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莫問前程

字數:5261   加入書籤

A+A-




    朱秀和李從嘉從延嘉殿西側的甬道走過,往後宮昭慶殿而去。

    今早,朱秀剛吃完早飯,準備擺上麻將和潘美、吳友娣、朱武廝殺一番,李璟突然派人傳旨,召他入宮覲見。

    莫得法,朱秀隻能讓楊巧蓮上陣湊數,自己換了身李從嘉送來的公服,和他一起入宮見李璟。

    麻將是李從嘉從涇州帶到江寧的,可惜他自己學藝不精,半年不玩把牌路規則忘得幹幹淨淨,上好一副象牙玉牌雕刻的麻將,就此放進庫房裏吃灰。

    朱秀在鴻臚寺閑居無聊,讓他把麻將找出來,教朱家人打牌。

    說來也怪,吳友娣不識字,學麻將反而最快,各色牌麵玩過幾次就大致記住了。

    朱武記性差,靠著死記硬背,也勉強入門。

    楊巧蓮識字,平時也能讀讀書信,可是學起麻將來那叫一個費勁。

    搞得朱秀差點就放棄了。

    他看出來了,這位大嫂不是記性差,而是對於數字天生遲鈍。

    一家子整日坐在花池涼亭裏打牌,不愁吃喝,歡笑聲不斷,倒也過得悠閑。

    朱秀進了興唐宮一路張望,從建築風格來看,江南宮室還保留著比較正宗的唐代風格,某些細節之處與北邊,特別是近兩年新修建的宮室有所區別。

    “朱兄覺得這幾座宮殿,能否展現大唐盛世風貌”李從嘉指著不遠處的延嘉殿笑問道。

    朱秀望去,咂嘴道:“賢弟要我說實話”

    “朱兄直言便是!”

    朱秀正色道:“看得出貴國朝廷想極力還原當年太極宮裏的盛景,但可惜物是人非,這興唐宮隻得其形,未得其神!真正的大唐盛世風貌,從來不是看宮室有多富麗堂皇,皇宮占地有多麽廣大。”

    李從嘉眨眨眼:“在朱兄心目中,什麽才是真正的大唐風貌”

    朱秀笑了笑,仰頭看看天,思索片刻,說道:“所謂大唐風貌,我認為應該由四個部分組成,缺一不可。

    其一,天子統禦華夏,令四夷拜服,萬邦來朝,以天可汗之名號令四方!此乃皇權正統、帝王威嚴!

    其二,朝廷能以中央製地方,上令下行,政令一出各地州縣照章執行,法度嚴明,吏治清明!此乃盛世官場應有之景象。

    其三,民間百姓豐衣足食,有屋所居,有田可耕,商賈安心經營,士人靜心讀書,可以練武投身疆場,熱血報國,可以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為百姓做些實事。

    其四”

    朱秀頓了頓,拍拍李從嘉寬厚的肩膀,笑道:“其四,便是想想如何在安逸富足裏保持謙卑勤奮,在盛世繁華下保持警惕清醒,須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謂大唐風貌,放在整個曆史長河裏不過是曇花一現,隻因它過於絢爛,才被人懷念至今。

    可惜,當初有多麽絢爛迷人,如今就有多麽肮髒腐朽。

    屬於大唐的時代,終究已經過去了”

    李從嘉呆愣住,站在原地不動。

    朱秀笑了笑,自顧自地背著手往前走。

    李從嘉回過神,急忙追上前:“朱兄之意,我們不應沉湎於大唐輝煌,而應放眼於未來”

    “不錯!任何一個王朝,隻要能做到前三點,就一定能創造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但隻有做到第四點,才能保證盛世不衰!”朱秀語氣堅定。

    李從嘉快步跟上,有些急喘氣:“朱兄認為天下終歸一統後世王朝能創造遠超漢唐的輝煌”

    朱秀笑了笑,語氣越發堅定:“九州離亂,民生多艱,人心思安、思治,此乃大勢所趨,浩浩蕩蕩,無所能當!”

    朱秀的腳步越走越快,李從嘉有些跟不上,已經小跑起來,大口喘氣,咽咽唾沫:“朱兄認為九州將歸於大周”

    朱秀猛地停下,李從嘉一個趔趄差點栽倒,不好意思地憨憨一笑。

    “六郎自號鍾山隱人,向來不過問朝政,怎麽今日突然對當今天下形勢感興趣”朱秀似笑非笑。

    李從嘉撓撓頭道:“近來朝廷對於周主派遣使臣到來一事議論紛紛,因大周立國時日尚短,不知道周主對於我朝是怎樣態度,所以朝堂上人心惶惶,隻恐淮南戰事再起

    小弟雖不參與朝政,但怎麽說也是李氏子孫,覆巢之下無完卵,小弟想請朱兄指點前程!”

