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喜憂參半,南唐反撲

字數:8749   加入書籤

A+A-




    淝水北大營。

    大周皇帝禦營所在。

    趙匡胤從渦口大勝而回,柴榮大喜,正召集眾將官召開表揚大會,同時商討下一步進軍方向。

    席間,除州捷報傳來,一場比渦口更大的勝利,使得柴榮和一眾將官大受振奮。

    “哈哈~朱秀不負朕望,隻憑一萬兵馬就連克清流關、除州城,連斬皇甫暉、姚鳳兩大唐軍主將,徹底摧毀唐軍在除州的一切防務!”

    柴榮逐字逐句看完報捷書,狠狠一掌擊打在桉,縱聲大笑。

    禦帳之內的一眾將官無不驚奇欣喜,相互催促傳閱報捷書,都想知道朱秀是怎麽隻用一萬兵馬就打下除州。

    皇甫暉、姚鳳號稱十五萬大軍駐守除州,刨除水分,怎麽算也有三四萬可戰之兵。

    敵人數倍於己,朱秀是怎麽做到接連攻關破城的?

    在座的不論文武都是知兵之臣,看過報捷書後,相互低聲議論一番,隻要稍稍熟悉除州和清流關地勢,就知道朱秀這一連串的奇襲計劃有多麽精妙和有效。

    李重進酸溜溜地道:“這小子率一萬兵馬就輕取除州,皇甫暉、姚鳳兩個家夥還真是沒用,接連上了朱小子的奸計!

    咱們幾萬兵馬十幾萬民夫,圍著壽春城打了幾個月,愣是沒把這顆釘子拔下來。”

    李穀撚須感慨道:“朱秀不愧是王左之才,假以時日,必是我朝股肱柱石!”

    李穀雖然被免除了行營前軍統帥職務,做了個有名無實的副帥,但他心裏一點不後悔。

    正陽撤兵在他看來,實在是無奈之舉,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他的任務是搶在唐軍有所反應之前,在淮河之上順利搭建浮橋,確保浮橋安全,為後續大部隊到來做好準備。

    當時劉彥貞率領唐軍來救壽春,周軍兵力不占優,援軍也未趕到,隻有退兵回淮河北岸一條路可以選。

    柴榮用李重進換掉他行營統帥的職務,更多是出於穩定軍心的目的,而不是真的要處罰他。

    畢竟淮南戰事是柴榮一手籌劃,出兵前就明確目標,不奪下淮南十四州絕不罷休。

    如果一開始進軍稍微遇上挫折就退兵,讓將士們作何想法?

    所以,李穀隻是運氣有些不好,而不是他的能力或者決策出現失誤。

    柴榮對此事看似氣憤,但更多是顯示姿態,借此告訴大周將士和官員們,此次征伐淮南,皇帝和朝廷意誌堅定無可動搖,所有人必須上下一心。

    不管是誰,敢拖後腿,就要倒黴。

    柴榮抵達壽州後,每逢重大軍事決議,都會跟李穀商量,征求他的意見。

    也就說明,在柴榮心目中,對李穀的寵信和重視其實分毫未減。

    趙匡胤最後一個看完報捷書,捏在手裏舍不得鬆手,心裏突然有種悵然若失之感。

    和朱秀主導的除州大捷一比,他的渦口大捷似乎遜色不少。

    畢竟塗山隻是唐軍一處據點,除州卻是整個淮南的戰略重心,分量不亞於壽州。

    壽州全境除壽春城,基本肅清唐軍勢力。

    可壽春這顆釘子,又硬紮得又深,短時間內看不到拔掉的希望。

    整個淮南戰局,也隨著除州大捷,勝利的天平徹底倒向大周一方。

    趙匡胤微不可覺地歎口氣,眼裏劃過些欽佩和嫉妒。

    不管他表現得多麽出色,和朱秀比起來都稍顯暗然。

    那家夥似乎天生就是主角,身上光芒萬丈,隻要在他身邊,都會被他的光芒所掩蓋。

    趙匡胤有些失神。

    禦帳內氣氛高漲熱切,無人注意到趙匡胤異樣。

    柴榮笑道:“拿下除州,淮南沿線,隻剩壽春、濠州、楚州還有唐軍頑抗勢力。朕決定不日啟程趕赴濠州,親自督戰,爭取在五月底前拿下濠州全境,然後順勢繼續向淮南腹地進兵。”

    眾將士為之一凜,挺直腰板聆聽皇帝接下來的作戰安排。

    稍作沉吟,柴榮道:“李重進、李穀繼續坐鎮壽州,圍困壽春城,不可鬆懈,爭取早日給朕拔下這顆釘子!

    命司超屯兵霍山,防備唐軍從舒州北上救援壽春。

    命王彥超出兵陰山關,向黃州進軍!

    命屯駐慎縣的史匡威移軍除州,趙匡胤領三千兵馬接管除州防務,東線兵馬皆歸招討副使朱秀節製,不得有誤!”

