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與薛公論商

字數:4109   加入書籤

A+A-




    對於開封來的大官,又是皇帝特使,不光江寧百姓好奇,老母親吳友娣和朱武一家也很好奇。

    朱秀引薛居正往一處靠後園花池的跨院走去時,楊巧蓮攙扶著吳友娣遠遠跟在後麵,朱亮和朱芳兩個娃娃嬉笑著跑上前,每當朱秀回頭瞪眼睛,他們就歡笑著跑開。

    薛居正笑道:“想必他們就是定遠侯失散多年的親族”

    朱秀道:“是我兄長家的兩個孩兒。”

    “嗬嗬,倒是活潑可愛。”

    薛居正停下腳步,回身朝兩個娃娃招招手。

    朱亮牽著朱芳,見朱秀點頭沒有阻止,才略顯靦腆地走近,笨拙地揖禮。

    薛居正從腰間荷包拿出幾枚糖果,塞到朱亮手裏:“隻有開封才有的新式糖果,嚐嚐看。”

    朱秀一瞧不由笑了,蕉葉裹纏麻線,這不是隻有廣和商鋪才有的糖果包裝。

    吳大簽招募工匠,借鑒造紙術發明了一種把蕉葉軟化又能保證韌性,三五天內不會發幹的新技術,專門用來製作包裹軟糖的蕉葉。

    為此,吳大簽重賞了發明新技術的幾名工匠,在廣和商鋪內部引起不小轟動,不少糕點作坊的師傅鉚足了勁,也想幹出幾樣新產品。

    對此吳大簽不反對,還持鼓勵態度。

    廣和商鋪曆經兩年發展,攤子鋪得極大,已經是京兆、河南兩府有名的大商行。

    吳大簽吳大東主也隨之聲名鵲起。

    許多人隻知道他是涇州人,不知道他背後是否有人支持。

    但凡有點門路的都能猜到,吳大簽既然是涇州人,靠著廣和糖發家致富,打造出廣和商匯這麽一大產業,背後恐怕和涇州彰義軍的支持脫不了幹係。

    而彰義軍的代表人物,不是節度使史匡威,而是定遠侯朱秀!

    薛居正顯然不知道廣和商匯和朱秀之間隱蔽的關係,慈愛地看著朱亮和朱芳小心翼翼剝開蕉葉,拿著一塊酥糖放入嘴裏,兩個娃娃瞬間露出驚喜。

    “嗬嗬,這廣和糖品類繁多,滋味獨特,好是好,就是價錢比一般果子點心貴不少。

    家中小女隔三差五就纏著某,非得要吃廣和鋪子的玫瑰酥糖,一月下來竟要花掉某二三成俸祿”

    薛居正搖搖頭滿是無奈。

    朱秀笑道:“廣和鋪子的糖果點心用料考究,食材新鮮,開封作坊有一百餘人,每日製售,保證貨品從出產到售賣不會超過三日。

    如今正值盛夏,生產周期還會縮短,保證每一份賣到客人手裏的果子點心足夠新鮮。

    再算上產品研發、原材成本、住稅、人工開支,一間專門售賣果子點心的廣和鋪子,成本是同類商鋪的三至五倍,所以商品售價也要稍高一些。

    廣和糖基本以中高端產品為主,每月初一十五,還會拿出剩餘料材,製作一些較為便宜的果子點心出售。

    不論任何一種產品,廣和鋪子都能保證做到同類裏的最優,這才是廣和糖大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薛居正聽得一愣一愣,許多詞匯都覺得十分新鮮,串聯在一起竟然有些聽不懂。

    他是正經科舉出身,又常年擔任刑律官,對於如何經商做生意一竅不通。

    “定遠侯對於廣和商匯的經營狀況倒是了如指掌,想來是做過一番深入研究”薛居正驚訝道。

    “嗬嗬,廣和商匯的大東主吳大簽也是涇州人,與我有舊。”朱秀笑道。

    “原來如此。”薛居正恍然,倒也立馬反應過來,這廣和商匯和朱秀的關係隻怕不簡單。

    薛居正又道:“聽聞定遠侯主政涇州時就曾大力發展商貿往來,看來對商賈持樂觀支持的態度。

    薛某想請教,如果朝廷鼓勵營商,且經商獲利又比耕田多,豈不是鼓勵百姓棄農從商,事事以利爭先

    長此以往,恐有田畝荒蕪,農糧減產的危險

    社稷以農為本,農事不盛,國家不穩,鼓勵商貿豈不與社稷根本背道而馳”

    朱秀笑道:“薛公問得好,如何平衡商業與農業的發展和關係,的確是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

    總的說來,手工商業受限於生產技術的落後,行業規模上限較低,大多數情況下,隻能以擴增人力來提高生產。

    而農業技術的落後同樣使得耕種所需要的人力數量龐大,這就需要從朝廷層麵出手控製,避免穀賤傷農、穀貴傷民的情況出現。

    調控要以平衡為主,既不能打擊商賈積極性,也不能放縱商賈無限製發展。

    商賈趨利乃是天性,無可避免,為了獲利,如果不加以約束,必將不擇手段。

    《基因大時代》

    這就需要朝廷從監管、調控、稅收等方麵入手”

    廊廡下,朱秀負手侃侃而談。

    薛居正垂手肅立,仔細傾聽,上身微微前傾,緊鎖的眉頭不曾舒展分毫。

    關於國家的治理問題,薛居正也常常從律法和農事方麵深入思考過。

    作為受傳統科舉教育出身的官員,薛居正認為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明定法度,清明吏治,大力發展農事。

    至於商賈,不過是一群逐利之徒,最大的用途,就是作為官府漕運、陸運力量的補充,把大宗貨物販運到各地州縣。

    鹽鐵、茶酒、馬匹等重大戰略物資都是由朝廷所設的都監代管,官辦經營。

    除此之外商賈能賺得的都是些蠅頭小利。

    可是今日聽了朱秀一席話,薛居正對所謂商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定遠侯認為嗯,商業和農事一樣,對國家的發展有大裨益”薛居正疑惑道。

    朱秀笑道:“不錯!不僅如此,手工商業如果得到發展,國家的稅收將會極大提升,甚至將來成為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

    薛居正撚須擰眉,有些不敢想象,一個商賈遍天下的國家會是什麽樣子。

    朱秀笑道:“有關農事和商貿的話題太過寬泛,須臾間也討論不完,不妨改日再論”

    薛居正頷首,拱手正色道:“久聞定遠侯之博學天下罕有,今日聽君一席話,才知盛名之下無虛士。改日,還請定遠侯不吝賜教!”

    “薛公言重啦,你我相互探討便可。

    薛公請!”

    “定遠侯請!”

    二人相視而笑,沿著廊下並肩而去。

    他們還要閉門商談此次與唐國君臣會麵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