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牽扯一下兵力
字數:4580 加入書籤
琅琊郡位於膠東半島南部的丘陵地帶,西麵是泰山山區,東麵是沿著海岸起伏的連綿丘陵。
東西高,中間低,形成了一條東北到西南走向的通路。
勉強可以看做是兩山夾一穀。
東北方向的入口,是與青州北海郡交界的姑幕、東武、諸縣三城,三座城池互相依托,姑幕在北,向南五十裏是諸縣,東武在諸縣東北二十裏,距離姑幕四十裏。
袁紹留守徐州的主力大軍就布置在這裏,有兩萬多人,剩下的幾千人在琅琊郡治開陽。
焦和所部一萬餘人被頂在了最北端的姑幕。
三城將近四萬兵馬駐守。
過了這三座縣城,沿著丘陵之間的狹長平地,向東南行進,可直通琅琊郡治開陽,再向南就是一馬平川的徐州大平原了,也就是黃淮平原的東部地帶。
徐州全部駐軍有四萬多人,跟劉襄能在青州調動的兵馬差不多。
濟北、泰山初定,得留軍隊震懾,青州境內的盜匪還沒有剿除幹淨,需要收尾。
青州軍團雖然有兵員六萬,但隻有兩萬人是老兵,其餘都是收編的青壯,戰力真心不怎麽樣,就是拿來充當民夫。
可戰之兵其實沒有徐州人多。
劉襄領中軍所部一萬九千人,攜一萬四千俘虜充當民夫,在北海郡的昌安縣駐兵,此地距離姑幕二十餘裏。
派越騎在邊境三城遊曵,勘察地形,截殺補給車隊,恐嚇城裏守軍。
他不著急進攻,徐州境內有逃進去的七八萬黃巾,袁紹經過擴軍,大概有八萬人,算上焦和的兵力,也就九萬多,大部分在汝南戰場,自己在琅琊邊境牽扯了四萬多人。
能用來剿滅黃巾軍的,還有多少?
該著急的是對方。
袁紹要是真敢放任黃巾軍在境內鬧騰,徐州能讓那幫人鬧翻天。那麽,他準備抽調哪部分人馬回軍剿匪呢?
抽調汝南方麵的兵力,袁術就能緩過氣來,抽調自己這麵的兵力,那就是開門接客,老子就不客氣了。
所以說,不用著急。
更何況,他也在等待兵馬調動。
協防天井關的右軍,調到了河內郡的懷縣,並州不需要徐晃協防了,閻柔所部已經攻克並州全境,現在正在西河郡修整,並州的兵力可以全麵轉向南線。
原本駐守懷縣的軻比能移防黎陽,原本駐守黎陽的關羽,正帶著前軍向青州移動。
與他一樣向青州移動的,還有雲帆營的船隊。
雲帆營今年改組,除主力艦隊增補到一萬人之外,其餘水軍分成了三個艦隊:
渤海艦隊,編製五千人,海運大船一百艘,駐地海陽、泉州、榆關,負責遼東半島以西,渤海內部的航線維護。
遼東艦隊,編製一萬人,海運大船兩百艘,駐地遝氏、西安平,負責遼東半島以東到朝鮮半島的海域。
青州艦隊,編製一萬人,海運大船兩百艘,駐地膠州灣(就是現代的青島),負責青州以南的海域。
三個艦隊的兵卒待遇,等同地方守備軍團,以後會配備戰艦。
現在劉襄治下隻有兩個戰艦船廠,每年能造刀魚戰艦三十二艘,旗魚戰艦十二艘,主力艦隊還在人等船呢,暫時輪不到地方艦隊。
因為全體水軍都不知道啥是刀魚,啥是旗魚,於是就私下裏就把刀魚戰艦叫做小刀,把旗魚戰艦叫做大旗。
刀子、旗幟才是他們認知中的東西。
這次向青州南部移動的船隊,是主力艦隊一部,有小刀十五艘,大旗四艘,補給船一百五十艘,是主力艦隊的一半兵力,由淩操帶隊,周泰輔佐。
青州艦隊正在遼東整編,隨後會趕過來。
打海邊的徐州,正好讓水軍練練兵,也看看主力戰艦的實戰效果。
