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暗伏一支兵馬
字數:3950 加入書籤
納昭姬為妾的事情隻能口頭上定下來,大軍出征在即,不是舉辦婚禮的時候。
雖然漢朝納妾不用三書六禮,接回家中就行,可這是與陳郡袁氏及蔡氏的聯姻,不能輕慢,傷了顏麵會得罪人的,&nbp;&nbp;要走一下婚禮流程,表示尊重。
按大漢的律法,劉襄能娶一妻八妾。
《戶婚律》記載“功成受封,得備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婦”、“年四十以上無子者,方許奏選一妾以為宗祀計。”
我國古代自周以後都是一夫一妻多妾製,沒有三妻四妾的說法,律法是不承認的。
《戶婚律》規定“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nbp;&nbp;女家減一等,&nbp;&nbp;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意思是說,家中有妻而再娶,不僅男方要被判處徒刑一年,若女家明知男子有妻而將女兒嫁給對方,也要減一等處罰,若女方不知而被騙嫁人,則女方不受懲罰。當然,雙方的婚姻關係必須解除。
重婚罪自古就有了,雖然民間管控的不怎麽嚴格,可出仕為官,&nbp;&nbp;這種錯誤是不能犯的,&nbp;&nbp;會被政敵攻擊,否則袁渙根本不會提納妾的事,讓劉襄娶個平妻就皆大歡喜了。
私事說完,&nbp;&nbp;征辟袁渙為軍中功曹兼領錄事書佐,&nbp;&nbp;協助劉襄處理案牘之事,他的私兵部曲也一並納入軍中,可惜全是步卒,命令他們跟著射聲和步兵兩營一起訓練,跟不上行軍速度的,打發回家。
“曜卿發文晉陽,命並州刺史張懿征調馱馬五千四百匹,吾要給全軍騎兵每人增補馱馬一匹,至少保證一人三騎。發文休屠部,征調三千胡騎隨軍,在晉陽集結。”
休屠部是匈奴人,但他們既不是南匈奴也不是北匈奴,曾經在武威、張掖一帶建立過休屠王國。後來經曆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把他們打得夠嗆,就投降漢朝了,武帝把他們內遷到涼州的北地郡、安定郡和並州的西河郡、上郡安置。之後漢軍多次北伐,把匈奴打得分裂,&nbp;&nbp;投降內遷的被叫做南匈奴,逃亡漠北的被叫做北匈奴。
到東漢以後,匈奴人主要的生活區域在並州,隻有很少的一部分在涼州和幽州,統一歸屬南匈奴王廷管製,休屠部自然也不例外。
他們跟南匈奴的矛盾很大,王廷已經調不動他們了,董卓麾下有休屠胡,戰力很強,主要是生活在安定和北地的部落。
劉襄對並州的休屠部挺感興趣的,這是一支強兵。
南匈奴的戰力太差了,現任的匈奴單於羌渠,是個忠心大漢的,也不好拉攏。
袁渙為難的說道“將軍,沒有朝廷詔令,他們不會從命。”
“用鎮北將軍的印,不試一下,怎會知道有沒有用呢?”劉襄想看看鎮北將軍的影響力,知道結果才好安排戰略。
“將軍如此行事,恐惹朝中非議,不如上表陛下,請陛下決斷,權柄愈重愈要謹言慎行。”袁渙在勸諫,也在觀察著劉襄的神色,想看看他是不是個能納諫的。
劉襄沉吟片刻,開口問道“如何能不惹人非議,還能知道鎮北將軍的權限範圍?”
“將軍受命出征,大軍所到之處方能展露威嚴,以便整肅軍務,如此,無人敢於質疑。”能納諫,這很好,袁渙微微點了點頭。
“恐會貽誤戰機。”
“大漢威嚴尚存,將軍此時萬不可隨心所欲。”袁渙在心裏佩服父親看人的眼光,眼前這位果然不是個能屈居人下的。
劉襄覺得這話有意思,好一個“此時”不行,開口問道“何時才能為所欲為?”
“春風未至,尚需蟄伏。”
蟄伏啊,確實,這幾年得老實一點,至少表麵上得老老實實的混日子,靈帝雖然是個昏君,可他不死,大漢不會分崩離析。
靈帝一死,董卓一鬧,機會才能到來。
劉襄撇撇嘴,這兩個就是老子的春風?一個老色批,一個死胖子,春風這個詞被玷汙了。
他揖手行了一禮“多謝曜卿教誨。”
袁渙微笑還禮“不敢,將軍能納善言,實為明主。”
兩人正在表演君臣相得的戲碼,宿衛來報“啟稟主公,營外有人自稱徐晃,說有要事求見。”
徐晃?未來曹老板的大將,治軍嚴謹,被評價為有周亞夫之風,這得見一見。
“帶進來。”
不多時,徐晃入帳,雙手作揖躬身行禮“河東徐晃,表字公明,拜見鎮北將軍。”
徐晃大概二十出頭,身高七尺半,肩寬胸闊,敦實粗壯,有點橫向發展的意思。
劉襄頷首回禮“公明有何事,盡管說來。”
“啟稟將軍,某仰慕將軍威名,特來投奔,願在軍前效力,來之前有一同鄉,名為楊奉,在白波穀廝混,知徐某要來,特意托某進言,其與同伴也很仰慕將軍,想帶人投效麾下,望將軍恩準。他托徐某轉送拜禮,這是禮單,請將軍過目。”
劉襄心中嘀咕,投效?是投降吧,這些白波賊這麽慫的嗎?大軍在臨汾紮營,可不是為了他們。
看樣子是誤會了,主動投降是好事啊,這是個壯大勢力的好機會。
“他們有多少人?”
徐晃恭敬的回答“七萬人。”
“什麽條件?”
徐晃怕被誤會是白波賊一夥,趕緊解釋“啟稟將軍,某不知他們的條件,隻是代為進言,若將軍同意他們投效,某願去穀中傳話,打探山穀詳情。”
“那就勞煩公明去白波穀一趟,吾同意他們投降,明日午時在穀口敘話,聽聽他們的訴求。”
“遵令,徐某這便動身去穀中傳信。”
徐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了百斤黃金,幾件玉器珍玩。
收起來,充做軍資。
第二天,劉襄隻帶著宿衛,快馬趕到白波穀穀口。
郭太、韓暹、李樂、胡才、楊奉五人,已在穀口等候多時,還事先搭建了廬蓬,幾人行禮見過,在廬蓬之中坐定。
五人隻說仰慕將軍威名,並未提什麽過分的條件,並且願意棄械,接受收編。
劉襄不想收編他們,正確的說法,是不想用漢軍的身份收編他們,白波穀距離洛陽隻有四百餘裏,北進不遠就是並州太原郡,遏製汾水河道,位置險要,在此地暗伏一支兵馬,戰略價值極大。
可此時不收編他們,回頭恐有變數,又要怎麽控製這裏呢?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