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對決九

字數:4708   加入書籤

A+A-


    曆史上,瓦剌人一直被喀爾喀和察哈爾人奴役。
    他們強大起來,趕走喀爾喀大汗和察哈爾人後裔的大汗的壓製沒有多久。但是,他們此時已經非常強大了。
    也先死後,經過一百多年的鬥爭,截止1623年,衛拉特4部終於在和碩特部拜巴噶斯(鄂爾齊圖汗)和準噶爾部哈喇忽喇(巴圖爾琿台吉)的率領下,殺死格哷森劄劄賚爾(達延汗一係八世孫,察哈爾後裔)的曾孫碩壘烏巴什。
    這象征著衛拉特蒙古的重新崛起。
    6年之後的1629年,碩壘烏巴什的兒子鄂木布額爾德尼再次戰敗,察哈爾後裔蒙古勢力被徹底趕出天山草原。
    這時候天山的形勢是,衛拉特4部由2位盟主拜巴噶斯、哈喇忽喇共同領導,和碩特部在烏魯木齊一帶遊牧,準噶爾部在伊犁河流域遊牧,杜爾伯特部在額爾齊斯河流域遊牧,土爾扈特部在塔爾巴哈台一帶遊牧。
    今天楊凡的大軍要進攻庭州(烏魯木齊),就是掏和碩特部的老窩,他們不拚命才怪。
    也正是因為趕走了外來勢力,和碩特人這三年來,一直在秣馬厲兵。因為他們看到了大漠周圍四大塊蒙古族群,除了他們都已經衰落的事實。
    他們的野心也在膨脹起來。
    遊牧民族就是這樣,一旦強大起來,趕走奴役他們的舊主子後,很短的而時間就能橫掃草原。
    當年突厥也是這樣,他們本來柔然的煆奴,也就是打鐵的。
    公元516年突厥這個詞,才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史書上。
    部落由高昌北山定居金山,成為柔然國的煉鐵奴。
    然後他們出現後,迅速就統一了歐亞大草原的東半部分,也就是阿爾泰山以東,高寒高原草原那部分。然後又一統中亞,後來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楊凡沒想到鄂爾齊圖汗這麽有遠見。這才獨立沒多少年,就從奧斯曼人那裏,大量引進了先進的火槍。還請了奧斯曼人幫助訓練。
    看著對麵走來的火槍手,隊列整齊,步伐也有模有樣。
    明顯鄂爾齊圖汗是很上心的,他也能接受新事物和新武器。
    可是,步兵軍第一師18個營開火後,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們驚慌失措。
    500庫布的距離上,對麵居然開火了。
    楊凡的滑膛槍,在這個距離上,雖然可以平射,但是,命中率隻有正常射擊距離的四分之一。
    可是因為在彈藥上有了進步,使用了釘彈,可以把準確率提高四倍。
    等於把這個距離的命中率又給補回來了。
    貝依心裏暗中計算了一下撲倒的人數,這個距離上,居然有近四成的命中率,讓貝依大吃一驚。
    第一排的人,接二連三的撲倒在地上。陣列線出現了很多缺口。
    後麵的人隻能向前前進一步,補充上缺口。
    明軍是三排橫隊,連續三段射擊,導致和碩特人的4500米寬的正麵陣列,中間的一千五百米,變得像是狗啃的一樣,出現了很多鋸齒。
    “第二排上前,補充缺口,快點。”軍官們在喊著。
    “大汗,必須加快步伐速度,盡快接敵。他們的火槍很邪門,不知道什麽原因,可在這麽遠的距離上打中我們。”貝依向大汗提出了建議。
    “好吧,聽你的,讓他們走快點,騎兵去監督他們。”鄂爾齊圖汗下令道。
    和碩特騎兵緩步上前,來到火槍兵的陣列線後麵。
    他們放下了四米五的騎槍,斜著指向前麵的火槍手後背。
    牛角號吹響,這是加快步伐的命令。
