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怎麽是你

字數:4726   加入書籤

A+A-


    “報皇上,契丹降了。”

    宋軍軍帳之外,大營中的宋軍士兵一片歡騰。趙匡胤帶領眾將一起出了中軍大帳,卻看到夜幕之下,析津城西門城頭,掛出來一麵碩大的白旗。

    興許是擔心宋軍連夜攻城,析津府在這個時候就把白旗給掛了出來。

    不知道是誰第一個起頭,高呼了一句:“大宋,萬勝!”頓時,群起響應。

    在萬勝聲中,士兵們將手中武器刺向夜空。

    “大宋,萬勝!”

    “大宋,萬勝!”

    吼聲震天,聲音宛如實質的海浪,席卷四野。

    槌城而下的契丹校尉,聽到這怒濤一樣的聲浪,心下駭然。

    後背插著白旗的契丹校尉被宿衛帶到中軍大帳的時候,趙匡胤等人還在嘖嘖感歎。

    宿衛還沒有來得及稟報,契丹校尉便開口說道,盡然還是一口字正腔圓的漢話。

    “卑職,契丹析津府,北院大王帳下校尉蕭奇,今受命特向宋國皇帝轉達我家皇上,與宋國化幹戈為玉帛,兩國和議的文書。”

    說罷,從懷裏摸出一封密封好的火漆文書。左右小黃門檢查無虞後,遞交給了趙匡胤。

    趙匡胤解開火漆封印,將文書打開一看,便笑道:“這耶律賢約定明日在析津城下和議,為示誠意,契丹願意以皇族,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為談判主使,請我大宋定一個和議的人選。”

    眾將聽了,都哈哈笑了起來,看來這契丹還是鐵了心要投降了。

    趙匡胤揮揮手,命令宿衛將契丹校尉先帶下去休息。

    而後,趙匡胤回身就進了中軍大帳,隨行的還有曹彬等幾名重臣。

    “諸位愛卿,這契丹祈降,我軍如何應對才好?”

    曹彬拱拱手,說道:“兵者,詭道也。契丹戰敗是真,但是對其不可不防備。臣以為,我軍雖然可停止進攻,但是一定需要嚴陣以待,甚至在部分位置還需要加強力量,以備不測。”

    曹彬老成持重,謀國之言。趙匡胤連連點頭,如此一來,這和議人選就必須排除現今指揮大軍的幾名宿將,曹彬、潘美。楊業。田重進。

    那要和對方身份地位對等,潘美拱拱手說道:“皇上,臣以為可以征求一下宋偓將軍的意見。”

    潘美也算是人老成精,這契丹祈降,現在的態勢之下,契丹要設計反撲的可能性很小。於是這受降可是實打實的功勞,那麽,既然自己得不到這個功勞,轉手送給宋皇後也不錯。

    隻要宋偓接了,這人情就實打實的出去了。

    趙匡胤心裏一想,確實也是,這宋偓在軍中也是宿將,但現在沒有實際指揮軍隊,也不影響軍隊調動。更關鍵的是,宋偓也算是皇親國戚,在禮儀上算得上對等,不會失了禮數。

    於是,趙匡胤對身邊小黃門道:“傳宋偓。”

    不多時,宋偓就到了中軍帳。

    一幹老將根本就沒有睡,在今天驚天一戰之後,晚上士兵們興奮,老將們何嚐不是。契丹可是中原大敵,在唐末以來,中原和契丹作戰往往取勝不多,更何況今日這樣的大勝。一幹老將還在帳中以茶代酒促膝長談,不曾想,皇上的詔令下來了。

    “臣宋偓,見過皇上,吾皇萬歲。”

    雖然是晚上,雖然倉促宣召,但是宋偓的禮儀一板一眼,絲毫挑不出什麽毛筆。

    趙匡胤心裏麵點了一個讚,雙手虛抬:“國丈免禮,今日朕請國丈過來,是有一事相商。”

    宋偓拱手道:“敢問皇上何事?”

    趙匡胤便將適才契丹信使帶來的書信交由宋偓看了,宋偓恍然大悟,但是思慮片刻後說道:“臣有兩個請求,不知皇上會不會答應?”

