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借種和要錢

字數:7703   加入書籤

A+A-




    冬至日大朝會,凡在京官吏全部參加。
    皇帝先是率領群臣在南郊圜丘祭祀昊天上帝,然後回宮大宴群臣,各國的使節也在招待的範圍之內。
    在宴會之上,李世民當眾宣布了分封之事。
    雖然不是嚴肅的正式場合,也隻是口頭宣布,但所有人都知道此事已是板上釘釘沒有變動的可能。
    至於先封誰後封誰,封在哪裏封地多少,暫時都沒有說。
    但已經無所謂了,僅僅是分封這一件事情就足夠所有人震撼的了。
    權貴們也不再掩飾,高興的載歌載舞。
    官僚們心情比較複雜,但總體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首先世封刺史被阻止,其次勳貴們離開之後他們晉升的機會就更多了。
    隻是不知道為啥,總感覺像是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各國的使節則憂心忡忡,大唐的勳貴都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要是分幾個在自己家門口,那真就寢食難安了。
    可他們也知道,這種事情自己沒有發言的餘地,隻能祈禱自己家門口不要去那種猛人。
    陳景恪也在宴會上,以前他沒有正兒八經的官職來不來都行。現在是四品官,再不來就是不尊天子了。
    這種國家大節日上他可不想出風頭,和程懷亮、秦懷道兩人躲在一個角落裏大吃大喝。
    當萬國使節朝拜天可汗的時候,他放下手中的豬蹄子,仔細打量起來。
    人很多目測有百十位,他瞅了半天都沒有見到想要看到的人。
    程懷亮問道:“看啥呢?這裏麵有你認識的人?”
    陳景恪搖頭道:“怎麽可能,我就是想看看小日……扶桑國的使節。”
    “幾個月前咱們的幾艘水師戰艦,正麵擊潰了他們的水師主力,還幫助築紫國複國,不知道他們的使節是什麽心情。”
    程懷亮笑道:“那你可要失望了,扶桑國已經好多年沒有往大唐派遣使節了。”
    “哦?”陳景恪驚訝的道:“不是說他們時常派人到中原學藝,還會派女人來借種嗎?”
    秦懷道露出一個都懂的笑容,道:“怎麽,你對扶桑娘們感興趣?我聽人說她們身材嬌小,服從性強,怎麽玩都能承受得住。”
    陳景恪突然轉頭看向他身後,道:“尉遲伯父,您怎麽過來了?”
    秦懷道嚇的直接從椅子上跳起來,慌亂的道:“阿翁,我開玩笑……”
    說到一半才發現後麵空無一人,哪還不知道上了當,氣極敗壞的道:“陳、景、恪,你想怎麽死?”
    “哈哈……”陳景恪和程懷亮大笑起來。
    大家都是載歌載舞他們的玩鬧倒也不顯得突兀,旁邊的人也都隻會羨慕他們年輕有朝氣。
    玩鬧了一陣之後,三人再次坐好。
    程懷亮接著剛才的話題說道:“那是前隋的事情了,本朝還未發生過,但我相信再過不久他們就會重拾舊習。”
    秦懷道點頭認同的道:“隻要中原強盛他們就一定會來的。據說被派過借種的女人都是各個權貴家的貴女,從小培養色藝雙絕。”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親芳澤,她們主要借達官顯貴或者有學問的人的種。”
    說到這裏,他擠眉弄眼的道:“以景恪你的名聲,隻要你願意她們能派一百個女人到你身邊。”
    陳景恪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秦懷道嘿嘿一笑,繼續說道:“說起來也不知道扶桑人怎麽想的。”
    “這些女人借種回去,如果生下的是女兒,這女孩長大就嫁給家族重要成員做妻,她們生下的孩子就是下一代家主。”
    “如果生下的是兒子那更了不得了,會被當成核心培養。有的甚至被過繼給家主當親兒子養,長大後可以繼承他們的家族。”
    程懷亮道:“還能是什麽,自卑呀。認為自己的種不好,跑到天朝上國來借。”
    “而且人家也不是隨便借的,你沒看生出的女孩都被嫁給了家族重要成員,生出的男孩長大了也要娶同族女為妻,到最後執掌家族大權的還是本族血脈。”
