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產運動

字數:3315   加入書籤

A+A-




    

    這些日子,加入鄉勇團的男男女女愈發多了起來。

    女人們跟著盧巧兒做些女工針織,男人們則跟著秦邦搞種植。

    土地平整好了,隻是可種的作物並不多。

    水稻是自古以來就有之,但成熟期太長,而且產量並不高,況且隻能在水田裏種。

    開墾出這麽多山地怎麽辦?

    秦邦問鄉民,見過紅毛鬼子來我國,帶過什麽吃的麽?

    鄉民張三問“秦將軍,你是不是要我們去海上搶他一把?”

    “什麽時候到海上去搶?我們都等不及了,老老實實做農民還有點不習慣了。”張三催促道。

    秦邦皺了皺眉,說道“簡直是法外狂徒,太膚淺!整天隻知道搶,人家正經做生意的,你去搶,你和海盜何異?”

    “另外,以後也不要叫我將軍,我無公職,隻是官府默認的一個什麽百工長而已,也不拿朝廷的開支,還算不上組織上的人,叫將軍我還配不上。”

    “讓我想想,以後你們就叫我老大吧!”

    老大,並不是指排行,也不是指年紀,反倒是一份責任,小弟們滿意的人選才叫老大。

    跟著老大混,一天餓九頓,這種老大是注定做不長的。

    “是,老大!”一群鄉民邊喊邊笑了起來。

    男人誌向當將軍的倒有,而自稱老大的,倒是覺得大家都是在混黑社會似的。

    “不要笑,嚴肅點,還是說說紅毛鬼在海上帶哪些幹糧的事吧。”

    張三說“老大,見倒是見過,隻是好多卻叫不上名字。”

    秦邦想,那我隻能畫給你們看了。

    現在他突然懷念起曆史老師來了,眼睛裏不禁有些濕潤,他記得有一次曆史老師講過,哪個年代,中國引進過哪些農作物,但現在完全不記得了。

    他靈機一動,想到凡是帶“洋”、帶“番”的都應該是從海外傳來,吩咐人拿了筆墨來,畫了幾十種作物,有帶洋帶番的,也有前生他在學校食堂吃的一些菜,並寫上名字,讓鄉民辨認。

    果然鄉民辨認出五六種來,說在海上幫人幹活時,在紅毛鬼子的船上看到過。

    秦邦一看,辨認出來的幾個是番薯、番茄、洋芋、花生、玉米,包心菜。

    秦邦讓鄉民記住這些物種的名稱,等下次紅毛鬼子來,去買一些回來。

    秦邦很納悶,前三個來自於洋人或可理解,為什麽花生、玉米、包心菜也是從老外那傳來的呢,從名字上卻看不出。

    其實花生在嘉靖年間進我國叫洋豆,包心菜叫洋白菜,至於玉米叫什麽,無從考據,看不出一點舶來品的樣子,老百姓叫包穀或棒子。

    秦邦沒在福建待過,玉米在閩南語裏叫番麥。

    了解農作物真是不容易,不但要懂曆史還要懂方言。

    說幹就幹,鄉民們辦事效率倒是蠻快,一周後就托人從海上購得這些農作物。

    秦邦問,能買到辣椒種子麽?

    海鮮不用辣椒爆炒一下,味蕾打不開呀,他開始懷念辣椒蒜蓉爆炒花甲了,再加些粉絲,味道更佳。

    鄉民說,並不認識此物。

    “那就不管它了,把先購來的這些種到地裏去吧”

    “老大,紅毛鬼說這些是不同季節種的,一起種不得”!

    “有什麽種不得,搭棚子種!”

    秦邦突然想起,這個年頭沒有塑料薄膜呀。

    這也難不倒他,用竹篾編織起來,搭草棚,隻要密封做的好,效果一樣。

    恒溫、恒濕、恒氧。

    隻是出大太陽的日子,還是要掀開草蓋,沒有光合作用,長出來的蔬菜都是黃色的。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開始了。

    男人們都下地去幹活,女人們在家紡紗織布,小孩子們就幫父母幹些簡單的活。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搞生產之餘,秦邦又安排了鄉民習武。

    習武可不是為了健身,而是要對付上岸的海盜和倭寇的。

    一旦上岸,就是要近距離搏鬥,這需要行之有效的拳譜。

    搏鬥可不是花式表演,隻有拳拳見傷,才能勝券在握。

    秦邦想起了奄城之地的《陽湖拳譜》,現在那個地方叫常州府,被朝廷貶回鄉的唐荊川帶領鄉勇們在操練此拳。

    陽湖拳可複合單練、複合群打,此拳的特點快速勇猛,精悍靈巧,近身短打,進多退少,在方寸之間皆可施展,是在宋代南俠展昭的拳法上更新而來。

    進多退少,這個好,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就按照《陽湖拳譜》的招式來操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