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開設商埠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A+A-




    

    海上傳來了不好的消息,逃走在外的許易光勾結倭人和荷蘭人上了澎湖島,殺死了澎湖巡檢司。

    巡檢司幾個當差的人如鳥獸散。

    澎湖島上並無多少居民,設巡檢司一職,隻是宣誓朝廷對雞籠山擁有的主權。

    雞籠山也未設明軍駐防,隻是掛在澎湖巡檢司的管轄之下。

    萬曆年間,雞籠山才正式改成今天的名字。

    也就是今天大家都知道的,自古以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許易光和倭人及荷蘭人占了澎湖島,並非垂涎那裏的物產,澎湖島當時幾無人煙。

    而是他現在不敢再返回閩浙,則是以此島為據點,進行內外的貨物中轉。

    他想在澎湖島上建一個大型的物流中心,以供紅毛、安南、倭人等在此交易。

    秦邦一直在想辦法把許易光引回,但若是再說安撫之策,他絕對不會相信了,恐怕隻剩下一招,逼其露麵。

    他著實等不及了,要從源頭上切斷海上走私商和許易光的交易。

    他向寧波府建議開設官方商埠,把這些海上的私人走私生意全部拿下。

    這一想法,引起了朝野上下巨大的爭議。

    自古士農工商,做生意都是不入流的,居然官府要帶頭做生意?

    以寧波府主簿馬雨為代表一些官員表示強烈反對,而朱提督這一方則表示支持。

    爭議很快地鬧到了京城裏,給事中夏言呈文也表示反對,雲禁市舶是太祖以來的政策,我大明物產豐富,並不屑與外夷貿易往來。

    然嘉靖皇帝卻未置可否。

    嘉靖其實是城府極深之人,雖然長年不上朝,看似整日修仙,不問世事,暗地裏卻樂見一眾文武官員你爭我鬥。

    他也並非真的要禁海,而是海上貿易,朝廷稅賦收不到分文。

    他自己混得私房錢都沒了,還有個什麽心情上朝?

    地方官、商人、海盜都勾連極深,從海外貿易中分利,嘴上喊著除寇務盡,為何寇越來越多?

    嘉靖心裏想道錢既然到不了我的口袋,不如一禁了之。

    既然現在有人要替朝廷做生意,暫且先不發表建議,靜觀其變,等他做成了,朝廷有了額外收入,我賜他一功名,顯示皇恩浩蕩,搞砸了,砍頭就完事了。

    秦邦見官府未有文件表示讚同,也未有文件表示否決,他決定先組織人做起來。

    法無禁止則先行。

    這個事情要做到別人不找麻煩,得先做好賬。

    進價幾何,售價幾何,利差幾何?除人員開支外,所得利潤全交於戶部。

    當然了,日後也得通過中間人孝敬皇帝老兒。

    秦邦決定成立商行,取名叫寧波十四行。

    為什麽取這個名字,他淺薄的曆史記憶中,有個廣州十三行。

    商行分為兩組人,一組負責上遊的采購,一組負責下遊的售出。

    上遊的,他讓盧子鳴的侄子盧克用代為負責,盧克用也在海防衛所當差,任職百戶,領兵人,長年和海上的商人打交道,性格剛烈,斬殺倭寇和走私商人上千,他對澎湖、雞籠山一帶的海上交通頗為熟悉。

    盧巧兒協助盧子鳴打理,處理內務,隻需要對接國人即可。

    下遊的售出讓張三組織一個隊伍,他們以前給海盜們打工,常和洋鬼子打交道,至少會幾句洋文。

    whatdoyouwat?

    張三說“老大,交給我,你放心!”

    除了火藥文物等不得交易外,洋人要的無非是絲綢、瓷器、茶葉和少部分的中藥材這些東西而已。

    秦邦手上還有上次賣火藥包剩餘的銀兩,他想到速戰速決的方法。

    他特地交代各路辦事人員,收購物品的價格要遠遠高於這些走私商人的,賣給洋人的價格要遠遠低於這些走私商人的。

    如果洋人有貨物運來,可以以貨易貨,也可以現銀交割,但不要討價還價。

    他們說什麽價就什麽價。

    張三很不解,“老大,你這樣做,我們虧的褲衩子都沒有了?”

    “要什麽褲衩子,先弄死他們再說!”

    秦邦盤算了下手上的銀子,至少能堅持三個月。

    至於三個月之後,弄垮了走私商再提價吧。

    海上一些遊匪,陳四盼是倒騰安南人生意的,盧七、沈九也就是到處小打小鬧地搶劫,秦邦此舉並非對付他們,而是要切斷許易光的生存來源。

    以往許易光靠在海上收費過日子,如今廢了他此營生,他要在澎湖島做物品交易和周轉中心,那麽就切斷海上私商走的貨,隻選些大戶直接和官家交易,那麽澎湖島的作用將形同虛設,他必然找機會上岸,閩浙粵一帶近期加強海防,待許易光出現,必擒拿之。

    秦邦如此一通操作,高價收,低價賣,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還有額外的補貼,那些私商生意全垮了。

    和寧波十四行交易的大明的供應商和外夷的采購商人皆是喜笑顏開,真是百年未遇的好事啊。

    紅毛鬼子甚至商議,要回國給秦邦立個雕像。

    左手拿銀兩,右手舉天平。

    高高聳立在繁華的首都廣場上。

    這次著急的不僅僅是許易光,還有一位汪鋥。

    秦邦這次要一箭雙雕,除了引出許易光,接下來他還要和汪鋥合作。

    汪鋥現在收羅了許林的手下,許易光逃走後,一些未跟隨其走的人,也去了汪鋥那,汪鋥做的是正常的海上貿易,和那些海盜們截然不同,他有能力把海上的殘兵遊勇收編掉,與其和上百個海盜打交道,不如和一個“海盜”打交道,何況汪鋥現在在官府的眼中還不是海盜,隻是一個禁海政策下走私商,這樣一個人,對於官府平衡海亂還是有極大的作用的。

    這次汪鋥也收不到貨,必然會陷入困境。

    秦邦想,時機一到,他要給汪鋥一個大大地驚喜,讓他受寵若驚。

    果然下麵傳來的結果是汪鋥收不到貨,洋人也不再去澎湖島。

    洋人知道大明出了個“年輕老大”,賣貨便宜,買貨爽快。

    他們喊秦邦叫bossq!

    許易光在澎湖島閑了幾個月,內心焦慮如焚。

    他收了一些洋人的錢,答應要給人家貨的,原本說好的貨一直沒到,洋人有紅夷大炮,許易光是不敢拿錢不給貨的。

    秦邦想,終於等待許易光自投羅網的機會了。

    然而讓秦邦未料到的是,許易光杳無音信,並沒有按照他設定的計劃出現過,這讓他感到很挫敗,這些混江湖的人,他或許真的不是他們的對手?

    過了一些日子,汪鋥差人給秦邦傳來一個消息,讓他感覺到事情或許有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