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對決八
字數:4638 加入書籤
軍號滴滴滴的吹響,腰鼓轟隆隆的敲響。
每三十四個人組成一個橫排,一共三排的方陣,向前方走去。
旗手和號手、鼓手、隊長傳令兵、軍醫兵等人組成兩排各五人的橫隊在側麵行進。
一個營五個中隊,也就是五個方陣。十八個營就是九十個方陣。
兩邊山坡上各有三十個方陣走下來,中間環形工事後,也有一個三十個方陣走出來。
楊凡的火槍手,棉大衣內部穿了鋁合金板甲。
在遠距離上,鋁合金板甲可以在外側棉大衣,內側棉衣褲的加持下,有效擋住對方的鉛彈。因為和碩特人的鉛彈不可能是鋼芯彈。
楊凡的滑膛槍燧發槍,是滑膛槍時代的最高技術水準。相當於二鴉時帶英的水準,或者拿破侖1777年式步槍最終改進型。
這種槍直到1860年代,歐洲仍在改進和裝備。和褐貝斯燧發槍一樣是百年常青藤。
它的水平射擊可達260米。這是非常驚人的水平,畢竟這是滑膛槍,不是線膛槍。
陣列線步兵中的軍號和鼓手,在軍事行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軍號主要用於傳達命令、報告和識別敵我。
而鼓手則通過節奏和音調的變化,來協調士兵的行動和士氣。
陣列的整齊全靠鼓手的鼓點來維持。
兩方的火槍手大陣,相對走來,戰場就在穀地中寬闊的中間地帶上。
很快,雙方的火槍手線列陣開始接近了。
楊凡的步兵從來沒有打過真正的線列陣作戰。這是必須要補上的一課。任何訓練都比不得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打一場。
戰場才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把沒有經過陣列線作戰的步兵,派去和歐洲和西亞的線列陣作戰的老兵去打,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驅趕沒有充分訓練的士兵上戰場,是非常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雙方越走越近,這一次兩方都是第一次進行線列陣作戰。雙方士兵都很緊張,每個人的嘴裏都發幹,一點唾沫都沒有。緊張地手有些握不住槍。
走到相距250米的時候,明軍的軍號響了。
明軍迅速立定。
隨著軍號第二次響起。所有士兵把扛在肩頭的步槍放平。槍口對準了二百五十米外,還在軍鼓的鼓點下,整齊走來的和碩特人火槍手陣列線。
貝依驚訝的長大了嘴巴,500庫布!(庫布是奧斯曼長度單位,相當於半米。大概250米距離。)
這些東方來的人瘋了嗎。這個距離什麽也打不到。
他們這樣毫無意義的消耗彈藥,隻會讓士兵更加恐慌和戰敗。
“我們怎麽辦,也停下嗎”鄂爾齊圖汗扭頭問道。
“不能停下,繼續走,我們的步槍有效射程是200庫布(100米),但準頭不佳,必須頂著敵人的的開火,一直走到100庫布在統一開火。隻有這樣才能一輪齊射,打死最多的敵人。才能摧毀他們的士氣,才能取勝。先開火隻能導致失敗。”貝依說道。
“讓他們繼續往前走,後退者斬首。”鄂爾齊圖汗眯著眼睛說道。
騎兵立刻跟了上去,在後麵三十米督陣,如果有人逃跑,就用騎弓射死他。
鄂爾齊圖汗和八旗一樣,他認為最勇敢的戰士應該做騎兵,用彎刀和騎弓去和敵人作戰。
這種下馬作戰的,應該是騎術和射術不佳的人。
他們也迷信騎射才是根本。
這導致,他們把體力上、騎術上、射術上最差的那部分人,改成了火槍手。也就是說,你們玩不好騎射,就當火槍手齊射去吧。
這些人簡單訓練就可以當火槍手,因為使用火器的門檻太低了。
就是十歲孩子,你也能教會他。讓他們打三個月的火槍,就能作戰。騎射沒有十年功夫可是出不來的。
這些人不可能是勇士,都是些他們看不上的人,或者幹脆是奴隸出身。
不用督戰隊不行,肯定會趁機逃跑的。
楊凡用望遠鏡看到他們的隊形比第一師稀疏了很多。
火繩槍因為需要始終保持著火繩的燃燒,身上是有明火的。他們把成捆的火繩纏繞在身上,以免火繩不夠用。
腰間還掛著散裝火藥壺,他們用的不是定裝彈藥。
紙包彈藥是本世紀末歐洲才出現的。還差七十年呢。
因為怕火繩點燃自己腰間,或者相鄰的隊友腰間的火藥發生爆炸,所以必須保持安全距離。
這樣每一個士兵至少要距離一米的距離。
如果一個人的寬度是半米,他們的密度是,一米半才有一個士兵。
而楊凡這邊是燧發槍,沒有火繩,不怕點燃自己和隊友。
他們可以肩並肩站成一排,然後側身射擊。楊凡的火槍手陣列線是他們的三倍密度。也就是說楊凡這邊有三個人,三條槍,打對手一個人。
和碩特人的陣列比楊凡的陣列寬三倍。
但是再寬也沒有用。
多出來的人和槍,對麵沒有人,開火也打不到人。
隨著軍號的吹響,各個中隊的指揮官紛紛揮下手臂,發出射擊信號。
步槍手們紛紛開火了。
砰砰砰!第一排的火槍打響了。
青色的煙霧從槍口噴出,火光閃耀城一條火線。一片煙霧彌漫,但這裏是風口,很快被大風吹散。
貝依和其他幾個幸存的奧斯曼人大吃一驚。
500庫布開火,明軍的指揮官真是瘋了。他們真敢打。
第一排射擊完成後,沒有裝彈而是把步槍交給第二排的人,他們交換了步槍。然後第二排和第三排交換步槍。第三排的人開始裝彈。
隨即第一排的人,再一次開火,優勢一陣煙火噴薄而出。
然後第一排的人,第三次開火。
250外,正在行走的和碩特人火槍手,突然有人開始倒地不起。
盡管稀稀拉拉的。但是確實有很多人被打中了。
當然,由於沒有膛線,因此精度比較難看。
1811年,英國做過測試,布朗貝斯(褐貝斯燧發槍)在100碼(91.4米)命中人形靶的概率為53%,到300碼(274米)僅為23%。
當時對槍的有效射程概念和現代不一樣。當時英軍對滑膛槍的有效射程定義是,對單個目標射擊有效射程為100碼、而對300碼為有效概略射擊。
因此,在排隊槍斃年代,300碼往往是開始射擊的距離。
但考慮到一波殺死更多的人以打擊士氣,因此走的越近放排槍,效用往往最好。
不過楊凡的鉛彈是釘彈。
也就是在鉛球的屁屁上釘一根帶尾翼的釘子。
這種子彈是用絲綢包裹的定裝彈,因為絲綢可以完全燃燒而不留殘渣,可以整體塞入槍膛。用通條一捅到底。
而發射藥包圍著子彈大部分,這又是一種現代概念的埋頭彈。
釘彈的準確率比滑膛槍鉛彈高四倍!
現代的獵槍很多實用釘彈。
因為獵槍普遍為滑膛槍,精度感人。
很多國家的法律禁止獵槍實用線膛,所以需要在子彈上做文章提高精度。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