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招攬

字數:4269   加入書籤

A+A-




    一場筵席,吃到午時。
    席間,紀山五虎和木蘭山兩位頭領,不停輪番勸酒。
    好在有縻勝和山士奇這兩個猛漢擋酒,張正道方才沒有吃的爛醉如泥。
    雖說出於對紀山五虎的人品信任,但張正道心中始終留著三分小心。
    待“食色虎”滕戣亦是趴到桌岸上,鼾聲如雷之後, 草廳內,已是橫七豎八,倒下數人。
    除了張正道、袁朗和杜壆三人,尚還保持著清醒,斜靠在椅子上休息。
    袁朗和杜壆,互相對視一眼,而後便一同望向張正道。
    “二位兄長, 不如到後山涼亭, 吃杯解酒湯?”袁朗開口問道。
    張正道見縻勝、山士奇大醉不醒, 點點頭道:“有勞。”
    袁朗便喚來幾個嘍囉,吩咐將吃醉酒的六個人,扶到客房中休息。
    “請!”袁朗起身相邀。
    張正道便吐出一口濁氣,站起身,定了定神,跟隨在袁朗和杜壆身後,去往紀山後麵的山間涼亭。
    一路所過,端的景物非常。
    三人,來到涼亭中坐定,山中清風徐徐吹來,酒意稍解。
    待將醒酒湯擺上之後,袁朗揮手示意小嘍囉們退到遠處,親自把盞,說道:“二位兄長,且請吃一杯醒酒湯。”
    見杜壆吃了醒酒湯, 張正道便也跟著吃了,入口酸甜, 原來卻是酸梅調製的涼飲。
    “兩位兄長,今次同到敝山小寨,可謂是蓬蓽生輝。”袁朗又客套了一句。
    杜壆卻放下手中銀杯,掃了一眼仍戴著青銅饕餮麵具,遮掩著麵目的張正道,詢問道:“敢問仁兄此行,可是打算接了縻勝兄弟的娘親之後,就折返回梁山?”
    張正道搖頭道:“聽說荊南景物非常,有心四處走走,倒也不急著回去。”
    杜壆心中一動,沉吟片刻,又問道:“在下聽聞,梁山不僅招攬綠林好漢,也接納貧苦百姓上山,可有此事?”
    張正道嗬嗬笑道:“不錯,有多少百姓,梁山便接納多少百姓。”
    袁朗詫異問道:“恕小弟多嘴,招納恁多百姓上山,靡費甚多,兄長為何要這般行事?”
    杜壆亦是靜默不語,等待答案。
    張正道卻不直接回答, 隻是說道:“梁山招納百姓,自有大用處。”
    袁朗見說,誠懇拜求道:“還請兄長解惑!”
    “實不相瞞,紀山上下,共有口眾千餘人,隻靠下山劫掠,實難養住這麽多的兵馬。”袁朗苦笑一聲道:“因此小弟這才好奇,梁山不僅招攬好漢,也還接納百姓,這萬餘的口眾,究竟是要靠什麽過活?”
    杜壆也鄭重道:“請仁兄解惑!”
    張正道問道:“不知木蘭山上,有多少個弟兄?”
    杜壆如實回道:“五千餘人。”
    張正道讚歎道:“不愧是荊湖第一大寨!”
    杜壆連忙擺手道:“不敢不敢,在仁兄麵前,木蘭山不值一提。”
    人的名,樹的影,不看嘍囉多寡,便是那梁山上,已有三十多位頭領,隱隱是天下第一大寨的風範。
    張正道又飲了一口涼湯,問道:“兩位寨主,此生可有什麽夢想沒有?”
    袁朗和杜壆,麵麵相覷,皆是不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
    張正道繼續說道:“一朝上山落草為寇,連累子孫後代皆是賊人,不能清清白白做人,兩位兄弟,可曾有想過這些?”
    杜壆眉頭一皺,問道:“莫非梁山有意接受朝廷詔安?”
    袁朗不由得對眼前這位梁山泊主,稍稍起了一些輕視。
    綠林中人,最恨接受朝廷詔安,給那些狗官們做鷹犬,哪裏有嘯聚山林痛快。
    張正道搖頭道:“梁山自打立寨,便不會接受朝廷詔安。”
    “那兄長是何意?”杜壆問道。
    張正道笑道:“我觀兩位兄弟,皆有大丈夫之誌,屈居在紀山和木蘭山,蹉跎歲月,豈不可惜?”
    袁朗靈機一動,脫口而出道:“梁山莫非要起兵造反?”
    造反?
    杜壆亦是一愣,而後恍然大悟道:“難怪梁山以仁義立寨,招納流民百姓,不想仁兄竟有此大誌!”
    袁朗歎道:“小弟方才誤會兄長,還望恕罪。”
    張正道搖頭道:“放眼天下,紛亂雖起,但趙宋尚還有人心,造反,還不到時候。”
    杜壆問道:“那仁兄究竟要做什麽?”
    張正道站起身,環看一眼紀山景色,但見山林翠綠,草木森森,山鳥哀鳴,瀑布飛流,果然好景致。
    “我今次到此,實則有心招攬紀山五虎,到我梁山入夥。”張正道沉聲說道:“明人不說暗話,杜壆兄弟亦是在此,不如同到我梁山大寨聚義,如何?”
    “二位先別忙著拒絕,且聽我一言。”張正道豁然轉身,盯著二人,目光炯炯地道:“占山為王,落草為寇,大碗吃酒,大口吃肉,雖是暢快,但這種快活日子,一年之中,又能有多少?”
    “若是隻有三五百的弟兄,光靠攔路劫掠,倒還可以支撐,但隨著山寨口眾日益增多,這錢糧自哪裏來?”張正道反問一句。
    杜壆回道:“還請仁兄賜教。”
    張正道笑道:“所以,打家劫舍,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我為梁山的弟兄們,謀了一條好出路。”
    張正道又坐了下來,喝了一口涼湯,繼續說道:“這條出路,不僅可以讓弟兄們的後代子孫,堂堂正正做人,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也能讓弟兄們,出將入相,光宗耀祖。”
    袁朗急切問道:“兄長就不要再賣關子了,除了朝廷詔安,哪裏還有這等好事?”
    張正道沉聲道:“打下高麗,異域稱王!”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如晴天霹靂,打在杜壆和袁朗的心中。
    二人豁然開朗,而後便是瞠目結舌!
    “兄長,好氣魄!”杜壆拍案叫道。
    便是袁朗,亦是難掩震驚。
    張正道笑道:“實不相瞞,我梁山如今已經打下高麗耽羅郡,養個三五十萬的百姓,輕而易舉。”
    杜壆歎道:“難怪梁山在四處招納百姓,原來竟是如此。”
    張正道介紹道:“那耽羅郡,現已改為濟州島,麵積巨大,占地甚廣,堪比鄆州大小,島上可養民眾數十萬。”
    “眼下,我梁山的海船,頻頻出海,已經移去萬餘百姓,有這些百姓,耕田納糧,我梁山的甲兵,便是十萬,也可養得。”
    袁朗道:“兄長之誌,小弟欽佩。”
    張正道正色問道:“不知二位,可願到梁山入夥,隨我一同打下高麗,為後代子孫,搏出一片天地?”
    喜歡水滸大官人請大家收藏:(.)水滸大官人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