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叩關

字數:5654   加入書籤

A+A-


    新生的大秦帝國如初升朝陽充滿了活力,工業農業四麵開花,教育全民普及,上層的管理理念先進,被夾在中間的舊權貴家族勢力敢怒不敢言,從上到下都在不斷地蠶食他們的領地。

    國家從政策上根除特權階層,受教育不再是某一階層的特權,隨著時間發展,最終平民也會走進以前權貴們的領域。

    六國的舊有勢力在國家危難之時沒能起到什麽作用,卻在新朝上躥下跳,企圖挑起矛盾,鼓動百姓鬧事,隻是挑錯了時候。

    戰爭剛剛結束,百姓思安,誰會放著好日子不過自找不痛快,舊勢力被抓了一批又一批,帝國有完整的律法處理這些人。

    秦帝國沒有受到舊勢力影響,依舊高速的向全國普及惠民政策,現在的華夏大地隻有秦國人,放之四海皆是華夏人。

    李福安研究之餘也會關心一下秦國的局勢,稷下學宮的一堆學者們將秦國經營的很好,百家在新朝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發揮著自己的能力,雖然不乏爭吵,但是學術上的爭吵卻是學術進步完善的階梯。

    除了臨淄的稷下學宮,鹹陽城外亦是建立了名為華夏的新學宮,這座位於都城的新學宮集中了百家頂尖人才作為先生,規模比之稷下學宮更大,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學宮在各地建立,為華夏提供更多的人才。

    引導秦國的工業發展是李福安最後留給這個時空的禮物,他不會教授高深的理論,隻是將工業基礎理論教授給學宮的先生們。

    工業發展要的不是複刻,而是創新,李福安要做的是給秦國建立起健康的科技樹,怎麽成長還是要秦國人自己來。

    時光便是在研究和授課中悄然溜走,大秦曆3年,天下大旱,關中數月不雨,立國這幾年來,農田水利一直都是國家的首重項目,但是那是要時間的。

    如今的秦國不是曆史中的秦國,贏政就是有極端的思想也沒用,國家是由各部共同管理的,皇帝也沒權利幹涉國家政策,征發勞役搞工程這樣的事贏政做不到,執政的官員不會去做。

    帝國調配各地存糧應對天災,屋漏偏逢連陰雨,匈奴叩邊,烽火連天,剛過了幾年好日子,就有人來找不痛快,全國上下群情激憤,百姓聚集官衙要求出關迎戰。

    朝堂之上同樣是群情激憤,議論紛紛,不同的是,朝堂之上有兩種不同意見,有讚成出兵的,有主張堅守的。

    事情很簡單,天下大旱,糧食緊張,無法支持軍隊長期作戰,否者不說賑災了,便是吃飽肚子都是問題。

    朝堂關於是戰是守爭論不休,遲遲拿不定注意,最終一群人吵到了李福安麵前。

    李福安看著堂上的君臣非常鬱悶,他又不是知心大叔專門排憂解難,怎麽有事就往他這裏跑。

    “都吵吵什麽!讓外麵的百姓瞧瞧你們這樣子,笑死人了!既然你們找來了,我隻提提意見,行不行你們自己看著辦,別再來煩我,我這兒還有事兒呢!

    要我說嘛!打!還要大戰,一來轉移百姓關心的重點,少些糧食問題的焦慮,二來嘛打仗是為了什麽?從來沒有一場戰爭是正義的,不管理由多麽的冠冕堂皇,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利益。

    大秦現在缺的是什麽?嗯?民以食為天,不能讓百姓吃飽穿暖的國家就是無能,現在機會正好,百姓缺吃的,那就出去搶,胡人手裏有的是牛羊,搶回來給百姓做口糧。

    你們在這裏吵吵有什麽意義,喂不飽百姓你們有什麽臉麵大聲說話,做好你們的工作不行嗎?亡羊補牢不懂?還不趁著現在百姓無事可幹組織人力興修水利,想等到什麽時候?

    打出去,華夏與天爭,與地爭,與人爭隻要胸中還有一口氣,死都要站著死,去搶糧,搶地盤,搶人口,正好抓回來修水利。

    關城要塞可以建在邊境,但是不能建在你們心中,你們的心中不能有邊境,這天下都是大秦帝國的,必須由大秦來統治管理。

    拿出一統天下時的雄心壯誌,滅掉匈奴胡人,凡日月所昭之地都是大秦疆域,不服的殺到他們跪伏,秦人當時永不言輸,永遠都在征戰的路上。

    你們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人,應當胸懷天下,為後人打下大大的疆土,讓日月永照大秦帝國。”

    “哈哈哈!先生所言甚和朕意,朕之一生,當為大秦子民征戰沙場,征服整個地球,大秦的疆域就應該是整個地球,大秦的戰場就應該是星辰大海。”

    李福安翻起白眼,堂上眾人也是無語望天,用李福安的話來說,現在的始皇帝正處在中二階段,不用在意,時間長了自然就能恢複正常。

    “諸位愛卿意下如何,先生之言可能令諸位愛卿滿意?”

    “公子所言在理,臣韓非附議。”

    “臣李斯附議。”

    “臣王翦附議。”

    堂下忠臣表態附議,如此一來對胡人叩邊一事的意見就定下來了,下麵就是安排兵將,調運糧草。

    “王翦!”

