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該起程了

字數:6487   加入書籤

A+A-


    風和日麗,陽光灑在身上懶洋洋的,春困秋乏,這樣的季節李福安最愛的便是窩在搖椅上讀書,打盹。

    柳枝隨細風搖擺,梅伶跪坐在廊簷下,琴弦撥動,一時似有似無,一時緊如密鼓,或悠長,或高亢,隨心所欲,淡淡的白煙自香爐中飄出,隨著琴聲擴散。

    空靈的琴聲中不時的夾雜著金屬震動空氣發出的聲音,一時清脆快捷,一時嗡嗡長鳴,竹青在院中跳動,一柄橫刀舞的飛起,寒光不時的伴隨著暖陽折射,衣帶翻飛,如同蝴蝶起舞,或急促,或飄飛。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流逝,帶走了愜意,閑適。

    “公子,已經確認接觸趙姬的是秦國細作,共計十六人,學宮內隻有四人,公子是不是要處理掉他們。”

    李福安窩在搖椅上不想動彈,這樣的日子實在太舒坦了,一年當中,也就這麽一段時間可以享受到。

    “理他們作甚,隨他們去,我們在這裏停留的時間已經夠久了,待得華夏一統就該離開了,秦國的細作還有些用處,去鹹陽由他們引路不是更好,你還是關心下其他諸侯國的細作,想辦法挑動一下,不能讓他們老盯著學宮。

    咱們走後,學宮裏可不會像現在這樣安穩,反正這些細作都是不要命的人,讓他們多打幾場,消耗消耗。”

    “明白了,公子咱們什麽時候走啊!”

    “等,等那趙姬找上門再說,這女人這兩年進步很快嘛!各種小手段不斷,我估摸秦國的細作沒準兒就是她引來的,怕是已經等不及大展拳腳了。

    月月通報,時空穿梭設備已經完成了,現在隨時都可以離開這個時空,不過嘛!半途而廢可不怎麽好,還是再待兩年,等秦國一統華夏再離開吧!咱們既然攪亂了這段曆史,就該給他找個方向。”

    “喏!那公子卑職去安排了。”

    “嗯,去吧!”

    老王貼著院子邊上走,避開了舞刀的竹青,李福安目光掃過院子,陽光下竹青就像是一個精靈,駕著暖陽翩翩起舞,稷下學宮這兩年多沒有白待,眾人皆有收獲,最顯眼的就是梅伶和竹青了,一個琴藝大成,隨心所欲,一個武藝趨之化境,隨手拈來都包含著術,對於力的掌控儼然已是大師級別了。

    一樣還是在正堂,趙姬落座於下首,娓娓道來,聲音清晰,語速緩慢,和以前相比,現在的趙姬確實有了幾分上位者的氣勢。

    “公子容稟,秦國近來派人來聯絡趙姬,言及大王身體欠佳,思念王兒,趙姬思慮良久,亦是認為應該盡快送政兒回返秦國,讓他們父子團聚,不知公子以為如何。”

    “哦!那就回去吧!夫人無需在意,餘與你們母子相遇也算緣分,幫你們也不過順手為之,不必考慮餘之意見,既是秦王身體欠佳,你們母子理當歸秦,走時記得通知一下,餘送送你們。”

    趙姬皺眉,這和她想的不一樣,不是應該護送他們返回秦國嗎?現下不和他們母子邀功搞好關係,未來如何在秦國獲取利益。

    “公子不一道上路嗎?趙姬感謝公子近年來的護佑,待到返秦之後必有眾籌,答謝公子恩情。”

    “哈哈,無需在意,順手而為,秦國既已聯絡夫人,想來護送人馬亦是安排妥當,亦無需餘插手越俎代庖了,餘現下尚需逗留稷下學宮,無閑他顧,就此分道吧!願夫人一路平安到達鹹陽。”

    “這,公子不再考慮一下嗎?趙姬母子得公子照應,相處甚歡,亦是希望能與公子同行,待回到秦國,大王必然嘉獎公子。”

    “哈哈,夫人無需多言,現下餘是不能與汝等同行了,餘也不是貪圖厚禮幫助汝等,餘不缺財帛,也同樣為一國王子,亦不缺權勢,夫人休要再提,秦王即身體欠佳,夫人當快些做好準備,早早上路要緊。”

    “唉!趙姬攪擾了,待趙姬準備妥當再來麵見公子,趙姬告退了。”

