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桃園三基首亮相!弘農王才是真命天子?

字數:13642   加入書籤

A+A-




    劉辨張開雙臂,直挺挺立在那裏,任由唐姬親手將織好的禮服,一層又一層套在身上,就像是在裹個粽子,全然沒有登基稱帝的喜悅。

    將內衣全部整理妥當後,方才穿上最終的冕服,這冕服是黑色上衣,紅色下裳,上下皆繪有章紋,左右兩邊衣襟垂直相交時,勒得劉辨略顯難受。

    唐姬敏銳地發現了劉辨的異樣,吩咐身旁即將成為宮女的侍女:“你且記下,交領時略緊,仍需修改。”

    劉辨趕忙擺手:“愛妃,不必麻煩,稍微忍忍便過去了,等大典結束,再修改不遲,沒關係的,別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

    “殿下。”

    唐姬卻是嫣然淡笑道:“您就放心吧,這件冕服原本便尚未功成,仍留有一部分可修繕之處,不需要半日,定能改好,耽誤不了大事。”

    劉辨呼一口氣:“那便好。”

    唐姬則招呼侍女,繼續為劉辨整衣。

    劉辨原本想詢問這冕服有何講究,但又生怕被唐姬笑話,幹脆直接問軍師聯盟:“老師,這冕服是有何講究嗎?怎麽上麵這麽多章紋,而且為什麽不是黃色的?”

    軍師聯盟立刻解釋道:“其實漢服的發展,直到漢明帝永平二年,才有了完備的製度,之前各個階段,盡皆不同。”

    “比如,漢初時劉邦自為是黑帝,因此隨秦製,從水德,冕服乃是黑色,全然不顧漢之土德,非常任性。”

    “直到漢武帝時,朝廷才改回土德,變成了黃色的冕服,黑色的交領,紅色的腰帶,不過其實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又到了王莽時期,認為漢衰缺火,應該是火德,因此又成為大片紅色的冕服,隻有交領、袖口等處是黑色的。”

    “因此這個冕服是一直在變化的,到了漢明帝時期,才逐漸穩定下來,變成了辯爺你身上穿的這套,玄色上衣,朱色下裳。”

    劉辨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軍師聯盟則繼續道:“漢服不是漢朝服飾的特指,而是漢民族服飾,它的基本特征是交領、右衽(rèn)、係帶、廣袖,又以盤領、直領等為有益補充。”

    “辯爺,你低頭看一眼自己的衣領,是不是左右兩邊衣襟垂直相交,在領口處形成一個小寫的英文字母Y字?”

    劉辨低頭輕瞥,心中暗道:“恩,是這樣。”

    軍師聯盟輕聲道:“這便是交領,而且必須是左領蓋住右領,寓意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麵從事政治,軍事等活動;女人在家裏相夫教子,生兒育女。”

    “這個交領絕對不能顛倒,一旦違反了,就是母雞打鳴,是朝廷不祥之兆,別說是皇帝,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不能有錯。”

    劉辨細眉微蹙:“還有這講究?”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當然了!漢服上的每個地方,全都有講究,你瞧這袖子是不是特別的大,幹起活來,不太方便。”

    “沒錯。”

    劉辨深吸口氣,心中暗道:“我正想問這一點呢,難不成這也有講究?”

    軍師聯盟淡然一笑:“自然有講究,它叫廣袖,且有長袖和短袖之分,辯爺穿著的這件,長度從肩部到袖子末端,是手臂的一倍半,乃是長袖。”

    “你且垂下手臂試試,袖子是否有一種垂墜感,且袖不漏手,整體的風度儀容,略顯得莊重嚴肅,謙虛謹慎。”

    劉辨抬著的手臂,本就有點累了,正好垂下來試試。

    果然!

    卻有種垂墜感。

    彷佛扯著他的手臂往下拽似的。

    此刻,正好侍女正好了衣冠,唐姬擺手吩咐道:“殿下,您且拱手試試效果如何。”

    劉辨恩的一聲點點頭,旋即做出拱手行禮的動作。

    唐姬在前方仔細觀瞧著,令侍女幫忙整理衣袖。

    劉辨不解,好奇問:“這又是怎麽回事?”

