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部落首領居住的房子
字數:6172 加入書籤
看過“祖訓牆”與“壯士牆”後,這位幾千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帶領主持人林楓,走到另外幾片碑體。
碑體不高,媲美不了石牆。
上邊多是刻畫一些精美的圖形。
林楓指著近處,問道,“大禹,這便是華夏部落穿著的麻棉鞋子?”
大禹腳下,就是一件很簡單的麻繩、布條織造的鞋子。
當然。
他是部落首領,是部落天子,
其他族人,因為條件有限,一般都是普通的草鞋、麻鞋,木鞋等等。
碑體上除了有鞋子圖形,還有服飾、器皿、瓦罐、車具、刀具等等。
都是後來部落人發明的東西,這才相當於一麵“專利碑”!
當然,沒有署名。
因為很多人的名字,可以說,但無法寫。
或者說還沒有發明出那個字。
大禹說話,開始介紹碑體上一種種貨物,可以說,每一種部落人發明的東西,都對部落種族的生存,都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比如麻棉鞋,可以踏荊棘,避免被刺傷流血,避免後續感染的風險。
比如一種大型煮鍋,可以讓食物持續煮沸。
比如一種彎狀石刀,可以切割肉食,也能采摘高處水果,以及收割糧食作物。
雖然是原始時代,但是碑體上留下的各種圖形,還是讓現代人眼前一亮。
一時間,網絡上都在討論,關於古代人的工具問題。
“主持人,這真是你們節目組搞出來的道具?”
“單單是石頭製成的工具,就有不下三十種,究竟是誰想出來的?”
“每一種,都蘊藏著古人的智慧,甚至還有一些,直到現代,還有人在使用。”
“我注意到了,碑體記錄的種種,華夏部落似乎都在使用。”
“甚至還有鉚釘結構,要是把我們放在那個時代,絕對做不出來。”
“壟製造的木頭拉車,那才是牛逼,改天我也要搞一個出來。”
“嘿嘿,估計不久之後,追溯華夏品牌的古老工藝品,就會掛在網絡售賣了。”
……
隨後在大禹的引領下,分別帶著林楓觀看了其他的石碑。
大小不一的石牆,碑體。
密密麻麻簇立著。
每一塊都飽含著滄桑,記錄著幾千年前的艱辛故事曆程。
廣台大樓。
看著鏡頭裏那座神山,不少領導們沉默了。
過去良久,老台長朝拋出一個問題,“你們說,林楓的團隊,要搭建這麽一處拍攝場地,要花多少錢?”
副台長張敏道,“據我所知,我們國內,並沒有這麽一處拍攝基地,要在村寨,還要高築石牆,估計都是臨時出資搭建的,場地費,石板,運輸,人員等等,這筆費用,隻怕是要超過八百多萬。”
一個領導說道,“要趕工期,耗費的資金,是平時的1.5倍左右。”
老台長感慨道,“真是搞不清楚,林楓這小子,究竟是在哪搭建並拍攝的。”
張敏說道,“也許林楓背後,有一支我們不曾見識的超級團隊吧!”
要不是對林楓的各種信息,知根知底。
大家都要懷疑,林楓是不是富二代了?
