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論契丹之患
字數:3455 加入書籤
兩篇《平邊策》究竟誰更勝一籌難有定論,品評文章本就是見仁見智,除非差如黑名單上二十幾個通篇錯字、語句不順的半文盲官員,那真是任誰看了都得搖頭。
柴榮也不會非要在二人間分個高下,在他心目中,先南後北的戰略大方向也附和他的預期。
隻是其中細微差別,令柴榮心裏還有些拿不定注意。
陶穀主張的先南後北,是指先取淮南,而後視天下形勢再做調整,或兵進西川滅後蜀,或集中力量征伐幽燕,唐國反倒是不急於滅亡。
王樸主張的先南後北,同樣是要先取淮南之地,然後防備河北和關中、漢中之地,以防契丹和後蜀趁機進犯,戰略意圖還是放在江南,以滅亡唐國和吳越,盡收江南和閔地為主。
王樸認為,隻要大江南北一統,收複幽燕易如反掌。
大周隻有一處死敵,就是太原北漢,需用強兵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其滅絕,不留絲毫後患。
二人主張各有道理,柴榮沉思良久,看向朱秀道“他二人都說先南後北的觀點是受你啟發,你也不妨來說說,我大周的統一大業應該怎麽走才對?”
朱秀笑道“臣的觀點恰好是把陶公和文伯公文章裏的觀點進行整合,簡單來說共分三步。
第一步,先取淮南,此人口、賦稅稠密之地,戰略價值極高,乃重中之重!
第二步,平荊南、嶺南,招降吳越,對南唐形成包夾之勢。
第三步,可以視天下形勢而定,若戰機出現,臣主張先攻幽燕,奪回河北屏障,鞏固中原安危。”
王樸忍不住質疑道“江南富饒,卻君臣孱弱,何不先取之?如果在我朝集中兵力南進之時,後蜀和契丹來犯,又該如何應對?”
柴榮默然不語,顯然也是和王樸有同樣的疑慮。
朱秀不慌不忙,笑道“江南君臣喜歡風花雪月,以吟詩作對、賞曲聽戲為雅,以操弄兵戈、習武好鬥為俗,這種不良風氣在官僚上層的確成風,但不代表民間和軍中如此!
自楊行密割據江淮以來,江南之地漸漸自成一體,李氏曆經李昪、李璟兩代治理,休兵養民,國家漸安,在百姓和軍士心目中,自然更加信任江寧朝廷。
總的說來,江南孱弱亦不乏死戰之士,契丹雖強卻也有可趁之機!”
柴榮沉聲道“你的意思,唐國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攻取,而契丹在幽燕的統治也不是堅不可摧?”
朱秀拱手“正是!”
王溥也道“臣也認為,想要摧毀江南朝廷在臣民心目中的威信,絕非一兩次小勝就做到的,畢竟江南之地離開中原統轄,已有五十餘年啊~”
柴榮道“說說後蜀,又該如何應對?”
朱秀道“孟昶龜縮西川終究難成氣候,但如果趁我朝用兵之際,出兵襲擾關中也著實麻煩。對付孟蜀,臣認為不妨以攻代守,主動出擊,奪取秦、成、階、鳳四州之地,壓縮蜀軍戰略空間,迫使其退守川西、漢中,不敢輕易窺伺我關中之地!
階州乃秦隴鎖鑰、巴蜀咽喉,扼守階州,便能阻斷蜀軍出川,我涇原、關中則免受蜀軍襲擾之苦!”
柴榮頻頻點頭,目中光芒越來越亮。
他的目光總放在南唐和契丹身上,對於孟蜀倒是沒有深入思考過。
如何應付後蜀,朱秀的話給出最好的答桉。
陶穀不著痕跡地讚歎道“朱縣公真乃老成謀國之言啊!如此一來,我大周西境再無後患,可以集中精力南北攻略!”
朱秀謙虛地拱拱手“有陶公和文伯公珠玉在前,在下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兩個家夥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皇帝麵前相互吹捧,也是需要拿捏好分寸的。
王樸陷入沉思,朱秀的話也給了他新的啟示。
柴榮見他沉默不言,笑道“文伯公有何話不妨直說。”
王樸作揖,歎服道“人言朱文才有經世之才,今日方知傳言果然不假!朱侍郎的建議更加全麵周到,王某佩服!”
朱秀笑道“文伯公過譽了。”
柴榮看看二人,爽朗大笑“你二人建言各有可取之處,朕今日召你們前來商談,受益匪淺啊!”
二人又一同拜謝。
其實柴榮心裏很清楚,相比較朱秀的建議,王樸的戰略規劃太過被動,也太過取巧,把攻略江南放在戰略首要地位。
按照王樸的設想,國家大一統的前提,是建立在徹底滅亡南唐的基礎上。
至於後蜀、吳越、荊南、嶺南等地都不足為懼。
等到大江南北一統,收複幽燕指日可待。
柴榮又問朱秀“你方才說契丹方麵有可趁之機,究竟是何意?”
朱秀笑道“契丹雖然全麵彷照漢家製度立國,但數百年來的部落貴族聯盟製還未徹底消絕。
耶律阿保機家族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家,已故太後述律平、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到如今的耶律璟,哪個不是經過一番慘烈廝殺,才奪得帝位大權。
遼國皇位傳承天然伴隨血雨腥風,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契丹上層貴族在全盤漢化學習漢家衣冠傳統,和恪守祖製、維護部落聯盟奴隸製之間搖擺不定。
臣料定,契丹內部爭權奪利的傳統還會延續下去,不經過幾代人的廝殺演變,契丹人難以在發展大局上形成一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