    軍師聯盟解釋:“漢服上的章紋圖案,尤其是廣袖上的圖案,是對稱的,拱手行禮時,兩隻袖子並攏,形成一個整體,左右圖案必須對稱整齊。”

    尼瑪!

    劉辨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是一套冕服而已,這細節感直接拉滿。

    待侍女整理片刻,唐姬緩緩點頭,嫣然淡笑:“為殿下帶上蔽膝、佩綬,穿上赤舄(xì),還有冕冠也戴上吧。”

    侍女應聲承諾,紛紛上前,掛蔽膝的掛蔽膝,懸佩綬的懸佩綬,一個侍女捧來一雙紅色的鞋子,讓劉辨膈應得半天下不了腳。

    “殿下。”

    又有侍女捧來冕冠,踩在輔助梯上,幫助劉辨戴上冕冠。

    皇帝冕冠為十二旒(liú),玉製,顏色以黑為主,在冕冠的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jī),以與發髻拴結。

    當侍女為劉辨係緊笄兩側的絲帶時,一抹清涼順著臉頰竄入,他下意識地便伸手觸碰,才發現在絲帶上,還墜著一顆珠玉。

    “老師。”

    劉辨細眉微蹙,心中暗問:“這是什麽東西?”

    軍師聯盟解釋道:“它叫允耳,不塞入耳內,隻是係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成語允耳不聞,便是由此而來。”

    半年以前,劉辨身材瘦弱,隱隱有一絲病態,可如今的劉辨,在營養膳食的幫助下,又經過行軍打仗的鍛煉,身材已經變得健壯起來。

    他七尺八寸的身材,雖然不算高大,但在他這個年紀,已經堪稱翹楚,穿上這身冕服,更是將王者霸氣,毫無遺漏地展示出來。

    唐姬綻出一抹會心的笑容,似乎對此非常滿意:“殿下,您試著走兩步,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便與妾身言明,咱們還有時間改。”

    “好。”

    劉辨應了一聲,旋即昂首挺胸,正常邁步行走。

    不得不承認,漢服可以流行千年之久,自然有它的優點。

    當劉辨大步流星地走起來時,的確有種瀟灑自如,風度翩翩地感覺,尤其是在轉身甩手的時候,更是舉止灑脫,氣宇不凡。

    與此同時,直播間網友再次嗨翻了天,七嘴八舌地議論不停:

    “臥槽!古代帝王大型服裝秀,拉開帷幕,亮瞎雙眼。”

    “辯爺穿上這身衣服,簡直帥爆了,我花癡病都犯了,愛了愛了。”

    “感覺這次要掀起一股漢服風了,真正的帝王冕服是這樣的。”

    “說真的,穿上這套衣服,還真有種霸氣側漏的感覺。”

    “特麽,感覺辯爺的整體氣質都變了。”

    “人靠衣裝馬靠鞍,現在真有點皇帝的感覺了。”

    “你敢信?我剛打電話給漢服店,居然都預約不上了。”

    “這麽牛逼的嗎?他們有這種帝王冕服?”

    “......”

    劉辨來回走了兩圈,旋即停在原地:“孤感覺還行,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唐姬頷首點頭,親昵地靠上來:“不過半年,殿下身材愈發得高大,相貌愈發得俊朗了,愈發得有帝王氣質了。”

    劉辨一招摸頭殺,淺笑道:“人總是要成長的,孤這一路走來,經曆了太多事情,如果沒點長進,豈不愧對愛妃的期望?”

    唐姬嫣然淡笑:“妾身隻希望殿下平安就好。”

    劉辨歎口氣:“恩,平安就好。”

    沒經曆過那段歲月,不會感覺這句話,是何等的情真意切。

    劉辨的思緒似乎一下子被拉回了雒陽城。

    當年在阿閣的一幕,如倒映般掠過,每一步走得都異常驚險。

    如果沒有軍師聯盟在背後謀劃,他可能真的隻有一條死路。

    平安!

