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吐蕃來使
字數:5592 加入書籤
“哼哼!”李世民躺在床上分外得意。
沒想到吧?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李世民已經能夠想象到五姓七望那幫人難看的臉色了。
遍及整個關中的大雪,頃刻間就被秦淵化解了。
不僅解決了災民的問題,還借此機會狠狠打擊了世家的聲望。
朕,實在是太機智了。
既然後山會藏有這麽多棉花的話。
秦府的錢庫會不會也在後山?
隻要找到這個錢庫,金山銀山直接往內怒裏麵搬,隨隨便便就能搞到花不完錢,這豈不美哉?
而且秦淵這個八萬年不出門的死宅男,肯定不會發現的。
在這種美妙的想象之下,李世民漸漸的躺在床上進入了夢鄉。
在睡夢中,李世民的思維漸漸飄散起來。
一會兒夢到自己用府庫裏的錢,把平日裏居住的宮殿都給修繕了一番。
一會兒夢到自己給後宮所有的嬪妃,都定製了一大堆衣裳,人手發了一箱珠寶,嬪妃各個都笑得合不攏嘴。
而房玄齡等人還被蒙在鼓裏,想要勸諫他,卻被那滿滿當當的國庫亮瞎了眼。
沒過多久,又夢到國家急需要錢的時候,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群臣個個急的火急火燎,火燒眉毛,束手無策。
全都急的團團轉,國庫拿不出錢的時候,他這個當皇帝的直接從內帑中拉了一車一車的金銀珠寶,堆積成山的銅錢。
在夢中想象著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個個瞠目結舌,眉眼癡呆的模樣,李二簡直爽的不得了。
“嘿嘿嘿!”
躺在床上的李世民翻了個身,甚至還說了夢話,發出一陣陣怪滲人的笑聲。
時刻守衛在寢宮外麵的宮女,音樂聽到李世民如此笑聲,都忍不住打了兩個寒顫。
陛下今日這是怎麽了,感覺有些怪怪的。
不過他們也隻是做宮女的,當然不可能多嘴,隻能麵色古怪的往前走了走,依舊在寢宮外候著。
……
翌日,早朝。
李世民今日的心情很好。
昨天從城牆上下來之後,他就一覺睡了過去,直到現在才醒來。
把這幾天沒睡的覺,徹底給補上了。
隻覺得神清氣爽,雙袖輕盈。
賑災的事情,已經開始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棉花充足,剩下的事情,交給房玄齡,李世民就知道用不著自己管了。
他們還是有能力的。
要是這點事情都辦不好,憑什麽跟他打下偌大的天下呢?
這一點,李世民很清楚。
然而就在李世民準備去秦家莊挖地三尺,找錢的時候,一件事情卻直接打亂了他的行程。
一份邊關急報送到了李世民的桌案上。
吐蕃國派出了一支使者團隊,想要和唐朝進行兩國之間的往來。
並且根據邊關的消息,這支使者團隊是攜帶了國書的,屬於正規的官方使團。
現在邊關的急報,就是在詢問是否放這支使者團隊入關。
並且以怎麽樣的規格護送這支使團。
這件事情的發生,實在是突如其來,直接就把李世民給幹懵了。
不過懵逼歸懵逼,李世民對此還是要鄭重看待的。
有國書,就意味著是官方往來,這是直接牽扯到兩個國家外交的最高層麵了。
而派出這個使團的吐蕃國,是大唐西側藏區高原上的最大勢力。
雖然不論人口還是經濟,距離大唐都相差很遠,但最起碼也是周邊的大國之一。
論根基底子和戰鬥力,雖然不如東突厥,卻遠超什麽吐穀渾、薛延陀這樣的小部族。
靠著高原天險,時常滋擾大唐的邊境,牽製了數十萬的部隊。
實在是防不勝防,煩不勝煩。
這樣的國家派來的使團,大唐王朝君臣上下都是需要以禮相待的。
李世民當然也不能例外。
他雖然急著去秦淵家裏找錢。
但他的首要身份是國君,是大唐的天子,當然應該以處理朝堂政務為首要的事情。
所以就算心又掛念,也隻能把其他事情暫且擱置,讓手底下的宦官讓房玄齡等朝廷重臣喊來。
……
接到邊關急報的半個時辰之內。
李世民手底下的重臣全都聚集到了上書房,齊聚一堂商議此事。
李世民坐在上首的位置,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赫然在列。
他先是將邊關急報傳遞給了眾大臣閱覽一番。
而後李世民才開口問道:
“諸位愛卿,對於吐蕃國使團來使的事情,不知道你們有什麽看法呢?”
房玄齡當即站起來說道:“陛下,雖然不知道吐蕃國派出使者到底是有什麽目的。”
“但臣以為,我大唐上下應當充分展現出禮儀之邦,天朝大國的形象。”
“畢竟當下大唐與吐蕃並無戰事發生,雖然在邊境有些小摩擦,整體也算和睦友好。”
“我大唐乃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自然要有雍容的氣度和素養的雅量。”
“吐蕃國既然主動示好,我們便應當以禮相待,不要丟了我們大唐的顏麵和身份。”
“因此對於吐蕃國正規使團的來訪。”
“臣建議以兩國相交之禮對待,陛下應當於朝會之時,親自接見吐蕃國使團中的幾位正使和副使。”
房玄齡一說,李世民點了點頭,但還是充滿顧慮。
“是這麽個道理,隻是我朝上下在此之前並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吐蕃國突然派出一個使團帶著國書來訪。”
“此事屬實讓朕百思不得其解。”
李世民這麽一說,杜如晦則當即站了起來。
“陛下剛才擔心的東西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是我大唐第一次和吐蕃國接觸,他們究竟有什麽目的,我們不得而知。”
“吐蕃到底是真心實意想和我大唐友好往來,還是別有用心,這些都值得商議。”
“但大唐新敗突厥,正是兵強馬壯之時,吐蕃即便想對大唐不軌,也斷然不用害怕。”
“可以用雷霆之時,殲滅吐蕃的軍隊!”
眾人聽聞之後,臉上的神色不由凝重了起來。
杜如晦的這番話絕對不是駭人聽聞,危言聳聽。
而是的的確確就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吐蕃真正建國,一直到現在根本沒有幾個年頭,甚至現在還有不少吐蕃人自稱是部落。
一直以來吐蕃都屬於遊離在中原國家之外。
根本就不受大國的重視,也沒有人會另眼相看的小角色。
連隋朝休養生息十幾年國力強盛,都隻是想管就管一下,不想管就不理會,隻是派一支精銳騎軍鎮守邊關就好。
可想而知,那時候吐蕃的實力有多弱小。
然而就隻是趁著中原亂世,王朝更迭。
在短短十數年內,吐蕃就將藏區高原上的部落打了個遍。
各個部落都被收服,迅速成了青藏高原上最強大的勢力。
這樣的勢力,要真把他們當做什麽都不懂的蠻子,輕視他們,那顯然是笨蛋的做法。
因此這一次吐蕃來使,幾乎可以板上釘釘,一定別有居心!
國與國之間的來往,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大唐這些年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戰火不休,國力疲憊,百廢待興。
這等大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考慮的地方太多。
由不得李世民等人不慎重。
小心處置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