劉襄不慌不忙的等待,順便看了下青州的分田情況,還去視察了一下新建的金礦。
可袁紹卻寢食難安,汝南已經被他占據大半,五萬兵馬正在跟袁術的六萬大軍對峙,南線還有揚州的四萬友軍,優勢明顯。
但是,徐州出亂子了,黃巾衝進了東海、下邳,聲勢越來越大,廣陵、彭城怕是難以幸免,屬下呈文來報,賊寇縱橫,人數十餘萬,攻破了三座縣城,各地都在求援。
劉宜程陳兵邊界,輕騎入境遊曵,留守的部隊不敢調動。
確實不能調動,那人比袁公路的威脅大多了,讓他入了境,徐州必然不保。
可汝南形勢大好,此時退兵,前功盡棄,他不甘心。
逢紀出言獻策:“主公,我軍可多造聲勢,假作駐軍修整,夜間悄悄派遣兵馬出營,回返徐州剿匪。在此期間,令揚州兵馬加緊攻勢,再派出使者,說服曹孟德,先滅袁術,再取地盤,許他南陽便是。”
“南陽若真給了曹孟德,他勢力大漲,吾怕壓製不住啊。”袁紹還在猶豫。
逢紀勸道:“主公要支持曹孟德,全力支持,那劉景升對南陽郡誌在必得,兩人同入南陽,一山怎容二虎?讓他們爭一爭才好。”
xiaoshuting.la
袁紹頷首讚同:“好,便依元圖之計,何人願出使曹操?”
“吾願為主公分憂。”審配起身請命。
“那便辛苦正南了。”
袁紹寫了私信,一並讓審配帶去,又下令多置旗號,加固營壘,暗中派遣外甥高幹為主將,顏良為副將,領部將何茂、王摩、夏昭、呂曠,率兵三萬,趁夜出營,回返徐州剿匪,並抵禦劉襄攻伐。
袁紹本部停駐不前,周昕、劉邈的軍隊也停止了進攻,他們要保存實力。
陳溫的下場可不好,拚得損兵折將,拚掉了袁術四萬大軍,結果被袁紹的族兄給替代了,官職、兵馬、地盤全都沒保住。
殷鑒不遠啊。
這可不行,給老袁家賣命,得聰明點,保住實力才能立足。
出使曹操的審配也是铩羽而歸,老曹已經打到宛城了,你一封信就想讓他回軍?吃到嘴裏的肉,怎麽可能再吐出來!
跟劉表爭南陽還用你支持?我自己不會打嗎?
汝南的戰事突然就停了,毫無預兆,三路進攻的大軍,你看我,我看你,都等著別人先有動作。
袁術總算緩了一口氣,自廬江敗退,敵人就圍上來不停的打,城池丟了一座又一座,部隊根本沒有好好修整,士氣低落得厲害。
終於能歇一歇了,看樣子是北邊又出兵了。
被袁術念叨的劉襄還待在昌安縣,可第二路軍隊已經出手了。
水軍在海商船隊的掩護下,進入了琅琊縣的碼頭,因為經常往來於此,管理碼頭的小吏一點都沒懷疑。
琅琊縣在琅琊郡的最東北角,沒有布置什麽兵力,對從海上發起的進攻也是準備不足,周泰、淩操領兵從城門殺到縣衙的時候,琅琊令還在吃魚膾。
他很淡定的嚼著生魚片就投降了,像琅琊這種邊角小城,沒什麽戰略價值,根本就沒幾個守軍,拿什麽反抗?
他知道東邊一兩百裏外要打仗,可跟他有什麽關係?他又沒人又沒糧,靠著給過路的船隻賣水過日子,誰勝利就投誰便是了。
其實像琅琊令這種想法的官吏不少,郡國之中的幾個戰略要地打完了,邊邊角角的縣城基本上是傳檄可定。
劉襄打琅琊,是因為膠州灣的水寨還沒修築好,用那裏做停泊的地方,然後騷擾南方的港口,給徐州的亂局再添一把火,試圖牽扯敵軍的兵力。
如果不在近處拿到一個港口,水軍就得在北方五百裏以外的昌陽縣停泊。
在那待著,屁都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