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筆尖下的戰爭(三)
字數:2665 加入書籤
隻要想到奧利佛·戈德史密斯,就不像是親中勢力裏新的一員。他對中國、中國人、中國事物及哲學的反感,使人較容易將他和笛福聯想到一塊。戈德史密斯1728年生於愛爾蘭的一個小職員家庭,並設法進了都柏林的三一學院。隨後,他遇上一連串的不幸事件,錯過了原本要搭乘前往美洲殖民地試運氣的船隻,賭光了好心的親戚們合資湊給他研讀法律的金錢,他於是決定加入愛爾蘭人大量外遷的移民潮。他首站到了蘇格蘭,在愛丁堡念醫學,接著他計劃前往歐洲大陸,卻因為誤會在紐卡斯爾遭逮捕,並因此錯過了前往歐陸的船隻。到了1750年代末期,在醫生資格考試失敗後,他在倫敦定居下來,寫作專欄文章與評論,勉強糊口。
身為專業作家,戈德史密斯一直對文學市場保持敏銳嗅覺,到了1758年8月,根據一封他寫給朋友布萊頓的信,他決定寫一本有關中國哲學的書。這封信在愉悅中帶著嘲諷,正是戈德史密斯此刻心情的寫照。他告訴布萊頓,他被綁在命運的轉輪上,就像“妓女被綁在陀螺上”,然而早晚有一天,現在嘲笑他作品的人,都會發現他的“天分”。戈德史密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塑造出筆下的中國人,他曾說“看看我所用的中國名字,就知道我的博學了”,而且他還可以“讓中國人像不列顛人一般講話”。為了逗朋友們開心,戈德史密斯連他未來的訃文都寫好了,那是由中國學者在他死後,為了稱頌他的天才而寫的文章:
奧利佛·戈德史密斯在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時大放異彩。他活到一百零三歲……(在原稿中,此處因毀損而空白)可以被尊稱為……歐洲的孔夫子……無名,且可能由於與他人混淆,而被遺忘了。他的作品中,世人所知的第一部名為《論現階段歐洲的文學與品味》,是一部極具價值的作品。在書中,他深入探討學習的本意與學習的謬誤。由此他證明了笨蛋不是聰明人,而聰明人事實上就是笨蛋。
在為寫給布萊頓的信下結語時,戈德史密斯還原成他本人說道:
那麽,讓我停止幻想,看看我自己的未來;正如男孩們常說的,躺在馬背上看自己。好了,現在我躺下了,我這個惡根在哪裏呢?噢,神啊!神啊!原來是在一間閣樓上,為了麵包在爬格子,還有賒欠的牛奶費等著償還呢。
這段肮髒的描述在不久之後被海寧從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當中翻撿了出來,此時他還不知道戈德史密斯這個家夥究竟在哪裏活動,但他已經做好準備,狙擊掉對方的所有作品。
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在不到一年之後,戈德史密斯就開始動筆,以中國為主題,寫作支付他閣樓租金的文章了。1759年,戈德史密斯寫了第一篇以中國人為主題的文章,是以書評方式討論一出以中國戲劇《趙氏孤兒》為藍本的新戲。《趙氏孤兒》著於元朝,正是波羅家族在中國探險的年代;不過顯然戈德史密斯不知道這點。英文版由亞瑟·墨菲寫成,並以威廉·懷特海的一首詩作序,目的在歌詠不列顛人的中國熱;該詩似乎有點反諷意味。
盡管有這麽高的推崇,戈德史密斯的評論還是相當謹慎;對於有些作家全力支持的古典風格,他還不能完全忘情。他認為,墨菲的作品已失去原著的“平靜淡泊”——原著的翻譯曾出現在法國耶穌會士杜赫德1735年所寫的長達四冊的中國史中——因此戈德史密斯自認其評論還優於墨菲的劇作。實際上我們都很清楚,這份看上去的謹慎,隻不過是他不想挑戰那些文學界的權威而已。
戈德史密斯的作品,此時完全以中國作為導向,他還開始寫作一係列“中國書信”,而其中國主人翁的名字都是他從有關中國的小說或篇章中看來的。這些信件後來集結成了書信體小說,談論一名中國學者在倫敦的經曆,學者之子的冒險經過及其在亞洲發生的真愛。1760至1761年間,這些文章一周兩次在《公簿報》上發表,總共九十八篇,出乎意料的是這些胡編亂造的空想小說竟然極受歡迎。除了這九十八篇文章,戈德史密斯再加上幾篇主題不一的論文,於1762年出版了一套分為上下兩冊的小說。這套書比他單篇的文章更受歡迎,並真正成就了他的文名。接下來幾年,他乘勝追擊,發表了幾本小說,終至鞏固了自己大作家的地位。這些書分別為《韋克菲爾德牧師傳》、長篇敘述詩《荒村》以及戲劇《委曲求全》。由於一連串的成功,1772年他甚至受委托撰寫中國曆史。但是他將這份差事交給一位相識不深的朋友,此人寫了一本錯誤百出的書,以致校樣稿落入了必須全毀的命運。戈德史密斯死於1774年。
毫無疑問的是不列顛人甚至整個歐洲的人都對未知的事物充滿著一種矛盾,中國這是未知事物當中的一種特定代表。正是這種盲動讓戈德史密斯這樣招搖撞騙的家夥都有了生存的土壤。成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包括笛福在內的某些作家的描寫,並非從未在中國的土地上出現過,但需要同樣注意的是,異想天開的疑雲至今仍然籠罩在西方的上空。
隨著環球集團在西方國家所引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種各樣關於環球集團的猜測和小說也開始流傳海寧已經對這樣的作品感到極為不滿。他不但要創作了一個不列顛男孩遨遊東方的作品去代領不列顛讀者走向真正的東方,還發表了一係列回憶性的文章,去緬懷當年和不列顛殖民者在印度作戰的一些事跡。
同時他的後宅當中也有一些不列顛成員這些人被默許接受環球集團旗下各大報紙的采訪,講述他們如何成為海寧後宅的一部分,並沉痛地抨擊了不列顛現行內閣的所作所為。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他準備聯合伏爾泰等人發起新一輪針對不列顛佬的進攻。這也是符合法國人利益的,雖然伏爾泰已經不被某些法國人當做是反過來,但他在文學界畢竟擁有著極高的威望。如果某些作品的署名當中出現伏爾泰的字樣,那麽夾雜在其中的關於英國本質的探討,將會引起整個歐洲的興趣。(www.101novel.com)