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漢服嫁衣引起的反響
字數:4623 加入書籤
模特們一個接一個的上台走過,展示著華夏漢唐時期特有的文化,下麵不管是上到王洛,還是下到隨便一個後勤服務人員都被這美輪美奐的漢服驚呆了。
直到彩排來到尾聲,壓軸出場的的是仿製古代皇帝結婚時,後妃穿的一件拖地婚禮服,鳳冠霞帔,這件婚禮服是王洛找的蘇杭地區最厲害的繡工,多人合作,忙了很久才完工的,上麵用金線繡出來的鳳凰,栩栩如生,美輪美奐,搭配頭飾,簡直亮瞎了一幫人的眼。
“太漂亮了吧,好想要一件啊。”
連冉秋葉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發出感歎。
“可以啊,要不咱們倆再重新補辦一場婚禮,就用這件衣服做你的婚禮服,咱們還能重新多收一次份子錢,跟三大爺一樣,咱們要算計啊。”
冉秋葉白了王洛一眼才開口到。
“老不正經的,孩子都上高中了,你還來這一套,再說人家三大爺早就不算計了,現在可大方了,都是老黃曆了,不過咱們用不到,到時候咱們兒子,女兒結婚一定要用這一套,太漂亮了,這可比國外的婚紗高貴多了,可惜咱們那時候沒有。”
冉秋葉失落的歎了口氣,有哪個女人不想讓自己的婚禮變得更漂亮呢,要知道那可是女人一世最美的時候。
王洛看出了她的失落,握緊了她的手,小聲的在耳邊說了起來:“你可以收藏一件啊,可以在臥室穿給我看啊,這不就解決了。”
冉秋葉一聽,心動的點了點頭。
按照正統,其實這件嫁衣不是正統的嫁衣,而是算是改良,仿製的就是後世網絡上流傳的那種婚禮上采用的服飾,咱們華夏古代這種禮服是普通老百姓穿不到的,再說,按照古代要求的話,尤其是唐朝以前,女子婚禮禮服可不是紅色,而是綠色,很奇怪是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一個成語叫做“紅男綠女”,說的就是這個,男的穿紅色,女的穿綠色,這是古代那種男尊女卑的觀念造成的,現在都不適用了。嘀嗒小說網
華夏古代的鳳冠霞帔,婚禮禮服經過上千年的演化是各不同的。
鳳釵、鳳凰爵等鳳形首服是鳳冠的前身。據載,宮中嬪妃插鳳釵的風俗起於秦始皇。到漢代,太皇太後、皇太後謁廟的禮服中已經開始用鳳凰作為頭部裝飾品。
東晉王嘉的《拾遺記》中第一次出現了“鳳冠”一詞。此時的鳳冠需要用金釵進行裝飾,是一種組合起來的頭飾,但此時“鳳冠”的形製、名稱並未納入皇家禮製而成為後妃的專屬冠飾。
唐代即有宮女戴“鳳冠”。宋代女子戴冠之風很盛,有白角冠、團冠、等肩冠等。宋代服製中的鳳冠即在團冠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並正式將鳳冠定為禮服,納入後妃冠服製度。
《宋史·輿服誌》記載,北宋後妃在受冊或朝賀景靈宮等隆重場合時,都要按規定戴上鳳冠。明代皇後祭祀朝會承襲宋製,也戴鳳冠。
明初,參照宋代皇後的龍鳳花釵冠來設計後妃的鳳冠,其形製與宋代的鳳冠多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發展。
清朝後妃的鳳冠與前朝相比,有了較大變化,首要的是鳳冠上不再飾龍。
鳳冠的製作工藝有花絲、鑲嵌、鏨雕、點翠、穿係等,往往製作精美,造型莊重。
霞帔原為披帛,秦漢時期在民間已有佩戴,但僅為女子服飾上的裝飾。
魏晉南北朝時期,披帛在民間被廣泛使用,成為女子的必備物品。這一時期的披帛在質地和製作上較以前有了很大的區別,色彩也更加豔麗。
由於其掛在前胸,隨風飄逸,婀娜多姿,形美如彩霞,所以改披帛為“霞帔”,霞帔由此而得名。
宋代的霞帔是一個底端縫合的v字形長布條,最下麵還會墜一個霞帔墜(早期經常被誤認為是香薰盒),而分開的兩頭最後會掖入衣服背麵的一個兜裏。
“霞帔”上出現的圖案也並不隻有雲霞,還有和頭部呼應的鳳或翟,數量也和身份地位有關。
之後,“霞帔”的發展逐漸簡化和異化。由於v形的使用帶來極大不便,民間可能出現了一種掛脖款,更像是一條掛在脖子上的長圍巾,簡便和繁複這兩個訴求導致了“霞帔”從服飾的配件逐漸像服飾轉變,
清代的“霞帔”更像是一件背心,上麵往往會綴有清代特色的補子。
我國古代婚禮服自周代以來,從玄黑色、纁黑色、白色、青色逐步演變成大紅色。
大紅色真正作為婚禮服的顏色到明代才有了定製,婚服顏色的變化是人們心態變化的反映,“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在明代民間非常盛行。
明代鳳冠霞帔配以大紅婚服,使新娘莊重美麗、典雅大方,婚禮場麵也更加歡樂喜慶、熱烈隆重。
古代禮製中,鳳凰,作為萬鳥之王,是隻有皇親貴族女子才能用的圖案,平民百姓一概不能佩戴有鳳凰的服裝或配飾。明代服飾定製相當嚴格,《明律》與《大誥》皆有嚴苛規定,官服不得僭越,僭越者將受到嚴厲製裁。那為什麽隻有皇宮貴婦才能擁有的鳳冠霞帔卻能在民間婚禮上盛行呢?
