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字數:8176   加入書籤

A+A-




    她覺得,自己的孩子,恐怕會和曆史上的某些人一樣,被迫離開長安城,前往封疆大吏、州郡刺史、京兆尹等職務上任。
    楊妃暗自歎息,卻是沒有多言。
    因為她明白,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
    李世民看向楊妃,笑道:「愛妃,今日天氣甚好,你陪朕去禦花園走一遭。」
    「遵旨。」
    楊妃急忙躬身領命。
    李世民拉住楊妃的手,兩人手牽著手,緩慢的朝禦花園方向走去。
    李祐回到自己居住的宮殿,換掉衣衫後,拿起《三字經》和《百家姓》,就坐在房間裏讀了起來。讀完後,他就躺在床榻上休息。
    一直到午膳時間到了,李祐才醒來。
    「來人,擺飯。」
    李祐大吼。
    他已經餓壞了....
    「父皇……」
    李佑看著李世民欲言又止。
    他想問一些關於自己身份的事情,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麽說出口。
    因為他害怕!
    他不敢相信眼前的這個人就是自己那已經過世了十年的親生父親,他甚至還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親生父母?或者隻是被別人撿回家的流浪兒童罷了。
    「怎麽了?」
    李世民感受到李佑的異常,心中有點擔憂,然後問道:「你在害怕什麽嗎?還是有什麽話想要對朕說?」
    「我……」李佑低垂著頭,猶豫了半天才終於鼓起勇氣抬起頭,「我……我能問您一件事情嗎?」
    「你盡管問!」
    李佑深吸幾口氣,然後說道:「如果我真的是您的兒子,那我為什麽會流落在外,您當初為什麽會拋棄我?」
    這一句話,仿佛用盡了李佑全部的力量。
    雖然早就猜測到了答案,可當聽到李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李世民依舊沉默了。
    「陛下,難道這其中發生了什麽意外?」王仁恭也察覺到了李世民神色上的變化,忍不住插嘴問道。
    李世民看了王仁恭和李佑兩人一眼,然後說道:「當年……朕遇見了一位高僧,得到了他贈送的法器,所以……」
    「那陛下為何不帶著六殿下回宮呢?」
    李治也插嘴說道。
    這個時代的人都很迷信,尤其是像李世民這種帝王,更加信奉鬼神之類的東西,而且李世民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比較傳統,所以一直認為自己就應該擁有嫡長子,現在得到高僧的祝福,理所當然就把李佑當做是嫡長子來培養,結果李祐的母親居然是個賤婢,這不等於白費功夫嗎?
    「朕……」
    李世民歎息一聲,他也想將李祐帶回去,但是……
    「父皇,既然當初您是因為有貴人幫助,所以才獲得了那枚法器,那麽您能告訴孩兒,究竟是誰救了您嗎?還有,孩兒的母妃她……」
    李祐的臉上露出痛苦之色。
    這是一種無論他願不願意承認,事實都擺在麵前的悲哀。
    「唉!」
    提及此事,李世民的臉色黯淡了下來。
    李世民看向旁邊的一名內侍:「傳令下去,今日午膳準備豐盛些,另外通知禦廚房多熬一鍋參湯。」
    「遵旨。」
    那名內侍領命離開。
    李治、李佑、王仁恭三人互相望了一眼,皆是從彼此的目光中看出了一絲凝重。
    他們都是聰明人,自然能夠感覺到李世民剛才這番舉動背後隱藏的秘密。
    片刻之後,一陣清香從遠處飄來,眾人順著味道看過去,隻見一群宮女捧著各式各樣的菜肴
    朝這邊走來。
    每一道菜品都精致美麗,散發著濃鬱的香味。
    「諸位請坐吧!」
    李世民招呼道。
    等到眾人落座之後,宮女們開始分發菜肴。
    李佑拿起筷子嚐了一口,頓時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宮中的禦廚果然不同凡響,手藝好的驚人。
    王仁恭也吃了一口,隨即讚賞的點了點頭,「好吃!」
    李治夾起一塊魚肉放在嘴裏,咀嚼片刻之後,眉頭忽的微皺,然後看著李世民。
    「嗯?」
    李世民注意到李治的表情,問道:「二郎,怎麽了?有哪裏不合胃口嗎?」
    李治搖搖頭,「父皇,兒臣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什麽事?」
    「父皇你說過,你是因為有高人相助,才能得到這枚法器,那麽……父皇你的這枚法器是誰給你的?」
    李治盯著李世民。
    這一次輪到李世民陷入沉思。
    他的確說過這樣的話。
    隻是,那個高人究竟是誰,他根本不知道啊!
