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將希望寄托後世人
字數:7139 加入書籤
“大業九年,隋朝局勢已亂,難有回天之力咯。”
“再過兩三年,瓦崗起義,圍逼東都。”
“不久後,李淵起兵,半年後攻入長安,意味著隋朝氣數已盡。”
“十八處反王,六十四路煙塵,撲都撲不滅。”
“隋帝是執政勤奮,可不到十年,折騰了一宗宗驚天大事,敗光家底,想要再度翻身,想要隋朝恢複往日榮光,難如登天。”
“主持人居然還敢誇海口,也是沒誰了。”
“他隻是個現代的綜藝主持人,獻上四計,就能挽救頹勢,誰信呢?”
“他再牛逼,難道還能比得上古代的將相謀臣?”
“站在現代的角度去看問題,也許真有解決的法子呢?”
“算了吧!病入膏肓的隋朝,注定二世而亡,根本救不了。”
“好比是你給崇禎皇帝輔助,論你有天大智謀,還能拯救破爛不堪的大明?”
現代網絡的彈幕,可謂漫天飛。
沒人看好林楓。
就連央台的領導們,也都覺得林楓太過了,明顯是在玩火,一旦不慎,就是引火燒身。
會議室內,領導們也是熱議紛紛:
“誒,這是追溯華夏,對話古人,揭開古老的曆史秘密,可不是讓你虛榮逞強的舞台啊!”
“節目在由央台監製出品,難不成,第一次節目,就要來個驚天滑鐵盧?”
“對了,白鹿不是與他搭檔?為什麽不見出現?”
“這小子,絕對是自己一人出風頭,故意打壓自己的搭檔!”
各種不滿的聲音,在現代各地驚起。
事實上。
隋朝真的沒救了嗎?
在林楓眼中,看上去大廈將傾的隋朝,其實沒有那麽嚴重。
畢竟他穿越的時間。
是大業九年。
天下各地,雖有零零星星的起義軍冒起,局勢卻沒有大亂,哪怕楊廣民心喪失,國庫虛空,一切仍有挽回餘地。
與帝王對立,林楓表情淡然道:
“以晚輩看來,隋朝隻走一步,便可保住大局,那就是皇帝,永鎮關中,守住北方。”
楊廣坐於龍椅,隔空凝視,質問道:
“年輕人,周遭亂禍,都是誕生於北方,你要朕死守關中,什麽意思?是要讓朕困在死局,永不翻身嗎?”
說完後,楊廣悲歎一口氣,剛升起的希望,瞬間湮滅了。
林楓終究是一千幾百年後的人。
不在當朝。
不知時代情況,又怎麽可能獻上救國大策呢?
現代網絡。
林楓的話一開,大部分人立刻炸鍋了,坐不住了,紛紛出言諷刺。
“楊廣死守關中,這是哪門子辦法?”
“絕壁是個愚蠢的餿主意。”
“我們華夏現代人的臉,都被你丟盡了啊!”
“哈哈哈,真當自己是滿腹經綸的史學家?”
“北方大亂時,關中肯定一片火海烽煙,主持人,你是擔心楊廣死得不夠快?”
“誰說不是,北邊幾大門閥士族,一人一口,隻怕楊廣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怎麽回事?以前節目封神的主持人,為什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網絡風口,徹底大變。
央台那邊開始慌了。
可又有什麽辦法?
他們根本無法聯係上林楓,隻能等待,希冀曾創造了節目奇跡的年輕人,能夠絕地翻盤。
鏡頭中。
林楓倒是不緊不慢說道:
“若是天下已經烽煙四起,起義軍已經在帝國內部成星火燎原之勢,問題其實不大。”
“山東有隋朝第一猛將張須陀鎮守,他的部下有秦叔寶與羅士信。”
“河北是楊義臣以及蘇定芳,平叛亂軍易如反掌;山西則有唐國公李淵,以李家武力,簡直小菜一碟……他們一出手,基本上能將各地的起義軍錘得沒有脾氣。”
“哪怕你呆在皇宮裏吃喝玩樂,天下依舊能安定下來。”
楊廣再質疑說道,“開始小亂,然後是大亂,這些王侯國公,正是大亂根源啊!”
“據吾所知,各個大族,私底下已經有所密謀動作,隻等烽煙,便舉起大旗。”
林楓道,“隋帝,你在北方,在關中,坐擁十萬驍果軍,他們不敢動的。”
曆史上。
楊廣死得很憋屈,部下翻盤,遭到縊殺。
楊廣忽然問道,“如你所說,朕死於江都,部下反叛,驍果軍還能信任嗎?”
