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十一月的風(上)
字數:6429 加入書籤
東北作為大清帝國的龍興之地,向來是不許外人窺視的。住在漢地十八省的百姓們,甚至不允許移民到那裏去屯墾。直到晚清時期政權衰微,人們才終於有了下那裏討生活的機會。由於這樣的願望鬱積已久,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一批大規模的移民浪潮,而這次浪潮在當時被稱為闖關東。
闖關東這個名字就知道21世紀還為很多人所提起,尤其對於山東人來說。他們的許多親戚都還散落在東北地區。那次移民浪潮已經成為山東人不可磨滅的印記。
同樣的東北因為山東人的到來而出現了飛速的發展,首先就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在闖關東這一現象出現之前,東北的人口也就1,000萬左右,但是當山東人大量湧入之後,人口迅速膨脹到3,000萬。各種各樣的農牧業活動,也因為人口的到來而興盛起來,在當時缺乏科學技術的年代裏,人口是生產力的唯一決定性因素,共和國長子這一地位的奠定,除了礦產等先天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山東人的到來。
而如今勤勞樸素的山東人還被擋在山海關以外,他們隻能在老家當土匪,因為山東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孔氏家族所控製,在打倒孔家店之前,這裏的人們似乎看不到明天的新聞。
但是早在2000多年前,東北亞地區就存在著旺盛的海上貿易線路。那個時候齊桓公或許才剛剛想起爭霸的念頭,那個時候管仲還不知道在哪裏鬼混,那個時候孔老夫子可能還在忙著啃骨頭長個頭。而現在呢,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中華文明對南方的不斷開發海上貿易的重點也轉移到了南方。山東半島資源仍然承擔著東北亞重要交通支點的作用,但實際上能從中分論道的好處,已經根本不足以支撐山東的內在發展。
海寧虧是東北地區的另外一個支點,正是山東不過現在的他對山東還沒有多好的策略,因為乾隆皇帝恐怕不會輕易允許他滲透到山東內部去。
但海寧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的,因為東北地區的天然條件實在是太好了,他是華夏文明抵禦俄國的前沿陣地,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黑土地,之一海寧對烏克蘭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垂涎三尺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事情,所有人也都知道他是沒有道理放棄東北平原的。
雖然他不需要像49年以後的大建設一樣,承擔著從無到有的艱巨使命,但海寧也不準備放棄這塊礦產資源豐富的土地。而且這裏也可以被培養成商品糧的重要基地,掌握這樣一塊基地對於穩固北方的糧價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東北地區對於進一步前置半島、倭國和外興安嶺地區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對於掌握對蒙古草原的控製能力,也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潛力。而對於進一步窺伺中原,也有著非同一般的基礎意義。
總之,對於海寧來說,這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隻不過想要弄到手裏的話,困難程度恐怕會高出不少。
相對於遙遙無期的未來計劃來說,海寧在11月份也麵臨著許多不同程度的事務所帶來的挑戰。
1756年11月,七年戰爭初期的英國接連失利。國王喬治二世不得不任命皮特為國務大臣兼下院領袖,全麵主持外交和軍事。他采用側重海外殖民地的戰術主旨,指揮英國海軍主動出擊,並在不久的將來順利的取得了全麵勝利,使英國最終在加拿大、印度取代了法國的統治,為英國爭取海上霸權作出了重要貢獻。1766年,皮特出任首相,並被英王封為查塔姆伯爵。這是對他所有貢獻的最大褒獎。不過,皮特晚年極力反對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稅收政策,支持北美“無代表不納稅”的權利。
