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公子入秦
字數:4947 加入書籤
“哈哈!那就更該除去始作者,掃穴犁亭,彼輩不知憐惜百姓,一味壓榨民力增強己身實力,借以此稱霸諸侯,鼠輩爾,正該平滅此輩,此輩不論戰前還是戰後都是我等的敵人,不除不足以正乾坤。
汝等皆是百家傑出人才,正需汝等出力,我等若要一戰而定乾坤,戰前準備便需竭盡所能做到最好。
國家的施政方略,儒學需盡力而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國家終究是又黎民百姓組成的,利民既是利國,此為儒學所長,務必盡力做好,此為國力之基。
治國當有法度,禮不為世人所循之時,當以法度約束黎民,依法治國,人人守法遵理當可大治,法家諸位當盡力完善法度,規範世人作為。
有法有治,民力充盈,國力強盛,還需有武力作保,練兵,強兵,此為兵家之長,練得百戰銳士,我等才能放心施為,強軍不僅要體魄強,士卒心理也要強大,汝等需告知兵卒因何而戰,軍紀嚴明,令行禁止,一支有靈魂得軍隊才是真正的強軍。
士卒知榮耀,明大義,以國為榮,敢戰敢拚,我等需要得是一支真正得強軍,能夠傳承我族開拓精神的強軍,我以為軍隊的操練還需加入文課,教習士卒讀書識字,曉明大義,練出有血有魂的強軍。
戰爭以人為本,軍械乃重中之重,軍糧,軍服,鎧甲,兵器,弩箭,攻城器械,這些便是墨家所長了,諸位還請努力,務必保障軍械供應。
戰場之外的戰鬥便需縱橫家鼎立相助了,戰爭能否快速結束,犧牲是否能夠減少到最低,端看諸位口舌犀利否,拜托了!”
李福安一行邊走邊談,人工湖岸邊種植了大量的垂柳,和風吹過,隨風擺動,風景還是不錯的,遊廊之上設有靠椅,亦可歇息。
眾人行至湖心亭,侍人穿梭遊廊,在湖心亭擺上了茶點,眾人落座飲茶。
“吾等準備再是齊備,終究還是要入秦實施方能奏效,聚起一國之力尚需經年,公子可有謀劃,老夫壽元無多,也不知還能否看到華夏一統。”
荀況捧著茶碗悠悠的說到,李福安抬頭望著荀況,作為當世大賢,其思想境界當世稱尊,尤其近兩年來,趨近完善,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謀劃嘛!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再周密的謀劃亦不能決定未來數年的變化,因時而定,因事而動,豈能拘泥於一時之謀劃。
當前秦國朝堂頗為複雜,昭王薨逝,安國君即位三日即薨,去歲子楚即位秦王,立呂不韋為相,封河洛之地十萬戶為食邑,封為文信候,榮寵有佳,然呂不韋不是範睢,商賈置身位立朝堂。
去歲呂不韋領兵伐周,周室宗廟已毀,當世再無周,周立國879年一朝毀於其手,不知周列祖知其後毀於一商賈之手作何感想。
嗬嗬,一介商賈,一朝得誌便不知收斂,諸位且看著,鹹陽風起雲湧,職司丞相,其位列侯,封無可封,然那呂不韋未必就自此滿足,鹹陽城現在水渾著呢,我等坐看好戲便是。
秦國派人來接趙姬母子之時,我已料定子楚天不假年,不日必死,如此那呂不韋才能轄幼童權傾朝野,不可一世。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汝等皆於趙政有教導之宜,當知其才,大權旁落,生死皆在他人之手,汝等以為可行,哈哈!等著便是,趙姬婦人之見,行此自絕後路之事,孰為不智,不經此教訓,其後必為掣肘。”
“確實,老夫亦是疑惑秦國來人,當是趙姬所為,隻是如此一來耽誤了趙政學業,甚是可惜。”
“無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學業當於時政結合,方能有所收獲,諸位再次見到趙政之時,必然能看到變化,經此一事,亦能促使我等所立的製度順利實施。
當世治政,因人而立,因人而廢,此為弊政,欲使政論謀略不會因人而異,便需在製度上加以限製,不使國家有權傾朝野之人,若代代後繼之人皆能奮力向前,為我華夏一族盡力謀劃,則我族未必不能萬世昌盛。”
“哈哈哈!但願如公子所言,吾輩粉身碎骨亦所願也。”
湖心亭內眾人開懷大笑,方才沉重的心情被衝淡不少,在座之人皆是心性堅定之人,縱使不願黎民枉死,但若事到臨頭,亦不會優柔寡斷,該出手時必不會手軟。
兩年多來,從最初的意向,到現在的具體計劃,眾人皆在努力的添磚加瓦,務必使他們所定立的製度更加完善,時間上倒也不急,時間越久,製度將會修改的更完美,李福安參與的次數不多,但最終實施的時候必然會出手修改添加,畢竟看待事務的眼光還是有區別的。
“老夫一生奔波,周遊列國,從未像現在這樣洞明,公子讓老夫看到天下太平的希望,老夫信公子,華夏必然崛起於萬族,大世將至啊!哈哈哈!”
