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交州有金山
字數:4100 加入書籤
荀彧和荀攸來得很快,他們一個在中央官署,一個在光祿勳的值房,離禦書房都不遠。
「拜見陛下,陛下萬安。」兩叔侄行禮拜見。
「朕安,都坐吧。」劉襄手持寶劍挽了個劍花,小小的顯擺了一下,作為一個劍客,能養出一把寶劍,是極為自豪的事情。
荀彧微笑著誇讚:「好劍!」
「劍刃泛紫,這是養劍大成了?臣聞古有絕世劍客養劍大成,劍光青紫,吹毛斷發,今日托陛下的福氣,能夠親眼目睹如此神兵,真乃平生之幸也!」荀攸的馬屁拍得很是流暢。
被比做絕世劍客的劉襄有點臉紅,他雖然練劍十二年,但麵對認真的史阿,一劍都走不過。
當然啦,荀彧叔侄肯定是打不過自己的。
這一點,他非常自信。
而養至大成的寶劍確實罕見,因為太難了。
一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養劍這回事,會的人不多,也都秘而不宣。養劍不是幹擦就行的,還得配合秘藥。
所謂的秘藥就是類似滑石粉、潤滑油之類的玩意。
這隻是第一道門檻。
二來,是即便知道了方法,還得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很考驗耐性,非常不容易。養劍期間沾了水、染了血、起了鏽,處理起來相當的麻煩。直到劍身完全覆蓋了一層類碳質的薄膜,才算養劍大成,不怕鏽蝕。
這屬於古代版的鍍膜防鏽技術。
劍身在鍛造之時留下的一些肉眼不可見的毛刺、坑窪、雜質,被替換、填補,所以劍刃會更加的鋒利。
這些就是養劍的目的。
沒有多麽的玄奇,劍身材質不會有變化,該卷刃還會卷刃,該斷還得斷。
就算拿個破鐵片子,隻要磨的夠薄,照樣吹毛斷發,隻要肯下恒心,照樣能養成「紫青寶劍」,但不耽誤它被材質優秀的利刃劈斷。
劉襄收劍入鞘,寒暄兩句拉進一下君臣的關係就夠了,該談正事了。
「朕要開啟海上貿易,交州極為關鍵,那裏不能亂,公達可願為朕經營此地?」
「臣願往。」
荀攸心中清楚,陛下雖然在問他願不願意去,可要是真的理解成詢問他的意見,那就是失了智了。
除了應命,他沒有別的選擇。
再說了,能承擔重任,一展抱負,總比終日無所事事要強得多。
幹脆利落的回答讓劉襄很滿意,提點道:「通往天竺的航道正在勘察,船廠也在試做通商的大船,這條航線比西域商路更加重要,交州的一切都要以此為重,公達要費心了。」
荀攸不怕艱難,越是難以完成的事情,才越能展現自己的能力,為了能夠精準的掌控交州的局勢,他需要知道一些陛下的態度,於是,詢問道:
「敢問陛下,士燮當如何處置?」交州的戰事他了解過,士燮投降之後,被軟禁在了廣信城內,正在等待朝廷的詔令。
士家四兄弟的安排沒什麽可保密的,劉襄直言相告:
「遷士燮為鬱林太守,命其領兵攻打林邑國,林邑除國,改為林邑郡,南海太守士武遷林邑郡太守,合浦太守士壹遷日南太守,與九真太守士??一並隨軍作戰。
公達就任交趾太守,兼任交州刺史,到任之後,需要配合此次南征,將占城稻送回朝廷,也可在交州推廣。」
荀攸聽到這個答案,明白自己需要在士燮手中奪取南越人的民心,而不是剿滅越人作亂。目的明確就好辦,陛下不想交州混亂,他也不想。
隻有民間安穩才能保證商路通暢,他分得清主次。
「臣定當竭盡全力,穩定交州,保障與
天竺通商之事。」
「穩定交州並不容易,那塊天南之地漢民不願去,朕也不想強製遷民。但交州有金山,可吸引富戶大族投入人力物力,幫助公達開發交州。」劉襄不等荀彧和荀攸發問,繼續說道:
「交州氣候炎熱,雨水豐沛,正適合種植甘蔗,朕有製作砂糖之法,隻要願去交州種植甘蔗之人,就能獲取製糖秘方。
如此一來,必然趨之若鶩,即能開發交州,又為大漢百姓提供甜食,還能增加暢銷域外的珍貴商品。
除此之外,南洋諸島還盛產香料。
交州偏僻,但並不貧瘠,開發的潛力極大。」
去東南亞采集香料並不是短期之內就能做到的,但甘蔗製糖隨時能在交州開始。雖然那邊種植甘蔗的不多,製糖的規模很小,但從1到10可比從0到1簡單一百倍。
糖在古代是極為緊俏且昂貴的商品,即便到了大航海時代,也是遠洋貿易的一個經濟支柱。拿下南方之前,肯定是一點口風都不能漏的。
現在占據了交州,推廣甘蔗種植,辦製糖工坊的事情就得提上日程了。
中國雖然不是甘蔗的原產地,但周宣王時期就從東南亞傳入了國內。
用甘蔗做甜食也是周朝就開始的。
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柘」即是甘蔗,「柘漿」就是從甘蔗中榨出來的汁。
到了漢朝,用甘蔗製取糖漿和砂糖的技術已經出現。
《三國誌·吳書·孫亮傳》中,有「亮使黃門以銀椀並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的記述。甘蔗餳是一種粘稠狀的糖漿,是用甘蔗榨汁濃縮加工而成。
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句。這裏「沙飴」二字,是指糖漿中有微小的晶體,可以看作是砂糖的雛形。
到了南北朝時期,砂糖製取技術正式成型。
南朝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中寫到:「蔗出江東為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餘,取汁為沙糖,甚益人。」這裏描述的沙糖,就是將甘蔗汁濃縮至自然起晶,做出來的紅糖。
白砂糖到了唐朝才出現,淋土滴漏法就是那個時候發明出來的,用黃泥漿淋入濃縮的甘蔗糖漿之中,吸附脫色製造白糖。
劉襄準備把紅糖的製作方法公布出去。
然後自己做白糖走高端路線,賺富豪的錢,中端市場讓給別人取利,用以吸引民間的人力物力,開發交州和江南。
在這個年代,糖是奢侈品,沒有低端市場,老百姓頂多逢年過節嚐個滋味。
他不覺得誰能抵擋糖的誘惑。
這是一座尚未開發出來的金山。
果然如他所料,荀彧叔侄麵色大變,隻是一喜一憂,讓劉襄有些奇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