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倭國風雲(上)

字數:6392   加入書籤

A+A-




    倭國的大小頭目們,在不久之後就了解到了海寧的這個想法,原本環球集團的這個用意也是不需要對他們保密的。隻不過他們了解到的版本,但名義上是一個對他們雙方都十分有利的商業計劃。

    對於環球集團的名聲,倭國的大小頭目們其實也是有所了解的。他們確實是一群做買賣的人,而且買賣做得很大,聽說已經遍及世界上的各大洲,有許多地方都是普通的日本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但他們的買賣雖然做的大,但也有一些明擺的犯忌諱的地方。因為他們買賣的東西不光包括瓷器和絲綢,還包括人口和土地。前兩者,雖然不是任何上麵都能夠企及的,但歸根到底並不算是入門門檻多麽高的行業。可是後兩者,用華夏神州的傳統觀點來看的話,顯然隻有帝王將相才可以玩得起。

    在如今的神州大陸上,也隻有乾隆皇帝和他領導下的大清朝廷,才能和皇室集團進行這樣的貿易。而根據最新消息,半島上的那家姓李的白癡,也已跟著大清帝國走上了東施效顰的道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的話,他們的效仿之路肯定不會取得成功,就算能夠有所收獲,那恐怕也是更多人為他人做嫁衣裳。

    在這件事情上,倭國鬼子們還是看的比較清楚的。畢竟在內島內部的大貨運站也就是戰國時代的時候,有許多關於政治權力的遊戲手段,都被他們拿出來實踐過了,因此他們也積攢出了許多優秀的經驗。所以在這些事情上,他們還是看得比較明白的。

    乾隆皇帝可以拿出那樣的底氣去和環球集團進行貿易,因為他的帝國幅員遼闊,經得起環球集團的各種經營試點。但日本領導並沒有這樣的條件,恰恰相反的是一旦對方有了足夠穩固的根基,整個列島都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脅。

    而且深受歐洲貿易者影響的,日本也早就知道文化,這個東西比立腳點還要可怕,它可以傳播的到處都是,讓不同地方的人都擁有相同的認識,那樣的話,內部的判斷就可以從更多的地方發起,而不是從一個地方出發,然後莽撞了招來中央朝廷的圍追堵截。

    雖然環球集團的那些學問好像並不像荷蘭貿易者那樣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畢竟他們對荷蘭人的某些說辭也是不感興趣的,至少環球集團內部以及其統治下的各個領地,對於基督教之類的玩意兒,一直以來都是敬謝不敏的,這個典型的特點甚至被同樣閉關鎖國的日本所知曉。

    但這雖然意味著環球集團在日本的立足點,可能不會煥發出極強的文化感染力,可這種現狀卻極有可能意味著另外一種風險。試想一下,就可以清除一個不具備如此感染力的實體,卻同樣可以讓自己的聞名滿世界的開花,而且還準備在日本開建一個同樣的根據地,那麽他們所憑借的東西是不是比那極具感染力的文化還要可怕?

    隻要這樣一想,但凡是個傻子以上的智力水平,都應該清楚環球集團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了,他們在這方麵的選擇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也最容易引起別人討論的,就是他們強大的軍事作戰能力。雖然日本國內了解海外情況的人並不是很多,但這麽多年來,像印度波斯這樣的地方也是聽過很多回了,波斯是一個古時候就很能征善戰的國家,雖然多次遭到外敵的侵略,但好戰的風氣還是傳承了下來,更為關鍵的是當地已經受到了歐洲火器的影響,具備了一定的火槍火炮的作戰能力。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不是環球集團的對手,這就說明,環球集團所謂的貿易,並不像荷蘭人那樣隻顧著追求利益,他們既可能擁有比那些殖民者們更加完善的實踐體係。

    而且最為致命的是,去年冬天的時候,他們好像還在海上與荷蘭殖民者們打了依仗,一直被日本人所推崇的荷蘭殖民者受到了重創,聽說一塊原在非洲的殖民地還因此而被環球集團所奪取。像這樣明顯的失敗,對於喜歡崇拜強者的日本人來說,顯然不可能不產生任何意義。所以自從海寧來到這座列島之後,他背後的環球集團就開始發出無形的光芒。所有這座列島上的統治者,哪怕是最為平凡的貴族,也被這強烈的光芒刺得睜不開眼睛,他們隻能小心翼翼的趴伏在地上,深恐海寧這個如同太陽之神的人物發出任何不滿的聲音。

    所以即便海寧想要跟他們進行了貿易,存在的許多傳統觀點認為犯忌諱的地方,他們也沒有輕易拒絕的意思,至少他們不敢輕易表達這種意思。這樣一來,至少在形式上和外表上,海寧距離談判成功就顯得近了許多。

