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教學
字數:4495 加入書籤
荀況起身鄭重的雙手抱於胸前,彎腰大禮以拜,李福安隻得起身回禮。
“老夫雖不讚同公子手段暴烈,然亦不得不承認,公子的謀劃卻是最合適的,吾等於太平歲月或可有所成就,於當下還是公子的謀略更好,老夫有意向天下諸子百家邀約共聚稷下學宮,一則匯聚更多的力量,二則借故扣押冥頑之輩,說不得亦會刀兵相向。
如若天下一統治理天下所需有識之士眾多,提前聚力,亦可免於戰亂損失,提前謀劃天下才能之輩,亦可消弱諸侯力量,來日滅國之戰一起,攻占會容易些,損失亦會少些。”
兩人再次落座,李福安捏著下巴思考,此事有好處,亦有壞處,誠然如荀況所言,提前召集才能之士,或邀請,或威脅,亦或殺之都可,來日一統天下之時阻力必然會少很多,加快一統進度,節省時間,減少資源消耗。
壞處也十分明顯,此事必然會引起諸侯警惕,稷下學宮將會被置於風口浪尖,各國都會盯著,十分危險,而且還有暴露計劃的可能,不能不慎重。
“祭酒考慮過這麽做的後果嗎?”
“然,不過出頭之椽,天下共擊,我等亦非已與之輩,何懼之有,況此地為臨淄,無大軍圍攻,屑小之輩不足為懼。”
“不止是學宮安危問題,我等的謀劃亦有提前暴露的風險,我覺得此事可先緩緩,眼前需要做的是抓緊時間教育未來的秦王,待得趙政回返秦國即位,尚需時間練兵,布置方略。
我的意見,待一切準備就緒,再來執行這個計劃,彼時我等無後顧之憂,能爭取的便爭取,能威脅的就威脅,些許冥頑之人殺之,而後迅雷不及掩耳,一鼓作氣,橫推諸國,結束戰亂,修養生息,厲兵秣馬以備來日征戰外族。”
“嗯,有理,若是以前暴露我等意圖,反而不美。”
“祭酒,時間,我等需要時間,學宮亦需趁著戰爭未起,加緊招賢納士,培養我等所需的賢才,以備來日之需。”
“就依公子之言,如今學宮財帛不缺,是時候恢複學宮往日之勢,如此老夫便要開始準備了,嗯,告辭。”
李福安起身相送至院門外,拱手作別。
來時隻是想要遊玩一番,散散心,隻是不知不覺的又攪進曆史中了,這就是宿命嗎?好可笑,一個科學家居然會想到宿命。
陽春三月,萬物複蘇,大柳樹下的石桌上,白氣翻滾,茶香四溢,李福安窩在搖椅上,雙眼似閉未閉,左手落於腹部,右手握著一卷書擱在胸前,菊沁雙手揮舞,宛若飛舞的精靈,茶盞像是經過測算一樣,每一隻距離看著都是一樣的。
竹青橫刀柱地,雙手扶著刀柄,像一個石仲一樣,院內清音渺渺,似有似無,梅伶跪坐在廊簷下,書案上擺著一張琴,梅伶的琴技越發的空靈了,閉上眼睛細細去品,仿佛入了仙境。
整個小院現下便是如在仙境一般,如是在早上,晨霧未散之時,隻怕沒有人不認為這裏就是仙境,眼前的畫麵便是像極了畫卷,一切都是那麽的和諧自然,隻差了雲霧。
遠處傳來孩童的嬉笑聲,聲音自小而大,漸漸入耳,李福安居住的這處小院是經過改建的,衛隊入住後,處於安全考慮,修建了隔牆,封閉中間的小院,又在外加蓋,將前後的屋舍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回字行的建築,外層由衛隊居住,內層是李福安和侍女門居住。
隨著孩童聲音的傳入,琴音亦是轉入輕快歡悅,讓人心神跟著喜悅起來,一雙小短腿跨國門檻進入院中,放下提起的裙裾便立刻衝著窩在搖椅上的李福安奔跑過去。
終究是腿短,趙昕沒等跑上幾步,兩隻老虎就超過她率先衝過去了,當然了,就算她腿長也是無用,兩條腿的跑不過四條腿的。
“停,下去!”
