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王道國治,霸道國強,無道國亡!

字數:8114   加入書籤

A+A-


    翌日一大早。

    郎中令蒙毅便率領著一眾郎官,護衛著嬴政和周青臣兩人來到了木工作坊。

    “你自己進去,試試那人的學問便是,記得,不要透露朕的身份!”

    嬴政朝周青臣囑咐道。

    周青臣急忙拱手道:“微臣遵命!”

    周青臣心裏已經猜測了大概。

    作坊裏的人一定是對皇帝無比重要的人物。

    或許是一個絕世高人?

    皇帝讓自己前來,正是為了試探出那人是否有真才實學。

    嬴政道:“記住,隻要不吐露朕的身份,也可探討治國之道,朕想聽聽。

    “那人要是問起,你可以說是內史的趙大人派你來的!”

    “陛下……”

    “嗯?”嬴政臉一扳,“快去吧。”

    周青臣內心一番思慮,走上前敲起了門。

    “咚咚咚——”

    這個作坊裏的人到底是誰?

    陛下為何會對他如此青睞?

    而且還是一個陛下一定不能表露身份的人。

    周青臣越想越好奇。

    正在這時。

    作坊的大門“吱呀”一聲打開。

    秦風一臉疑惑地走了出來。

    “嗯?您是?”

    周青臣急忙躬身作揖,道:“老朽是趙大人派來的,來作坊看看。”

    秦風聞聲一笑,“哎呀,是趙老伯叫你來的啊!來來來,快進來。”

    “多……謝……”

    周青臣正要朝作坊裏邁步,突然看清了秦風的麵容。

    什麽?

    周青臣頓時瞠目結舌。

    望著秦風的臉頰,周青臣隻覺得渾身都在止不住地顫抖。

    “先生,您,您沒事吧?”

    秦風關切地問著,一手扶著周青臣的胳膊。

    這人!

    為何跟少公子子嬰長得如此相似?

    周青臣在長公子府邸擔任詹事時,曾無數次和子嬰同處一室。

    日日教授學問,可謂形影不離。

    雖然已經時隔九年,但是周青臣還是從秦風的眉宇之間看出了幾分子嬰的影子。

    周青臣忍不住地回想起了昨晚,在章台宮時,嬴政對自己的問話。

    我明白了!

    陛下也是認定了此人就是少公子子嬰!

    原來是子嬰回來了!

    周青臣和子嬰曾有師徒之緣,但自從子嬰離奇失蹤後,周青臣就成了嬴子昭一人的師父。

    嬴子昭又遠遠沒有子嬰的聰明伶俐,悟性更是拍馬難及。

    若是子嬰回來了,自己是不是就能重新任職長公子府邸的詹事?

    以子嬰的才華,加上自己的竭力輔佐。

    就算長公子扶蘇失去了陛下的青睞,輔佐少公子子嬰,也未嚐不可啊!

    “先生?”

    秦風的話語傳入周青臣的耳畔。

    周青臣晃過神來,急忙道:“老朽叨擾了。”

    看著秦風的麵容,周青臣覺得愈發恍惚。

    當年在長公子府邸,周青臣每日給子嬰傳授功課,年紀尚幼的子嬰就是這樣一副文氣的模樣。

    “先生,您請。”

    秦風知道周青臣是趙龍派來的,便不敢怠慢。

    像模像樣地朝周青臣躬身揖拜,秦風做了一個朝裏請的手勢。

    “好,好孩子……”

    周青臣回想起往事,師生的溫情融入心中,竟有幾分淚下之感。

    周青臣走進作坊的內廳,拱手道:“老朽,長公子府少庶子,博士仆射周青臣。”

    “在下秦……”

    秦風剛要還禮自報,突然呆滯在了原地。

    誰?

    這個人是周青臣?

    腦海中的史料頓時紛至遝來。

    周青臣官拜博士仆射。

    博士是始皇帝的文學侍從,如同參謀顧問。

    而仆射則是侍從之長。

    周青臣是博士之長,因而是博士仆射。

    後世人多以淳於越斥責周青臣阿諛奉承,絕非忠臣來詬病他。

    但其實,周青臣頌讚大秦功德,支持改諸侯為郡縣,人人安樂的國策,的確無可厚非。

    倒是義憤填膺的淳於越,一味遵循古製,法效分封,以至於促成焚書之議,這樣的庸碌之臣實在是空有氣節,別無大用。

    正是有了馮去疾、李斯、周青臣這樣的革新文臣,大秦的朝局才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不論這些人的品性到底如何,至少他們對大秦的貢獻是絕對不能磨滅的。

    “在下秦風,拜見周博士。”

    秦風心裏一陣思慮,隨即朝周青臣躬身作揖。

    此時的秦風,心裏更加疑惑的是,趙龍居然能認識周青臣這樣的高官。

    看起來趙龍的官職也肯定不低嘛!

    周青臣沉默良久,慢慢悠悠地說道:“願聞閣下之誌向。”

    秦風先是一愣。

    誌向?

