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三姑娘的尖叫聲

字數:3352   加入書籤

A+A-




    快要進京時,馬隊突然不分晝夜的趕起了路。老天兒照舊飄著雪,跟喀爾喀一比,都是虛頭巴腦的聲勢,動靜不小,可落地上積下的那點,跟騎爐燒餅上撒鹽花兒似的,不經看。

    趕車的冷臉侍衛到了了,也沒給她們好臉子,馬車隻管跑的飛快,車上人舒不舒服的,他管不著。素格跟依墨一路吐,吐慣了,最後也奇了,竟不吐了。兩張青白臉在圍子上靠著,瞅著車頂子那塊發黑的靛藍布發呆。肚子裏盤算著茲要到京裏,甭管太太他們氣兒順不順的,先厚著臉皮進府了再說。

    趕夜裏到的,拿著怡親王的手令轟開了城門。到了柿子胡同,素格的車停了下來。兩人喘著氣,拉開車門簾子往外瞧,怡親王的車隊並沒有停,進了城,還是狂奔而去。她們是被甩下來了?

    素格正在擔心,有五六個黑甲侍衛已圍上來,就算夜裏,一身甲胄也精致的發亮——在車頂那盞起了霧的馬燈照耀下,微芒閃爍。

    路邊停著兩輛青綢圍子大車和一堆人,見有車停下,便有小廝迎上來打聽,“可是嘉勇公家姑娘到了?”

    “可是嘉勇公府上來迎二姑娘的?”侍衛亮著嗓子,在黑夜裏大聲問道。

    這一嗓子,後麵上來一個裹著裘衣的,上前拱手道辛苦,“嘉勇公是我大哥,我這是特地來接我家侄女。”

    侍衛接了他遞過來的手劄,看了看道,“王爺吩咐了,要把二姑娘送到府裏。請前頭帶路吧。”

    素格趁他們招呼,認出是二叔熙良,有些糊塗,居然是二叔親自來接自己,莫非是阿瑪特意寫了信托付?這會兒聽說要去府裏,忙叫了聲“二叔”,在車上福了下去,“有勞二叔,這麽晚了還辛苦的,”轉頭對侍衛笑道,“即見了我家人,便坐家裏的車回去,不勞煩這位軍爺再辛苦了。”

    侍衛無可無不可,素格下來換了車,熙良帶的人剛取下帶的行李包裹,冷臉侍衛驅車揚長而去,車輪子勁兒道十足,把地上的積雪沫子甩起來尺高。

    依墨在大車上咂咂嘴,“這軍爺的氣性,快趕上咱們家老爺了。夠橫的!”

    素格顧不上琢磨那位冷臉爺,喃喃道,“你說二叔怎麽二半夜在這等?二叔是個講究人,到晚兒該時候了,就得二嬸子伺候著燙腳上床,今兒個夜這麽深,還凍在這胡同口。。。回去你可得激靈著點,別惹他生氣。”依墨忙答應了。

    見侍衛非要親自護送素格到家,熙良也不好自己坐車,騎了馬跟著,一路陪著笑,隻道辛苦。論起來,幾位侍衛都是四品以上的服飾,比自己的從六品官階高多了,心裏慶幸自己換了常服,不然,侍衛對自己不會這麽客氣。

    到底是隆冬,夜裏的冷跟白日可大不同,凍得腦仁發疼。深夜裏,京城人家戶戶門戶緊閉,以前熟悉的街市胡同通看不出樣兒來,陌生的厲害。夜裏馬蹄得得得的,倒讓人仍覺得在路上,京城似乎還遠,這不是打小長大熟悉的那個四九城。

    柿子胡同往容府去不遠,很快,怡親王的侍衛門便看見了容府大門,在車外跟素格拱手道了別,飛一般就消逝了。那邊熙良客客氣氣的送別,侍衛們卻都沒搭理,剩下熙良一臉尷尬。回頭見素格紮著手,垂著眼,站在門邊。

    熙良定了定,今晚上給他凍的真夠嗆。

    憋著火,和顏悅色的跟素格道,“今兒個晚了,就不去擾太太她們了。二侄女先下去安置吧,明兒個早上再見太太吧。”說完自己便匆匆進了大門,回自己院裏去了。

    幾個管事婆子帶人拿了素格的行李,領了她們往後宅去了。

    容府不大,三進的四合院,給客人留的是倒座,房子不大。進了屋,還好一應都齊備,屋裏有地龍,僵硬的身子一下子軟乎了。留下一個小丫頭伺候熱水後,婆子們就都散了。

    收拾完,都快寅時了,兩個人顧不上說話,忙鑽進被窩,舒展開身體,立時就呼呼入夢了。

    第二日大早,兩個人是被淒厲的叫聲叫醒的。

    認真聽了聽,就在隔院。依墨嚇得簌簌的,忙穿了衣裳開門去打聽。素格緊跟著也起來,見依墨推門已經出去了,便跟了出去。

    院子裏一堆人,婆子嬤嬤丫頭,聚在一起,圍了一堆兒。

    尖叫的聲音是從人堆中心裏發出的。素格聽了一會兒,認出是三叔恒昌的二閨女,家裏行三的伊珠。伊珠剛十三,還沒變聲,那聲音激越細縱,這會子容府大約沒人聽不到了。

    昨日接她們的一個嬤嬤瞅見她們,麵上若無其事的過來福了福,“表姑娘起來了?”

    素格定了神,打聽,“伊珠這是?”

    那嬤嬤扯了嘴角,似笑非笑,“這麽說表姑娘指定也沒纏足,要不聽這叫聲兒就該明白了。給三姑娘裹腳呢。。。表姑娘別多心,這一大早的,把您叫起來了。可也沒法子,早早兒看好的黃曆,今兒個好日子,可不能改。”

    素格這才知道是給伊珠纏足。按理兒,漢族女子五六歲就裹足了,年紀小,容易裹出金蓮兒來。不過就算小,受的那苦,也得一缸淚流。

    “如今都大了,倒舍得你們姑娘受這個罪的?”素格小聲道,入關後,太祖爺就廢了漢人女子裹腳的風俗,旗人的姑娘,打小大腳板,上馬走路,風一般,多颯氣。

    可一禁再禁的,人家就喜歡三寸金蓮,走路好看,照樣纏。素格見過江南的漢女,搖搖曳曳的,風擺柳的姿態,她是驚豔了一回,可再聽說拿瓷片纏足的法子,又驚嚇了一回。

    再說,伊珠都十二了。

    “表姑娘不知道,這二年,京裏大戶人家都講究這個,三姑娘這算晚了。要不是瞧見景。。。”嬤嬤猛嗆了口冷風,咳嗽一陣,“您不知道,京裏現在纏的是一種‘刀條兒’,咱們旗人跟漢人可不一樣,咱們纏的又要好看又得利索。如今京裏人人都纏的,可有講究,要裹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帶刃一把刀。。。”

    那邊有人叫了一聲,嬤嬤連忙應了,急著扭身過去幫忙,丟下依墨跟素格。

    刀條兒?兩人不由得撩起裙角瞧瞧腳丫子,麵麵相覷。

    抱歉,昨天頭疼,明日爭取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