    但這終究不是實質性的勝利,海寧其實也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對這個島國上的人們所具備的那種惡劣的性格也並非一無所知。隻不過利用他們性格上的缺陷,難免陷於小聰明相互鬥爭的局麵當中,而隻要對方能夠在這其中找到一絲一毫的勝利縫隙,這很有可能會給海寧的盤算帶來極大的威脅?所以海寧並不準備跟他們在這方麵耍花招,畢竟不能將自己拉低到和他們同一個檔次上去然後再跟他們較量低層次作戰的經驗。在這個小小的藍星上,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在這種卑鄙無恥的環境當中和日本較量經驗,所以海寧果斷的選擇以天朝上國的姿態來處理這個問題。

    在如今的環球集團麵前,任何人都不配從實力的角度去和觀球集團討論任何問題,但不是因為環球集團已經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而是因為環球集團掌握著曆史發展的更多規律,這就意味著他們掌握著打開勝利之門的鑰匙。

    而在倭國這裏,海寧能夠用得上的勝利之門的鑰匙,是一個許多封建王朝都需要麵對的問題,那就是財政空虛。

    德川幕府自從成立以後,為了自身的穩定,頒布了許多限製武裝的命令,同時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後者讓他們失去了對外擴展的可能,而前者幹脆讓他們失去了任何形式的牙齒。這樣以來無論是對外貿易還是幹脆到外麵去搶劫,日本列國都無法做到之前的狀況,因此幕府能夠得到的稅收也是極少的。現在的他們又像之前一樣,隻能在農民們身上打主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本來就地少人多的日本很快就出現了各種階級內部的人地矛盾以及跨越階級的人地矛盾,因為相對於平民來說,貴族的人口在繁衍上更具有物質保障的優勢,所以毫無疑問的是幕府的收入已經無法支撐他們龐大的需求。

    雖然之前的幾位幕府將軍就已經開始采取措施豐富自己的收入來源,加上德川家族在戰國時代的結論所得也讓他們擁有更加雄厚的資本去應對這樣的財稅狀況,但是,這些重要的財寶畢竟在普通的時候是不能拿出來的,而且坐吃山空在但凡擁有正常智力的人看來,都是一件稍微有些危險的事情。所以開源節流似乎才是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之道,而在這方麵,似乎沒有什麽比與環球集團進行合作,更可以換取到足額利潤來源的方式了。

    很多人其實都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他們甚至推選上了一些有分量的人物來和環球集團進行交涉,這些人當中甚至包括幕府將軍的親信側用人和為幕府家族校曆的老中。

    所謂的側用人就是德川幕府時期將軍的近侍,由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設置。主要職責是向老中傳達將軍命令和向將軍轉呈老中等的奏章,地位等同與老中,但權勢往往淩駕於老中之上。

    老中則是江戶幕府的職名——此處的江戶指的就是德川家族建立的幕府,因其老巢在江戶而得此名——職位大致和鐮倉幕府的連署、室町幕府的管領相當。是征夷大將軍直屬的官員負責統領全國政務、在未曾設立大老這一職位的場合上,是幕府的最高官職。定員四至五名,采取月番製輪番管理不同事務,原則上在二萬五千石領地以上的譜代大名之中選任。

    從職位的來源就可以看出,在日本的傳統觀念當中,老中擁有更加悠久的曆史來源,因此,人們在傳統認知當中自然把老中當做是輔佐幕府將軍的正統職務,能夠得到這一職務的大多數人也都因此而自居。而設置這一官職的幕府初代將軍德川家康顯然也懷揣著類似的想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一些情況的發生顯然超越了某些鼠目寸光的家夥。

    原本,按照德川家康的設計思路,江戶幕府的權力頂點是幕府將軍,其次是老中——大老是最高的老中——類似於中國的皇帝與宰相。在德川家康活著的時候,征夷大將軍(大禦所)對江戶幕府的老中擁有巨大的優勢,老中對將軍的權力完全沒有威脅。

    到了德川秀忠、德川家光掌權時期,老中的權勢有所上升,而且還出現了土井利勝這樣的大老。不過此時的幕府將軍對於整個老中集體依然保持著政治優勢,將軍自己就能壓製所有老中,不需要依靠其他政治勢力製衡老中。直到在慶安四年(1651年),江戶幕府發生了一個意外。

    這個意外就是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在慶安四年(1651年)病死,時年四十八歲。德川家光病死的時候,繼位的四代將軍德川家綱隻有十歲,也沒有可以依靠的母族。於是江戶幕府的政務便由老中負責,將軍的部分決策權則被親藩大名保科正之控製,幕府將軍實際上被架空了。

    德川家綱在成年之後收回了部分權力,保科正之也將權力交還將軍,但老中的權勢此事已經發展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再加上德川家綱體弱多病,依然要時不時地將政務交給老中處理。於是在德川家綱統治的後期,老中酒井忠清成了專權大老,老中的權勢基本上壓過了將軍。