    眼見無法說動李福安護送,趙姬隻得以退為進,暫時按下,希望李福安能改變主意答應護送,有李福安護送,路上就可以安心了。

    李福安會改主意嗎?肯定不會的,對於這樣耍弄小聰明,施展手段的人,他向來是沒什麽好感,眼光還是太淺,看不到大局,不讓他們狠狠的吃會虧,又怎麽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作聰明最是要不得。

    李福安不介意被利用一下,但是被人當刀使卻是不願意,這世上也沒人有資格來使他這把刀,想要持刀可得小心反噬。

    趙姬母子還是提前走了,挑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母子二人在秦人的護送下上路,李福安折柳相送,僅此而已,沒有派遣任何人跟隨,稷下學宮亦是無人投效,想當然嘛!二人身份保密,一個帶著孩子的婦人有什麽資格讓人追隨。

    時間還是繼續流逝著,趙姬母子離開,李福安也該準備上路了,稷下學宮明麵上依舊,學術辯論日日皆有,暗地裏卻是開始挑選入秦的人員,這些人不僅要有足夠的才能,還要經的住考驗,過去的日子裏,這個考驗一直都在進行。

    和風吹拂,春光明媚,李福安與荀況及幾位先生相約遊玩,學宮經過一輪擴建,增加了諸多休閑場所,風景宜人。

    “公子以為,現下的秦國尚不能入嗎?“

    荀況抄著手問道,這個問題學宮裏的先生們都想問,現在正是施恩的時候,如此大好機會浪費了可惜,以後也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非也,秦國何時都可入得,隻是現在確實不合適,施恩望報,君子不為也,我等既是為的萬千黎民,行事自當堂皇正大。

    秦國現下朝堂頗為玄妙,便讓趙姬母子去碰上一碰,攪亂這盤棋,諸位切記我等所行之事,非吾等同道有何資格同朝議政,豈不是自縛手腳。

    我等所行之事容不得私心,沒有為天下黎民犧牲得理念便該盡早的除去,以免掣肘,與我等同行之人當拋棄一切,隻爭朝夕,一切所為都應是為了族群發展所需。”

    “派遣些人手入秦,不求有功,占據幾個位置也是好的,以為接應,再不濟還能了解秦國當下形態。”

    “哈哈,各位可曾想過我等所行之事是何等的驚人,諸侯國又有哪一國能容下我等作為,我等不論在哪一國開始,無異於挑戰天下既有的次序,四麵皆敵,了解與否又何須在意。

    如若我等不能橫推平淌,掃盡舊有勢力,如何橫推天下,各位還是不要對人心抱有幻想,私心人人皆有,我等亦不例外,想要靠時間來影響教化世人是行不通的,諸子先賢那個沒有嚐試過。

    我還是更相信拳頭,不服就打,打到眾生皆服,我等所行之事,放之天下皆準,我等的道理就是世間行事的真理,以製度約束世人貪欲,到得此時再來談教化世人,才能收獲事半功倍之效。”

    “唉!隻是憐憫百姓遭此無妄之災,刀兵起,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迂腐!”

    李福安站定轉身麵向眾人,身後是一個人工湖,也是新開挖的,引入活水,湖心立有觀景亭一座,以回廊曲折相連,於細雨漣漣之時遊湖,煙雨蒙蒙,坐於亭內聽雨,三五友人溫酒暢談,別有一番風味。

    “便是有你這樣想法的人太多,這世間戰亂才會紛亂不休,有學之士紛紛投效所謂明主,使得諸侯壯大,戰亂難平,這是罪,局部一點小小的成就於大勢無補。

    我等皆承自華夏,同一族群,卻自成一國,相互攻伐,同族相殘,愧煞先人,有何顏麵論及大義。

    以殺止殺,斬盡天下恣意妄為之人,殺光妄自稱尊魚肉百姓之賊,除掉那些滿口大義,卻累及百姓的偽君子,世間舉凡不利百姓者皆可殺!