    這些人也不傻,他們都是因為體質羸弱,弓馬不如騎兵嫻熟,才會被編入火槍手的。他們知道畏縮不前,會被後麵的騎兵捅死。紛紛加快了步伐。
    在軍官的帶動下,他們扛著火槍,開始小跑了起來。但不敢跑得太快,因為要保持隊形。
    定裝子彈的裝填速度非常快,遠超燧發槍散裝火藥和火繩槍。
    火繩槍需要46個步驟才能開火,有一個步驟缺失,或出了問題都沒法打響。
    燧發槍使用散裝火藥時,前膛燧發火槍發射一次,需要經過12個步驟。相比火繩槍,不僅大大減少了繁瑣程度,開火時間間隔也極大縮短。
    火繩槍至少需要一分鍾才能打一發,戰場上實際可能一分半甚至兩分鍾才能打一發。因為緊張和各種因素的幹擾,大大降低了發射速度。
    1834年時,英國陸軍測試使用雷管的前膛槍時的記錄顯示,技術純熟的士兵每分鍾射速不超過三發。
    這是在沒有戰鬥壓力下的成績。在實戰時,由於種種因素影響,能夠維持每分鍾兩發就算不錯了。但這也比火繩槍高一倍。而燧發槍的安全性,可以讓陣列至少密集一倍。這就等於火力密度高於火繩槍至少兩倍了。
    不過燧發槍的準確率不如火繩槍,原因未知,這也是清朝遲遲不願意放棄火繩槍,換裝燧發槍步槍的原因。其實明末華夏就自主發明了自發火銃,清代的造辦處給康熙、雍正、乾隆都造過禦用燧發槍。
    技術是非常成熟的,一點問題沒有。
    而楊凡的定裝子彈進一步的縮減了步驟。
    隻有拿出子彈,裝入槍口,通條懟到底,錐子從藥池孔刺破子彈絲綢包裹,拉開擊錘,扣動扳機。一共隻有六個步驟。十秒鍾足夠完成,絲綢藥包還沒有燃燒殘渣,不用打十槍左右就清理槍膛。
    楊凡火槍手輕鬆一分鍾打五發,精銳部隊能一分鍾六發。
    考慮到戰場的各種情況幹擾,他們也能最低打出四發。
    和碩特人一路小跑,衝過來時,步兵軍第一師的官兵們,一直持續射擊。
    砰砰砰!砰砰砰!
    槍口的煙霧噴出,火光連成一條紅線。鉛彈劈頭蓋臉的打來。
    一分鍾後,他們終於跑到了一百米處,進入了火繩槍的有效射擊距離上,但遭到了六輪彈雨的洗禮。
    中間的一千五百米中段,遭到了密集彈雨的射擊。
    一個接著一個的人中彈,跑著跑著就向前撲倒。
    “看來我小看他們了,他們居然挺著被我們打了六輪,死傷了兩千多人,居然沒有一個人開火還擊的,這個紀律還是可圈可點的。”楊凡笑著說道。
    “老爺,和碩特人在漠西蒙古當了一百多年的盟主,也確實是有些東西的。”小娘皮點頭讚同道。
    “老爺,他們收緊隊列了。您快看。”陳曦揮了揮小手捉急的喊道。
    不收緊不行,中間被打穿了。
    一共才五排橫隊,中間被打了六輪,好多地方都空了。
    牛角號吹響了,兩側的步兵開始向中間聚攏。
    “預備,開火!”隨著指揮官的下令。
    各個營隊再度開火了。
    正在向中間集中的和碩特人,再度被打的撲倒了一地。
    這時候,他們終於把中間的缺口補上了。所有人都整齊劃一的轉身,舉起了火繩槍。對著剛打完一輪,正在等待裝彈的第一排明軍開火了。
    砰砰砰!火繩槍的聲音沉悶而破敗,他們的火藥雜質太多,而且是手工作坊生產的,質量參差不齊。遠沒有楊凡的工業化生產的栗色發射藥清脆。煙霧也大得多。
    他們間隔縮短到了半米,這樣每一米有一個人。火力密度大大增強了。
    這其實有些冒險的,半米的距離並不安全。擊發噴出來的火星子,有可能點燃旁邊人身上的火藥和火繩。
    不過貝依的大膽,也是來源於他訓練這支部隊的信心。
    “老爺,老爺,我們的人要扛線了,他們行嗎。”林月如也激動的叫到。
    步兵軍成立以來,這是第一次直麵對方的陣列線步兵齊射。
    一百米的距離上,對方三段式射擊,終於到來。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