每一集節目都是大手筆,從不吝嗇花錢,要最好的視覺效果,要最高的還原場景,這種魄力的人,按照常識,十有八九是出自什麽名門望族。
單說追溯華夏現在播出的第五集。
半個小時時間,出現的“群演”人數,已經有七百多人了。
在這種蚊蟲肆虐的地方拍攝,穿著簡陋的衣服,人均起碼要兩百多一天。
單是支付群演工資,就要幾十萬了。
換一個團隊,出境的群演,最多就三十人,而且會重複上鏡。
可林楓沒有。
疏通河道的那批人,與群落裏的人,全都是陌生麵孔,沒有一個相似的。
影視劇都不敢這麽拍,都會要群演重複上鏡。
唯獨林楓敢這麽幹了。
“誒,一季節目,相當於一部幾千萬出資拍攝的電影,真難啊!”老台長感慨道。
“老台長,央台那邊不是來人商談了嗎?”張敏問道。
“來了一個雙博士學位的女娃子,名叫白鹿,說是要與林楓搭班子。”
“追溯華夏,要增加一個主持人?”張敏問道。
“對,白鹿也是央台重點培養的台柱子,希望通過追溯華夏的節目,完成蛻變,就是不知道林楓這小子,願不願意跟人家合作了。”老台長回道。
“小廟容不下大佛!林楓的舞台,必定會更高,我們順勢而為就行。”張敏感慨道。
……
直播畫麵內。
三人走下了神山,重新進入城邦部落,因為林楓這位貴客的到來。
大禹下令,舉辦一場盛宴招待。
所有人都開始忙碌起來,少年啟也去幫忙做事了。
開飯前,兩人走去大禹居住的屋子。
沒有皇宮大院,沒有甲胄守衛,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棟古代農房。
雖然沒有華麗精致的裝修,可到處都很幹淨,看著舒適。
席地而坐。
“大禹,晚輩先前三問,還有最後一問,您未曾回答!”林楓說話。
大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大禹依舊沒有回答,仍是反問道,“年輕人,我已帶你看了部落城邦,看了幾千年前華夏族人們生活的環境,條件,你又是怎麽看?”
原先林楓給出了一個答案。
在走過部落城邦後,他的觀點自然有所改變。
為了這次對話大禹,能有最好的收官效果。
林楓想了想,整理思路後說道:
“我對您的評價是:非常理性、十分聰明、特別隱忍、明白職規,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帶有家長專製作風。”
這次沒有高談什麽種族生存的理想。
就說現實。
大禹微笑著,問道,“年輕人,你的評價,都從何處看出?”
單說理性。
治水工作原先是由大禹的父親鯀負責,但由於治水方法不對,成效不大,導致被舜所殺,後來舜任命大禹負責治水。
大禹沒有因為父被殺而心懷恨意,至少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選擇了接替父親的工作繼續治水。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大禹是個非常理性之人。即便在父親被殺的情況下,也沒有將自己的負麵情緒表現出來,而是選擇了順其自然,因為在沒辦法反抗的情況下,隻有把水治好了才是最好的出路。
聰明之處,自然就是他發明了治理水患的各種方法。
三過家門而不入,能看得出他有一份隱忍的毅力。
然後說到“明白職規”,能從上一任首領,接過重擔,其中驚心動魄不必多說。
最後是家長製作風。
大禹是個家長專製之人
這是根據其統治結果而論。
在這個原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產品出現了剩餘,氏族、部落的首領們便利用自己的權力,將剩餘產品據為己有。
導致以公有製形式存在的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也因此。
有了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的轉變。
聽完林楓的解釋。
大禹說道,“我會在這片華夏土地上,留下九處部落遺跡,當年回去後,若是能尋找到其中一處,或許就能明白,我大禹是怎樣一個人。”
自傳?
大禹自傳?
林楓很快想通了,尊敬道,“晚輩,一定替後世人,感激您這位幾千年前的古祖。”
此後的時間,都是聊一些家長裏短的話題。
看著很平靜。
可是在現代。
一批批忙於記錄,翻譯,破解,分析,歸檔的曆史研究者,已經差不多累壞了。
因為此時大禹說出的一些信息,同樣具有很深的研究價值。
比如說到某一處河流改道,比如說道華夏部落周圍的山河山川地勢。
這些信息,都能讓研究者,更好去發現,發掘古老的遺跡。
為何那些西方人,不斷質疑東方大國的古曆史。
就是缺少證據,缺少相對應的文物。
若是能尋找到一處部落時代的遺址,絕對能讓那些質疑者閉嘴,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