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收木蘭山和紀山

字數:3874   加入書籤

A+A-




    袁朗和杜壆,皆是沉默不語。
    張正道也不催促,喝了兩口涼湯,再次說道:“那高麗國,如今已是外強中幹,弱小不堪,國內沒有多少可用的精兵強將, 若不趁勢取之,便是錯失良機,抱憾終身!”
    “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張正道繼續說道。
    杜壆歎道:“仁兄大誌,小弟不及。”
    袁朗則是問道:“兄長,準備何時攻打高麗?”
    張正道笑道:“我梁山如今擁有一萬五千可戰之兵, 大小頭領三十餘人, 尚還不是開啟戰端之時。眼下要緊的事, 便是先把濟州島經營好。”
    “二位兄弟,是願意,征戰異域,建功立業,為子孫後代,謀個大好前程,還是想窩在這山野之中,快活一日,便是一日?”張正道說完之後,便又站起身,踱步來到涼亭一角,欣賞起山間景色,給二人留下一點空間。
    袁朗瞟了一眼杜壆,小聲問道:“兄長怎麽看?”
    杜壆皺眉深思,想起木蘭山目前麵臨的困境,五千多人馬, 每月消耗甚多,遇到官軍征討,則要省吃儉用,一日兩餐,甚至一餐。
    都說占山為王,不受官府管束,不受貪官剝削,逍遙快活,但等到真的拉起一彪人馬之時,方知養兵養民的艱辛。
    每月下山劫掠的那點錢糧,實在是杯水車薪,難以長久。
    如今,梁山在那海外異域,已有一塊基業,治下百姓,都有一塊田地,納糧養兵,若是將來真能打下高麗,裂土稱王,自己這些在大宋君民眼中的山野草寇,即便是戰死沙場,也能給兒孫搏個前程,留下一點希望。
    轉眼間, 杜壆心中已是轉了幾個念頭,重重點點頭,而後高聲叫道:“我木蘭山,願投梁山!”
    袁朗吃了一驚,想不到杜壆竟是如此果斷堅決。
    “袁兄。”杜壆轉頭又開始勸說起袁朗,隻聽他說道:“紀山雖然險峻,亦有千餘個弟兄,但前幾日,險些被官軍打破。”
    “如今,梁山泊主,不遠千裏,親自相邀入夥,有如此好去處,還猶豫甚麽?”杜壆情真意切道:“以你紀山五虎的手段,難不成還怕到那高麗國的沙場上廝殺不成?”
    袁朗怒目圓睜,一拍亭內石桌,叫道:“哥哥恁地小覷人,我袁朗何時怕過?”
    “紀山上下弟兄,願追隨寨主,征伐高麗!”袁朗起身恭敬一禮。
    杜壆見狀,亦是起身抱拳施禮。
    張正道欣喜道:“有木蘭山杜壆兄弟和紀山五虎,入夥梁山大寨,離打下高麗,不久矣!”
    三人重新坐下,袁朗再次把盞,添上涼湯,笑著問道:“寨主,我等何時返回梁山?”
    張正道思索片刻道:“此事不急,待我明日去那荊南城,取了縻勝兄弟的老母,再拜訪一位大才,到時棄了這紀山和木蘭山,帶領大隊人馬,返回梁山。”
    杜壆疑惑問道:“那荊南城有什麽大才,值得兄長親自拜訪?”
    張正道問道:“二位兄弟有所不知,那荊南城中,可是住著一位治世大才,若是能請動此人出山,日後如果打下高麗,便有了梳理政務之人。”
    杜壆道:“小弟還真不曾聽說,荊南城中有這等好漢?”
    張正道笑道:“那人乃是一位文人,不曾在綠林中廝混過,自然聲名不顯。”
    杜壆見說笑道:“原來是位大頭巾。”
    綠林中人,還真有些看不起這些舞文弄墨的書生。
    袁朗這時突然想起一事,插嘴道:“寨主,先前我與杜壆哥哥商量,要去那江南睦州青溪縣走一遭。”
    張正道聞言,問道:“可是明教之事?”
    杜壆答道:“莫非那明教法王,也曾到訪過梁山,麵見過寨主?”
    張正道笑道:“年前,確實有一位明教教眾,到訪過梁山,言說我若有空,可走一趟江南。”
    “看來明教所圖甚大!”杜壆道。
    張正道思索片刻,說道:“這樣,待荊南之事辦完,我等弟兄,就走一趟青溪縣,會一會那明教教主。”
    杜壆道:“小弟稍後,便趕回木蘭山,收整山寨。”
    張正道吩咐道:“可叫衛鶴兄弟,還有那位未曾謀麵的酆泰兄弟,分作兩隊,扮成官軍,護著山上老弱,即刻出發,趕往濟州梁山泊。”
    “寨主,不如紀山這一千多弟兄,也與木蘭山合兵一處,同往梁山。”袁朗建議道。
    張正道點頭道:“如此最好,這樣,明日一早,我和縻勝兄弟,進到荊南城,接了老母回來,便叫馬勥、馬勁、滕戣、滕戡四位弟兄,帶著紀山的千餘弟兄,攜著金銀細軟等物,先跟隨杜壆兄弟,一同到那木蘭山修整。”
    “這兩千多裏地,一路穿州過府,不易行走,便合在一處,煩請杜壆兄弟,將這六千人馬,安全帶到梁山!”
    張正道覺得,還是由著有勇有謀的杜壆,引著這六千多人馬,返回梁山,最是穩妥些。
    杜壆忙道:“小弟定會將弟兄們,安全帶到梁山。”
    張正道又囑托道:“若是碰到官軍,能避則避,撿穩妥的道路行走。”
    杜壆道:“小弟省的。”
    張正道又道:“一應重物,全都棄了,隻帶上金銀細軟,馬匹糧草。”
    杜壆苦笑一聲:“寨主有所不知,我木蘭山,如今隻剩下數百石的糧食,沒有多少金銀細軟。”
    “去年,荊湖北路的百姓,都糟了水災,糧食短缺,山寨中的金銀細軟,也都拿去買糧。”
    袁朗長歎了一聲,也說道:“如今世道艱難,百姓困苦不堪,朝廷隻知年年加賦,據說那花石綱役,已經攪的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張正道點頭道:“趙官家無道,百姓遭殃。”
    杜壆歎道:“若是百姓都安居樂業,哪有我等占山為王的機會。”
    張正道笑道:“不管如何,也要多謝趙官家的昏庸無道,方才有這麽多的百姓,投我梁山,移居到濟州島。”
    杜壆好奇問道:“寨主,那濟州島,究竟是個什麽樣?”
    張正道介紹道:“那濟州島,在高麗國最南端,風景秀麗,溫度適宜,從我梁山坐船出海,隻五七日便能抵達。”
    “現今,島上已經有了萬餘百姓,外加一營水軍、一營步軍,合計四千兵馬守衛。”
    張正道見杜壆、袁朗二人,對這高麗之事,頗感興趣,便將梁山打下濟州島的經過,訴說了一遍,又將高麗國內的情況,也簡單介紹了一下。
    喜歡水滸大官人請大家收藏:(.)水滸大官人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