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將會成為海寧策反北美移民們的最大障礙。因為那些移民們如果不是受到國王和議會壓迫的話,是不會主動反抗她們宗主國的,雖然海寧的環球集團已經在北美內部取得了相當的影響力,但至今為止,他們仍然不敢輕易的撇開中祖國這個主要的旗幟,因此民兵組織雖然被組織起來了,但因為不能輕易的和當地居民政府對抗,所以仍然是打著英國國王的旗號進行組織的,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不能不參與與法國的戰爭。這當然也導致海寧對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承諾遲遲得不到兌現,不過路易十五的壽命還有很長,讓他等個二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老皮特的正是上台其實也對環球集團的海上貿易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如今的大英帝國正在逐步放棄歐洲本土的利益,那樣以來正在陸地上謀求依仗的,環球集團也會在海上遭遇到巨大挑戰,這是法國在七年戰爭當中遭受慘敗的重要原因。而如今的環球集團是否擁有了超過法國,的能力目前來看還值得商榷。因此是否要與英國人在海上直接交鋒,現在還在高層的激烈討論之中。
不過因為他們已經與西班牙簽訂了合作協議,因此環球集團完全可以將這個嶄新的盟友拉下馬來,不過英國人恐怕也不會缺少幫忙的人,因為河南人與環球集團的關係是在相當抓高如今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借助俄國與英國達成的那個海上不戰協議,恐怕仍然可以讓英國方麵心存幻想。考慮到如今強大的環球集團,也仍然不願意招惹這個麻煩,想來英國也不會輕易招惹環球集團這個麻煩,所以雙方在短時間內的海上關係應該還是和幕的指示,這種脆弱的和幕能夠維持多久,實在是一件讓人揪心的事情。因為如果實在需要考慮戰爭因素的話,那麽想來所有人都希望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何時發動戰爭。
海寧並非全然沒有腓特烈二世和希特勒的覺悟,如果有必要的話,他也可以拿出德意誌騎士的精神來與敵人血戰一場,至少轟轟烈烈的泰晤士河登陸作戰,他是可以打出來的。但那樣的話,英國人肯定會進行肆無忌憚的反撲他們站到荷蘭人那一邊並幫他們進行鼓吹,以拉攏歐洲甚至世界各國的支持也並非不可能。
總之一句話,局勢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可,捉摸劍把弩張的氛圍甚至也從歐洲延伸到了亞洲地區,根據最新的情報,伊朗的各國住戶也已經收到了荷蘭人的邀請,這幫荷蘭使者是從斯裏蘭卡出發的,這也就意味著此前他們已經收到來自本土的消息,雖然在時間上遠遠落後於環球集團的通訊速度,但伊朗諸侯們是熟知海寧的他們或許可以給荷蘭人以高明的指點,然後坐觀成敗。這一點細微的操作隻需要匿名進行就可以達到效果,而匿名操作對於盛產刺客的阿薩辛教派的繼承者們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荷蘭人肯定能夠從波斯高原生活的部分的有用情報。如今唯一還有些不太確定的因素,是荷蘭人能否能說動波斯諸侯們直接參與到這場爭鋒當中來。考慮到那些諸侯們的謹慎性格,他們極有可能會拒絕荷蘭人的請求。但因為他們腦子抽風的概率並不能完全排除,因此海寧還得抽調兵力,對於這群人加以防禦。
而這顯然會影響到他在東南亞的戰略部署。甚至他們還可以影響到海寧在中亞地區的部署,更加糟糕的是中亞地區的防務向來要比南亞地區還要薄弱。尤其是在伊犁河穀那邊又鬧出亂子,需要海寧在中亞地區的各種力量為他們提供兵力和糧食補給的時候。
1756年11月,趁著清軍大部隊撤離,伊犁空虛,阿睦爾撒納昔日親信、新封輝特汗巴雅爾等人降而複叛,分兵搶掠,在遊牧區殺傷人眾,劫奪牲畜,並聲言欲進擾巴裏坤等處。
為鎮壓叛亂,駐防伊犁的定邊右副將軍兆惠授命寧夏將軍和起,派他率吐魯番回兵進攻巴雅爾。不料吐魯番頭人莽噶裏克以及一些準部宰桑卻勾結巴雅爾,通過設計將清軍駝馬遠調、刺探信息等方式突然動手,將和起圍困起來。和起冒著箭雨,徒步與敵人奮力廝殺,直至重傷陣亡。
乾隆讓兆惠領兵駐於伊犁,本意並非用於進剿叛軍,所以清軍總共隻有一千五百人,配備給他們的馬匹武器也不太多。在這種情況下,乾隆唯恐有失,遂密令兆惠率部撤往巴裏坤,同時調撥包括索倫兵在內的四千五百名八旗精銳,前往巴裏坤待命應援。
和起被害後,準噶爾全境又陷於平叛戰爭前的紛亂之中,叛軍攻擊清軍不說,其各部之間亦因爭奪牲畜糧食而自相殘殺。新封的和碩特汗沙克都爾曼濟在不堪忍受其他部落劫掠的情況下,率部眾向內地遷移,依居於巴裏坤附近,此後因為缺糧,他屢次派人探聽巴裏坤情形,想請清軍大營接濟糧食。
有一種說法,駐巴裏坤大臣雅爾哈善與負責供應軍糧的陝甘總督黃廷桂不和,黃廷桂暗地裏限製糧食供應,使前線士兵處於饑餓之中,隻能采摘野外的青杏葉以食。雅爾哈善連自身糧食都滿足不了,當然也無法接濟沙克都爾曼濟,但又生怕對方因得不到糧食而發生變亂,故而起了殺機。
從史料上看,乾隆將黃廷桂與蕭何相提並論,黃廷桂對督運西北糧草極為賣力,最後更因此積勞成疾,咯血而死。黃廷桂即便在重病昏迷期間所說的夢話還是如何安排馬馱糧運,前來看望他的文武官吏均為之泣下,由此分析,即便他與雅爾哈善有個人矛盾,也斷不至於因私廢公,在軍糧供應這一性命攸關的大事上做手腳,而且對西北軍務始終保持高度關注的乾隆又怎麽會對此毫無察覺?