    “臣等遵旨!”

    眾將官肅然領命。

    趙匡胤心裏有些不甘,他年長朱秀,自忖行軍打仗也不弱於朱秀,向來又以兄長自居,讓他去除州聽從朱秀號令行事,心裏著實有些不痛快。

    可也沒辦法,壽春一時間打不下來,王彥超、司超已經分兵向黃州、舒州方向進軍,壽州有李重進、李穀坐鎮,濠州有陛下親自督戰,剩下的戰略重點,就應該放在除州和揚州方向。

    趙匡胤也想獨自領軍作戰,可他知道,單憑一次渦口大捷,不足以讓柴榮和眾將官信服他。

    反觀朱秀,少年時就曾執掌涇州彰義軍軍務,曆任虎翼軍都指揮使、鎮淮軍節度使,有過組建禁軍、藩鎮軍的豐富經驗,又親自主持過禁軍大改,這次淮南大戰,更是以一萬兵馬就順利奪下號稱十五萬唐軍駐守的除州。

    就連清流關那等天下有名的雄關,也被他不費吹灰之力奪下。

    如今在柴榮和朝廷百官眼裏,朱秀已經成長為一位值得信賴的年輕統帥。

    大周軍方年輕一代裏,李重進、朱秀、張永德三人最為耀眼,其次才是韓通、韓令坤、趙匡胤等人。

    又商討片刻,眾將官散去。

    柴榮獨自在禦帳內靜坐,過了會,曹翰輕步入帳。

    “陛下,開封急報。”曹翰躬身奉上一道密報。

    柴榮心裏咯噔一聲,遲疑了下,竟然有些不敢拿那份密報。

    曹翰見他怔神,輕輕喚了聲:“陛下?”

    柴榮點點頭,拿過密報撕毀火漆取出信箋來看。

    縱使心裏有所預感,看到密報內容後,他的心還是猛地被揪緊。

    “皇後”柴榮攥緊信紙,雙眸泛紅。

    武德司急報,皇後符金盞,病情加重,禦醫束手無策。

    衛王符彥卿請旨回京探視。

    其實早在柴榮親征之際,符金盞的身體就出現大問題,生產之時留下的病症終究還是發作,讓年輕的大周皇後一病不起。

    柴榮憂心如焚,本想守在皇後身邊親自照看,可壽春久攻不下,也讓他心中焦急。

    符金盞躺在病榻之上,勸他以軍國大事為重,柴榮這才決定親自到淮南督戰。

    時隔數月,柴榮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憂慮遠在開封的符金盞。

    這道武德司密報,他是萬萬不希望看到的。

    曹翰低聲道:“可要臣安排回京事宜?”

    柴榮猶豫了好一陣子,長歎口氣:“你暗中準備,切莫聲張,等拿下濠州再說!”

    “臣明白了。”曹翰看了眼神情憔悴悲慟的皇帝,心裏也禁不住歎息一聲。

    淮南大勝讓大周天子威名揚於海內,可摯愛的皇後卻日漸病重,大悲大喜,摧人肺腑。

    這或許就是上天的予奪之道。

    ~~~~

    江寧,興唐宮,景興殿。

    和淝水北岸周軍大營士氣高昂的場麵相比,南唐朝廷上下可謂愁雲慘澹。

    李璟雙手拿著前線軍報,一目十行掃過,血絲滿布的雙眸湧現驚怒之色,渾身止不住發抖。

    “皇甫暉、姚鳳!庸才誤國!氣煞朕也!”

    李璟狠狠地把軍報摔下陛階,一張白胖略顯氣血不足的臉充斥慍怒。

    李璟氣得聲音都在發顫:“即刻把皇甫暉姚鳳二人家卷拿下,斬首示眾!以贖以贖二人丟關失城之過!咳咳咳~~”

    李璟太過激動,咳得上氣不接下氣。

    同時,還不忘惡狠狠地怒瞪一眼站在陛階之下,低頭不語的宋齊丘、馮延己、馮延魯等臣子。

    皇甫暉和姚鳳,正是經由宋齊丘極力舉薦,才被李璟寄予眾望,率領大軍去駐守除州的。

    如今二將兵敗身死,除州失陷,李璟自然把罪過算在宋齊丘頭上。

    李璟盛怒之下,要殺二將家卷,滿堂大臣震驚。

    二度上任宰相的老臣孫成馬上站出來道:“陛下萬萬不可!

    二將也算為國盡忠而死,雖說決策失誤導致除州陷落,但究其原因,是周軍太過奸詐狡猾,而非二將不盡忠皇命!

    陛下若殺二將家卷,必會寒了淮南將士軍心,實在是沒有必要!

    老臣建議,厚葬二將,下旨安撫其家卷,如此才能撫慰前線將士。”

    晉王李景遂、齊王李景達也站出來附和。

    勤政殿大學士韓熙載、樞密使陳覺等重臣也表態支持。

    宋齊丘等人也硬著頭皮為二將說好話,李璟這才不耐煩地道:“就照孫相公說的辦!”

