沒有徐陽的惡趣味,那就不好說了。
“咚咚咚”房門再度被人敲響。
“進。”
吱啦一聲,房門被人打開。
一身黑衣的趙萬石踏步走了進來。
“趙萬石見過主上。”趙萬石恭敬行禮道。
徐陽擺了擺手說道“免了,事情打聽的怎麽樣了。”
穀<spa> 趙萬石站在徐陽對麵恭敬的回答道“回主上,事情打探清楚了。”
趙萬石將事情經過詳細訴說一片後。
便站在徐陽對麵,默默等待徐陽的下一步指示。
徐陽閉上眼睛,腦海中快速的複盤整件事情。
“蔡雪凝、顏淇玉、董學孟、張安邦。”四個名字不斷的在徐陽腦海中閃過。
許久,徐陽吐出一口濁氣開口詢問道“顏淇玉的情報黑衣衛掌握了多少。”
趙萬石聞言當即回答道“回主上,黑衣衛關於顏淇玉的情報並不多。”
“隻知道顏淇玉是顏長白的嫡長女。”
“平日裏此女對外性格極其柔和,深得顏長白喜愛。”
說罷趙萬石再度沉默了下來。
徐陽心中明白,黑衣衛成立的時間終究還是太短了,更何況黑衣衛成立之後大部分時間都是隨著飛虎軍在外征戰。
哪兒有足夠的時間去打探城內這些達官貴人的詳細情況。
徐陽歎息一聲吩咐道“將顏淇玉的情報等級提升到二等。”
趙萬石聞言立即回答道“遵令!”
二等的情報等級說實話已經很不底了,要知道,張安邦這些紈絝子弟的調查等級才剛剛三等。
二等的情報在黑衣衛中已經屬於重點關照對象了。
屬於是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跟蹤,去打聽的那種了。
若不是顏淇玉在此次詩詞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徐陽也不會將她的情報等級調整到二等。
徐陽總感覺,這個顏淇玉必有大的企圖,否則又何必冒著得罪張安邦的風險來幫他揚名?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什麽大公無私樂於助人的人。
徐陽定了定神繼續詢問道“董學孟的情報現在掌握了多少了?”
早在黑衣衛建立之初,徐陽便命令黑衣衛悄悄打探四大副帥的詳細情報。
雖中間因為戰爭有所延誤,但徐陽相信,憑借黑衣衛的能力,多多少少還是能掌握一些有用信息的。
趙萬石聞言立即回複道“回主上,董學孟,泰安城四大副帥之一。”
“也是唯一一個未參與耿昌起事被封為副帥之人。”
“這董學孟被封為副帥的原因,泰安城流傳的說法多達十幾種。”
“經過陳軍師與我等分析判斷後。”
“一致認為,董學孟能被封為副帥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董學孟二十多年前便是徂徠書院的院長。”
“耿昌打敗獨眼陳取得泰安城之後,原本投靠獨眼陳的文官在耿昌起事過程中,逃的逃死的死。”
“為了穩固治理泰安城,為了獲得文人的支持,因此耿昌特意請來了徂徠書院的院長董學孟。”
“而董學孟接任副帥之位後,在徂徠書院拉起了一支一萬五千人的兵馬”
“據說在大軍出征之前,有百姓看到過這支軍隊悄悄進了城。”
“這些就是目前黑衣衛掌握的關於董學孟的基本情報。”
為了穩固治理泰安城、為了獲得文人的支持,特意請來徂徠書院的院長作為四大副帥之一。
說實話對於這一點,徐陽心中感到無比正常。
自古以來便是文人治國,武人衛國。
徐陽將來泰安城之後所有的所見所聞在腦海中重新複盤一遍。
越發的感覺到泰安城的水,真他娘的深。
誰若是告訴他耿昌背後沒有高人指點,打死他他都不帶信的。
若沒有高人指點,耿昌又豈會第一時間就尋到董學孟。
若耿昌背後沒有高人,董學孟又豈會理會一個剛剛起兵占領了一座城池的耿昌?
若耿昌背後沒有高人,泰安城又豈會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裏,發展成山東路第一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