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未來的金庫
字數:4555 加入書籤
六安守軍的戰意很強,不,應該說他們的忠誠度比較高,絕大多數都是呂範他老丈人家的家生子。
幾代人跟著他們家吃飯,早已習慣了服從主家的命令。
他一聲令下,帶著幾十個人起身還擊,抬甕的抬甕,搬石的搬石,還有幾個手持長叉的,要把飛梯推離城垛。
蟻附攻城很好應對,順著梯子往下砸就行。
可惜,城下有一群他從沒見識過的精銳弩手,守軍剛剛露頭,「嗡」的一聲,弓弦震動,上千支弩矢就射上了城頭。
慘叫聲連成一片,二三十個臨近垛口的兵卒,被射得跟個刺蝟一樣,當即斃命。
守軍還沒把滾石、擂木扔出去幾個,就又被壓製了下去。
呂範仰麵躺在城垣上,鮮血從口鼻逆湧而出,胸腹間插著十餘支弩矢,眼神逐漸黯淡。
主將戰死,傷亡過半,守軍再無戰意,幾個忠義的家人,抬了他的屍首,頭也不回的衝下了城牆,返回署衙報喪去了。
其餘之人,各自逃散。
罪營順利的衝上城垣,有不少人追著逃兵的腳步殺進城中。
「小郎,咱們何不拚一把,占據城牆,守住六安縣城,或能搏出一條生路。」
親近的家將在混亂的城垣上勸說著雷譚。
他卻搖了搖頭,沒有成功的希望,雖說罪營裏麵多是雷氏子弟,可朝廷大軍的驍勇,早就嚇破了這些人的膽子,根本組織不起來。
即便僥幸能成,每人手裏隻有一把環首刀,六安城上的守城物資也沒有多少,這種仗,怎麽打?
自己好不容易隱藏了雷氏嫡子的身份,躲過了殺身之禍,何必主動找死呢?
以後肯定能碰到更好的機會。
「不可,六安已是死地,再尋其他逃跑的機會。」他態度堅定的否決了家將的提議。
「小郎……」
「噤聲!」
家將還想再勸,雷譚趕緊打斷了他的話語,因為督戰隊已經隨著罪營之人的腳步,登上了城頭。
幾人不敢引起督戰隊的注意,趁著混亂溜下城牆,據守六安的主意自然作廢。
攻城戰很順利,下午的時候,禁軍就徹底掌控了城防,但城裏的動亂直到深夜才平息下來。
不是六安的守軍繼續頑抗,而是罪營的人,入城之後趁著混***yin擄掠,縱火殺人,惡行累累,還有一部分人闖入百姓家中試圖隱藏,意欲逃跑。
為了平息混亂,禁軍將士忙得焦頭爛額,比攻城都累。
罪營攻城的時候,隻有三五十人陣亡,可在城裏作亂,有七百多人被當街斬首,也不知道圖的什麽?
「給你們吃飽飯是讓你們作戰的,既然這麽有精力,以後口糧減半!」劉襄盯著拉到城中軍營的罪營之人,恨不得把剩餘的四千多人也砍了。
「三令五申,不得擾民,結果卻當做耳旁風嗎?今後如有再犯,一人犯法,全隊斬首!」
他原本有些憐憫這些人中的窮苦支係子弟,沒有實行連坐,雖然會執行最危險的攻城作戰,可他一向不喜歡強攻硬打,也會盡量安排遠程支援,絕大部分人還是能活下來的。
戰後進入苦役營勞作,也基本不會被虐待,如果運氣好趕上大赦,還是能夠重新劃入民籍的。
可這些人不爭氣啊!
那就別怪他心狠了。
收繳兵器,著人嚴加看守,他返回縣衙,安排賑濟災民、安撫人心的事情。
如果沒有罪營作亂,這些事,下午就能安排完。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他又忍不住罵了一句,對成立罪營有了一些猶豫
。
城裏果然如他所料,府庫之中存糧極少,大戶早已逃走,青壯被抽調一空,隻餘下了幾萬老弱,具體數字,得重新統計。
「幸好早有準備啊,子龍,賑災之事就交給你了,明天一早,著人在城中宣讀安民告示。」
「陛下仁德,臣必盡心竭力賑災安民。」趙雲拱手領命。
劉襄點點頭,隨手把黃冊仍在案幾上「民籍黃冊記載不實,你得安排人重新統計,還有,向舒縣傳信,讓高順安排民夫繼續向這邊運糧,催促魯肅,讓他盡快向那些世家大戶募集糧草。」
說完轉頭看向典韋「明天派兩千輕騎出城,剿滅城外雷氏家族的莊園鄔堡,所有人員押回城中。」
他想盡快平定六安。
廬江郡,他最看重的地方就是這裏。西臨山脈,東臨湖泊,是淮水連接長江的重要陸路通道,兩條河流從境內流過,沿岸有大片的優質農田。
除此之外,一提六安,他腦海中第一個反應就是六安瓜片,這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當然,漢代是沒有六安瓜片的,那是清朝中期才出現的製茶之法,但唐朝之時,這裏就是名茶產地,在城西大別山北麓的齊雲山。
齊山雲霧茶,可是享譽千載。
劉襄不知道漢代的齊雲山有沒有茶樹,因為漢朝的茶葉還屬於小眾商品,主要是解酒和藥用,不是主流飲品,並不被人重視,隻有巴蜀才出產茶餅,成都是唯一一個茶葉交易的集散地,規模也不大。
這不行啊,茶葉這玩意,可是能當做國家支柱級別的商品經營的。
這事,是個中國人就知道。
後世的茶馬古道不用說,唐代及以後的絲綢之路,茶葉就已經成了外貿交易的主力商品。
可惜,因為山水變遷的原因,除了漢代本就有的巴蜀產茶區域,他隻能找到廬江郡的六安。
能記住的其他名茶,像西湖龍井,產地在浙江西湖那邊,可這是漢朝啊,西湖還沒成型呢,他去哪找去?
還有洞庭碧螺春,產地在太湖洞庭山那邊,應該是吳郡的太湖地區,這個其實也可以找一找,就是不知道洞庭山是哪一片山區,目標不明確,那可就費了勁了。
還有黃山毛峰,此時的黃山還是人跡罕至之地,派進去的人手,估計沒法活著回來。君山銀針也一樣,洞庭湖還是雲夢大澤的一部分,去找君山,就是個死。廬山也有產茶區,進去也活不下來。
安溪鐵觀音,產於福建省,在漢代屬於交趾刺史部的土人生活區域,派人去找產茶區,完全不現實。
不管他會不會這些名茶的製茶之法,他連產地都找不著,在漢代,那些地區都屬於洪荒大澤,沒有人跡,派人過去,九死一生。
所以,六安就成了能抓在手裏的第二大產茶區。
劉襄想要推廣茶葉這個商品,首先得解決產量的問題。
中國人飲茶的曆史,能追溯到上古時代,商周秦漢其實已經算是普及天下了,上到公卿下到走卒,都聽說過茶葉的名頭,也知道這是個好東西。
可為什麽沒能成為主流飲品呢?
產量太少是最大的原因。
太貴了,喝不起,沒見過,自然也就不關心,更加不會去開發這種產品。
飲茶待客的習慣,漢朝是沒有的。
劉襄想讓漢人養成這個習慣,然後再高價賣給外國人,大把大把的賺金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