聽到聲音,李福安不用睜眼就知道後麵的戲碼,果然搖椅被重重的按下,李福安瞬間就躺平了,伸手擋在頭前,果然胳膊擋住了伸過來的舌頭,學什麽不好非要狗,伸著舌頭亂舔,貓科動物的舌頭能和狗一樣嗎?被舔上一下和刷子刮肉有什麽區別。
搖椅重新恢複了姿態開始搖晃起來,李福安扭頭看著搖晃的老虎,老虎瞪大了眼睛看著搖晃的李福安,虎頭隨著搖椅的晃動搖晃著,隻是沒有再動爪,蹲坐在搖椅邊,趙昕終於跑了過來,拉住搖椅爬上去,撲入李福安懷中。
午間陽光明媚,暖融融的,曬著很舒服,趙昕找到舒服的位置躺好,老虎也想爬上去,可惜它們不是人,兩年過去了,小奶虎早已變成了大老虎,站起來比李福安都高。
李福安伸手撓撓兩隻老虎的的頂瓜皮,兩虎滿足的眯著虎眼,歲月如梭,光陰易逝,原來巴掌大的虎臉,現在變麵盆了,拍了拍虎頭,兩隻老虎窩在搖椅邊眯著眼睛曬太陽。
琴音又變調了,像是在傾訴,時快時慢,婉轉悠長,又是一個春天來到了,春象征著希望,此時種下希望,秋天就能收獲黍米。
趙蒲,趙政聯袂進入小院,向李福安講述著先生們課堂上講的課業,似懂非懂,希望能從李福安這裏得到解答,李福安的講述總是能抓住兩人的心神,讓他們從懵懂變成真懂,同樣的話,不同的人來說,帶來的效果卻是不同的。
李福安的講述淺顯,以小處喻見,描述根源,讓兩人正視所學,這是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的不同,晦澀的道理文章,需要生動的講述來描繪,小童難以理解成人的世界,以成年人的世界觀強行套用,隻會使學童厭學,無法領會前人耗盡心血得到的至理。
循序漸進,待到學童能夠自行正視學問,自會追根求解,潛心向學,兩人很懂事,以幼齡經曆了不屬於他們得艱辛,更容易珍惜來之不易得機會,好在還有李福安這樣有耐心的人,願意將晦澀得學問拆開了講,聽懂為止。
李福安沒有急著灌輸什麽,總是等到兩人問及才會延申至學問之外,講述一些他們能理解得道理,答疑解惑,孩子得求知欲是很強的,麵對世界,他們心中有無數個為什麽,想要知道答案,想要了解世間萬物。
李福安和學宮得區別之處就在於,先生得講述晦澀難懂,而李福安卻能講晦澀得文章變成簡單得文字遊戲,聽的兩小津津有味,便是趙昕也能順著講述收獲她自己得解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先有良師,而後才有向學之人。
在李福安的小院裏度過午間休息時間,三人還要繼續下午得課業,生活便是這麽一天天得過去,懵懂得稚童一天天得成熟,成長,越過了同齡人,學會了成人才懂得道理,小大人似的,變得越來越穩重。
人的經曆往往影響著未來得心性,不分年齡,成人得自控能力好些,還能分辨善惡,知道進退,於幼童言,便如在一張白紙上潑墨,輕易便可以影響其心性成長,李福安對此很小心,盡量不帶個人主觀,僅是講述他們得疑惑之處,由他們自行收獲各自所得,
這才是李福安得成功之處,在孩童幼時強行灌輸各種觀念,無異於洗腦,孩童獲得認知的同時也失去了靈性,不在具備自行發現的能力,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按部就班,毫不逾距,這不是李福安想看到的。
李福安需要的是一個開拓的皇帝,是一個善於學習包容的領袖,是一個知道敬畏的人類,人無完人,無人能盡善盡美的完成一切,然而世間才俊千萬,也不需要誰全知全能,他們隻是需要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引領族群奮進的人需要有勇氣,敢於直麵挑戰,需要有敬畏之心,不會引領族群麵對必死之局,需要有智慧,能夠判斷厲害,懂得取舍,需要能包容,博采眾長,利用一切可用之力為族群謀取利益,需要懂憐憫,珍惜善待族群,需要有一顆平常心,明白自己的位置,不會脫離族群,高高在上,明心見性。
華夏需要一個有責任的領袖,需要一個將族群發展擺在最前麵的皇帝,需要舍棄自身欲望,一肩挑起族群,永不停息,知人善用,未雨綢繆,培養下一代接力之人,讓華夏永遠都走在萬族之前,生生不息。
學宮的課業安排與李福安的細心講解默契配合,不知不覺的引導著三個學童成長,即便是天才同樣需要學習,否則泯滅於眾,一樣要良師教導,否則誤入歧途,還需刻苦,虛心求教,萬幸這些三人都不缺。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學問不僅僅是在書上,更在生活之中,春天之時,李福安開了少許土地耕種,自是無需倚為口糧,隻是想要三個孩子明白萬物之始,李福安親自動手扶犁,孩子們在田間玩耍。
此時的犁或者稱耒耜,木質曲柄,套著鐵質犁鏵,依牲畜或者人力來拉動,李福安使用挽馬拉犁,為了生動教學,也讓三個孩子加上兩隻老虎拉力,僅是走出幾米遠,三人兩虎便已力竭,攤在田裏大口喘氣,李福安則是在一旁大聲嘲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