其實乾隆正在巴裏坤儲糧,軍糧不可能短缺,更不可能讓士兵去摘野菜葉吃,而乾隆既有過讓準噶爾到巴裏坤自運糧食的念頭,也自然不會將主動內附的準噶爾拒之門外。真實的原因,恐怕還是自巴雅爾叛亂後,從京城到前線,幾乎已無人再敢相信準噶爾人歸降的誠意了:巴雅爾、沙克都爾曼濟都位列曾被認為比較可靠的新封四汗——準噶爾部落由4個部落組成,乾隆皇帝通過新任命是不可函的方式,試圖將他們分化治理,但就實際情況來看,恐怕不容易取得成功——巴雅爾反叛了,沙克都爾曼濟為什麽就不會步其後塵?或許請求接濟糧食隻是一個借口,找機會攻占巴裏坤才是其真實目的!
懷揣著這樣的懷疑,再加上乾隆皇帝早就已經強調,對於反複無常的各部,各軍應該“總以嚴刑剿殺為要”,為了能夠響應皇帝的這一號召,在感覺得到危險的時候,當地的武將肯定果斷選擇了強硬措施,至少原本曆史上發生的事情就是這樣。
作出這一決定的雅爾哈善係文官出身,後世的有些學者利用這一點為他開脫,稱其因為膽子很小,加之又處於如此敏感紛亂的時期,哪裏敢為沙克都爾曼濟的內附誠意打包票。因此他下達命令讓手下一位禆將奉命率兵五百人,以迷路借宿為名,進駐沙克都爾曼濟營壘。沙克都爾曼濟對清軍沒有防備,還屠羊招待,到了後半夜,大雪紛飛,清軍以茄為號,發起突襲,將沙克都爾曼濟及其部眾四千餘人全部屠戮。
相傳在清軍衝進沙克都爾曼濟的氈帳中時,沙克都爾曼濟被驚醒,但已無法抵抗。他的妻子不忍心丈夫死於亂刃之下,便赤著身子抱著他,想加以保護,夫妻二人“如兩白蛇宛轉穹廬中”,結果雙雙慘死。
雅爾哈善濫殺降人,卻以沙克都爾曼濟意圖叛亂,被其鎮壓上報朝廷邀功,乾隆信以為真,晉封他為一等伯。天道好還,在原本曆史上的幾年後,雅爾哈善因糜餉失機論斬,乾隆這才知道沙克都爾曼濟並未反叛,是被誤殺的,為此很是悔恨,認為是自己用人不當所釀成的慘劇。
乾隆皇帝其實並不一定是真的就被蒙蔽了,他肯定多多少少的能夠猜到了前線發生的事情,隻是遠在北京的他根本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測罷了。
但是在這一時空當中情況稍微出現了一些不同由於環球集團的部分,資源擔心亂,殺無辜的事情會進一步擾亂吐魯番及其附近的情況,進而牽扯到環球資源在中亞的更多部署,因此他們設法阻止了雅爾哈善的陰謀,並在乾隆皇帝麵前進行了揭穿,這個時候早年間向乾隆皇帝介紹過的可視電話係統就起到重要的作用。
乾隆皇帝在得到情報之後,立刻借助環球集團的力量將雅爾哈善抓捕回京。不過雅爾哈善派出去的那位裨將已經得手,所以環球集團也並未能夠完全的阻止這場陰謀,但因為對雅爾哈善的處置已經足夠明確,所以對於安定人心來說,應該也是足以起到一些作用的。其實正是因為這一原因的存在,環球集團還沒有全力營救那位剛剛獲封的和碩特汗。說到底,環球集團對那四個部落也沒有多少好感,但是這樣殘酷的話語在對方已經死亡的情況之下是不方便講出去的,所以這件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
繞開這個讓人不齒的惡劣事件,海寧還收到了一些音樂圈子裏發來的最新消息,他與彼得以及拉祖莫夫斯基的樂隊已經好久無法進行演出了,因此他原本對這些事情已經不再關心,但這件事情稍微有些例外。
1756年11月,在當時著名的作曲家加盧皮的奏鳴曲發行八個月之後,沃爾什出版公司印製了阿恩的《演習曲八首》。
其中第2首的曲子與加盧皮的作品十分相像。因此不免引人質疑說,這是阿恩正在模仿加盧皮嗎?
然而1750年的時空還是音樂的荒漠,能夠沁人心脾的樂曲實在太少了,所以即便有人抄襲,何況更多的人認為他是在模仿,1750這個年代的人也不會皺起眉頭。
海寧也沒有皺起眉頭,當然那主要是因為他對這些事情已經感到麻木不仁了,相對來說應屬北美殖民地的活躍分子勞頓勳爵的某些抱怨,對他來說似乎才更符合這個緊張時代的腔調。
勞頓勳爵於1756年11月22日從紐約尖銳地寫道:“事實是,這兒的總督是個無用的人,他們的前任為取得薪俸,出賣了英王的全部特權。在你有一筆獨立於殖民地的專款來付給總督和確立新的政府形式之前,你就無法對付殖民地,……如果你把此事一直推遲到和平來臨,你就沒有一支力量在這兒實行任何一項英國議會的法令。”
而議會的法令當中,顯然有一條甚至有很多條的內容,是讓他這位勳爵大人組織一支足以驅趕法國人的軍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