    斬殺的越快,殺的越多,百姓得到的好處越多,早一日犁平天下,百姓早一日得享太平,戰爭終究要在戰場解決,戰時就要殺伐果斷,無不可殺之人,戰後才是講道德仁義的時候。

    希望諸位謹記,我等心慈放跑一個禍害,來日就有無數的百姓受到連累,戰爭一起,便該斬情滅性,杜絕一切不利因素,斬殺一切禍患。”

    殺氣騰騰的話語從李福安的口中輕描淡寫的說出,仿佛是在講述等下要吃什麽一樣隨意,然而聽的人卻是兩股發涼,話中描述的可殺之人,無一不是當世豪傑之輩,身後更是站著一個個的大家族,顯赫一方。

    如李福安這樣殺下去,世間有多少豪門貴戚,將要麵臨殺劫,多少飽學之士將會身首異處,最為關鍵的是,累世積攢的名聲還會被推翻,成為阻礙華夏一統的罪人,遺臭萬年,即殺人又誅心,連名望也被累及剝奪,太狠了。

    “公子還是放寬一些吧!如公子所言,這世間也難剩下多少豪門大族,終究華夏一統之後尚需借重之處良多,不可矯枉過正,都殺光了,哪裏尋得良才治理國家。”

    “祭酒,勿要小看了天下,這世間終究好事好人居多,倘若人人皆是自私自利,華夏焉有今日之文明,我很確定,便是殺的再狠,來日也不會缺了治理之才。

    汝等隻看到了豪族權貴欺壓百姓,魚肉鄉裏,然若是一方勢利真的無一良善之輩,人人皆是死有餘辜之人,如何繁衍生息的,百姓雙眼不瞎,看的清是非對錯。”

    “公子所言亦有道理,但願來日戰起,能夠多保留幾分元氣。”

    “祭酒,與其憂慮來日,不如多多的關注當下,我等力量越強,戰爭結束的就越快,生命是平等的,百姓死得,餘下有誰死不得,阻礙我族大世者都需俯首就死,還世間一個朗朗乾坤。”

    眾人沿著遊廊漫步,今日的話題過於沉重了,然而戰爭必然是伴隨著死亡,隻看能做到什麽程度了。

    戰爭即意味著將有無數的生命會消逝,從某種程度上說,也不是不能控製,前提是要有足夠得實力碾壓敵人,一擊即潰,百姓士卒不過是統治者的消耗品,擊潰即可,真正的敵人是那些當權的統治階層。

    “我知諸位心意,然諸位當謹記我等的目的,我等所做之事皆是為了我族得黎民,而非權貴豪族,戰場之上,權貴豪族驅使士卒百姓衝陣,利用百姓守城,我等攻城掠地,最終消耗得是我族根本,戰爭持續時間越長,對我族得元氣消耗越大。

    我等真正的敵人是權貴豪族,是統治黎民的竊國者,諸位若能不戰而誅滅敵人,言語說降敵軍,當我前麵什麽都沒說。”

    “公子說笑了,不過是有感而發,華夏數百年來,戰亂不止,黎民盼太平久矣,吾等自是不會掣肘,僅是祈盼犧牲能少一些,為我族多留幾分元氣。”

    “哈哈!那就更該除去始作者,掃穴犁亭,彼輩不知憐惜百姓,一味壓榨民力增強己身實力,借以此稱霸諸侯,鼠輩爾,正該平滅此輩,此輩不論戰前還是戰後都是我等的敵人,不除不足以正乾坤。

    汝等皆是百家傑出人才,正需汝等出力,我等若要一戰而定乾坤,戰前準備便需竭盡所能做到最好。

    國家的施政方略,儒學需盡力而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國家終究是又黎民百姓組成的,利民既是利國,此為儒學所長,務必盡力做好,此為國力之基。

    治國當有法度,禮不為世人所循之時,當以法度約束黎民,依法治國,人人守法遵理當可大治,法家諸位當盡力完善法度,規範世人作為。

    有法有治,民力充盈,國力強盛,還需有武力作保,練兵,強兵,此為兵家之長,練得百戰銳士,我等才能放心施為,強軍不僅要體魄強,士卒心理也要強大,汝等需告知兵卒因何而戰,軍紀嚴明,令行禁止,一支有靈魂得軍隊才是真正的強軍。

    士卒知榮耀,明大義,以國為榮,敢戰敢拚,我等需要得是一支真正得強軍,能夠傳承我族開拓精神的強軍,我以為軍隊的操練還需加入文課,教習士卒讀書識字,曉明大義,練出有血有魂的強軍。

    戰爭以人為本,軍械乃重中之重,軍糧,軍服,鎧甲,兵器,弩箭,攻城器械,這些便是墨家所長了,諸位還請努力,務必保障軍械供應。

    戰場之外的戰鬥便需縱橫家鼎立相助了,戰爭能否快速結束,犧牲是否能夠減少到最低,端看諸位口舌犀利否,拜托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