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新稅律

字數:3865   加入書籤

A+A-


    朱慈炫自我批評道:“這跟朕過於謹慎有很大關係。”

    “是臣等疏忽。”

    聽眾臣主動攬責,朱慈炫不以為然地擺擺手道:“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粉飾朕的聖明,對朝政無益有害,眾卿切不可如此。”

    “陛下聖明。”

    一陣令朱慈炫無奈的稱頌過後,畢自嚴轉移話題:“陛下,內務府將接受海量財產,那些現銀能否入財政部庫房?”

    經過南北直隸和山東三大案,內務府已膨脹成龐然大物,他們這些臣子又開始擔心,內務府會尾大不掉。

    朱慈炫心裏明白得很,也知道內務府太過龐大的危害,但在如今的大明,他需要一個強大的內務府,以支持自己的戰略目標。

    一則他掌握絕對軍權,不怕內務府勢大難製;二則有大量人員要安置,內務府作為承載者,需要更強的經濟實力。

    高時明為避嫌,沒敢對此吭聲。

    朱慈炫卻非常堅定道:“諸卿,朕明白你們的意思,也知道一個龐大的內務府將來會是個問題,但主要還是人浮於事、效率低下以及貪腐的問題,到時需要進行改製。朕年紀尚小,有的是時間來解決。”

    的確,對聖明的乾聖來說,年幼反倒是好事。

    眾臣也就不再糾結:“陛下聖明。”

    擺擺手,朱慈炫對畢自嚴道:“畢卿,待抄家結束,朕會讓內務府估算一下,保證所有產業正常運轉需要多少資金,到時再決定劃撥財政部多少。”

    “另外,今後財政部開支重點在南方,非必須,不用將現銀北運。”

    新體係中,配套使用新紙鈔和購物證,對現銀需求不是太多,可以通過內務府轉移支付來解決。

    移民部開支主要是糧食采購,業務也在南方。

    現銀開支最多的水利部,目前在北直隸進行水利工程建設,下一個目的地是河南,現銀開支相對多些,但也有很大部分是米糧采購。

    對朱慈炫的提議,畢自嚴表示讚同:“臣遵旨。”

    “傳旨,在南直隸和山東執行新稅律,增加資源稅、教育附加費和水利建設稅,取消遼餉、人頭稅和傜役,以及其它未在新稅法中明確的稅種、雜稅。”

    正常情況下,明朝綜合田賦占總收成的10%。

    取消人頭稅,稅收優免也同時取消,相當於攤丁入畝。按10%征收農稅,並且由田地所有人繳納,農民稅負大為降低,日子會明顯轉好。

    開征資源稅,有利於抑製無序開礦行為。

    教育附加費和水利建設費,皆按稅負的10%加征。但農稅不加征,主要還是考慮農民收入有限,而工商業主則是富裕者,承擔得起。

    取消傜役,開征水利建設稅,給農民減負的同時,多少也彌補些水利建設費用的不足。

    商稅分為工業稅和商業稅,分別按收入征收10%和6%,有利於調節工業和純商業的稅負不公。

    與老稅律相比,新稅律惠及多數人,而受影響的少數人是富裕者,朝廷稅收大幅提升,能滿足官員人數暴增帶來的支出。

    並且,兩地工商業基本控製在內務府手裏,對推行商稅不會有多大阻礙。

    若有人膽敢抵製,那等待他的不僅是軍隊,地方官吏就會上門教他如何做人。

    “畢卿,財政稅收官員準備得如何?”

    財政局要下到州縣,鄉鎮派出機構也有稅收官員,對官員需求最大。

    “陛下,除了錢穀師爺和征比師爺,衙門戶房吏員及相關白役經過考核錄用,官吏一體化考試中錄選四千七百餘,稅收相關官吏高達六萬餘,能滿足兩地需求。”

    對畢自嚴的回答,朱慈炫非常滿意,隨即提醒道:“地方那些吏員和白役,原則上異地為官,家屬可隨遷,成年子女也可分戶。”

    這樣安排,是要進行戶籍改革,並減少宗族對朝政影響。

    “臣遵旨。”

    “傳旨,在兩地執行新戶籍登記法,取消士農工商的劃分,戶籍改為城鎮居民戶口和農村居民戶口兩種。農村居民可擁有和購買田地,並可轉為城鎮居民口;城鎮居民戶不得擁有或購買田地,也不得轉為農村居民戶口。新出生人口戶籍,按其父戶籍性質登記落戶。”

    戶籍管理,朱慈炫完全參照後世,目的不是減少農民,而是防止土地兼並行為。

    無論什麽年代,有錢人肯定不會落籍農村,那麽他隻能轉售擁有的土地。

    而朱慈炫接下來,還要進行土地變革,把土地性質分為皇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兩種,令兼並土地更加不可能。

    “孫卿,田地黃冊由財政衙門管理,戶籍管理則由政務衙門管理,要做到無縫對接。”

    “陛下放心,地方衙門設置有戶籍管理部門。”孫承宗隨後提了個問題,“陛下,大戶人家的丫環、仆役大多沒有戶籍,該如何處置?”

    “孫卿,不是沒戶籍,而是用賣身契代替吧。”

    孫承宗幹幹一笑,沒有回應。

    作為現代人,朱慈炫對這個問題怎會不知道?之前因為事務繁多,沒有想過要取消賤籍、取締賣身契的事。

    想了想,他下旨道:“傳旨,在兩地取消一切賤籍,賣身契一概作廢,按個人實際情況及意願登記戶籍。嚴禁人口買賣,大戶人家丫環、仆役實行聘用製,並在衙門登記,也不得隨意打殺。”

    私人不得擁有奴隸,這是朱慈炫的底線,至於以後朝廷方麵,那就另當別論。

    “臣遵旨。”

    這道旨意執行下去,是會增加大戶人家開支,但有利朝廷對人口的管理和統計,孫承宗自然大力支持。

    說到人口問題,朱慈炫不禁問道:“諸卿,大明現在到底有多少人口啊?據朕所知,明初就有六千餘萬人,兩百多年來大明局勢還算平穩,怎麽到現在還不到六千萬人了呢?”

    “陛下,估計有一億吧。”畢自嚴回道。

    後世有學者推測,明末應該有兩億多人,建奴入關,一座座城池被屠,人口才大幅下降。

    朱慈炫認同此觀點:“畢卿,朕估計超過兩億。”

    眾臣張大嘴,滿臉的不可思議,但又不約而同地點頭,縉紳、商人、豪強等蓄奴眾多,這個數字說不定是真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