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南洋事務大臣
字數:4225 加入書籤
“諸卿,在兩地人口登記完成後,新舊兩份數據一對照,便可估算出大明實際人口。”
“陛下聖明。”
“孫卿,南直隸風波塵埃落定,接下來重點是新政,準備得怎麽樣了?”
大的方針早就決定,之前全身心關注軍事,朱慈炫現在想聽聽具體安排。
“陛下,崔呈秀初任南京兵部尚書,南直隸風波後,改任江南總督。可如今,山東新政卓有成效,朱大典居功至偉,臣以為當撤崔呈秀江南總督職,改派朱大典,負責南直隸推行新政。”
對孫承宗的提議,朱慈炫眉頭不由一皺,崔呈秀在北直隸撤改衛所有功,派往南京本有以貶消罪之意,現在一改再改,這有違他有功即酬的本意。
但朱大典的表現也有目共睹,給他升官倒是合情合理。
思考一會,他有了辦法:“孫卿,崔呈秀改任兩廣總督,如何?”
知道乾聖開始部署南洋事務,孫承宗即同意道:“陛下,臣以為可。”
“那好,朱大典以政務院副院長,兼任江南總督,負責南直隸新政。撤蘇鬆巡撫,畢自肅以應天巡撫,專職負責江蘇鬆常三府新政。王在晉負責清理南直隸衛所。”
撤蘇鬆巡撫,是提醒下剩下的江東縉紳,江東三府超然地位已不再。
而畢自隸挾大勝之威,亦有利於在三府推行新政,並能強製執行改桑歸糧之策。
待孫承宗同意後,朱慈炫下旨道:“傳旨,撤南京六部,其所有政務、權利歸江南總督府。”
南京六部管的不僅僅是南直隸,南方數省稅賦皆歸其戶部管轄,並有官員任命權。
這有利於對南直隸外數省的鉗製,也為遷都作好準備。
撤南京六部,舊官僚都有心理預期,上書房眾臣更不會反對,皆稱“陛下聖明”。
政務方麵安排好,朱慈炫看向馬士英,問道:“馬卿,陝西移民,移民部有何計劃?”
陝西兩萬衛隊家屬,已全部安置在長蘆鹽場,現在南直隸平定,可以開始移民了。
“陛下,馬鞍山鐵礦,今年最多安置五萬人,並且是拖家帶口的,移民部已下文三邊總督府選取。”
馬士英明顯有些忐忑,稟報到這,還停下瞧一眼乾聖,見他沒發怒,才繼續道:“第二批計劃選取強壯者為主,數目為十萬,等工部規劃好道路,便可開始移民。”
讓工部做這些,效率總覺得低些,但張國維的水利部又抽不出人手。
朱慈炫有些無奈道:“王承恩,傳旨給工部,第一條道路規劃,就從南京經宜興、長興、安吉至杭州,立馬派官員去實地勘探,完成一段規劃一段,盡早開工。”
“臣遵旨。”
王承恩去後,朱慈炫想了想,下旨道:“移民部遷往洛陽,調延綏巡撫一營為骨幹,組建兩萬標營,接管盧象升所部職能。撤銷陳奇瑜的三省總督府,人員、事務移交給移民部,本人回京。”
陳奇瑜做的就是移民部事務,他回京可加強參謀部力量,也理順各部職能。
隨後,他對馬士英道:“兩萬標營按新軍製組建,軍屬由皇家安置。”
這樣安排,相當於變相移民十餘萬陝民,主要還是為了減輕陝北負擔。
“臣遵旨。”
馬士英內心大喜,鄭三俊作為上書房移民大臣,坐鎮南京,負責移民南方事務,那他就是全權負責北方事務,
這可是獨當一麵,前程不可限量。
朱慈炫沒理馬士英那些道道,繼續處理事務:“阮卿,政宣部能派多少官員,前往降軍大營,進行忠君愛國教育?”
海盜中很多是無法無天之輩,要用他們,還需洗洗腦。
阮大铖深知乾聖心意,早作了周密安排,沒有猶豫道:“陛下,加上從山東抽調,政宣部可派出千名官員,前往降軍大營。”
陝西皇族到達後,他從中就選了六百餘人,經驗或許不是太足,但人數倒很充足。
“以老帶新,盡快讓新官員成長起來。”
“是,陛下。”
“另外,南直隸謀逆案資料,盡快整理出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民眾宣傳。”
“陛下,政宣部已在準備,第一批宣傳資料,很快就能出台。”
對阮大铖,朱慈炫相當滿意,他跟楊嗣昌一樣,總能把事情想在前麵,省了朱慈炫不少心。
“阮卿做事,朕一向很放心。”
得到陛下讚賞,阮大铖美滋滋的,但其他人又不得不佩服,在做好實事的同時,這家夥總能戳中乾聖的心。
其它事務安排好,朱慈炫開始處置降軍:“諸卿,五萬降軍當如何安置?”
“陛下,臣以為不能安排進水師,可選部分實誠之人進皇家海貿商行。”孫承宗總是恪守自己的道德標準。
選人進海貿商行,這是必然的。
海貿商行畢竟剛草創,內務府懂行的人基本沒有,不僅需要組織貨源之人,而且還需技術精通的船員,以及業務管理人員。
但剩下的都不用,似乎並不妥。
“陛下,可用在南邊。”
開口說話的人是洪承疇,延綏巡撫由李邦華接替,他剛回京不久,目前正在參謀部看相關資料。
大家目光都瞧向他。
“洪卿,說說看,如何用?”
去南邊,是洪承疇的贖罪之旅,之前聽到崔呈秀作兩廣總督,他心裏一陣失望。
此時有表現機會,他如何不抓住?心裏急急思考一會,便有對策。
“陛下,海盜為鄭芝龍所擅長,那就放其繼續為盜。”
“洪卿,乾清宮議事,不用藏著掖著。”
聽到乾聖提醒,洪承疇老臉一紅,告聲罪,說出自己想法:“陛下,西夷能從南洋搞來千萬石米糧,相信鄭芝龍同樣能。”
聽他這麽一說,大家頓時恍然。
跟朱慈炫待久了,都沒那種迂腐的道德負擔,若得千萬石米糧,能活不知多少大明百姓,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傳旨,洪承疇任上書房南洋事務大臣,組建南洋事務部,前往湛江,負責南洋事務。”
“臣謝陛下隆恩。”
洪承疇沒想到,作為待罪之臣,會成為位高權重的上書房大臣。
乾聖朝的臣子,能進上書房就高人一等,更何況是正一品的南洋事務大臣?
要不是乾清宮不興跪禮,他都要頂禮膜拜,感動得痛哭流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