    陳景恪點點頭,他也有一個猜測,此事可能和遺傳有關。
    扶桑國流行近親結婚,比如天皇家族一直都隻和固定的一兩個家族通婚,說是保持血脈的純潔性。
    然後血脈純潔不純潔不知道,各種疾病是非常多的,一度造成了子嗣困難。
    別的貴族也有同樣的習俗,隻玩近親結婚。
    在這種情況下,跑到大唐來借種反而更容易誕生出建康的嬰兒來。
    扶桑人發現了這種情況,卻無法理解其中的科學道理,隻以為和人種有關,於是就紛紛派自家的女兒到中原來借種。
    這個原因隻是陳景恪私下猜測的,不知道準不準確,所以就沒有說出來。
    別忘了大唐也流行親上加親,長樂公主李麗質就嫁給了自己的表哥長孫衝。
    宋朝時候蘇軾的兩任妻子都是親表妹,話本裏蘇小妹的原型是蘇軾的姐姐蘇八娘,嫁給親表哥後飽受折磨抑鬱而終。
    可以說表親結婚在古代是一件值得稱道的喜事。
    但一兩代人近親結婚並不會影響後代,怕的是長期近親結婚。更可怕的是扶桑那種情況,幾代幾十代人都隻和固定家族通婚。
    大唐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所以在短時間內陳景恪也沒有攻擊這個風俗的打算。
    憑現在他的影響力也改變不了這種情況,隻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與其費力不討好,還不如安心發展科技線。等科技水平提高了,很多習俗自然而然就會跟著改變。
    大朝會順利結束,並沒有出現什麽幺蛾子。當今天下,還沒有誰敢在這種重大的日子給李世民找不痛快。
    冬至日結束,過不了幾天就是元旦,新的一年開啟。
    這幾天百姓們忙著置辦年貨準備過年,朝廷卻愈發的忙碌,年底核算可不能耽擱。
    先是戶部拿出了年終報告,主要有三項數據:
    第一項數據是國庫歲入一千三百萬緡錢糧,其中四百一十萬緡為稅入,剩下的都是玻璃分成。
    共計支出六百四十萬緡,其中的大頭是人口普查、大明宮修建、軍費開支。共計結餘六百六十萬緡。
    這個數據一出滿朝驚呼。
    都知道朝廷今年比較富裕,可也沒想到竟然富裕到了這種程度,一年的結餘比支出還多。
    通俗點說,朝廷明年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靠著吃家底兒也能過的很滋潤。
    接著戶部又公布了第二項數據,人口普查結束,共清查出藏匿人口一千三百萬人。
    而此時大唐在籍人數一千二百三十萬,藏匿人口比在籍人口都多。隻是一個人口普查大唐人口就翻了一番,暴增到兩千五百萬。
    所有人都知道,藏匿起來的人口還有很多,李世民自己也清楚。但大家更清楚,查到這種程度已經是極限了。
    再查下去也很難有太大進展,說不定還會引起動亂。
    倒也不全怪豪強大戶,還有一部分是百姓為了逃避人頭稅自我藏匿的。
    比如一家生了好幾個兒子共用一個戶口。這種情況,如果朝廷查的嚴厲了,恐怕會演變成大規模殺嬰的慘劇。
    《重生之金融巨頭》
    所以說,貧窮為藏匿百姓提供了土壤,如果人人都能吃飽飯,沒有人會當隱戶。
    鑒於此,李世民當場宣布免除天下人十年人頭稅,隻征收地稅。
    至於為啥不直接廢除而是隻免除十年,還是為了求穩。
    人頭稅和地稅是自古以來最主要的稅收來源,直接廢掉太冒險。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麽,萬一朝廷財政緊張了呢。
    留一點餘地將來才好操作。
    如果十年後朝廷財政依然富裕,那就繼續免除。直到確定不會出問題,在一步到位廢除。
    如果是之前大家肯定會反對此事,不收人頭稅國庫歲入就少了很大一塊,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帝國財政更加艱難。
    可現在嗎,大家都很平靜的接受了。
    沒辦法,結餘六百六十萬緡,辦事就是大氣。
    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戶部尚書唐儉,他拿出了一份明年的工作計劃:
    修黃河、清理拓寬大運河、軍費開支、大明宮修建、清理出來的人口的安置、學政體係、科舉體係建設……
