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當不了官做個吏

字數:4599   加入書籤

A+A-


    程傑說到這些老童生之時,作為儒門同胞,卻也有一些羞愧。

    卻不想,程大學士看見魏羽,這郡王居然有一些眉飛色舞,顯然十分開心。

    程傑心下狐疑,卻不知郡王這葫蘆裏賣著什麽藥。

    正在疑惑之時,卻聽而魏羽說道:“程大人,這開封蒙學的主官,你可熟悉?”

    程傑心道,壞了:“難道這郡王是要因為三十多歲的童生問罪於蒙學麽?雖然,這龍圖閣主要負責皇上和公眾一應公文整理編訂,查漏補缺,並不管理蒙學;但是好巧不巧,今日這裏一位同窗,雖然是文淵閣的值司,卻也兼管著蒙學事務,這郡王要是因為這個問罪,我可萬萬不能把同窗賣了啊!”

    這程傑正期期艾艾不知如何回答,魏羽又加了一句:“我想請程大人為我引薦蒙學的主官,我好拜會拜會這些老童生們,有事情和他們說道說道!”

    魏羽說著話的時候,表情和煦,但是聽這話的程傑,心裏麵一陣七上八下,而旁邊下首一位文淵閣學士,已經是麵色發白。

    此時,一直吃菜的劉進賢撤了一下子魏羽的衣角說道:“公子要找蒙學主官,你問問那一位,提舉學事司的方大人既管著蒙學,也在文淵閣有值司。”

    劉進賢掌管皇城司,提點大宋隱私不法事,對大宋官場自然比魏羽這半吊子要熟悉太多。

    他也不知道魏羽問這個來做什麽,不管嘛,公子要問,說給他聽就是。

    劉進賢說話後,下首的一位麵色發白的文淵閣學士拱拱手,幾近於無可奈何的說道:“下官方文采,見過郡王殿下。”

    魏羽看著這學士,開口便說:“方大人多禮了,不知方大人提舉學事,手下有多少個蒙學堂?”

    既然已竟如此,方文采硬著頭皮說道:“郡王殿下,蒙學雖然在開封府,但不算是中樞官學,中樞官學便隻有老師主持的國子監,以及太學。蒙學歸在各路,開封府內的官府蒙學一共有三十二所,其中官家腳下這座開封城,有二十一座,其餘各州一共十一座。”

    “原來如此。”魏羽繼續問道:“這蒙學之中,像程大人所說,而立之年還沒有考中秀才的,又有幾人?”

    程傑心中一緊,對著同窗方文采是十分的抱歉,誰會知道這郡王在這個時候開始詢問辦學情況,看樣子還要做點什麽,這方兄運氣背啊!

    不過這方文采雖是兩個衙門兼差事,對蒙學之事,心中倒還有數,整整衣袖當即答道:“這樣的情況,蒙學之中,少的有五六名,最多是豫州蒙學,有十二名。”

    魏羽心下合計,“這要是平均一個蒙學有十人,這三十個蒙學便有三百人左右,既有文化,又考不上科舉,這種特殊人才,哪兒去找?”

    不過,要想招募他們做工程院的人,估計還得費些心思。

    這時候,卻聽得方文采繼續說道:“這些蒙學生,大多天資及其平庸,在蒙學之中一般過了二十,學官已經會將他重點照顧,多方提點,但是十年還不上秀才,倒也不能全算學官無能。”

    這方文采生怕魏羽怪罪下麵的學官,倒幫著下麵說了一句話,還是有些擔當。

    魏羽算了人數後,對方文采說道:“方大人,這這裏倒還有個機遇,不知道對這些學生合不合適?”

    方文采身為主官學堂的官兒,倒也是算負責,聽到魏羽說道學生可能有個出路,當即恭恭敬敬道:“郡王有何見教,下官洗耳恭聽。”

    魏羽問道:“蒙學考中秀才,再中舉人,舉人才算有了官身,一般舉人授官,大概是什麽品級?”