根據《續通典》記載:“所謂鳳冠霞帔,於典製實無明文也。”雖然鳳冠霞帔在皇家朝廷定製嚴格,不得僭越,但在無官無品的民間婚禮上穿戴是得到皇室默許的。
且依照華夏自古禮儀,大禮可攝勝,就是說祭禮、婚禮等場合佩戴不算僭越。這種皇家命服和平民婚服都可飾以鳳冠霞帔的現象一方麵反映了明朝的政治開明、社會進步;另一方麵也反映出華夏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由此可知,“鳳冠霞帔”從來都不是嫁衣專屬,而是命婦的禮服,僅僅因為在婚禮中,人們會獲得更大的僭越自由,所以尋常人也會穿這些禮服。
古代人們對“鳳冠霞帔”的追捧,既是對鳳冠霞帔本身美的追求,更是渴望更高身份地位的表現。
隨著清軍入關,明王朝覆滅,鳳冠霞帔逐漸從人們視線中消失。到順治年間,鳳冠霞帔在北方已經絕跡,僅在浙江一帶民間女子婚嫁時有穿戴。
盡管清朝易服後,宮廷廢掉鳳冠霞帔,民間也被禁止穿戴鳳冠霞帔,但所幸其仍在江南一隅流行,盡管地域狹窄,但這一傳統文化仍然得以延續和保存。
辛亥年結束了清朝統治,“真紅對襟大袖衫+鳳冠霞帔”又重新回到中原大地,成為20世紀初民間最為流行的婚禮服飾。
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婚服,既有對前朝的繼承,亦有其各自時期的時代特征,不同時期的傳統婚服莫不代表當時服飾的一個高水準,其工藝、製作及文化理念不弱於當前的高級定製。
無論是周朝到西漢時期的“爵弁玄端—純衣纁袡”,唐朝到宋朝時期的“梁冠禮服—釵鈿禮服”,還是明清時期的“九品官服—鳳冠霞帔”,這些傳統的中式婚服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說啊,咱們華夏的婚禮服才是最厲害的,有著嚴苛的製度的,至於歐美的白色婚禮服,說白了真不算什麽,不少老人還有一些老觀念,就是在子孫後代結婚的時候,不允許穿白色的婚紗,必須穿紅色的,不過相較於在這個年代,這種傳統的婚禮服不少已經沒有了,歐美的禮服開始在華夏流行開來,說是時尚,其實就是找不到合適的禮服了,如果能找到,在現在還算保守的年代,都是希望穿一身紅色嫁衣的。
後世隨著互聯網對漢服的傳播,一些高端婚禮和一些小年輕都開始逐漸拋棄西方的白色禮服,開始又回歸了紅色的漢服了,這就是一個好現象,小年輕們是相當給力的,點讚哦。
隨著最隆重的這件嫁衣過去,彩排也算是結束了,除了一點微小的瑕疵外,都很順利,王成指揮得當,模特們盡心盡力,後勤人員也都負責到位,反正王洛是挑不出任何問題的。
剛一結束,那位穿著拖地嫁衣的桃姐就被大家圍住了,這還是這件嫁衣第一次露麵,因為太貴,製作太繁瑣了,尤其是那幫沒結婚的,“忽”的一下就圍了上去。
“哇,桃姐,這身嫁衣太漂亮了,好像要啊,本來我還幻想等我結婚的時候穿婚紗呢,現在看到這件嫁衣,呸,誰還穿婚紗啊,要不桃姐,也讓我穿一下過過癮唄。”
心直口快的羅曉麗首當其衝,立馬說出了心裏的打算,其他圍觀的也都狂點頭,就連結了婚的冉秋葉也躍躍欲試,想要試穿一下。
“這個我可說了不算,你們問王總吧,要不問冉姐,冉姐,你要不要試試,反正你是王總的愛人,我估計他不會反對的。”
正在跟王城說話的王洛突然就被一幫子的姑娘用期待的眼光看著自己,得了,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