    趙老伯不會是讓周青臣來考我的吧?

    雖然秦風不知道趙龍為何要派一個博士仆射來找自己。

    但秦風思來想去,隨即正色說道:“修天地之心!

    “治生民之法!

    “繼先賢之絕學!

    “開萬世之太平!”

    周青臣似乎正品味著秦風的話語。

    片刻。

    周青臣眉頭一皺,雙眸中頓時映上亮光。

    “閣,閣下可否再,再說一次?”

    秦風笑道:“修心,治法,繼學,天下太平,如是而已。”

    “鴻誌!鴻誌也!”

    周青臣隻覺得頭頂一陣酥麻,渾身止不住地顫抖著。

    秦風雲淡風輕的四句話,頓時讓周青臣感受到了什麽叫言簡意宏!

    其實秦風是耍了一個小聰明。

    這四句話其實是北宋大儒張載的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秦風雖然比較喜歡這橫渠四句的氣勢恢宏,遠大誌向。

    但是孔孟儒學的那一套,秦風向來是不喜歡。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指的就是孔子倡導的聖人仁心和孟子推崇的修身立命。

    在秦風看來,這話未免太有些老儒生的迂腐氣了。

    天地本有心,宇宙萬物法度森然。

    天文之規律,絕非人文之法度,誰能為天地立心,誰又配為天地立心?

    不過是以此為誌,試圖修天地之心罷了。

    至於為生民立命這一句,就更是本末倒置。

    立命者,彰行法度,以尊生民。

    法度不行,何以安身?何以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倒是說出了普天下萬千寒門子弟的心聲。

    試問,誰會不想傳承先賢獨一無二的學問,開創太平文明,綿延萬世呢?

    周青臣長久地沉浸在被秦風話語的震撼之中。

    半晌。

    周青臣緩緩道:“當今天下,猶有儒法之爭,世人皆以為律法嚴苛,當行儒家之仁道,老朽沒想到閣下竟然有如此見地啊!”

    秦風微微一笑。

    哈哈,那是,您跟淳於越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放心吧,儒法之爭,早著呢!

    以後還會有佛學,儒釋道三家之言,君主就更難抉擇咯。

    “周博士,儒家法家,各有其可取之處,在下倒以為,荀子之論,頗有見地。

    “儒倡仁義,但人性本惡,須用律法治之。

    “但法倡苛律,物極必反,須用仁義化之。”

    周青臣搖了搖頭,“這麽說,閣下是既推崇法家,又不摒棄儒家咯?”

    秦風有些哭笑不得。

    這還博士呢,咋交流這麽費勁呢。

    “周博士,在下的意思是,既有爭議,為何不禮法並施?又何必拘泥是哪家之言呢?”

    周青臣頓時嗤之以鼻,“萬物之道,不在陰即在陽,豈可混淆?”

    秦風道:“周博士,您不會是要跟在下討論治國之道吧?”

    秦風突然覺得跟周青臣說這些有些不合適。

    周青臣微微一笑,道:“閣下畢竟年紀尚小,軍國大事,不懂也在所難免,老朽也不強求。”

    秦風隨口道:“周博士,也不是在下不懂,隻是不知道在下一介布衣,說這些話有什麽意義……”

    嗯?

    周青臣一皺眉。

    看來有必要讓其認清儒家之弊了。

    周青臣隨即道:“那就請閣下試言之!”

    秦風也不推脫,當即說道:“周博士,治國之道,自然要看國情,也要看君主所選的路。”

    “此話何意?”

    秦風娓娓道來,“簡單說吧,我以為……

    “孔孟儒家是行王道,禮樂仁義,可治國安民;

    “韓商法家是行霸道,嚴刑峻法,可富國強兵;

    “黃老道家是行天道,無為而治,可休養生息。

    “周博士,您覺得,咱們大秦,行哪一道合適呢?”

    周青臣頓時啞口無言,支支吾吾道:“這……這……這當然是法家……”

    秦風說得興起,“雖是如此,但也不盡然,法家霸道可強國,但嚴刑峻法若讓天怒民怨,也隻會適得其反。

    “倒不如在霸道中融以王道的仁義,既可富國強國,又可讓百姓安居樂業,不是更好?”

    “不可!”周青臣突然怒斥。

    “我大秦始皇帝橫掃六合,一統天下,靠得就是法家之道,試問閣下,齊國倒是施行儒術,為何會亡國?”

    秦風有些無語。

    “周博士,您說得沒錯,這就是在下所說的,要依照國情來看待啊!

    “齊國比秦國弱,不施行霸道富國,反而施行王道來治國,不是自取滅亡是什麽?

    “如今早已四海一統,大秦百姓需要的是休養生息,霸道之術可以緩圖,律法也不必太過的嚴苛。

    “以法治國,兼行仁義,才是當下最可取的治國之道!”

    周青臣被秦風獨到的論斷驚住了。

    片刻。

    隻聽秦風又道:“王道則國治,霸道則國強,兼行則國祚永!無道則國必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