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滿足大禹 一個願望

字數:6081   加入書籤

A+A-




    “大家辛苦點,盡快將節目裏的山景,分析周圍林木、石頭的特性,不懂就谘詢林業方麵的專家,有了比對,能縮小山川範圍,對於以後能否尋找到古老的部落遺址,至關重要。”

    一個研究所裏,所有人都在忙碌加班。

    沒有怨言。

    他們的工作,也是為了探索華夏的古老曆史。

    但也有人懷疑,問道,“鄭教授,我們的研究工作,研究重點,放在一旦綜藝節目裏,會不會……”

    最後幾個字,明顯是“會不會太兒戲?”

    帶著老花鏡的鄭教授,坐於桌前,不斷寫著什麽,“不必擔心,明天出一份報告,大家集體討論,如果方向錯誤,我們及時調整就行。”

    鄭教授看似平靜,實則心中駭然。

    不同於退休多年的董長春老教授。

    他還在職位,一直從事研究,始終都接觸有最新的考古文獻資料。

    在節目攝影,拍攝到城邦部落的神山時,他立馬就看出了異樣。

    當時他的心情,難以言表。

    他現在可以肯定,研究節目裏的各種古代部落信息,絕對不會有錯。

    至於廣台這檔節目,為何那麽逆天?

    他也百思不得其解。

    鄭教授心裏有了個想法,改天抽個時間,一定要找追溯華夏的主持人談一談。

    廣台大樓。

    貴賓室。

    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她名為白鹿,是央台空降下來的一名候選主持人,正聚精會神看著節目。

    這個皮膚白皙,青春靚麗的女孩,便是林楓日後的搭檔。

    ……

    城邦部落。

    正在舉行招待客人的盛宴。

    最好的糧食,最好的酒,最好的水果點心,全都盛放在地麵鋪好的樹葉上。

    席地吃飯,這是古代的規矩。

    可以貼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饋贈。

    這個時代的食物,算不上好吃,因為輔料的缺乏,淡鹽淡油,味道一般。

    “大禹,您劃分九州,鑄造九鼎,意欲有後來者能一統天下,其中一鼎,是否就在這城邦村落中?”林楓問道。

    林楓的意思,想見識見識那口古老的大鼎。

    在後世。

    九鼎隻是一個神話傳說。

    誰也沒有見過。

    都說遺失在曆史之中了。

    大禹治水成功後,又鑄九鼎。

    大禹是違反了部落聯盟的傳統,建立了家天下的國家,因為天子九鼎,九鼎是王權的象征。後人將爭奪政權稱為"問鼎",建立政權稱為"定鼎",就是因為三代以來,九鼎一直被視為王權象征的緣故。

    帝王九鼎的下落,也一直牽動著後世人的心。

    “大鼎,立於祭祀祖地!”大禹回道。

    吃過飯。

    大禹帶著林楓,前往了祭祀的區域。

    古人嘛!

    無法理解雷鳴閃電,狂風暴雨,認為是上蒼震怒。

    所以每逢大事,比如戰爭、天災、死亡等等事件時,都會安排祭祀,祈福上蒼。

    據林楓所指,單單是負責祭祀的團隊,就有十幾人。

    多是一些古稀老者。

    一片異常森冷的區域,樹木林立,兩側山峰高聳,遮天蔽日。

    身處其中,隻覺得格外陰暗,甚至有種刺骨的寒冷。

    一個圓形石台。

    立於山地中央,鼎口朝天。

    祭祀,在部落時代,關係著生死存亡,林楓也無法靠近,隻能隔著一段距離眺望。

    這口帝王鼎。

    應該錫礦塊,最後將銅錫溶液注入範中,就成為青銅器。

    刻鏤精美、古樸典雅、氣勢莊重的青銅大鼎,體現了王權的集中和至高無上,反映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昌盛。

    據傳夏代的青銅鑄造業,已相當發達。

    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熔點低,便於鑄造冶煉。

    對於夏代的煉銅業,古文獻中亦有記載,比如《越絕書》卷十一日:

    “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曆經四千餘年,如此一口帝王鼎,想要保存到後世,太難了!”林楓自言自語說道。

    這不是壁畫,可以封於大山之中。

    而且帝王鼎意味著王權,必然會傳承下去,曆史的興衰滅亡,戰火烽煙。

    遺失的可能性太大了。

    隔空望去,大禹解釋了帝王鼎的一些特性,尺寸、重量、紋路等等,都對應古時的天運,對於林楓來說,跟聽天書沒有什麽區別。

    告別部落城邦,林楓與大禹,在無數人注視下,再一次隔空消失了。

    回到古老的龍門山。

    男人們仍在掘土,挖石,疏通河道。

    沒有首領指揮,大家也有條不紊忙碌著,一群兢兢業業的部落古人。

    望著滔滔流水,林楓開口問道:

    “大禹,後世流傳,說您有三件寶物,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定海神針。”

    “尤其是定海神針,可丈量黃河,定東海,可有此事?”

    關於定海神針,後世人都不陌生,《西遊記》中孫悟空所使用的兵器。

    書中說原是太上老君冶煉的神鐵,後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後遺下的定海神珍鐵,放在東海。

    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在平常所見的各種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的棍子。

    大禹笑笑,說道,“若有那上蒼神明仙物,我輩族人,何至於如此孤苦呢?”

    林楓仍是好奇問道,“定量黃河,單單就依靠腳程?”

    大禹回道,“翻山越嶺,以腳步丈量,再用樹皮刻下記錄符號……”

    後來傳說的“禹步”,估計也是由此而來吧!

    節目到了尾聲。

    林楓拱手說道,“偉大的禹,晚輩自四千年後而來,對話大賢,收獲良多,晚輩代後世人,感激您的善心招待。”

    “離去之時。”

    “晚輩,可以滿足您一個願望。”

    ……

    此話一出。

    正在收看節目的人,有點聽傻了。

    滿足古人的願望?

    啥意思?

    “為古人送福利,虧他想得出來。”

    “主持人很皮,該不會要像大禹傳授後來的造紙術吧?”

    “還是送一些現代高科技產品?”

    “嘿嘿,主持人,你將身上的西裝,送與大禹作紀念吧!”

    “估計真要傳授一些更先進的知識,尤其是農業方麵的,比如雜交水稻。”

    “想多了吧!主持人啥也沒帶,還能憑空變出來不成?”

    “你覺得,主持人變不出來?”

    “呃,好像是能……”

    ……

    大禹表情也是一愣,問道,“願望?”

    林楓點頭道,“對,隻要晚輩能做到的,一定竭盡全力。”

    大禹心情明顯激動起來,他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可是有飛天遁地的能力,堪比神明,要尋求什麽願望呢?他想了好一會,才說道:

    “可否,讓部落擁有一件百用工具,可掘土,可撬石,可翻耕……”

    華西部落族人忙碌時,用的最多是耜。

    這種耜,劣勢很明顯,最主要是無法有效翻土,無法用於農耕。

    隻是大禹的願望。

    似乎太小了點?

    林楓說道,“大禹,您請看!”

    他蹲下身體,用石頭做筆,在地上勾勒出一樣現代的工具……鐵鏟!

    鐵鏟,絕對算得上是百用工具。

    前端能鏟土挖石,後端可當做鐵鍬,撼動頑石,雙手橫執,利用鋒利的鏟口,更能抵擋野獸。

    看著地麵上的工具繪圖,大禹的眼睛在發光。

    其他部落族人,也好奇圍攏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