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何花同去見洪福
字數:3123 加入書籤
洪福在村裏總是裝成一個大善人。其實,他家與那些大家族有很深的牽連,何必去惹他們啊。你看,那些有錢人家的兒子可都不好纏,他們家都是這村裏一些富戶,有錢使得鬼推磨你知道嗎!。”
梅花對裘舉笑道“你真是操多了心,隻要他們哪個對我是真心,我就嫁給哪個。再說,哪個王八蛋玩了我,要是再不要我,我就跟他們魚死網破。”
裘舉道“憑你,不過是羊入虎口而已!你沒聽到,那些家夥在外麵玩總是打別人女孩子的主意,玩夠了就給幾個錢了事!”
梅花笑道“那是他們不知道姑奶奶我的厲害,隻要纏上了我,我就跟他沒完沒了!”
裘舉笑道“我就沒聽到女子難纏!”
梅花大笑道“那你就試試,看我難纏不難纏?你死皮賴臉圍著洪家女子,看你有好結果的啊!”
裘舉回家後想了想梅花的話,其實,也很對。就是洪花不走自己也希望不大,看自己家隻有小院一處,而洪家大院多的是,還有別人家的良田萬畝,自己家一分田也沒有;真是,洪家哪看得上自己呀。
不過,裘舉還是自信的,自己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也是小三居室的瓦屋一棟嗎!隻要自己努力將來在鎮上做事情,那家裏的錢是不會愁的了,他就有這點自信。
裘家的屋子除了祖父母一間房作臥室外,還有一間房朝外邊路上那間房被祖父用來做雜貨店,乘下的一小間就是裘舉住的了,現在他沒有住,他住在鎮子上好到顏家去做事情。
現在那房間做了裘舉嫁出去的姐姐與家裏人來看望祖父母時的客房。因此,裘舉搬走了那裏總會有家裏人或者親戚來看望祖父母的人住這裏。裘舉也希望有自己一個活動空間的房子,於是聽了顏大春的搬進了現在的租房。此時,裘舉有心在條件成熱後在外麵賣一大房子住住。這是他的小目標,有了妻子再不能跟祖父母及在一起住呀。
剛來石頭村時,裘舉手上沒活錢,也隻好暫時擠在爺爺的小屋子裏。不過,這房子住的雖擠,可有了父親的父母在這裏就變得格外溫馨。
後來,他來沙同鎮跟顏大春幫工,為了上班方便就租了一家房子。原來住在石頭村去顏家街上要走好些時間,現在方便了,出門不遠就是。離何花家也不遠,時時有會麵的機會。看來,自己與何花好倒合得來。
一次,裘舉與何花一道去了石頭村。他在何花的陪同下回去看望了祖父母後又由她陪自己去到了洪家,洪家表叔問道“是何家姑娘與你一同來的?”
裘舉笑道“我是先遇到了梅家姑娘,她就是梅老爹的侄子梅皮鞋匠的女兒的那個梅花,這姑娘你熟的。不過,她有事情走了。後來,我正好又遇到何姑娘要回石頭村老屋,我就與她一起來了!”
裘舉跟那多事的表叔洪福扯了個謊。其實,是他陪何花回村的,而洪福問起來卻說是何花要回石頭村給她父親料理,說自己是正好休息閑暇無事就在路上遇到了梅花來石頭村,中途梅花走了隻好讓何花一起來石頭村。
洪福看了看何花笑道“何花姑娘啊,你可是個大忙人啊。怎麽今天有時間出來,來了也沒忘記看望我這老家夥。”
何花道“你老太客氣了,來了哪有不看望下您老的呀!”
洪福高興道“快請坐,你好久沒來玩了,你嬸子常對我說你是個好姑娘!”見何花不好意思,裘舉笑道“何花她家老屋就住在我家不遠,可憐從小母親去世,他父親原先是捕魚,現在年紀大了捕魚在不能像以前一樣了啊,他可是個魚把子,以前一個人下湖總是打很多魚,就是在溝塘裏摸魚撈蝦也比別人年輕人多得多。”
何花笑道“他老人家就喜歡下湖!”
洪福道“湖裏人嘛,哪有不愛湖的呀。不過,人老了該注意身子骨了,你要多提醒你爹。要知道年紀大了的人一個人下湖危險啊,就是駕船一個人也很可怕的。”
何花道“我們也時常提醒他老人家,他就是不聽。沒辦法我隻好去湖邊接老人。”
洪福道“你一個女孩子家一個出去到湖邊太危險了,過去由土匪,現在有散兵!現在世道不安寧,你們女孩子家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呀!”
何花聽了洪福的話隨即道“現在鬧的人心都亂了,到處是土匪,搞不好就從湖裏出來害人!”隨後告辭要回去拿些東西回鎮上去。
裘舉道“聽說如今不太平啊,到處鬧事,那些壞人與土匪們也趁機祖婆壞事。現在到處打打殺殺,有的地方紛紛獨立當督軍,這局勢實在揪心。”還是胡曦堃告訴他的,這家夥的消息來源多,每來一次石頭村都會要會會下裘舉,而裘舉對那些打打殺殺與軍家的事情不感興趣。
洪福道“年輕人不要管那些事情,要好好做事去發家;這是那些不安本分的人的事情,想趁機當官哪有那容易的事情!現在局勢不穩,可憐的是老百姓了啊。不過老百姓也得自己保護自己,鄉裏也成立了護鄉隊。那裏的人都是各個村青年男子由鄉裏組織的,我在那裏當了個隊長,再說我也是石頭村村長,不帶頭行嗎?”
裘舉道“表叔,你老的見識多,以後局勢該怎麽樣啊!看來石頭村的安危全都勞為您老了。”這是拍洪福的馬屁。接著又道“聽說清廷發布過上諭,宣布預備立憲。我是聽胡玫瑰說的,現在管不管用呀。”
洪福道“上諭說我國政令,日久相仍,日處阽危,憂患迫切,非廣求智識,更訂法製,上無以承祖宗締造之心,下無以慰臣庶治平之望。諸國所以富強者,實由於實行憲法,取決公論,君民一體,呼吸相通,博采眾長,明定權限。時處今日,惟有及時詳晰甄核,仿行憲政,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以立國家萬年有道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