    “臣在!”

    “李牧!”

    “臣在,陛下!”

    “令你二人為將領兵,兩路出兵迎擊胡人!”

    “喏,臣王翦領命。”

    “喏,臣李牧領命。”

    “王翦,去歲蒙婺將軍故去,大秦痛失柱國,蒙氏兄弟,還望老將軍看重,妥善安排。”

    “喏!陛下放心,老臣會妥善安排的。”

    “如此就好,朕祝願兩位老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謝陛下!”

    “韓愛卿,糧草調運還望愛卿費心,萬勿貽誤出兵。”

    “遵旨,臣必盡全力,保障我大秦將士糧草供應。”

    “陛下!末將有話稟奏。”李牧站起身抱拳言道。

    贏政揮手示意其坐下說,現在的他心情十分舒爽,連日來眾臣吵得他腦漿翻滾,煩悶異常,現在問題解決了。

    “有話講來,有先生在,必然不會再有問題了。”

    被點名的李福安再次翻起了白眼,無語望天,這叫什麽話?

    “末將以為不必大肆征調糧草,一來,國內糧食緊缺,不宜妄動存糧,二來帝國軍隊如今的戰力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

    末將以為僅需調運部分軍糧即可,士卒隻需攜帶七日軍糧即可出征,剩下的可以就食於敵,如此我軍無糧草之需,軍隊來去靈活自如,隻需咬著敵軍追擊,就不逾糧草危機。”

    “好!好計策,正該如此,多年來,這些胡人總是不停叩邊,掠奪我們糧食人口,如今也該讓他們嚐嚐這個味道,就食於敵,嗯,就是這樣了,朕準了。”

    贏政豁然起身走出座位。在堂上來回的轉悠,興奮異常,王翦見李牧出彩老大不樂意,奈何李牧常年於胡人作戰,經驗豐富,提出的意見十分合理,他也認同。

    “陛下,末將也有計策獻上。”

    “哦?將軍講來,老將軍一生征戰,定然有好計。”

    “兵貴神速,現下征調各地軍隊,聚集力量等待出擊,末將以為不必如此,如李將軍所言,今時不同往日,帝國士卒不論訓練還是武器裝備都碾壓胡人,無需等待大軍聚集。

    邊關將士是我大秦裝備最先進的,全軍裝備栓動步槍,射程更是遠超胡人,我軍可就近征調部隊進駐關城替換邊軍守城,邊軍則全軍出擊尋找戰機,無需大規模作戰,僅需圍著敵軍,一有機會就咬上一口。

    等後續部隊聚集,再替換前軍,如此不斷聚集軍隊,即可消滅敵軍,亦不會貽誤戰機,部隊傷亡也可有效控製,待大軍聚齊再一股做氣消滅來敵,隻是末將估計到時怕也沒剩下多少敵軍了。”

    “末將讚同王將軍計策,胡人作戰便是如此,少則騷擾,多則圍殲,聚散來去自如,作戰靈活,加之其軍糧多為牛羊,糧草壓力小,很是難纏。

    我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正該如此,發揮我軍裝備優勢,吊著胡人打,他們的弓箭射程不及我軍,對我軍的威脅慎微,隻需小心不要離開邊城太遠不被圍殲便好,依托邊城,耗幹胡人戰力。”

    “好!好!好!甚好,我大秦威武,如此何愁胡人不亡,朕授權兩位將軍便宜行事,兩位將軍盡可依照自己心意指揮作戰,狠狠的打!打出我大秦軍隊的威風來!”

    “末將領命!”

    王翦、李牧抱拳行禮,堂上其他人則是無語的很,這都什麽事兒,連日來爭論的最大話題就是糧草問題,現在幾句話就不是問題了,就食於敵,無需調運國家存糧,就連軍隊征調都可以一批一批的上,不需急著聚集,那這些天爭論個什麽勁兒,有啥意義。

    見眾人商議有了結果,李福安便開口趕人,事情都解決了還賴著幹什麽?還想管飯不成?他哪來的功夫管閑事,有著時間搞搞研究多好,再不濟教教學生,多帶出幾個人才不香嗎?

    大事議定,帝國戰爭機器開動,邊關就近城池駐軍接到調令開始向邊城調動,軍糧,武器彈藥裝備緊急調運邊關,士卒們摩拳擦掌,看著關城下的胡人就像在看肥羊。

    現在關外的胡人可不就是肥羊,各個都是行走的戰功,隻需要端起步槍瞄準射擊就好,而胡人的弓箭連給他們撓癢的資格都沒有,邊軍將士人人都裝備了輕便的複合護甲,渾身上下裹的嚴實,連馬匹都有護甲。

    邊軍在焦急的等待,隻盼換防的部隊能盡快的到達,他們等不及想要出戰了,看著軍功在麵前耀武揚威,牙齒都癢癢,恨不得立刻出城開戰。

    邊軍度日如年,換防的部隊緊趕慢趕的到達關城後,邊軍守將草草的與換防將軍交接完畢,便急不可耐的出擊了,他們已經等不及補充物資了。

    將關城留存的物資搜刮一空後,大批的邊軍士卒馬隊傾巢而出,關城下,煙塵滾滾,黑壓壓的湧出邊城向著胡人的營帳衝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