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禍根 第四章 朝會

字數:6408   加入書籤

A+A-


                      烏曲國皇子親自來大玄的消息在京城官員內部傳開,皇帝也準備明日上朝接見使臣議事。

    第二日卯正時分,京城中各位從三品及以上的官員共三十餘人早早的趕到乾和殿。

    劉予懷隨著皇帝從安清殿過來與大臣在殿前碰個麵,皇帝便從正中間的台階登上乾和殿,而大臣們則是從兩邊的台階在皇帝身後隨著進入大殿,皇帝登上大殿坐上龍椅,諸位大臣站好位次,由劉總管喊道“上朝”。

    大臣盡皆稽首齊呼曰“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謝皇上。”

    皇上看了一眼劉予懷,劉總管便說道“今日上朝有三件事要議。一為烏曲國皇子來京一事;二為北方大澤新立一事;三為懷安太守意外身亡一事。”

    諸位大臣聽到懷安太守意外身亡後不禁跟身邊的官員小聲交流,問問有沒有人得到具體消息,或者提前知道些什麽。

    “肅靜。”劉總管提醒到,然後等待官員們安靜下來。

    “宣烏曲國皇子使臣進殿。”

    烏曲國皇子與使臣本就在偏殿等候皇帝宣召,進殿後也行了個稽首禮。

    起身後皇帝問道“朕昨日聽錢大人說,皇子在路上偶感風寒,今日可有好些。”

    皇子聽後深揖一禮答道

    “多謝皇上掛念,昨日在侍賓殿休息一夜已經好多了。”

    “恩,好。今日回去讓鍾太醫去侍賓殿給你瞧瞧,免得還有什麽隱疾。”

    “謝皇上。”皇子回道“烏曲國此次朝貢進獻白銀五十萬兩,寶馬千匹,香料萬斤,奇珍二十箱。”

    諸位大臣聽到此次朝貢的數量跟金額都十分驚訝,又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因為這次的烏曲國進貢的東西是原來的五倍還多。

    皇帝聽完並沒有說話,也沒有製止下麵的大臣小聲議論,烏曲國皇子卻忍不住,繼續說道

    “此次朝貢烏曲還有一事相求,還請大玄皇帝陛下助烏曲國一臂之力。”

    “哦?烏曲國主可是遇到了什麽麻煩?”

    皇子從懷中拿出一本淡黃色的奏折,雙手舉過頭頂,說道“還請皇上過目。”

    劉予懷從皇子手裏接過奏折,又雙手承到皇帝麵前。

    皇帝看完奏折,隨意的放在一邊,笑著對皇子說道“朕觀烏曲皇子臉色尚有些蒼白,便先回侍賓殿休息吧。”

    那位烏曲國皇子還想再說什麽,卻又不知道怎麽說,隻好退出了大殿。

    烏曲皇子走後,皇帝對諸位大臣說道

    “烏曲國此次朝貢如此豐厚,諸位愛卿可知為何?”見下麵沒人說話皇帝繼續說道“奏折之中烏曲以雍州西北近千裏土地換我大玄借兵十萬,諸位愛卿有何看法啊。”

    兵部尚書鄭道說道“臣以為借兵一事可行,西北防軍本就有二十萬,我大玄建國三十餘年,國力強盛,周邊小國無一不稱臣納貢,而今國情穩定,軍製卻還是維持在建國之初,軍費開支甚大,借兵一可訓練軍隊,二可削減開支,三可開疆擴土對我大玄十分有利。”

    皇帝這邊剛點了點頭,下麵就有兩三個臣子站附議。

    這時突然聽到有人說道“皇上,此事萬不可行呀。”

    “哦?郭將軍有何看法。”

    “皇上,烏曲國近年起勢迅速,不過一年時間就吞並了吐羅部與遂寧部,若不是現今狄祿部與兀月部結盟共抗烏曲,隻怕兩年之內西域便能徹底統一了。烏曲前來借兵,無非是為了借我大玄之力攻下殘餘兩部一統西域,雖說許以土地,但雍州西北千裏並無天險,是易攻難守之地,若我大玄真的借兵與他,今後便隻能看著烏曲一家獨大,隻怕日後恐生不臣之心啊皇上,借兵一事還請皇上三思。”

    有些文官則認為郭將軍小題大做了,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西域而已,能翻起什麽大浪來。

    當皇帝聽到郭將軍的“恐有不臣之心”時皇帝便覺得此事絕不可為,因為世間流傳著一句話“得帝劍者得天下,”他在害怕,如果帝劍真落到西域手裏,那自己這個位置就快坐到頭了。

    諸位大臣看著龍椅上的皇帝沉思,沒有出聲,不一會皇帝便對著劉予懷說道

    “擬旨。”

    劉總管便準備草擬聖旨,退朝後再由皇帝或者文書房的先生書寫聖旨正文。

    “烏曲國主德才兼備,善治善能,抱負不凡,賞黃金五萬兩,絹五萬匹,茶葉十萬斤。烏曲皇子秉節持重,竭智盡忠,封外安侯。”