    在那個時候,真的非常奢侈。

    正當劉辨滿懷傷感時。

    “報—!”

    殿外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劉辨抬眸望去。

    但見,朱彤推門而進,欠身拱手:“殿下,太常史子眇到了。”

    劉辨擺了擺手:“讓他進來吧。”

    朱彤拱手:“喏。”

    不多時。

    史子眇趕來大殿,趨步上前,手中捧著一柄寶劍。

    這劍的劍鞘非常華美,乃是以金屬鍛造而成,上麵雕刻著精美的花紋,配以各色寶石,劍柄上有條金色龍雕之案,顯得無比威嚴。

    “史太常,這是......”

    劉辨微蹙著眉,試探性問道。

    “殿下。”

    史子眇這才起身,開口解釋道:“按照流程,在授璽禮結束後,殿下要將赤霄劍授給太尉楊彪,可惜咱們沒有赤霄劍,因此便以此劍替代。”

    “此劍乃是於宛城孔家的地下密室搜尋得來,掩藏得非常隱秘,不論是鋒利程度,還是其裝飾,都堪稱一絕,再適合授劍儀式不過。”

    言至於此,史子眇雙手奉上:“還請殿下過目。”

    劉辨抓起寶劍,手握劍柄,噌的一聲拔出,森冷的寒芒晃過雙眸,空氣中可以清晰地聽到淡淡的劍鳴聲,彷佛有生命一般。

    這柄劍的劍身可能是由精鐵鍛打而成,透著淡淡的寒光,劍身上有著精美的花紋,不是鏤刻上去,倒像是印上去一般。

    “這是......”

    劉辨正被此劍吸引時,軍師聯盟的聲音響起:“辯爺,剛才曆史係的專家的說,這柄劍可能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傳下來的。”

    “你瞧它上麵的紋路,這是一種極其高超的鑲嵌烤花工藝,表麵上像是流水一般的鍍層,更是一種超高的防腐處理技術。”

    “可惜......”

    軍師聯盟的聲音略微顯得惋惜:“這種工藝技術在很早以前就消失了,即便是春秋戰國時期,都沒有留下多少把這樣的劍。”

    “尋常人得到這樣的寶劍,都是把它當作寶貝一樣,珍藏在匣子裏,平時是絕對舍不得拿出來使用的。”

    “真沒想到!”

    即便是軍師聯盟,也忍不住感慨萬千:“孔家居然珍藏著這樣一柄寶劍。”

    劉辨一臉的難以置信,抬眸望向史子眇:“這柄劍果然出自孔家?”

    史子眇點點頭:“沒錯,正是孔家。”

    “是何人尋到的?”

    “唐翔。”

    “哦?”

    劉辨忍不住好奇:“既是他尋到的,如何落在史太常手上?”

    史子眇輕聲道:“是在下提及,需要一柄寶劍,唐翔這才想起,在孔家搜尋到的這柄劍,因此從武庫中取出,交予在下。”

    言至於此,軍師聯盟趕忙提醒:“辯爺,孔家是從戰國時期遷入宛城的,世代以冶鐵鑄兵為生,問問他們家有沒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鑄劍工藝。”

    “好。”

    劉辨心念一動,轉而問道:“除了這柄劍外,可發現有鑄劍工藝的書籍嗎?”

    史子眇皺眉:“這個.......在下實在不知,殿下可以召士羽前來,一問便知。”

    劉辨收劍還鞘,點了點頭:“既如此,便以此劍為授劍禮吧,你且退下,喚唐翔過來,孤要好生詢問一番,若是有此等書籍,讓他直接帶來。”

    史子眇接過寶劍:“喏。”

    自穿越以來,劉辨一直處於索取狀態,除了一些珍貴的典籍外,很少可以反哺現代社會,如今失傳的工藝即將浮出水麵,劉辨又豈能放棄這次機會。

    隻要能幫上軍師聯盟,劉辨必不遺餘力。

    褪下冕服。

    唐姬帶人離開,做最終的修正。

    劉辨返回上首落座,安靜地等待唐翔,同時與軍師聯盟溝通:“老師,咱們對孔家下手是不是有些狠了,這擺明了就是煉鐵世家啊。”

    “辯爺!”