    “回郡王,舉人待製在家無品級,如果授官有實缺,是從從九品算起,正常情況,五年之內,中平的資質,可以升到七品。”

    魏羽繼續道:“如果讓蒙生們做一個沒有品級的吏員,他們幹不幹?”

    方文采和程傑等幾人,麵麵相覷。

    什麽叫官員?官員就是科考或者恩蔭、軍功上來,有品級,可以升遷的官府中人。

    什麽叫吏員,吏員往往有實際差事,也有部分實權,隻是沒有品級,不能升遷,說白了就是,一日吏員,一生吏員。

    但是不管官員還是吏員,這都是吃皇家飯的。

    官員直接吃皇家飯,吏員靠著官員吃皇家飯。

    風調雨順,旱澇保收。

    方文采說道:“如果真有這樣的機會,不止蒙生,怕是秀才們有的都願意來。”

    在他們心下裏覺得,如果考上秀才已經是拚命而來,而舉人,進士必然更是十分艱難。

    終其一生老於科場,倒不如當一個穩穩當當得吏員,來的自在。

    當然,除了少部分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那樣子的極品算是例外。

    魏羽搖搖頭:“不收秀才,免得被人說成耽誤人家前程,反倒不美。那方大人,勞煩你幫我留意一些願意做吏員的童生,三十歲以上那種。不過本王要勤奮踏實的。”

    見到程傑等人迷惑的表情,魏羽隻好再細細的給一群人講了一次這工程院需要實驗員的事情,說完後,一眾學士,恍然大悟。

    畢竟是皇上批準的工程院,加上有郡王背書,要弄一堆吏員的身份,還不是手到擒來。

    到時候,有了身份,每個月月錢一發,工程院收益必然豐厚,隻要開頭讓實驗員們嚐到了甜頭,那工程院以後還愁找不到人?

    而方文采等大學士們紛紛表示,一定盡心竭力配合郡王的安排,使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畢竟少一個科考士子,無關大局,如果這樣,能夠多一個蔡侯,多一個僧人一行呢?

    誰知道!

    半個時辰不到,工程院發展的一大問題算是基本解決,隻需要方文采等人安排下去,自然會有士子到工程院接洽。

    魏羽心中十分開心。

    看到郡王高興,程傑等人繼續敬酒,再次提起了文會的事情。

    這文會之事,乃是魏羽撈出老丈人的一個方法,便是程傑不提,魏羽也會說出來,而程傑一主動,魏羽更是心下歡喜。

    而這程傑不僅熱心的推進文會,還說出了自己的一些設想。

    在程傑的計劃中,所謂文會,要麽是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一人出一首詩詞,大家來一個比拚,最後眾人做一個評比,看看高下如何,水平如何,這種操作類似於蘭亭會。

    豈不聞書聖當年:“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這種操作取一個雅字,但是。哪些人參加,誰來品評,卻是不好確定。

    畢竟書聖當年王謝兩家世代門閥,自然可以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而程傑的第二個想法是,所有文會的士子,一起坐在一個大廣場上,統一命題,統一寫下詩詞,再收上來,由朝廷給分。

    但是剛才程傑說出兩種想法來的時候魏羽就連連搖頭。

    第一種太雅,而且文無第一,由文人自己品評,怕是打起來都有可能。

    第二種,那是科考,年輕士子無所謂,但是稍微有點名望的,必然不可能願意下場,白白惹人笑話,至少魏羽覺得,自己,包括李煜這些,是肯定不願意去坐在下麵做試卷的。

    至於這文會如何進行,魏羽一邊喝酒,一邊靠著程傑說出了自己的方案。

    程傑一聽,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郡王,不僅賺錢厲害,連著弄個文會,都是如此高明。

    魏羽看著程傑的樣子,癟了癟嘴“一個大型團建而已,弄得這麽驚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