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哈密衛
字數:4037 加入書籤
磨桌帶著老婆下車了,他準備回去荒漠裏,把和老嶽父商量招兵買馬的事情。他打算在這片荒漠裏,招募五百戶人家。帶著他們去布裏亞特地區。
這些人都是他嶽父和老婆的老鄰居了。人在荒野裏生存,不互相幫助時不可想象的。大家經常性的需要互通有無。共同度過艱難的時光。
如果有好的地方可去,他們也不會流落荒野。
實在是,好點的地方都有人占據了。
能夠養得起一個部落的地方,就會有一個部落在哪裏生存。
所以,隻有這種稀樹草原,戈壁荒野,十公裏範圍內,隻能承載一戶牧民生存的地方,才會形成這樣的局麵。
留在這裏也沒有什麽好的機會,也就是維持生存而已。誰不想有更大的發展呢。這些年越來越幹旱,這裏也變得不容易生存了。大家都在掙紮求生。
隻不過這裏是四不管地帶,大明、準噶爾人、和碩特人、阿拉善蒙古人都不管。這裏沒有苛政的逼迫,也沒有戰亂,才是他們逃到這裏艱難生存的原因。
看到磨桌重新獲得了老爺的信任,小娘皮和林月如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她倆不認為磨桌宰了那個混蛋家族有什麽不對。他唯一做錯的事情就是動用了楊家的軍隊。否則,她們問都不問。
“老爺,我們現在幹嘛去。”小娘皮湊過來,看著楊凡問道。
“你們不是要去吐魯番玩嗎,那裏現在還有和碩特人的重兵把守,我們先到終點站哈密,然後發兵進攻吐魯番。在哪裏大敗和碩特人。然後東進迪化地區。”
列車繼續開動,一路向西,向著終點哈密城進發。那裏就是目前最西方的火車站。盡管鐵路還在向前延申,不停的向西修建。但前方沒有多遠就是和碩特部的地盤了。
那裏已經進入漠西蒙古的核心區域了。吐魯番就是和碩特人重兵防守的要塞。他們也害怕大明西進。畢竟楊凡把他們打的夠嗆。他們對楊家充滿了忌憚。目前科莫多地區的駐軍,就是壓在他們頭頂的石頭。
哈密是目前楊凡控製的最西方的城市了,哈密衛於永樂四年(1406)建造。是明朝的三大邊境情報中心之一。主要負責收集中亞的情報。但實際上朱瞻基時代後,就淪為冊封哈密王統治的糜係州。
哈密王有明一代,1380年到1503年,一共傳承了十五世。目前哈密王族已經絕嗣一百三十多年了,現在這座老城,在楊凡的控製下。
這座明代初期建造的老城,有永樂年間建築的夯土城牆。
明初期建造的老城,是內地進入新疆的唯一通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明代哈密城,城牆周長三四裏。城東有溪水西南流,北麵大山,三麵平曠。
距離東麵的肅州(酒泉)一千六百餘裏,距離西麵的火州(吐魯番)約千裏。是當時西域的交通樞紐。
此地在唐為伊州之地,為西北諸胡往來之衝要地。其人多獷悍,凡經此處,必有求馬。蒙古、回回,雜處於此,衣服禮俗各有不同。
如今古城已經被楊家的駐軍,重新整修過了。
楊凡已經上奏,重設哈密衛。
崇禎對楊凡繼續去西北折騰,早已對他放棄治療了。
反正朕不給錢,你自己願意弄就弄去吧。
楊凡留在內地,他感覺不安,出去禍害蒙古人,正和他意。
最好楊家和漠西蒙古互相消耗,兩敗俱傷就完美了。
楊凡上一次回來,直接招募義兵就把皇太極打敗了,讓他感覺到了威脅。
他不希望楊凡在大明長城內,增加土地了。也不願意他在長城以南發展勢力。
楊家在遵化的那一塊土地,是他能容忍的最大限度了。
那裏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獨立王國,那裏的百姓都是楊凡的家奴,他們隻知道楊府,對朝廷嗤之以鼻。幾乎成了國中之國。
每每翻看駱養性匯編的關於楊家的情報,他就如芒在背。
現在他在西暖閣的大桌的背後書架上,就有已經裝訂成冊的,十幾本關於楊家的情報匯集冊子。
楊凡的家奴已經足足有了五十萬戶了。
加上依附農民和佃戶,保守估計人口超過四百萬!
他到底有多少私兵,沒人知道。
他有多少錢,從皇後那裏可以知道,至少比他有錢。
這還不算,他雇傭的工人群體。
海外的勢力還不可知,但崇禎估計也不會小。
他現在已經處理不了楊凡了。他隻能小心應對,不可使楊凡生出了不臣之心。一旦楊凡走向他的對立麵,就十分危險了。
以前,他還可以通過權謀手段,不斷地剝奪楊凡的兵權。但是現在,楊凡的手裏已經沒有朝廷的一兵一卒了。全是家丁和各種名目的私兵。
他除了一個綏遠都司的實職外,和朝廷已經沒有什麽關係了。
一想起這些,他就對東林十分痛恨。
熱河已經被他們葬送。
現在從遼西的努魯爾虎山直到哈密大漠,整個長城以北全成了楊家的領地。
這次建奴入侵後,把他苦心經營的新朝局麵完全崩壞。軍隊損失極大,他已經沒有實力,派出足夠的軍隊,去長城意外駐守了。
隻能把有限的兵力收縮集中在長城沿線和京畿重地上。
楊凡的專列,停在了哈密車站。從這裏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哈密新城。
這座新城是從北方的山上,用炸藥采石,重新修築了石頭城牆。
用花崗岩和水泥砌築的城牆高七米,底部寬三米,頂部寬一點五米。
新城三千米見方,把古城包圍在內部成了內城。
哈密車站就在東門外,車站廣場東側是哈密新城的東門。西側是鐵路貨場。南側是汽車車站。北側是倉庫區。
城內還沒有建設完畢,到處都在修築道路和建築,埋設排水管道等。
現在哈密城,成了楊家在西域的最大物資和人員運輸基地。這裏常駐人口突破了十萬人。很多前線需要的物品,能在這裏生產的都轉移到了這裏。就近對前方供應。
這裏的工業開始起步。商業也逐漸繁華起來。內地的很多商人也來這裏尋找機會。
。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