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橫刀破天
字數:4523 加入書籤
觀山望水且有所獲,何況是人,李福安一行在稷下學宮安頓下來,很快就引來了圍觀,對他們感興趣的先生是真不少。
李福安不喜歡政治,哲學這一類的課題,也不想學,他自認是技術宅,可惜先生們很願意拉著他談論政治,哲學,他也隻能做好聽眾,李福安眼中的世界很簡單,拳頭大的有道理,不服就打到服為止。
小孩子們的課業李福安希望每日抽上一點時間就好,畢竟小孩子玩耍才是正事,奈何先生們自行加課,三個小孩每日上午,下午都有課業要學。
連衛隊都是研究的對象,他們對衛隊的配置,裝備,訓練興趣濃厚,迥異於這個時代的操練方法,聞所未聞的裝備,還有兵種的配置給先生們提供了新鮮的研究素材。
與天天嘴炮相比,李福安更喜歡聊些技術話題,墨家的百工才是他聊天的對象,躲不過就拉上墨家的先生聊些能聊的話題,這是李福安混跡在學宮先生圈裏的不二法門,聯合誌同道合的攻擊非本類別的人這也是一種政治手段嘛,李福安是這麽認為的。
“橫刀,劈砍類冷兵器,刀長1100毫米,寬43毫米,厚4毫米,刀重3300克,單麵開刃,刀身原子聚合成型,刀刃為分子排列構成單晶金屬結構,質地堅硬,韌性良好,切金斷玉,如同兒戲,這個計量單位是我等計量方式,諸位可另行稱量。”
李福安抽出一把橫刀介紹到,刀是漢代以後的冷兵器,這個時代是以銅劍為近戰兵器,戈矛才是士兵的主兵器,李福安扣指輕彈,聲音清脆,餘音不絕。
墨家的先生接過橫刀揮舞,橫刀劃過空氣,發出輕鳴,橫刀刀柄長,可單手,亦可雙手揮舞。
“好刀!隻是太重了,普通士卒難以舞動,便是雙手揮刀,幾次過後也要力竭。”
“這是依照我等的力量打造的,因人而異,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嗯,確實,我等力量不足,還是輕盈的銅劍更為適合。”
“非也,劍君子之器也,以刺擊為主,實則非軍陣殺敵良器,軍陣搏殺一往無前,向死無生,以靈巧為主的劍器卻是不適合的,刀以劈砍為主,以力取勝才更適合軍陣。”
“難,銅劍亦能做劈砍之用,然劍身易折,以銅製刀恐非良策。”
“鐵質兵器亦難,活質脆,一碰即折,或綿軟尚不如銅劍鋒利,煉鐵亦非易事,爐火需要更炙熱”
幾位先生圍繞著銅鐵煉製討論,李福安不時的插嘴說上幾句,雖是些極為淺顯的技術,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很高明了,足以指導金屬冶煉發展方向。
其後先生們組織了劍客與衛隊交戰,觀察兵器優劣,兵器皆為木質,橫刀在手,衛隊很難找到對手的,同等質量下的交戰才能顯示兵器的優劣。
單人比鬥,輸贏參半,衛隊是熱武器部隊,冷兵器交戰不是強項,盡管如此一樣還是給劍客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衛隊戰法獨特,毫不防禦,一往無前,那種你死我活極為慘烈的戰法讓劍客極不適應,這正是軍隊和劍客的區別。
而後的軍陣對抗,劍客就是完敗了,沒有一點勝算,衛隊的戰法就是排著隊揮刀,看著簡單,但是對陣之時,麵對那種不死即活的場麵,劍客們的技巧便沒了用武之地,躲了是輸,硬拚同樣是是輸,節奏被衛隊掌控,拚的是誰不怕死,這不是劍客擅長的戰場。
這樣的戰鬥其實是不公平的,以劍客對陣軍隊本就是錯誤,劍客未必怕死,但是那種一往無前,定要將敵人一刀兩斷的勇氣劍客不具備,先天上便已輸了。
戰陣之上,還是弓箭,弩箭更具殺傷力,衛隊的弓箭很強,但不具備操作性,衛隊的裝備都不是他們可以製造的。
墨家的先生對著衛隊的裝備仔細研究,連餐車都沒放過,然後遺憾的宣布,沒有一樣是他們可以製造的,連理解都困難,這些都不算什麽,隻要有人願意學,李福安可以耐心的一點一點的講解。
學宮的藏書抄錄並不簡單,這個時候是沒有標點符號斷句的,需要先生斷句,否則理解錯誤抄錄的書籍謬之千裏,學宮海量簡牘抄錄起來不是幾天就能完結,不止衛隊,侍女輪番上陣抄寫,學宮裏的學士們也被聘請抄錄。
李福安提供卷軸筆墨,學宮裏很多人都在參與書籍抄寫,標點符號這樣的斷句方法被廣泛傳揚,讀書的人以後不必為了斷句費勁心思了。
李福安的日常就是和墨家,兵家的人混在一起,研究感興趣的東西,避開其他各家的騷擾,還是技術宅的世界簡單。