    “下一事,議北方大澤國新立一事。”劉總管說道。

    下麵大臣雖然嘰嘰喳喳的議論,但始終沒有人發表意見,皇帝掃視了一圈說道

    “徐太尉,你來說說。”

    站在大殿右側首位的徐太尉聽到皇上讓他發表意見,左跨一步揖禮道

    “皇上,老臣以為,此之一事在大澤而不在我大玄。”

    “徐太尉此言何意。”

    “回皇上,大澤初立百廢待興,若我大玄此時出兵征討恐有不妥,其一師出無名,其二大澤士氣衝天此時招惹有弊無利,其三我軍以步兵見長而大澤精善騎兵,若出域征討非五倍之兵不可為。”

    見皇帝點了點頭,徐太尉又繼續說道

    “戰不可行,和亦不可行。大澤地處北方,民風彪悍,若給他時間修養生息,難免會生出野心。”

    “那依太尉之言該當如何。”

    “以不變應萬變。”

    “哦?太尉仔細說說。”皇帝調整了下坐姿。

    “大澤新立,若我大玄先去交涉難免落了下乘,依臣看可按兵不動,等大澤使臣先一步帶來國書或者盟約,兩國若能和平相處,對兩國都有利。若大澤真有那狼子野心不與我大玄修好,大玄便可借機向冀州雍州屯兵,一來可以練兵震懾,二來大澤軍隊若真的攻打過來也可及時應對。”

    “好好好,不愧是徐太尉,若以後誰再說你老了朕第一個不答應。”

    皇帝說完,大殿下麵的一個禦史往下低了低頭。

    “諸位愛卿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皇帝見下麵沒人出聲看了劉予懷一眼。

    “第三件事,議懷安城孫仲師意外身亡之事。”

    “昨日懷安監察使與備吏司聯合上了道折子,信鴿叼回未熄的柴木進而引燃屋後的鴿房,孫仲師一家三口在熟睡中身亡。”

    “皇上,臣覺得此事蹊蹺,請皇上明察。&nbp;”與孫仲師關係頗好的一位官員站出來說道。

    “嗯。”皇帝隻是輕嗯了下。

    “皇上。”那官員還想說什麽便被皇帝中途打斷。

    “好了,事以至此人死不能複生,此事朕自會派人調查,現在要議的是懷安太守空缺一事,諸位愛卿可有推薦的人選。”

    孫仲師是太師一係的人,孫太守身亡,按理說應該是由太師一係的補上空缺,朝廷之中平衡的勢力才不會被打破,而此時的太師在大殿右側坐著呢,誰這時候也不敢亂說話。

    “李相,你以為誰去合適。”

    “臣推薦儲學監少監林泉。”

    眾大臣也沒有什麽異議,因為林泉也是太師一係。

    “太師,您以為呢。”

    太師似乎想到了什麽傷心的事,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老臣聽皇上的安排”

    “好,那便依李相所言,由林泉繼任懷安太守一職。諸位愛卿可還有事要奏?”

    稍微等了一會沒人說話皇帝接著說道“既然無事那便退朝。”

    “退朝。”劉予懷喊道。

    “恭送皇上。”眾大臣跪拜。

    剛回到中泰殿,鍾太醫便來回報。

    “臣叩見皇上。”

    “免禮平身,你可認真給那皇子瞧過了?”

    “回皇上,臣瞧過了,確是普通風寒,臣給開了張方子,調理休息兩天就好。”

    “沒有什麽隱疾?”

    “沒有。”鍾太醫思考一下回答道。

    “好,你先下去吧。”

    質子嗎?烏曲國皇帝還真舍得,若不是發生那事朕或許真可以借你十萬兵馬,不過現在&nbp;嗬……

    侍賓殿,烏曲國皇子屋內。

    剛剛接了聖旨封侯的皇子卻高興不起來,他知道這次借兵一事是失敗了。

    皇子正在思考下一步該怎麽辦的時候,外麵響起了敲門聲。

    “誰?”

    “大皇子,是我,阿塔布。”

    “進來。”

    阿塔布推門進屋,看著大皇子說道“皇子殿下,事可成?”

    皇子沒說話,搖了搖頭。

    “皇帝陛下來之前說不成也沒關係,我們還另有選擇。”

    嗯?大皇子心裏疑問,大澤?可大澤剛成立,若是借兵必然會造成國防空虛,不可能是大澤,但他又想不起別的選擇。

    “殿下不必思慮太多,等回去之後自會知曉。”

    三天後西域使臣便啟程回了西域。

    皇帝得到消息,也沒有多想,隻是覺得比往常要早些,使臣遊玩十天半月是常事,不過現在情況特殊,也算符合情理。

    那次朝會半月後大澤使臣來到大玄,雙方簽訂條約互不犯邊,貿易交流,結為兄弟之國,玄兄澤弟,大澤每年朝貢。

    林泉也來到懷安城上任五六天了,基本熟悉了懷安城的各級官員與事務,雖然備吏司裏有些人對於自己的突然到來不甚歡迎,但自己小心點行事應該不會有什麽,既來之則安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