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平衡交州

字數:4442   加入書籤

A+A-


    交州對劉襄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遠洋航線,所以作為門戶的蒼梧郡,連接海路和內河航道的南海郡,以及控製海上航道的合浦郡,這三個地方必須抓在手裏。

    為此,他在南海郡的番禺縣放了大小戰艦六十艘,留周泰掌控此地,可為了正在規劃的軍政分離,自現在開始,就不能任命領兵將校兼任太守、刺史等等涉及民政的官職。

    那麽,南海郡的太守就必須是個耍不起威風的人物,以免掣肘周泰,邊郡之地還是要以軍隊為先。

    吳巨這個被脅迫著投降的蒼梧太守,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降將沒人權啊,這位投降的太守必然是不敢大聲說話的,放到南海郡,隻有配合周泰的份,絕對不敢炸刺。

    「記錄,調任吳巨為南海太守。」劉襄吩咐了一聲秘書丞諸葛瑾,他要仔細思考一下交州七郡的官職安排。

    這場戰事的詳細經過,他已經看過荀諶、關羽等人的表奏,從多方麵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功非甘寧、蘇飛莫屬。

    沒有這兩人打開廣信縣這個交州的重要門戶,想拿下交州就得強攻硬打,不可能像現在這般順利。

    這樣的大功,必須重賞!

    對內激勵士氣,對外展現胸懷。

    看,連蘇飛這樣的新投之人,隻要有功,就能登臨高位,他的現在就是你們的未來。

    多有蠱惑性!

    這個榜樣得立起來。

    「記錄,任命蘇飛為蒼梧太守。任命甘寧為交州督軍,負責組建交州守備軍團,兵員編製兩萬,可於益州招募兵卒。」

    交州臨海,位於兩廣丘陵,境內山林遍地,重要城池皆在河海之畔,所以領兵主將既要擅長水戰,也要熟悉山地戰,出身巴郡的甘寧是個不錯的選擇。

    給他在益州招兵的權利,是為了讓他在老家拉一波人,快速形成戰鬥力。交州守備軍團最大的任務不是應對外敵,反而是震懾本地的土著。

    官職改為督軍,是督導一州軍事之意,大漢十三州,每州守備軍團的主將都改成了督軍,節製各個郡縣郡尉、縣尉,掌控一州軍權。為的是把調動軍隊的權利,從太守、刺史、縣令手中收回,實現軍政分離。

    各州守備軍團後續會經曆一次調整,五處邊疆幽、並、涼、益、交,還有司隸,兵員編製為兩萬,其餘內地七州裁軍,兵員編製降為一萬,大漢的守備軍團消減為十九萬人。

    按現代來說,這些屬於乙種軍團,負責剿滅境內盜匪,維護地方穩定,輔助主力部隊作戰,邊疆的守備軍團還要負責一定的烽燧輪戍。

    有乙種當然有甲種,甲種軍團包括駐紮在益州的無當飛軍,長城防線的重要關塞駐軍,以及金川衛,度遼營,遼東長史府和西域長史府的駐守部隊。

    這一部總計兵員七萬人。

    甲種軍團之上是上四軍,也就是將來要駐守四京的前後左右四軍,總計四萬人,以後會不會增補,劉襄還沒想好。

    地位最高的當然是禁軍,南北兩軍共有兵員五萬一千人。

    北軍五營步騎一萬五。

    其餘劃為南軍,各有各的任務。

    負責監督百官的一萬錦衣衛;

    負責培養軍官的千牛衛,人員無定額,現有兩千人;

    負責駐守宮城的八千期門軍;

    負責長安城防的八千金吾衛;

    負責守衛皇帝的七千五百羽林軍;

    負責隨侍皇帝的三百虎賁軍;

    培養熱武器軍官的神機營,現有一百零五人。

    非禦駕親征,南軍基本不會大規模出戰。

    調整之後,大漢陸軍共有三十五萬。

    水軍現有六隊地方艦隊,總計六萬五千人,主力艦隊一萬人。等戰艦定型以後,會增補主力艦隊的兵員,劉襄的預期,是水軍十萬。

    三千六百多萬百姓,養四十五萬軍隊,以大漢的生產力,還算可以接受,再高就不行了,社會壓力過大,會影響經濟發展。

    隨著士燮投降,大漢隻剩南中尚未收回,上表請戰之人極為踴躍,所有人都知道,再次一統指日可待,很多人都放鬆了心氣,將要進入享受勝利的階段,沒人會認為南中能夠抵擋大漢的兵鋒。

    可劉襄的目光並不在南中,他看到的是小冰河期還在加劇,漠北的災情肯定更加嚴重,當草原民族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必然南下。

    北伐不能再等了,誰能知道那些草原蠻子是來投降還是來搶劫?

    誰能確定?誰敢確定?

    沒人敢打保票!

    所以事情得往最壞裏想,幾十萬人要過來拚命了,以劉襄的性格,他是不會老老實實的在家門口等待的。

    戰火絕不能在大漢的境內燃燒,否則北疆會被打爛。

    禦敵於國門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殺進敵人家裏去,把他們家打爛,打得虛弱不堪,讓他們無力南下。

    遠征最重要的是後方穩定,錢糧充沛,所以出征之前必須安排好後院。

    此時大漢最容易起火的後院便是交州,那是南越故土,漢人不足十分之一,不好治理。劉襄需要士燮的聲望,可又不想他壯大,那就得有人去鉗製他。

    論打仗,甘寧、周泰都能吊打士燮,可玩政治,他們兩個就不是對手了。

    「召荀彧、荀攸。」

    劉襄準備給士燮四兄弟安排一個對手。

    一個能為朝廷徹底拿回交州全境的對手。

    但潁川荀氏已經夠強大了,不能讓他們家在交州紮根,避免他們掌控南海貿易,所以還得派一個人釘在合浦郡,把住這條航線的。

    「召顧雍來見。」

    顧雍是蔡邕的弟子,可直到朝廷收複了他的家鄉吳郡,他才接受征辟。

    不想為家族招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世家子的作風,劉襄不喜歡,隻是此人品行不錯,為人正直,又是老丈人的學生,不好找麻煩。

    那就去交州磨練一下好了,順便作一個眼睛,看一看荀氏在那邊會不會有什麽動作。

    再有就是安撫一下江南士人的心,畢竟殺得太狠了,人心惶惶啊。

    平衡朝中勢力,比打仗還累,劉襄抽出寶劍,仔細的用鹿皮擦拭。

    他在養劍。

    這柄劍是以夾鋼法百煉而成,長四尺三寸,寬約兩指,重三斤十四兩,劍身之上的紋路有如流雲,他已經養了六年,劍刃有紫色的光暈浮現。

    養劍不是什麽玄幻、仙俠的門道,而是古代劍客保養佩劍的方法,他是跟史阿學的。基本上,一柄寶劍要五到十年方能養成。

    這也是練劍的一部分,了解佩劍,靜心養氣,讓心和手更加穩定。

    古法養劍分為擦劍和盤劍兩步,目的是使劍身中的磷、鈣質浮現到劍刃表麵。養劍大成之後,劍身自然覆蓋一層類碳質,可永保不鏽不腐,劍刃更加鋒銳無匹,還會自然散發出紫色或者青色的暈光,有種玻璃化的剔透感。

    或許寫出仙劍奇俠傳的還珠樓主,見過養至大成的寶劍,所以構想出了紫青雙劍這樣的仙劍設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