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千年冤屈 盡在一朝 嘯蒼穹
字數:5679 加入書籤
後世傳言中。
隋煬帝喜歡江南揚州的風花雪月,可是從陸路走實在是太累。
遷都洛陽以後,隋煬帝便命人開鑿一條從洛陽到揚州的大運河,以此來供給他遊山玩水。
開鑿這一條河,需要幾十萬民工的努力才能完成。
期間多少民工因此而累死病死?
在大部分人的眼裏,隋煬帝是一個暴君,而且還是個很能折騰的人,在國家危難之際,他還是選擇年年南下江都,駕馭龍船,不顧百姓死活,揮霍享樂。
這個短命的王朝,也由此始。
可從現代穿越一千多年,親自與隋朝亡國皇帝對話的林楓,此時感慨萬千,心裏的疑惑,簡直要變成一萬個為什麽。
喊出“朕不負黎民,無愧蒼天”的楊廣,會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暴君嗎?
林楓深吸一口氣,恭敬說道,“隋帝,這當中真有天大的隱情?”
也許後人對他誤會。
導致他被釘在華夏曆史的恥辱柱上,毀譽千載。
楊廣神色憔悴,眼球血絲,脊背微微佝僂,如一頭暮年雄獅般,走出天子桌,蒼龍椅,站在林楓麵前,原本儒雅的臉龐,戾氣橫生道:
“朕第一次下江南,統帥十萬兵馬,平南陳,為大隋一統天下,結束華夏自魏蜀吳三國以來,這片古老東方土地上,數百年的大分裂亂期。”
“第二次下江南,因北方旱災,饑餓者易子而食,朕在南邊籌措糧食,賑災救世。”
“第三次下江南,是朕創立科考製,讓出自黎民百姓的讀書學子,都能登朝入堂,寒門亦可成為國家棟梁,可動了幾大門閥士族的利益,朕親自走各省各地,表示絕不退讓。”
“第四次下江南,因為朕要開鑿大河,貫穿南北,要讓浩大疆土的華夏土地,從此南北相連,密不可分,加強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交流,杜絕華夏再次割裂。”
……
……
“朕第八次南巡,因北線戰事不利,國庫耗空,不得不去富庶江南,調集錢財糧草。”
每一句話,都是低沉呐喊,訴說著一位古老帝王的艱辛與無奈。
仿佛千年冤屈,盡在一朝,嘯蒼穹。
他在向整個華夏曆史述冤。
他從未貪圖享樂,從未昏聵暴政,他所做一切,皆為大隋基業。
收看節目的觀眾們,都被這位皇帝的情緒深深感染,引發共鳴。
“豪壯而又悲涼,這是位好皇帝啊!”
“華夏曆史,我覺得應該為其正名了。”
“可惜,往往勤奮過頭的皇帝,最終都沒有好的下場,。”
“你們不覺得,楊廣太能折騰了嗎?”
“誰說不是,短短幾年,你要改革製度,要開鑿運河,要興兵征伐,再富裕的家底,也不夠你揮霍的啊!”
“崇禎皇帝,已默默流淚,表示自己若有厚實家底,自己也不至於吊死在一顆歪脖子樹下。”
……
鏡頭裏。
林楓唏噓道,“隋帝,為何要窮兵黷武呢?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國內不平,卻急於求成,一次次舉全國之力,去征伐北邊的高句麗?”
隋朝二世而亡。
最大的禍因,應該就是出兵北線。
畢竟戰事一起,每日耗費的錢財,不可計數。
沒有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自然民怨沸騰,局勢動蕩,國家怎能不亡?
對此,楊廣抬頭,望向書房外,一臉不爽說道:
“朕登基後,就是看北方的高句麗非常不爽,中原王朝亂了數百年,你高句麗卻能夠從漢朝一直延續下來,憑什麽?”
“高句麗不識抬舉,私下吹噓自己是東北亞霸主,毫不要臉。”
“在朕的大隋統一天下之後,對四周諸國用兵,滅亡吐穀渾,重創東西突厥,臣服交趾南詔,當時四周各部蠻夷,俯首稱臣,莫敢不尊?”