    李從嘉誠懇地揖禮。

    朱秀笑了,李從嘉終歸是長大了,懂得為自己的前途未來做打算。

    他忐忑的心情也代表著唐國朝廷上大多數臣子,其原因就是,唐國自上而下,還未想好如何與新生的大周王朝相處。

    大周雖然立國不久,但因為幾乎全盤繼承了劉漢江山,所以國家實力基本沒有損失。

    劉崇占據太原自立,河東鬧分裂,的確影響頗大,但對於整個大周而言,隻不過是一處膿瘡,疼痛卻不致命。

    唯一能威脅到大周的,隻有北方的契丹人。

    四年前,耶律德光統大軍南下,郭威奉劉知遠命率軍在河北與契丹人周旋,最後耶律德光病死鎮州,契丹人退回燕山。

    石敬瑭靠割地認爹立國,劉知遠看準時機率先入主開封,高舉驅逐契丹人恢複漢統大旗,收攏人心。

    而郭威作為河北會戰最關鍵的人物,在契丹人退兵後聲望達到頂峰。

    如今郭威繼承劉漢帝統,天下有識之士都把他看作能夠率領漢人抵抗契丹人南侵的鐵血強悍之君。

    可以說,自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導致河北中原始終處於契丹鐵騎威脅之下以來,郭威是得位最正,名望最高的開國之君。

    初生的大周朝,也由此被賦予了一種如虎狼般凶猛的氣質。

    蝸居成都的蜀主孟昶,應該是天下割據勢力裏,最能感受大周強悍氣質的人。

    之前李守貞在河中叛亂,孟昶派遣蜀軍出兵漢中,本想趁機侵吞關中、河西之地,哪知蜀軍在岐州接連受挫,惹得郭威親自統兵坐鎮岐州,蜀軍白白損失幾萬兵馬,卻半點便宜沒占到。

    所以等到大周立國,孟昶第一時間派遣使臣進入開封朝見郭威,遞交國書,願意奉大周為宗主,四時節令進貢不怠。

    緊隨其後的是定難軍李彝殷,黨項人也頗為識趣,果斷投入大周懷抱,上書表示願意替大周朝永鎮銀夏。

    江寧朝廷還在討論如何應對大周威脅時,周主反倒率先派遣使臣抵達江寧。

    李璟和滿朝文武對這次會麵格外重視,有關兩國關係的討論近來日趨激烈。

    所以李從嘉在這種情況下,才會跑來找朱秀問前程。

    這一瞬間,朱秀心裏油然而生出作為大周臣子的自豪感。

    “聽六郎言下之意,貴國朝堂上,有人擔心兩國爆發戰事”朱秀反問道。

    李從嘉歎口氣:“周主登基不久,便下旨在宿州組建鎮淮軍,加強淮北一線防備,兵馬調動頻繁,聽說周軍還在洪澤湖操練水師,種種跡象表明,周主或許有對淮南用兵的意圖

    父皇這才緊急調陳覺出任江北防禦使,統領水軍,又命晉王叔巡視鎮江口防備

    此次周主使臣南下,兩國邦交會如何發展猶未可知啊!”

    李從嘉一雙重瞳滿是幽怨,好像在說,你大周兵馬咄咄逼人,都快把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了

    朱秀攤攤手:“六郎可別這麽看我,這一係列軍令都是出自我朝陛下之手,冤有頭債有主,你要怪隻能怪他,與我無關!”

    李從嘉歎息一聲,胖臉有些傷感,吸吸鼻子認真道:“雖然你我各為其主,但不管兩國關係如何變化,我都不希望影響你我之間的朋友之誼!”

    朱秀笑了笑,手掌輕輕搭在他寬厚肩膀上:“縱使山河色變,朋友情義不改!”

    李從嘉咧嘴一笑,用力點頭。

    猶豫了下,朱秀看看四周,輕聲道:“我主調動兵馬自有其深意,但絕非針對唐國,最起碼短期內不會,這一點我可以向你保證。但往後之事,就不是你我能夠決定了

    這些,你自己心裏有數就好,切莫外露!”

    李從嘉眨眨眼,露出憨厚的笑顏,心情一下子變得明朗了許多。

    “多謝朱兄指點迷津!朱兄放心就是!”

    知道短時間內不會打仗,李從嘉格外高興,剛才沉重的腳步也變得輕快了許多。

    朱秀看著他,輕輕歎口氣。

    李從嘉的確是個宅心仁厚之人,可惜卻生在了帝王之家。

    他的命運,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