    軍師聯盟立刻教育道:“你身為帝王,絕對不能心懷婦人之仁,斬草不除根,必有大患,這種思想絕對要不得。”

    “孔家雖然是冶鐵世家,但經曆這麽多年,基本上已經世家化、商賈化,很少再有人專研冶鐵技術,基本上達不到那樣的成就了。”

    “否則,這樣一柄劍,不可能當作寶貝一樣供起來,因為它代表著孔家曾經的巔峰,至於現在的水平,從那些精鐵裝備上,完全可以展示出來。”

    “在專家眼裏......”

    軍師聯盟很隨意地道:“以目前孔家的冶鐵水平,應該是略高於漢朝時期的平均水準,但也根本沒有什麽特別之處。”

    “這......”

    劉辨略顯無奈:“這算是不思進取了嗎?”

    軍師聯盟肯定地點點頭:“恩,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算是吧。”

    “老師,你們說得這種烤花工藝,現代真做不出來嗎?”

    “專家說是的,做不出來,各種辦法都試過了。”

    “古代人這麽聰明嗎?能辦到現代辦不到的?”

    “古人的工匠精神,的確要比現代強,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

    劉辨一邊等待,一邊與軍師聯盟溝通。

    沒一會兒。

    吱呀—!

    唐翔推門而入,趨步上前:“殿下。”

    劉辨擺手示意其不必多禮,徑直言道:“史子眇可與你說過了?”

    唐翔頷首點頭,雙手奉上一卷書:“殿下,這是孔家的至寶,記載了一部分冶鐵鑄兵的技藝,但似乎隻有上卷,沒有下卷。”

    “哦?”

    劉辨大為震驚,接過竹簡書後,展開瀏覽:“還真是隻有上卷啊!可仔細查找過了嗎?有沒有遺漏?”

    “查找過了。”

    唐翔極其肯定地道:“真的沒有。”

    劉辨略顯遺憾:“可惜了。”

    軍師聯盟的聲音卻是響起:“沒關係,孔家能有戰國時期保存下來的資料,那麽別的地方可能也有,咱們慢慢找,不著急。”

    “這卷書的內容,專家已經截圖保存下來了,不管怎樣,總算是給現代的專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說不定真的可以重現這種烤花工藝、防腐處理技術。”

    “辯爺千萬別灰心。”

    軍師聯盟開口安撫道:“咱們的路才剛開始,以後不僅僅是鑄兵的技術,或許還可以揭曉其餘謎底。”

    “恩。”

    劉辨頷首點頭:“我會盡皆全力的。”

    軍師聯盟:“當然,相信你!”

    *****

    青州。

    高唐縣。

    茫茫曠野,蕭瀟冷風。

    鮮紅色的小溪漫向遠方,滾滾的硝煙隨風飄蕩。

    不遠處的城下,屍橫遍野,烏泱泱的賊寇湧入城中,吼聲震天徹地,似乎在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

    而在城外不遠的小溪旁,一個披堅執銳的男子,回頭望向城池,眸中淌下一道晶瑩的淚,滿嘴的鋼牙緊緊咬著,眼神中透著一抹不甘。

    他是高唐縣令劉備。

    就在前一刻,鏖戰數日的城池,被賊寇攻破,他不得已殺出重圍,隻能任由這幫賊子,踐踏自己辛苦一年的成果。

    “大哥—!”

    空氣中傳來一聲呼喊。

    劉備收劍還鞘,轉身拭去淚水,平複良久後,感覺快馬已至跟前,方才轉過身來,強作鎮定地問:

    “三弟,有沒有受傷?”

    “沒有!”

    張飛搖了搖頭,飛身下馬,持矛上前:“大哥,你怎麽樣了?”

    劉備點點頭:“我沒事,你放心吧!雲長呢?”

    張飛回頭望去,蹙著眉:“二哥誘敵來攻,從另一側突圍,可到現在,應該也出來了才對啊,怎麽沒見蹤影呢?”

