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崔鈺案(十二)
字數:3480 加入書籤
三日後,梁州館驛內迎來了兩名不速之客,一位是劉裕期盼已久的行參軍劉穆之,另一位則是奉命搜集崔鈺任上下發到西城及附近各郡的加征捐稅的政令的西城太守陶潛陶淵明。
“下官見過公爺!”
“屬下參見主公!”
劉裕扶起陶淵明,轉向劉穆之,抓住他雙手,喚著劉穆之的小字:“道民啊,我盼你有如大旱之望雲霓啊!”
“主公有令,在下豈敢不從?”劉穆之濃眉大眼,身量修長,長得麵容白皙,十分不像是軍旅之人。
“好好好。”劉裕正要介紹,陶淵明卻擺了擺手笑著解釋道:“公爺,下官與劉參軍一路從西城趕來南鄭,途中早已相識。”
劉裕愣了愣也開懷大笑起來:“既然如此,兩位快請!”
劉裕將劉穆之、陶淵明二人迎進驛館,不多時奉命搜集崔鈺兄弟違法亂命證據的左武威衛指揮使向靖也到了……
洛陽宮中,皇帝招來了錦衣衛指揮使龐白“你去查查大寧有多少佛寺,一座寺廟有多少僧人,寺廟占有多少土地,盡快!”
龐白看著皇帝隱隱發怒的樣子,低頭道,“微臣會在在七日內查清楚!”
七日後,龐白帶回來了一個冊子,“陛下,大寧境內所有的佛寺情況都在這裏了!”
徐宗文打開,皺著眉:“藍若寺,僧眾一千人,土地三萬畝!”
“白馬寺,僧眾五千人,土地十萬畝!”
“少林寺,僧眾七千人,土地十五萬畝!”
“嘭!”徐宗文越看火氣越大,怒拍禦案,“這些出家人不是說四大皆空,連老婆都不要了,怎麽還要這麽多土地做甚,是想當地主老財!”
“幾十萬青年躲在寺廟裏,我不信他們個個都是六根清淨的出家人,肯定有絕大部分是濫竽充數。”
龐白拱手附和道:“陛下聖明!”
徐宗文在禦書房踱著步子,“不行,朕不能讓這些和尚當國家的吸血蟲。”
“龐白!”
“在!”
“你帶領錦衣衛北鎮撫司一千人,加上徐溫的右監門衛兩千人去上門。再拿上金剛經和心經,讓這些和尚背出來,這兩部是最短的佛經,背不出來說明是假和尚,直接勒令還俗,不聽命的直接以欺君治罪!”
“諾!”
“還有,寺廟不準保留土地,全部歸還給朝廷!修行人有福報自然會有人供養,他們拿土地做什麽!佛家製定戒律,僧人不準做飯,不準積蓄財務,這是佛要求的,量他們也不會說什麽。”
永寧寺在石趙時修成,初名永福寺,後改永秦寺,徐宗文立國建都洛陽後下旨將晉陵郡改為興寧郡,又將永秦寺改為永寧寺。
永寧寺在天子腳下,自然先遭殃,奉旨調兵的右監門衛與錦衣衛北鎮撫司個個都是好手,拿著鋼刀殺氣騰騰的包圍了永寧寺。
永寧寺住持和所有和尚被趕了出來,“大人,這是怎麽了!”
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龐翼拿出皇帝敕書高高舉在頭頂道:“陛下說了,大寧境內僧人太多,必須讓大部分僧人還俗,補充人口,以後寺廟不準屯據土地,現在就從你永寧寺開始!”
武赫三年,錦衣衛改製,設立東南西北四鎮撫司,刺奸司從事龐翼有功,擢升為北鎮撫司鎮撫使,位正六品上。
“這……”
龐翼抓住一個二十五歲左右的青年和尚,拿出心經,“把心經和金剛經背下來你就可以繼續當和尚,背吧!”
青年和尚開始結結巴巴的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不異色........”
龐翼瞪著銅鈴大眼睛,“後麵呢?”
“忘.........忘了!”
在一旁監視的右監門將軍徐溫見狀一巴掌拍在了青年光頭上,“假和尚,死禿驢,連一篇心經都不會背,你現在還俗了,可以回家娶媳婦去了!”
經過龐翼和徐溫的一番考核,不過半個時辰就把永寧寺的真和尚篩選出來,兩千人,隻有五十人會背佛經,剩下的混子和尚被勒令還俗。
龐白簡單粗暴的對待佛教徒,引起了佛教高僧們的不滿,這些大師們紛紛來到洛陽,請求皇帝主持公道。
徐宗文拒絕求見。
有著軍隊的血腥鎮壓,有的不信邪的佛寺膽敢反抗,寺廟直接被錦衣衛拆了,所有和尚抓去流放做苦力。
時光荏苒,轉眼間又是七日過去。此時的大寧境內掀起的變革風暴——對佛寺的徹底清查行動已然接近尾聲。
龐白風塵仆仆地趕來匯報情況:“啟稟陛下,經過一番嚴密梳理與清算,微臣已將相關文書整理完畢。
據臣粗略統計,此次行動中共勒令還俗的和尚多達三十萬之眾,且這些人均為青壯。此外,從各寺院所收回的土地累計達到兩百萬畝!”
龐白微微喘著粗氣,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繼續說道:“這三十萬青壯還俗之後,不僅可為國家增添大量勞力,還能增加稅收,陛下的遠見確實高明。”
徐宗文點頭微笑,龐白這事辦得漂亮,於是下敕令:“你有功,徐溫和龐翼也有功,朕都有賞賜。”
“謝陛下!”
“聽說天下人對朕禁佛之事頗有微詞?”徐宗文突然收起了笑容。
龐白心裏哐當一聲,立刻單膝跪下如實答道:“回稟陛下,那些人見識淺短,不知陛下此舉之深意,對陛下心存誤解也是意料中事。”
徐宗文麵無表情,他思索之後突發奇想:“你將那日鳩摩羅什在宣室殿所遭遇的事傳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誰才是真小人偽君子,誰才是真正為天下人謀福祉。”
“陛下聖明,微臣佩服!”龐白五體投地,此事如果一經傳出鳩摩羅什和佛家的信譽將會掃地,佛教在民間的威望一定也會大大受損!
同時,此舉可以打消一些對朝廷對皇帝有誤會之人的疑慮,對澄清皇帝威名有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