    德川家綱到死都沒解決老中的問題,把爛攤子留給了弟弟、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德川綱吉繼位後不久就正式設立了“側用人”一職,由自己的親信擔任。“側用人”的工作是負責將軍與老中的聯絡。“側用人”可以與老中一起處理政務,而老中卻隻有通過“側用人”才能見到將軍本人。

    於是很多被老中控製的權力就轉移到了“側用人”手中,而這正是德川綱吉的目的。在德川綱吉的支持下,“側用人”的權勢越來越大,對老中權力的侵蝕也越來越嚴重。到了六代將軍德川家宣和七代將軍德川家繼在位期間,“側用人”的風頭完全壓過了老中,成了幕府的頂流。

    換而言之,側用人不過是幕府內部權力鬥爭的產物,雖然他們不是宦官太監,但起到的作用與宦官太監相差無幾。這樣比喻下來的話,像唐朝明朝的皇帝,有很多都會借助宦官勢力來打壓朝臣,維持朝堂當中的權力平衡,當然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玩砸了,甚至還弄丟了自己的性命,甚至是國家社稷。

    但幕府將軍們的命運比他們好一些,他們並沒有在絕對意義上玩砸自己的小團夥,所以自始至終隻有那些被打壓的朝臣們在滿懷憤憤的不斷抗議。因此,老中們每次提到“側用人”製度都會咬牙切齒。而八代將軍德川吉宗雖然為了拉攏老中而名義取消了“側用人”,但卻以自己的親信為主建立了類似“側用人”的貼身機構。到了九代將軍德川家重親政後,“側用人”死灰複燃,伴隨幕府將軍直到江戶幕府滅亡。

    而如今,雖然老中們還不知道自己以及身後所有繼任者們的命運,但他們如今確實已經沒有了多少繼續鬥爭下去的底氣。不過,他們當中的某些人也並非不知道海寧的力量。再加上他們雙方在某些事情上確實有共同之處,所以,這幾位老總與海寧的交談,一直被外界認為是即將關係的後續大局的關鍵性會晤。

    如今再未來幾位老中,一共有堀田正亮、西尾忠尚、本多正珍、鬆平武元、酒井忠寄、秋元涼朝等6人。熟悉戰國曆史的人一定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熟悉的苗字。而且這6個人普遍都傾向於海寧帶來的合作策略,因為海寧開出的價碼很高,不但可以解決幕府的財政赤字問題,還可以給他們的小家族也帶來巨大的優惠。

    不過他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過來拜會過海寧的,直到海寧作出決定之前隻有本多正珍和酒井忠寄過來拜訪過他。

    那個時候海寧對他們也是誠意滿滿的,他拿出了許多在其他國家都受到歡迎的交易條件,其中包括大量的生產工藝,和共同進行海外殖民的分紅協議。另外海寧還對此時沒有大規模進行開發的北海道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參與到北海道的建設當中去。

    北海道在日本被稱為蝦夷地,在早些期間,曾經一度被哥薩克人控製,這群哥薩克人是來自俄國境內的,因此這也可以勉強算作是俄羅斯和日本之間北方四島爭端的曆史淵源。不過海寧對這些幼兒園是不感興趣的,他隻對北海漁場感興趣,那裏的魚獲確實是讓人垂涎三尺的。

    ,,,,海寧雖然已經養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在地理課本上,鼎鼎有名的四大漁場,卻沒有一個掌握在他的手中,北海漁場幾乎是英法兩國的主要爭端地也是英國的後麵,因此很難被海寧控製在手中紐芬蘭漁場,因為在加拿大的旁邊,同樣也是控製著魁北克及附近地區的法國人和控製著北美十三州的英國人所激烈爭奪的。至於閉路漁場,18世紀的時候恐怕還沒有被西班牙人重視起來,因此,海寧偶爾或許可以進行偷獵,但肯定也長久不了。

    所以他能夠下手的似乎也隻有北海道漁場了。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海寧準備在北海道漁場上狠狠的給自己撈塊肉出來。所以他並不準備在這方麵給日本人帶去太多的優惠。因此他雖然在名義上願意和德川幕府瓜分這方麵的利潤,但卻給出了一係列極具誘惑力的條件,希望能夠交換幕府手中理論上可以持有的股份。

    不過進一步發展北海道的想法已經在許多列島內部的有識之士那裏達成了一致,雖然此時還談不上成為主流,但幾位老中或多或少的是了解一些的,他們也不願意在輿論上落人話柄,因此並不願意主動讓出北海道的利益。

    何況他們本身就習慣了謹慎的處理事務,因此即便主觀上願意和海寧的環球集團達成一致,客觀上也需要擺出樣子來去征詢其他人的意見,這樣他們的阻斷才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否則相關措施恐怕是很難以推行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