林楓道,“驍果軍都是北方將士,他們的父母、妻兒都在北邊,如果你一意孤行,要讓他們在南方紮根,誰能不心生怨氣,其實這支鐵騎強兵,至始至終,都沒有要謀殺君王的意思,他們隻想回家……”
隋朝。
驍果軍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畢竟是皇家禁軍,每個士兵,精挑細選,裝備精良,紀律統一。
楊廣想了想,說道,“第二步棋呢?”
林楓道,“籌錢,安民。”
楊廣苦笑道,“入你預測的一樣,現在的大隋國庫,入不敷出,難以為繼了。”
林楓道,“國家沒錢,百姓沒錢,那錢在哪?”
當然是在朝廷重臣手上。
俗話說貪官跌倒,皇帝吃飽。
沒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楊廣皺眉,說道,“你的意思,是要朕大開殺戒,留下一個殺臣奪財的惡名?”
林楓聳聳肩,攤手說道,“為保住大隋,名聲還重要嗎?”
老話說善不掌權,慈不掌兵。
當皇帝的。
要更甚,心要更狠。
尤其生死存亡之際,國都快沒了,還要這個世界幹嘛?誰不能毀滅?
楊廣又道,“第三步棋呢?”
林楓,“安撫了百姓,接下來就是收拾殘局,尤其是北方的門閥士族,削權削勢。”
楊廣這次直接搖頭了,說道,“大隋,若沒有這些大族支持,根本無法立國,想要狡兔死,走狗烹,隻怕要釀成更大的局勢動蕩。”
“而且這些老牌豪族擁兵自重,在自己的地盤,有生殺予奪權。”
“想要動這些一個個成精的老家夥,談何容易,年輕人,你的第三步棋,走不通。”
對付老牌豪族。
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難題。
林楓神色無比認真說道:
“隋帝,沒必要正麵鎮壓,可以利用新興豪族的力量,以他們為屠刀,割裂,重組,掌控……”
楊廣沉默了良久,麵露思慮,在琢磨林楓計策的可行性。
“年輕人,最後一步棋呢?”
前三步棋。
說實話,並沒有什麽亮點。
現代的觀眾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後來人的目光,其實都能看透。
如果最後一步棋,還是老套說法。
林楓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主持人名聲,隻怕是一朝,皆消散。
一時間。
所有人都期待著,想要聽一聽,主持人究竟有什麽高招,妙計。
央台大樓。
某一個會議室內,領導們已經緊張到屏息凝神,希望節目能“順利著陸”!
站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老皇宮。
迎著一盞盞幽暗燈籠。
林楓正視前方,腰杆挺直,如一位國士無雙的謀士形象,開口說道:
“隋帝,你當學漢文帝,休養生息,積蓄國家力量,這輩子做不成的事,將希望寄托給子孫後代,終究有一天,會崛起一個如“漢武帝”般英明神武的君主,去開疆拓土,去創下一個更浩大廣渺的華夏國度。”
“將希望……”
“寄托後代……”
“可是……”
“漢武帝可是千年一出的人物,放眼華夏曆史,又能有多少個……”
楊廣在喃喃自語,林楓的說法,為他指點了一個方向。
同時也是一個超級難題。
當朝帝王。
應該相信後代子孫嗎?
自己做不到的事,要寄托在後來人的身上?
楊廣站起身,龍顏沉眸,如一頭隱忍的暴戾野獸般,冷森沉聲道:
“年輕人,後世人,值得去托付?”
有哪個古代帝王,會相信後來的皇帝,能比自己更盛名,更有能力。
放眼幾千年華夏,幾乎沒有!
楊廣為什麽是史上最能折騰的皇帝之一,就是想自己在位期間,將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這一點,與秦始皇的執政軌跡,何其相似。
結果!
大秦與大隋,皆是二世而亡。
林楓站在那,不卑不亢說道:
“當然值得,每個朝代,都不缺後來居上的明君。”
“比如漢朝,前有文景之治,後有漢武盛世;比如大唐,前有貞觀之治,後有開元盛世;比如大明,前有洪武之治,後有永樂盛世……”
“隻要祖輩能積蓄國本,給後來人留一個安定朝代,基本都能承上啟下,將祖先基業發揚光大。”
這時。
楊廣突然死死盯著林楓,冷不丁說道,“在你那個後世,也是如此嗎?”
他在尋求最後一個答案。
同時也是在問。
一千多年後,那個後世的華夏,是怎樣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