“唯有彈丸之地的高句麗,不肯上貢,豈能不打?”
林楓愕然,原來這是一位喜歡搞事情的皇帝。
這也正常吧!
楊廣才做了14年皇帝,可是做的事情,是許多幾代皇帝都做不完的。
對天下來說,有沒有什麽好處呢?
絕壁沒有好處,皇帝喜歡搞事情,老百姓鐵定是沒好日子過的。
“年輕人,朕一直以為,以朕的功績,最終可堪比威震華夏的始皇帝。”
楊廣臉上突然恢複了自信,雙眸有光。
“吾與始皇帝,是大一統王朝傑出的君主,都做了很多豐功偉績。”
誰能想到。
一千多百年前,這位古老的皇帝,在自己心中,已經自比秦始皇了。
這是,在向後世人炫耀,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吧?
林楓表示,隋帝你沒睡醒?
秦始皇開創大秦王朝,而你滅亡了大隋王朝。
一個是開國之君,一個是亡國之君。
這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秦始皇雖然做了那麽多事情,可他活著的時候,秦朝沒有滅亡的征兆。
而你同樣做了那麽多事情,結果把隋朝給搞滅亡了,就治國能力而言,你們二位高低立見。
就算說破天,隋煬帝也是親手把隋王朝葬送的那個皇帝,他就算做了再多偉大的事情,都無法彌補他在這件事上犯下的錯誤。
“什麽?”
“朕,是隋朝亡國皇帝?”
聽聞林楓的個人見解,楊廣瞪大了瞳孔,整個人在駭然顫抖,宛如有一道恐怖雷鳴,劈落心頭。
大隋,竟二世而亡?
楊廣麵如死灰,無法相信這個殘酷的現實。
林楓表情認真,一字字說道:
“文獻記載說:大業十四年,隋煬帝巡幸揚州期間,禁衛軍發動兵變,推舉重臣宇文化及為首領,並縊死了楊廣。”
其實,在隋煬帝第三次出兵高句麗之前,國內已是烽煙四起。據說曾出現十八處反王,六十四路煙塵。
起義軍多如牛毛,各地烽煙四起,無法平叛,釀成極度混亂局勢。
這天下大亂,也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滅。
楊廣整個人心如刀割,痛不欲生道,“隋朝的曆史,真是朕在位時亡了?”
林楓回道,“千真萬確,隋朝是一個短命的皇朝!”
按理說,楊廣是個極度聰明的皇帝,應該早就預見了天下大亂的局勢,隻是自己一直不願接受罷了。
如今是大業九年。
隋朝各地,應該已經出現零零星星的起義叛軍。
隻見楊廣頹廢坐臥龍椅上,一臉黯然神傷,喃喃自語念叨道:
“大隋因吾而覆滅,吾是罪人,哪怕華夏後世人,如何對吾唾棄、咒罵,吾罪有應得。”
“吾要與始皇帝比肩,真是天大笑話。”
“吾就是當代胡亥,為最壞,最暴戾,最無能的亡國之君。”
……
不再以“朕”自稱,一口一個“吾”,感覺楊廣似乎自閉了,心死了。
一場古今對話。
使得一位古代帝王,要跌落神壇。
林楓覺得過意不去,說道:
“隋帝,若換作晚輩,來管理大隋江山,隻需要四步,便能挽救萬民於水火,拯救社稷於危難,大隋也不會亡。”
楊廣抬頭,絕望的眼神,露出了一絲希望。
很明顯,現在大隋朝的混亂局勢,處在隨時失控的邊緣,急需一劑治世良藥。
現代。
央台大樓。
一個會議室內,許多看著直播大屏幕的領導們,心頭卻是大驚。
“林楓怎麽回事?問題出在古代,答案卻在現代?他又不是什麽將相軍師,怎麽敢誇下這個海口?不怕被觀眾笑話嗎?”
有領導不滿說話,覺得林楓是在玩火。
現在可是全國直播,無數人看著,關係到央台的顏麵,不能出一點差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