    僅僅是這些固定預算就需要花費五百多萬緡,還不算突發意外。
    最終唐儉說道:“也不是不能免除人頭稅,但需要從它處把這個缺口給補上才行,否則總是個隱患。”
    李世民警惕的道:“內帑已經沒錢了。”
    唐儉可沒給皇帝留麵子,當場就揭穿道:“娘娘手中的糖廠利潤不亞於玻璃,聽說她又在青州海域修建了數千畝鹽場……”
    李世民臉上有些掛不住,強詞奪理的道:“那是皇後的產業不是我的,哪有用皇後的體己錢填補國庫之事,朝廷的臉麵還要不要了。”
    唐儉大義凜然的道:“隻要能讓大唐國庫豐盈,臣這張臉又算的了什麽。隻要聖人同意,明日我就親自去求娘娘。”
    眾人都忍不住偷偷朝他豎起大拇指,大家都知道內帑有錢,皇後手裏掌握的好幾個產業賺錢速度堪比鑄錢。
    比如糖業,說利潤比玻璃高有點誇張了,但每年收入三四百萬緡還是沒問題的。
    群臣可是一直盯著這一塊的,天天都在琢磨怎麽從內帑要錢。誰能從內帑要到錢,誰就會受到英雄般的待遇。
    至於為啥明明國庫有錢還要問內帑要,原因很簡單,國庫的錢是國家的,大家辛辛苦苦攢這點家底兒不容易,能不動就不動。
    內帑裏的錢是皇帝的,隨便花一點都不心疼。
    但是之前大家隻是想著從內帑要錢,今天唐儉一步到位,竟然想要糖業的分成,連剛剛建好的鹽場都沒放過。
    眾人自然佩服他的勇氣,紛紛給他點讚。
    不過眾人也沒有讓他孤軍奮戰,紛紛站出來聲援。
    李世民知道不出血是不行了,但也沒有馬上就同意,隻說下朝後他會找皇後商量。
    眾人知道此事已經成了,也沒有再咄咄逼人。
    然後唐儉又公布了第三項重要數據,和土地有關。
    清查人口的時候,順便對某些地方的土地進行了清丈,查出藏匿土地二十七萬傾,也就是兩千七百萬畝。
    要知道大唐登記在冊的耕地也才兩億畝出頭,藏匿起來的數量達到了總數的十分之一還多,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還有更多藏匿土地沒有查出來。
    文武百官都默然不語,這種事情可以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大戶人家,尤其是傳承久遠的大戶人家,誰家手裏沒有一部分藏匿土地?
    李世民並沒有發怒,隻是冷冷的說了一句:“查。”
    於是原本的人口普查官員,搖身一變成了土地清丈人員。
    之後就是工部做了報告,他們的報告關於總結的部分很少,因為許多涉及到機密不方便說。
    比如鋼鐵產量。
    因為使用了陳景恪提供的全新采礦、煉鋼法,鋼鐵產量跳躍式增長,現在年產已經達到了萬噸以上。
    鋼鐵是戰略物資,自然是不能公布的,以免引起周邊國家的警惕。
    別的不說,有了這麽多鋼鐵就有了爆兵的資本,軍隊翻一番都沒問題。
    所以工部的報告更像是一份明年工作計劃兼要錢計劃書。
    修黃河需要多少征用多少民夫,花費多少錢;修整大運河需要多少錢;大明宮需要多少錢……
    禮部的工作報告核心思想也是要錢,科舉體係的建立需要很多很多錢,各項重大節日的預算也需要錢。
    兵部的報告就更不用說了,通篇就倆字,給錢。
    至於為什麽要這麽多錢,都花到哪去了,一個字都沒說,也沒人敢細問。
    國子監單獨做報告,也是倆字,給錢。
    總之,各部門都是錢錢錢,給錢。
    可以說明年的收入還沒影呢,就已經花得七七八八了。
    而且明年的大計劃更多,用錢也更多,僅僅是預算總額就超過了七百萬緡。
    如果在把明年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算上,比如河患、蝗災之類的,加起來幾近千萬緡。
    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時候大家都恨不得把錢掰成兩半花,很多計劃都隻能一拖再拖。
    哪像現在,隻要是合理的正規計劃,就倆字,批準。
    但所有人都不擔心會不會出現財政赤字,等從皇後娘娘手裏把鹽糖的利潤分成要過來,明年又是富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