    「父皇,兒臣倒是記得一件事情,不知道對您是否有用。」
    就在這個時候,李佑開口說道。
    李治看向李佑,「哦?什麽事?」
    李佑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在兒臣小時候聽父皇說過,當年您的確得到了一名高僧的贈予,但是具體那名高僧叫什麽,父皇您忘了?」
    李佑的話瞬間提醒了李世民。
    他的腦海中立即閃現出了某個畫麵,然後說道:「朕記起來了,當時那名高僧穿著一身僧袍,戴著鬥笠,看不清容貌。不過朕記得他似乎姓劉。」
    「姓劉?」
    李佑眼睛一亮,「莫非是劉伯溫?」
    劉伯溫?
    這個詞匯一說出來,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
    劉伯溫這個人李治等人並不陌生,畢竟在曆史上,劉伯溫也算是名聲斐然,特別是在漢末亂世,劉伯溫作為曹操最為倚仗的謀士,在曹操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使得曹魏成功渡過最困難的階段。
    但是現在劉伯溫已經死了,而且還是因病暴斃。
    李佑為什麽會這麽肯定,劉伯溫就是他曾經的師傅?
    「劉伯溫是劉伯溫,但是……」
    李世民仔細回憶著那個畫麵,喃喃說道:「劉伯溫的聲音似乎跟普通人的聲音有些區別,而且他也不喜歡穿衣服。」
    不過劉伯溫的聲音再不喜歡穿衣服,也改變不了他已經死去的事實。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祐堅持道,「劉伯溫就算是死了,他的屍骨也必須保存完整,絕對不能腐爛,這是規矩。而且劉伯溫的聲音我也見識過,和尋常的聲音差不多。」
    「那也許是你聽錯了?」
    李世民反駁道。
    「哼!」
    這時,站在李世民身後的張玄齡冷哼一聲,說道:「陛下,老臣倒是認為這件事情有些蹊蹺。按照您所描述的,這個高僧應該是一個年紀很大的高僧。而這位高僧在當年的戰爭中受傷嚴重,所以在臨死前給了陛下一件護身符。而這件護身符就在這個高僧手中,陛下您當時得到的就是這件寶貝,對嗎?」
    「沒錯!」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
    「但是據老臣所知,這位高僧在當年就被賊人殺害,而當時那場戰爭中,高僧身上的東西都在戰場上消失了,又豈會留下護身符這種東西?」張玄齡繼續說道。
    李世民愣了愣,說道:「或許當時那場
    戰爭中,除了朕之外還有其他人得到了高僧賜予的寶貝,至於朕,運氣好恰巧得到罷了。」
    李治輕咳一聲,緩緩說道:「父皇,兒臣也認為張尚書說得有道理,您想想看,如果真的有一位高僧賜予您護身符,那麽這位高僧怎麽可能會在您死後,卻選擇將這份護身符遺棄掉呢?而且……」
    說到這裏,李治停頓了一下,然後說道:「父皇,當初兒臣在幼時聽您說過,您當初得到護身符的時候,那個高僧就已經死亡,如果這個高僧真的是劉伯溫,他應該是早就預料到自己會死亡,所以才在臨終前將護身符交給您,希望能庇護您平安度過餘生。隻是這些年,您一直沒有機會遇到劉伯溫,所以才會將這個傳說當成了笑話。」
    「你們是在質疑朕的決斷嗎?」
    李世民怒斥道。
    「兒臣不敢!」
    李治趕緊跪倒在地。
    李佑也是嚇了一跳,急忙低下頭。
    李治抬起頭看著李世民,正色說道:「父皇,兒臣不敢懷疑您做的任何決斷,但是兒臣覺得您的推測未免有些牽強,更何況若是這個高僧真的是劉伯溫,他為什麽要幫助我們?」
    他指著桌案上的信封,「這個信封裏麵寫著的內容雖然模糊不清,但是依稀可辨認出來,是一幅山水圖。而這幅山水圖是我們李氏先祖留下來的,兒臣曾經研讀過,但是沒有看懂,所以才會送去讓太學的博士解釋,結果博士告訴我,這幅山水圖是一個人臨摹出來的贗品。」
    李治說著看了一眼李世民,接著說道:「父皇,兒臣知道您心善,但是有句話兒臣想要說……」
    「有什麽話就說吧!」
    李世民擺擺手說道。
    李治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父皇,這個高僧既然知道您會死亡,那為什麽還要把這幅山水圖送給您?這不合常理。」
    李世民神色微變,然後說道:「你的意思是說,這個人故意編造謊言欺騙我?」
    李治說道:「兒臣不敢說謊。」
    李治的臉上帶著幾分愧疚之色,說道:「但是兒臣不得不承認,這幅山水圖的確是仿製品,而且是從另外一個朝代流傳下來的,和這個朝代的朝歌城極其類似。父皇,如果這幅山水圖是假的,那麽兒臣想請問一下,為什麽這個人會把這幅山水圖送給父皇您呢?」
    李世民沉默了。
    他剛才的確是忽略了這一點。
    如果這幅山水圖是真的,那麽那個人為什麽要把這副山水圖給他?