最近李福安在和墨家的人研究建造高爐煉鐵,金屬冶煉是工業基礎,爐溫每一次提升都能催生出新的技術,墨家的百工在曆史上相當有名,直接推進了華夏工業技術進程,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墨家的百工同樣是一朵盛開的鮮花。
李福安有意推動墨家的百工技藝更上層樓,在這個時代占據一席之地,後世的等級分化將百工歸入匠戶,地位低下,這種有能力直接推動文明發展的人才不該被埋沒,他們的研究涉及各行各業,可以加快文明進程,當之無愧的文明之花。
墨家的人動手,李福安出圖紙,挑選好地方就動工了,先期建立的自然不會有多大,試水製作,關鍵在於掌握建造技術,工藝原理,吃透了基礎,更高大的高爐就不遠了,高爐煉鐵技術工藝簡單,建造容易,產量高,能源損耗小,一直都是地球鋼鐵冶煉的主要手段。
高爐煉鐵不僅是冶煉爐,還需要煉製焦炭,用煤也行,木炭就差強人意,爐溫提升有限,還需要大型的連續鼓風設備,這是一個成體係的產業,需要的人手,資源非常多,一旦形成產業,就能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生鐵。
生鐵在經過冶煉鍛造就是鋼材了,可以應用的場合多不勝數,能夠徹底顛覆現行的金屬冶煉體係,完成工業技術改革,提升生產力,李福安不遺餘力的推動這項改革,是希望借助武器裝備的升級盡快的結束戰爭,完成華夏一統,讓華夏早日進入和平時期,全力修養生息,世界很大,總盯著自家內訌,太丟人。
李福安很喜歡稷下學宮,這裏的學術氛圍濃厚,功利心小,人們更多的是研究自己流派的學問,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很舒服,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能做的,這裏是地球最早建立的學術性院校,李福安更希望他能長久的存在下去,而不是如曆史那樣消亡。
未來的皇帝就在李福安的身邊,他將眼光轉移到趙政身上,也許可以好好培養一下,由他來改變曆史,成為真正的千古一帝,首先他是既定的皇帝這個是跑不了的,隻要能改變他在曆史中的行為,秦國就能存在的更長久,影響更久遠。
這個實際可操作性很大,也很簡單,畢竟始皇帝現在還是小屁孩,正處在受教育的年齡段,容易受到影響,稷下學宮裏能夠接觸到各家學派的學問,眼光足夠開闊,隻要他日後即位能夠合理的利用各個學派的學問治理天下,何愁華夏不能興盛。
李福安覺得他應該去找學宮的先生們請教一下,若能得到學宮的全力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幫助,華夏即將崛起的將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大秦帝國,未來的華夏曆史走向必然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真是讓人期待啊!
李福安不想再插手華夏的曆史,但是培養一個合格的皇帝也是一條路,未必就一定要自己去做,有一個天生的皇帝不是更好。
月近中天,稷下學宮內一處不起眼的小課堂內燈火通明,四周皆有衛隊把守,外層還有劍客隱於暗中,課堂內人聲鼎沸,這是李福安第一次正式參與政治討論,所談論的話題也不能訴諸於外。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何?蓋因人心貪婪,不足以謀,我等今日論的是華夏的未來國運,不是某一國的國運,亦不是周朝國運,華夏非一人之華夏,亦非某一人能主宰,華夏的命途隻能由萬千黎民主宰方能長久不衰。”
“公子所言有理,然,我等便是有青雲之誌又能如何,兵卒,財貨皆於君王掌控,諸聖先賢亦曾奮力,奈何?天不從人願,君王豈是甘願受控之輩,如之奈何,奈何!”
“唉!稷下學宮因王而盛,因王而衰,吾輩學問修的再深,無王能用,亦不過空談,吾等精研,聊以**爾。”
“稷下學宮修的是安民濟世之學,不能為王所用,吾輩痛心,隻願蒼天不公,黎民不幸,不見明主,吾等心血耗盡,亦是徒勞無功,蒼天無眼啊!看不見這錦繡河山哀鴻遍地,白骨盈野,恨呐!恨世道不公,恨諸王無情,恨吾無能,斬不盡不平!”
“諸位先生,劍君子之器,然君子欺之於方,禮教所限,終是於小天地內騰挪,無緣得見青天,吾有橫刀一柄,斬盡世間不平,劈開這遮天雲霧,還世間朗朗晴空,吾願將此刀贈與汝等,汝等可有勇氣,為這萬千黎民獻上頭顱,斬破一切障礙,叫我華夏萬世昌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