    “咦?”

    正說話間,視野的盡頭處,一騎絕塵而來。

    張飛定睛細察,不由欣喜:“大哥你瞧,二哥回來了。”

    劉備暗暗鬆了口氣,徹底放下心來:“沒事兒就好,沒事兒就好。”

    不多時,關羽策馬趕來,飛身下馬,疾步上前:“大哥、三弟,你們怎麽樣?”

    劉備、張飛齊齊點頭:“放心吧,沒事兒了。”

    關羽安心:“沒事兒就好。”

    三人齊齊回頭,凝望著高唐縣。

    “大哥。”

    張飛心有不甘,但亦知無回天之力:“咱們接下來,要去哪裏?”

    關羽趕忙打個眼色,搖了搖頭,示意張飛休要傷口上撒鹽。

    “沒關係。”

    劉備長出了口氣,這樣的日子,他早已經習慣了,沒什麽不能問的:“咱們先休息片刻,等憲和回來以後,再商議不遲。”

    “不過......”

    劉備停頓片刻,輕聲道:“極有可能要回幽州,投奔我好友公孫瓚,正好他要奉命征討烏桓,咱們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回幽州嗎?”

    張飛回首凝望北方。

    那裏有他的故鄉涿郡,更有他們曾經的點點滴滴。

    隻是......

    當初拋棄一切,選擇起事,本想著轟轟烈烈的幹一番事業,不曾想,風雨飄搖了多年,到最後依舊回到了原點。

    在張飛的內心深處,實在是不願就這樣回幽州。

    可他同樣明白現在的難處,似乎除了幽州公孫瓚處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幽州挺好的。”

    一旁關羽趕忙打哈哈道:“公孫將軍與大哥有同窗之誼,而且如今正要討伐烏桓,咱們可以趁此機會,建功立業。”

    “翼德。”

    劉備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寬慰道:“大哥豈能不知你心思,隻是目前已無路可走,回幽州投奔公孫瓚,是最好的去處。”

    “你相信我!”

    劉備極其鄭重地道:“隻要不停地努力,咱們早晚可以幹出一番事業,屆時回頭再看,咱們吃過的苦,流過的血,必定是值得的。”

    “主公—!”

    “好消息—!”

    正在這時,不遠處響起一聲呼喊。

    劉備等人扭頭望去。

    但見,一騎絕塵而來,正是自己的主簿簡雍。

    簡雍翻身下馬,疾步上前,麵帶微笑:“主公,好消息。”

    劉備皺著眉:“什麽好消息?快說!”

    簡雍大喘口氣:“聽說被董卓廢掉的皇帝,那個叫......叫......”

    劉備急忙打斷:“弘農王辯!”

    “沒錯。”

    簡雍小雞啄米式點頭:“正是弘農王辯。”

    劉備急問:“他怎麽了?”

    簡雍雙眼閃爍精芒:“他率領兵馬,戰敗了董卓,而且於雒陽一戰時,得天道神力相助,在戰局發展至膠著狀態時,忽地一聲驚雷響,竟將橋麵轟塌,徹底扭轉了戰局。”

    “啊?”

    頓時,劉備震驚!

    關羽、張飛盡皆震驚!

    “驚雷斷橋?”

    三人幾乎是異口同聲。

    “恩。”

    簡雍則點了點頭,眼神中滿是不可思議:“原本我還不信,但聽說弘農王得列祖列宗的指引,於雒陽廢墟中找到傳國玉璽,如今已返回南陽,準備另立新朝與長安董卓抗衡。”

    “主公!”

    簡雍急忙拱手,深躬一禮:“冀州的不少世家豪族,盡皆遣派子弟趕往相助,咱們是否也要去一趟南陽?”

    “在下以為,弘農王才是那個真正可以匡扶漢室的帝王,咱們隻要追隨弘農王,必定可以建功立業。”

    言至於此,簡雍眼神驟亮,滿是期盼:“您不是想恢複祖上之功績嗎?隻要咱們能歸順弘農王,恢複祖上功績,豈不易如反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