“哈哈!旬祭酒,是不是大世還要我等努力才行,掃平天下僅是起步,不過是給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而已,能否崛起於萬族,還要看以後,政治清明,製度完善,依法治國,教化萬民,博采眾長海納百川,才能使我華夏長盛不衰。
你我於其中都算不得什麽,萬民齊心,百家齊鳴才是華夏崛起的主要力量。”
“公子過謙了,沒有公子指引,我等豈能齊心聚力,今日之勢因公子而成,來日之大世,必然因公子而盛,公子當之無愧。”
李福安輕笑搖頭,他在這個時空不過是一個過客,隨手推一把曆史的車輪,不過是不想看華夏磨難重重。
時光冉冉,轉瞬即逝,李福安選擇了延長逗留地球的時間,萬物複蘇之時,又是一年過去了,墨家百工在李福安的引導下突飛猛進。
李福安有意識的教授墨家現代冶金理論知識,機械加工製造,在這個手工業都尚未成型的時代,稷下學宮的百工已然憑借著雙手打造出原始的機床,開始製造精細化的零件,學會鋼鐵冶煉,甚至在李福安的指導下製造出第一支栓動步槍。
百家幾年精研準備妥當,隻欠東風了,今年是贏楚即位第三年,沒有意外的話,今年這位秦國大王壽命走到頭了。
草長鶯飛,和風日麗,李福安的車隊再次啟動了,車隊中多了一些來自稷下學宮的先生,其中就有荀子的學生,韓非,李斯,車隊的目的楚國,但是如楚國前要先去曲阜看看,沾沾孔聖的光。
目的性明確車隊就省去了觀光旅遊,車速雖然不高,但也沒有在途中多做停留,錯過城池便在野外露營,走走停停,不急不慢。
兩日後車隊抵達曲阜,闕裏孔廟既是孔子舊宅,後人收集其穿過的衣物,用具,琴及乘過的車架置於宅廟內,以做紀念。
廟以宅院而立,李福安一行入內參觀一番,焚香以祭,出得廟屋會見孔府後人,相互介紹了解過後贈送了禮品方才作罷。
至此祭祀孔聖目的達到,車隊便再次啟程直奔楚國而去,一路停停走走,遊山玩水,每至風景名勝之處便會停下賞玩一番再行上路。
今時楚國已不複往日強盛,熊完以侍人黃歇為令尹封春申君,楚國一度複興,秦楚兩國相交,時常爆發戰爭,秦強而楚弱,攻伐之下,難複舊顏。
金秋時節,一行人行至汨羅江畔,已故愛國詩人屈原聞聽國都為秦國攻破懷石投江,令人唏噓。
楚國辭賦樂舞盛行,巫舞身姿優美,長發曼鬋,小腰秀頸,長袖拂麵,正當一行人觀賞樂舞之時,收到來自秦國的消息,贏楚果然薨逝了,趙政以幼齡即位,以呂不韋為相邦,遵其為仲父。
屬於秦國的大勢開始了,眾人聞聽秦國消息,對於李福安由衷欽佩,讚其推理精準,未至秦國,便已料定秦國大勢,對於未來諸人信興心更加充沛。
楚國疆域遼闊,一行人不急不慢的四處遊玩,寒暑交替,春來秋往,一行人仿佛忘卻了所有,專司遊山玩水,對於李福安及衛隊來說,他們的本來目的就是遊山玩水,其他的都是順帶的,而對於車隊的其他人來說,一切皆在掌控中,無需急躁,順帶遊玩。
行行複行行,車隊入楚一年多,沿著既定路線遊玩,慢慢的向著魏國而去。
李福安不急,但是別人會急,比如呂不韋,戰國四公子,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嚐君,禮賢下士,結交賓客,天下揚名,呂不韋不服。
作為強秦相邦,秦王的仲父,呂不韋招納文士,門下食客三千多人,命食客著書號稱《呂氏春秋》,分八覽,六論,十二紀,共計二十多萬字,自認其中包攬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
呂不韋書《呂氏春秋》於布匹之上,懸掛於鹹陽城門,遍邀諸侯國遊士賓客,宣布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即賞千金。
呂不韋權傾朝野,春風得意,趙政又豈會甘心,奈何李福安一行行蹤不定,四處遊山玩水,訪名士而不得,秦國於諸侯國名聲實在是不好聽,反複無常,時刻惦記著攻伐他國,願意入秦者寥寥。
趙政派出的人手追隨著李福安一行腳步,緊趕慢趕,最終在長平趕上了遊山玩水的一行人。
“公子,大王於鹹陽宮中日夜期盼,請公子入秦。”
堂下之人跪伏於地,雙手高舉一卷書信,李福安微笑著看著堂上眾人,眾人亦是含笑,大世開始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