    「兒臣認為,這個人的目標恐怕不止是父皇您。」
    李治接著說道:「父皇,兒臣認為此刻的關中,很不穩定。」
    「什麽意思?」
    李世民眉頭皺的更加厲害了。
    李治歎了一口氣,說道:「父皇,您想想看,如今關中各郡縣,都在爭奪這個位置,如果那個人的目標僅僅是父皇,那麽兒臣想要找到他,應該不會費勁。但是那個人偏偏要針對我們李家,這說明那個人的目標是關中。父皇,您認為,一個連您都不願意招惹的敵人,為何要針對我們呢?這不正常。所以兒臣覺得,這個人的目的恐怕不單純。」
    「這……」
    李世民遲疑了。
    李治的話提醒了他,他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
    這些年來,李世民一邊修建長安城,同時也開始收複關中各郡縣。
    這些年來,李世民用盡各種手段打擊各郡守軍,將原先關隴貴族的勢力全部拔除,剩下的一些殘兵敗卒根本無法阻擋他們大隋王朝鐵騎。
    李世民一步步向前走,將各郡縣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而李治則是
    在旁輔佐。
    兩兄弟配合的天衣無縫,所以這些年來,李世民一直覺得自己距離統一關中已經是近在咫尺。
    可是……
    李治的話,也讓李世民有些迷茫。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麽……李治的推測也不無道理。
    李世民突然發現,自己對於自己兒子似乎越來越不了解了,這讓他感到非常沮喪。
    「陛下,太子殿下說的有道理。」
    這時候一個文官站出來說道:「如果這個高僧真的是高僧,那麽他的目標應該是陛下您才對,為何要對我大隋百姓下毒手?如果高僧是劉伯溫,那麽他為什麽不自己動手,反而是利用陛下您的仁慈來行善,這不正常啊!所以這個人必須查出來。否則日後若是再有人冒充劉伯溫做壞事,誰來防範?」
    「對!必須查出這個人來!」
    「查出這個人來!」
    眾多武將紛紛附和。
    「查!一定要查出來!」
    「絕對不能放過任何危險因素。」
    眾多文官紛紛站出來支持李世民,甚至有人喊出了誅滅九族的口號。
    「陛下,這個高僧的事情,不如交由刑部負責,畢竟刑部是專門處理這些事情的。」
    一個年齡較大的文官出列說道:「陛下,您也別忘記了,這次我們征伐河套草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肅清河湟、遼西等地的匪患。而如今匪患雖然暫時消失了,但是河湟地區的羌胡人依舊是盤踞在那邊,所以這一次,臣以為應當派遣精銳騎兵,趁勝追擊,徹底掃蕩河湟地區,並且順便把幽州給拿下,以震懾幽州那些蠢蠢欲動的蠻夷!」
    李世民看了看李治,又看了看張亮和韓琦二人。
    張亮和韓琦對視一眼,齊齊躬身說道:「陛下,老夫等以為,此事應當派遣精銳進攻河湟,一舉蕩清河湟,以振奮軍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