    “國丈,但說無妨。”

    宋偓拱拱手,說道:“第一,這次合議,臣先不要臨機專斷之權,如有事情難以做主,臣會帶回來,商議好之後,再和契丹分說。”

    趙匡胤想了想,也有道理。畢竟兩國何談,茲事體大,一言而決的可能性不高。便點了點頭,說道:“國丈,那第二件事呢?”

    宋偓笑道:“第二件事,便是臣請羽皇子做臣的合議副使,一起參加。”

    趙匡胤心裏苦笑,這一群都是滑不留手的老臣宿將,潘美舉薦宋偓的用意,他怎麽看不出來;現在宋偓舉薦魏羽,也是一個道理。

    天大功勞,不能專美於前,能與天家分享,這才是長久之計。

    而現在析津府的宋軍中,代表天家的便隻有皇帝和魏羽,皇帝自然是不可以去的,這個人情便實打實落在了魏羽身上,隻要魏羽接了,那人情自然也是皇帝的。

    趙匡胤笑道:“國丈啊,國丈。好,那朕依你便是。”

    轉頭問道小黃門“今日為何不見羽皇子?”

    小黃門道:“大戰後,羽皇子去看了大戰中受損的雄霸弩後,便早早就寢去了。可要宣召?”

    趙匡胤道:“叫他起來,這樣喧鬧,他也睡得著。”

    旁邊眾位將領齊齊哄笑,一時不表。

    當魏羽揉著眼睛隨著小黃門來中軍帳的時候,眾將又是一陣哄笑。

    睡得懵懵懂懂的魏羽,聽著趙匡胤說了什麽,受降,談判,國丈之類,還沒有搞清楚情況,便聽得趙匡胤問道:“那就這樣定了,你意下如何?”

    我擦,我意下如何?你定了還問我作甚。現在又不是民主社會,也不是法治社會好吧。

    魏羽默默吐槽,趙匡胤便當他是同意了,便讓人宣契丹信使過來。

    契丹派遣的是耶律斜軫,那麽小黃門便給契丹信使說了宋國主使是節度使,國丈宋偓。

    得到確信的契丹信使告退去了。

    眾人再繼續在軍帳之內考量宋國和契丹的和議,到底要有哪些條款,凡此種種,一直爭執到了夜半。

    第二日卯時,析津府的契丹士兵和城下宋軍便各自在析津城西門外清理戰場,帶回屬於自家袍澤的遺體,武器,盔甲。

    辰時初刻,便有契丹士兵出城,在析津城和宋軍大營之間的空地正中,布置下了一張桌子,數張椅子,在桌椅四周插上四根一丈五六的白蠟木杆,頂上搭上了一個深藍色的帳幕,做成了一個小小的亭子。

    完成後,契丹士兵便站在亭子靠近析津府的一側,默默矗立。

    一刻鍾後,宋軍派出了同樣數量的禦前班值,衣甲鮮明,也站在了亭子靠近宋局大營的一側。

    再過了一刻,析津府內走出來一隻隊伍,領頭一人年過不惑,身穿皮袍,外麵罩了一件契丹皇族才可以使用的明黃色大氅,此人麵帶寒霜,不怒自威,便是當今契丹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和耶律斜軫一起來的還有數位佐官,一共六七人。

    趙匡胤在高台上看到耶律斜軫身披明黃色大氅,便解下自己的披風,親自給宋偓披上。

    宋偓感激不盡。趙匡胤說道:“國丈此去,必然揚我大宋威風,萬勝。”

    宋偓拱手辭別而去,出營門的時候,剛好巳時。

    雖然場地簡陋,但是宋偓對禮節要求和把我,做到了絲毫不差。

    一行人在宋偓的帶領下,施施然來到了布亭子下。

    契丹領頭的自然是耶律斜軫,緊挨著的一名佐官眉清目秀,個子不大。

    宋國和議主使是宋偓,佐官的第一人便是穿著一件山文甲的魏羽,為了掩蓋魏羽的身份,避免損傷,沒有讓他穿皇族應該的明黃色龍袍。

    雙方坐定,佐官們也在主使背後站好之後,魏羽看著對方佐官,對方佐官也一眼看著魏羽。

    “怎麽是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