    李璟又咬牙切齒地道:“朱秀小兒,狡詐卑鄙,竟用詭計奪下我除州重鎮!

    早知如此,朕當年就不該放他回北朝。”

    群臣默然,低著頭不敢吭聲。

    眾人心裏都知道,當年查文徽和太子李弘冀追殺朱秀,背後就有李璟默許。

    所以,根本不存在李璟放朱秀回北朝這一說法。

    李璟越想越氣,又怒瞪幾眼站在陛階一側,低頭不說話的李弘冀。

    若非當年他辦事不利,讓朱秀逃回淮北,如今又怎會讓敵人有機會領軍南下報仇。

    若是私下裏,李璟早就忍不住叱責一聲“廢物”!

    李弘冀年齡漸長,卻不複少年時英武氣概。

    身形越發單薄,麵色蒼白,雙目空乏,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這些年他和兩個皇叔,李景遂、李景達明爭暗鬥,搞得李璟也是心煩不已,對他的寵信不在,甚至已有另立儲君的念頭。

    李弘冀低頭垂目不吭聲,眼底卻劃過幾分怨毒厲色。

    在他看來,父皇為了平衡東宮和晉王、齊王勢力,在兩邊曖昧不定的態度,才是這些年來東宮不得安寧的根源。

    李璟既想保住東宮,又不希望東宮勢大威脅皇權。

    朝廷裏才會時不時傳出要重立皇太弟的流言蜚語。

    每次有這些閑言碎語,就弄得李弘冀風聲鶴唳,長久憋屈在心,讓他的神誌都有些混亂不清。

    李弘冀痛恨兩個遠比他受朝臣愛戴的皇叔,更痛恨玩弄帝王權術的李璟。

    李璟陰沉目光掃過群臣,落在眾人最後,一個清瘦中年文士身上。

    李璟冷冷道:“徐鉉,你和朱秀相識已久,平時又喜好研究北朝軍務民政,時常上書稱讚北朝軍改、施政舉措,建議我朝效彷,你來說說,如今淮南局麵,我朝該如何應對?”

    眾臣紛紛朝後看去,從中讓出一條道。

    徐鉉抬眼朝前望來,目光平靜,微微鞠禮後上前來。

    站在重臣之後的李從嘉朝他投來擔憂目光。

    李從嘉已年滿十九歲,年初時,李璟做主,讓他迎娶宰相、中書侍郎馮延魯的孫女為妻,又讓他遙領鎮海節度使,掛吏部侍郎職銜在六部鍛煉。

    李從嘉長大成人,身材一如少年時敦實,喜歡詩書樂理更甚於朝政,也讓他的氣質更加溫文儒雅。

    再加上天生重童和駢齒兩大異象集於一身,朝臣們對他日漸親善喜愛,認為他有祖父李昪風範。

    李璟也注意到這些,開始對這個之前不怎麽起眼的小六子多了幾分重視。

    朱秀出逃之後,徐鉉受到牽連,宋齊丘和李弘冀指責他和朱秀交情深厚,對南唐朝廷不忠。

    久而久之,李璟也不再喜歡這個鼎鼎有名的大才子,找了個借口,將徐鉉貶為翰林學士,疏遠於朝堂中樞。

    徐鉉站定,躬身拱手道:“啟奏陛下,臣認為,為今之計,當及早與周主議和。”

    李璟惱怒道:“朕之前就派李德明前往壽春麵見周主,願以江南財帛平息幹戈,可周主覬覦我淮南土地,不肯罷兵!

    如今周軍接連取得大勝,淮南已被周軍占去四州,此時議和,周主必定趁機勒索,絕對不可!”

    徐鉉歎息一聲:“周軍兵鋒難擋,再打下去,我朝也難以占優,隻會白白損兵折將,應當想盡辦法及早罷兵言和,爭取喘息機會。

    待來日,我軍重整旗鼓,揮師北伐,未嚐沒有重奪淮南的希望!”

    此話一出,滿殿嘩然,各種議論聲不絕。

    有咒罵者,有讚同者,爭執不休。

    宋齊丘喝道:“荒謬!此時議和,周主定會獅子大開口,向我朝索要淮南諸州,難不成要割地求和?

    徐鉉此話,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老臣建議,倒不如以求和名義拖延周軍,暗中調靜江節度使林仁肇率軍救援壽春,再請太子殿下掛印出征,率軍進駐揚州,如此一來,可保東西兩線暫時安穩!

    隻要壽春不破,周軍休想在淮南寸進一步!”

    李璟眼睛一亮,宋齊丘說的法子正合他心意。

    當下,李璟讓宋齊丘詳細說說計劃該如何施行,諸多朝臣也讚同此議。

    徐鉉望著這副亂哄哄的場麵,心中歎息一聲,默默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