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茶葉的推廣方案

字數:4186   加入書籤

A+A-


    西域商路貫通了一年多,大型通商兩次,民間通商不計其數,最受歡迎的商品,是絲綢、瓷器、銅錢和鐵器。

    大部分商品都能賺錢,隻要不是傻了吧唧的往西域販牲畜,又能安全回來的,肯定不少賺,但都沒有這四種賺得多。

    其實肥皂也很賺,隻是產量不高,拿貨的渠道壟斷在軍屬商隊手裏,所以沒有計算在大宗交易之內。

    劉襄沒有再次擴大肥皂工坊的打算,一是油料需求太大,不想破壞糧食的種植結構。二是不想提高外國人的衛生條件,讓那些貴族當奢侈品就夠了。

    哪有那麽多肥皂賣給他們,大漢的百姓還沒普及呢。

    其他的大宗商品,因為鐵器和銅錢屬於禁運品,所以絲綢和瓷器變得極為緊俏,生產跟不上,價格直線走高,已經影響了國內的流通。

    大漢與西域的商貿交易斷了好幾十年,那邊對漢人的商品需求量很大,這是好事,可商人逐利,去西域行商又擔著很大的風險,所以商品逐漸單一化,就成了難以遏製的風潮。

    劉襄覺得隻是提高瓷器和絲綢的產量還不夠,還得再開發利潤足夠高的交易品,茶葉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對遊牧民族來說,茶葉會逐漸的成為他們的必需品,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治療營養單一所帶來的一係列的病症。

    那把茶葉賣給他們屬於資敵嗎?

    不是的。

    或者說,應該換個角度去看,我們培養了羌胡部落的餐飲習慣,使茶葉成了他們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然後保護好茶籽和茶苗,使他們隻能在我們這裏買成品。

    那就相當於給這些羌胡拴上了一條韁繩,多了一個拿捏他們的手段。

    等到那時候,隻需要利用商業手段,比如,商品配比不均衡、商品禁運,便能驅動他們的力量,挑撥他們的關係,達到一定的政治或者軍事上的目的。

    這種即能大把賺錢,又能影響對外戰略的商品,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不言而喻啊。

    當然了,要是趕上一堆廢物皇帝和廢物大臣,那就啥也不是了。

    海貿大把賺錢,手工業高度發達的「送」朝,科技領先鄰國半個時代,結果被人捶得跟個孫子似的,這找誰說理去?

    是吧?

    國力強的給國力弱的上貢,好讓別人養軍隊來打自己,這種手段,太特麽高明了。

    劉襄晃了晃腦袋,收回跑偏的思緒,茶葉這事,可以當做國策慢慢謀劃。

    他決定從今天開始,自己就是堅定的喝茶愛好者了,朝中的重臣,比如劉虞啊、袁渙啊、荀彧啊、曹操啊,也是喝茶愛好者了。

    管他好不好喝,管他加油還是加鹽,反正在外麵都得說喜歡。

    這個麵子,朕還是有的。

    然後再找幾個在士人之中影響力高的大儒,編一本類似茶經的書籍,吹噓一下喝茶的好處,設計一些喝茶的禮儀。

    弄得高雅一些,玄奇一些,自然就能吸引一大批附庸風雅的有錢人。

    高端市場很快就能炒作出來。

    茶葉這玩意,就得從上到下的去吸引人,隻要引領了風尚,推廣茶葉的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你不能指望底層百姓喝茶消費,引領外族效仿吧?那路子就走錯了。

    這個年代,漢人高層喜歡的東西,周邊羌胡、蠻夷的貴族就一定會追捧,這就是大漢文化的優越性。

    對了,袁滂老爺子九十多了,他是真的愛喝茶,無茶不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天生的茶葉推廣大使啊,老天爺送給自己的茶葉代言人。

    喝茶能長壽的概念,得趕緊安排人炒作起來,這麽

    好的資源不利用,暴殄天物啊!

    一套商業推廣的大概計劃,瞬間在劉襄的腦子裏成型,他從頭捋了一遍,覺得可行性很高。

    那就這麽定了!

    「傳信田疇,命令少府去益州建立茶園和製茶工坊。

    傳令益州刺史,擴大茶園種植麵積,提高茶農待遇,征召一批擅長種茶、采茶、製茶的茶農,戰後派來六安尋找茶樹,找不到就移栽。

    傳令賈詡,使錦衣衛暗探,秘密放出喝茶能長壽的消息。」

    然後給荀彧、劉虞、袁渙、曹操寫了私信,交待了推廣茶葉的事情,要求他們自接信開始,喜歡喝茶,最好能煮茶待客。

    又給老丈人蔡邕寫信,請他物色真正喜歡喝茶的名士,著手編輯茶經。

    先期推廣,這個力度就差不多了,後麵再視情況而定,或者自己在公開場合喝幾次茶湯,或者請一批喜歡喝茶的名士,公開辯經,讓大眾好好的看一看,他們一邊喝茶一邊吹牛逼的風采。

    慢慢的就會形成風尚。

    那麽,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平定六安這處第二大產茶區,提高茶葉的產量。

    想到這裏,他歎了口氣,要不是趙雲阻止,自己早就帶著騎兵把淮水防線攪了個稀巴爛了,哪裏還用磨磨唧唧的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打。

    抬頭看了一眼外麵的夜色,月牙早已西沉,隻剩下點點繁星,在漆黑的天幕裏遨遊,再過一會就該天亮了。

    睡吧,得好好休息,大戰期間,自己這個主帥,絕對不能露出疲憊的神態,任何影響軍心的事情,都得注意。

    劉襄在縣衙安睡,六安失陷的消息,經過了一個下午,被僥幸逃跑的敗兵傳到了幾十裏外的安風縣,很快就被信使傳到了更遠的陽泉。

    劉勳愁得腦門子疼,北岸的大軍一直在試圖過河,大規模的戰事沒有,可小規模的戰鬥就沒停過,他一點便宜都沒占著,反而損失四千兵馬。

    將近兩成的戰力,就這麽被對麵一口一口的吃掉了,軍中士氣滑落得很厲害。

    還能堅持多久,他不知道。

    現在,皇帝已經打到了百裏之外,原本就處於劣勢的戰爭,還怎麽繼續?

    「派人傳令李豐,讓他堅守蓼縣,巡視河道,不得疏忽。」

    蓼縣在陽泉西邊四十裏,這兩座城池是廬江淮水防線的重要支點,失去任何一處,整個防線立刻崩潰。

    「傳令樂就,死守安風城,吾會派兵支援。」

    劉勳其實對支援安風有些猶豫,他手裏隻剩一萬兵卒,李豐在蓼縣有兵五千,兩人合力抵抗對麵的關羽,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可樂就隻有一千多人,雖然安風城裏還有幾萬六安縣運糧的青壯,可那些人的戰力,哪能指望呢?

    「派人去劉九江處求援,騎快馬去,越快越好!」

    希望劉邈能來救他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